環境影響有多大?監獄實驗告訴你!

2021-02-25 MMUmedic

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心理學自然也需要無數經過科學論證的實驗來探索和驗證理論。相比於其他生命科學多採用動物實驗而言,心理學的實驗對象比較特殊,因為許多都是由真正的人來擔任。

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想要探索,環境是否能改變一個人,於是他就在大學裡招募了二十四個身強力壯、心理健康的小夥子,把他們叫過來說:「孩子們,我這有個好活兒:咱們一起玩個遊戲,和天黑請閉眼差不多。」 

「教授,二十多個人玩會不會太多了啊?」

「不會不會,咱們這樣,你們中的九個人扮警察,還有九個扮犯人,警察和犯人各有三個替補,我扮法官。你們不用問我怎麼做一個好獄警或者犯人,因為我也不知道。咱們大家一起幸福快樂地在號子裡待兩個禮拜,每天你們還能從我這拿錢,怎麼樣?」

大傢伙一想,覺著這事能幹,就和教授一起來到了他搭的那個模擬監獄。為了讓環境更逼近現實,九位「犯人」一進監獄就被拍照、剃頭、穿囚服,而那九位警察也換好制服帶上電棍,以便更快進入角色。囚犯們每三人被安排住進一個小隔間裡,沒有名字,只有編號;獄警們也每三人一組,八小時一班,三班倒。

第一天晚上,當值獄警就大半夜吹哨讓囚犯起床,「叫大家起來沒什麼事哈,就是想看看你們聽不聽話,現在聽我口令,立正!向右看齊!」

睡眼朦朧的囚犯哪受過這種折騰?立刻就罵開了。「敢頂撞sir?你是吃了豹子膽?」獄警馬上就讓那些不服管的囚犯趴下去做伏地挺身,對於最皮的還有額外獎勵——一個獄警坐在他身上讓他做伏地挺身。

第二天早上囚犯們就炸了鍋了,就是做個實驗你們下手也太狠了吧!他們抗議,他們絕食,他們示威,似乎是要和獄警決一死戰。獄警們也有辦法,他們把三個表現得相對最乖的囚犯請到另外的房間去,給他們吃好的喝好的,幾個小時再放回去,還告訴他們只要表現好、主動向政府交代自己和其他人的罪行就能有好日子過,他們還對其他六人也如法炮製。這樣的結果就是讓犯人們立刻離心離德,猜疑、告密開始成為了他們關係的主旋律。

        第三天,一位心理素質較差的囚犯要退出試驗。在他給家裡人打電話時,獄警們聽到,囚犯們想要通過他與外界取得聯繫並組織越獄。獄警們馬上報告法官:「老大,這幫人想出去,咋辦?」法官想了想,馬上讓獄警把剩下的囚犯轉移到其他地方,他自己則是坐在牢房等到解救者來到,然後笑容可掬地對他們說:「你們是來幹嘛的啊?救犯人?沒有的事,我的實驗早就結束啦。」可等到解救者一走,這些囚犯就慘了:他們被剝奪了應有的午休和晚休的權利,連廁所也不許上,只能在一隻水桶裡解決;飯也吃不飽,還要被強迫在臭氣燻天的牢房裡做辛苦的工作。

       第四天,一個編號為819的犯人已經身染重病,堅決要求退出試驗。在他離開牢房的時候,獄警再次把犯人們集合起來,指著他的背影說:「你們給我看好了,819是個孬種,現在他已經死了!」已經一隻腳踏出門外的819突然扭頭回來,痛哭流涕道:「我不是孬種,我要回來繼續服刑。」教授一把拉住他:「這只是個試驗,你別理他,你是你自己,不是什麼819!」恍然大悟的他才拿起行囊一步一步地離開監獄。這天下午還有個牧師來給他們做心理輔導,所有犯人都一直請求這位牧師救救他們,去找個律師來。

        第五天早上,律師來了。但在他系統考察了以後,表示無能為力:「因為這只是個試驗,而且是倫理委員會批准了的啊。」他攤了攤手。整個監獄已經陷入了極端壓抑和恐怖的氣氛之中。就在這一天晚上,教授在監控中看到夜班那一組獄警在肆意毆打囚犯,而幾天前還知道奮起反抗的囚犯已經只會蜷縮在角落小聲呻吟和抽泣。

        第六天,一位女教授來到監獄,她看到那些犯人戴著黑布套和手銬腳鐐在狹小的監獄裡幹活,憤怒的她指著教授的鼻子吼道:「你簡直就是禽獸!他們都是無辜的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對他們!」「這.之前已經有不下五十人來訪問了,他們都覺得挺正常啊。」「那就是你們都瘋了!你們把這當成監獄嗎?這只是個試驗!試驗!試驗!津巴多,如果你不馬上終止,我就要去聯邦法院告你!你們斯坦福不能這麼虐待志願者!」

      是的,這個教授就是著名心理學家津巴多,這個試驗就是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試驗最可怕的在於:那些獄警都是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沒有任何人教過他們怎麼迫害囚犯,卻在短短幾天內甚至幾個小時裡就變成殘忍的獄警;津巴多自己是試驗的設計者,卻不知不覺變成了和獄警一起的施暴者;而無數人參觀以後,竟然都沒有對這種暴行提出異議!

      事實上,斯坦福監獄實驗是成功的,它完全證明了津巴多教授的觀點:即使是再好的人,在特定的環境下,也會變成魔鬼。這也就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在二戰時,那些曾經被認為是好人的日本人和德國人在走上戰場後會變成十惡不赦的惡魔。其實不止是那些軍國主義分子,你我在生活中都會變成獄警或是囚犯。某種意義上說,現在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事件,正是斯坦福監獄實驗的低配版本。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二十世紀模擬的最真實卻也最殘忍的心理學試驗。津巴多教授中斷試驗後,馬上組織人員對所有受試者進行心理幹預,可那幾乎已經於事無補——因為雖然試驗結束了,但它給所有人特別是囚犯們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創傷,卻是永遠無法抹平的。

      津巴多教授的試驗結束了,可監獄實驗卻還在各地上演。在那些所謂的「軍事化管理」的院校,那些被授予了「×長」頭銜的孩子們依然在用著手裡那點權力肆意妄為,依然在那裡欺侮著他們覺得不聽話的孩子。到底何時才能讓這種悲劇不再上演?只有天知道。

相關焦點

  • 人性與作惡:斯坦福監獄實驗
    當我向別人描述我的想法時,他們告訴我:「我不知道這在其他職業裡被稱作什麼,但用我們的行話來說這叫作『倦怠』(burnout)。」我的職業生涯中有相當一部分時間都用來研究倦怠——什麼引發了倦怠,我們如何幹預它並且怎樣幫助人們更有效的應對它。這些有關倦怠的工作都可以追溯到我在監獄實驗中的經歷。有時候人們會走過來——在會議中,或者是那些選了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對我說:「天啊,你是個大英雄!
  • 反思: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啟示
    請致信sgke123@163.com/加入Q群84322634--津巴多教授為了證明環境能在多大程度改變人而進行了斯坦福監獄實驗。他們在史丹福大學的一個地下室模擬了一間監獄。然後發廣告招聘志願者充當獄卒和囚犯。他們挑選了測試出最正常的24個人,隨機分成了獄卒和囚犯。請記得正常這兩個字,也就是把獄卒囚犯替換成你我,後來發生的事一樣會在我們身上重現。
  • 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
    史丹福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協會(APA)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津巴多把斯坦福心理系大樓的地下室改裝成監獄,以15 美元一天請來了一批學生參與實驗。這些學生情感穩定,身體健康,遵紀守法,在普通人格測驗中,得分屬正常水平。
  • 40多年前一個讓人深思極恐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他們要在一個監獄裡待14天,期間不可以離開,模擬一個現實的監獄的生活情況。為了實驗更真實地模擬現實,擔任"囚犯"的學生身份以數字代替,每個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腳鐐和手銬,有些學生是在家裡被逮捕的,被銬上手銬,戴上牛皮紙頭套,而執行逮捕行為的是同意與津巴多合作進行實驗的加州警方。
  • 監獄心理實驗的驚人發現
    我再給你講一個非常經典的社會心理學的故事。就在90年代的時候,有一幫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就總感覺,為什麼很多人在美國監獄裡邊經常發生一些意外事件。  就是那個獄警啊,對犯人實施暴力!然後他們就研究,是不是我們這個法律有問題,是不是我們對獄警的管教有問題。於是呢,他就從幾個大學招來了一幫志願者,全都是大學生,而且這幫大學生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
    編譯 津巴多檔案中的新證據挑戰了你在斯坦福監獄實驗驗(SPE)裡學習到的所有內容。我們都知道斯坦福監獄實驗(SPE)的故事。它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入門教科書和講座的主要內容(參見Griggs,2014)。普通年輕人被隨機分配為囚犯和警衛;在很短的時間內,警衛變得如此殘忍,囚犯們因此遭到傷害,這項研究原計劃為期兩周,但是,僅僅在五天後就截斷了。這些發現似乎證明了該情景對個體的可怕影響。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
    《The Psychologist》mints 編譯津巴多檔案中的新證據挑戰了你在斯坦福監獄實驗驗
  • 正常人關進監獄會怎樣?一個真實的實驗,最後不得已叫停!
    故事講的是一位心理學博士想要做一個關於「機構如何影響個人行為」的實驗,於是他找了一幫遵紀守法並且沒有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來參加實驗。在電影的開始部分,當面試者問道他們「你是想當獄警還是想當犯人」時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犯人。
  • 史上最黑暗心理學實驗告訴你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有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是由自己的性格所決定的,但是當時的史丹福大學有一位著名的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他提出了一種看法人的行為實際上是由環境所造成的。現在我們比較接受的就是他的人的行為實際上是由環境影響的理論,但在當時這還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想法。
  • (斯坦福監獄實驗)
    大多數人在大多數環境下都是善良的、道德的,會做正確的事;但在某些特殊環境下,藏在我們內心黑暗面的行惡的能力也會冒出來。」菲利普·津巴多在這個試驗中得到如此答案,「斯坦福監獄實驗傳遞的信息是:環境對人行為的影響力,比大多數人想像中要強大得多,可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惡,並不是少數「壞蘋果」犯下的,相反,而是普通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做出的極端行徑。
  • 斯坦福監獄實驗:我們都是自身經歷的囚徒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當時津巴多正在史丹福大學任教。津巴多把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改裝成監獄,花15美元一天請來了一批學生參與實驗。這批學生要參加實驗必須先通過一次測試,以證明他們是「心理健康、沒有疾病的正常人」。   一共有70名來自美國各地的學生申請參與這個為期兩周的實驗,他們絕大多數是在史丹福大學和加州伯克萊大學參加夏季課程的學生。
  • 家庭環境到底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家庭環境到底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說到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那絕對是非常巨大的,記得早前我好想就跟大家說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之前也是單親家庭出生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那個時候我好想是剛上初三,本來在這種時候應該是備考的關鍵時期,身為父母的應該全力支持孩子們好好考試,可是我的家庭卻在這個重要時刻破碎了。
  • 如何評價斯坦福監獄實驗騙局?津巴多本人親自回應了
    在SPE結束後不久,西海岸的聖昆廷監獄和東海岸的阿提卡監獄爆發的戲劇性事件使監獄環境成為全國的焦點。8月20日,在黑人政治活動家George Jackson涉嫌逃跑期間,一些聖昆廷獄警和囚犯遇害。從9月9日至13日,有1000名阿提卡囚犯控制了監獄,公開抗議對Jackson的「謀殺」。
  • ——史丹福監獄實驗的啟示
    他用這句話來解釋,就算是善良的好人,只要在非人性化的規則下遭到囚禁,並身處於荒郊野外的監獄之中,就很有可能對其他同類做出殘忍的行為。在二十世紀最知名的一場心理實驗──史丹佛的監獄實驗中,金巴多和助理挑選了二十四位看起來身心都十分穩定的史丹佛學生,全部是男性,透過擲硬幣隨機安排他們擔任獄警和囚犯的角色。這個實驗原本預計將進行兩周,但是到第六天時就取消了。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實啟示錄
    然而,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正教訓並沒有那麼清楚鮮明。從實驗伊始,種種歧義便令研究撲朔迷離。即使如其所示,普通人隱藏著醜陋的內在,這項研究還是證明了環境能夠塑造我們行為。這項研究,究竟指明人性的不可信賴,抑或是認為問題全怪糟糕的系統?僅僅針對監獄這個具體範疇,還是能夠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斯坦福監獄實驗到底真正揭示了什麼?
  • 「斯坦福監獄真人實驗」證明了什麼?結果為何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每一個看完實驗過程的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而在思考的同時總是不免感覺後背發涼。1971年夏,史丹福大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為了證明他「環境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的心理學觀點,牽頭組織了一個真人模擬實驗,即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 兒科醫生告訴你,光腳對娃的影響有多大
    兒科醫生告訴你,光腳對娃的影響有多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光腳真的對娃好嗎?兒科醫生告訴你,光腳對娃的影響有多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近來,悄悄出現了「不穿襪子」的熱潮。
  • 斯坦福監獄實驗,黑暗心理實驗,惡由心生,一顆善良的心至關重要
    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做了這樣的心理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史上最殘酷,最黑暗的心理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這樣的觀點在極少數人眼中不被認同;當時在史丹福大學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他就提出了一種說法,說人的行為實際是由環境所造成的。這套理論在現在已經普遍被我們所接受,但是在當時是非常新穎的說法。根據津巴多描述在特定的環境下人會做出和自己平常不同的行為,甚至還會出現極端行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於是有了著名的斯坦福實驗!
  • 不要過早教孩子認字了,格塞爾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危害有多大
    導讀:不要過早教孩子認字了,格塞爾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危害有多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過早教孩子認字了,格塞爾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危害有多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專升本:學習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能有多大?
    眾所周知,專升本之後所處的學習環境會發生極大的改變,那麼究竟什麼是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又會給人帶來多大的影響呢?學習環境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首先,人是生活在一定環境裡的,不論是感知,對你言行的反饋都來自周圍的環境。特別是學生,其每天所生活的地方主要就是教室和寢室,這些地方的環境會潛移默化的去塑造你的人生觀,這種塑造甚至是帶有隱藏的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