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可能正在從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進入第六共和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本周任命了一個中間派議員,在下個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將成為法國總統馬克龍作為他為彌合左派政治鴻溝而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但他或許很難逾越國家憲法這個障礙。
戴高樂於1958年創建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旨在滿足他對強大國家元首的渴望。但如果想實現這樣的目標,總統必須在議會中獲得多數的支持。
戴高樂的體制試圖使第四共和國的弊端有所改觀,比例代表製造了一個分散的議會,並使政府繼承的穩定性被破壞。
現行體制培育了高票當選機制,處於主流地位的左派及右派政黨總統需要得到議會多數席位才能實施他的行政方案。
這通常是有效果的,即使兩黨並存是有周期的,反對黨的總統會在議會佔有多數席位。這使很多較為大膽的舉措被阻礙,但黨派之間還是保持足夠的禮貌來實施政府業務。
法國總統馬克龍從去年開始正式推出他自己的政黨去競選總統,對於這樣的少數服從多數的體制進行挑戰。儘管他在忙碌的招募自己的候選人去填補所有的577個選區,但這並不能確定沒有絲毫經驗的他能夠贏得多數選票。
然而,第五共和國總統和總理之間的權力分配並不適用於許多其他聯合政府體制下的歐洲國家,至少還沒有相關的成功案例。
所以,法國不能再陷入第四共和國的不穩定狀態,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第六共和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沒有明確的定義他的政治選區,除非他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創造一個人,否則他在入主愛麗舍宮的五年裡將成為左派、右派、極右派勢力的人質」, 智囊團主任Giles Merritt在Syndicate計劃中寫道。
梅裡特是「金融時報」的長期記者,他說法國政黨訃告可能還為時過早。他們在議會選舉中會反彈,「總統制度本身可能是主要的輸家」。
第六個共和國權力集中力度長期以來一直是法國左派政黨的一大障礙。梅裡特指出,社會主義總統密特朗把這個想法推到了實際上,發現他享有擔任總統的權力和特權。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一輪大選中成為四強,只有法國的左翼政黨「不屈法國」將他與其他人分開。
這不是推動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的徑流投票的結果,而是總統選舉的信息。
約翰·羅戈維在「第一件事 」中評論指出:「代替黨派的兩極化,現在有四個大致平衡和不可調和的政治力量:國家陣線,中心右翼,馬龍黨和老式的左派」,「那麼似乎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恢復第四共和國的多黨政治,提出了多個明確界定和徹底反對的意識形態選擇。」
其他歐洲國家正在全力以赴的在民主代表之間取得平衡。
例如,德國有一個有點複雜的制度,避免了魏瑪共和國的分裂,並產生了穩定的聯盟。它是直接和比例代表的組合:每個選民投兩票,在議會中獲得5%的門檻。義大利在戰後有61個政府,是極具不穩定性的楷模國家。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把他的方案作為法國政治的延續,從過時的左右分化開始。
在經濟政策方面,它傾向於歐盟的權利和新自由主義政策,一半的法國選民拒絕。總理以及經濟和預算部長來自這個中心右翼的背景。
在前任總統奧朗德那裡,被過度宣揚的男女平等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比如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在2014年的政府中將男女平均分配。
此外,除了Sylvie Goulard作為武裝部隊(防衛)部長外,法國總統馬克龍內閣中婦女在很大程度上只佔了較少的職位,如衛生,文化和體育等。
總之,只是發生了很少的革命。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情況下的意見投票顯然過於樂觀的使馬克龍的新共和國在下個月的兩輪投票中成為多數,但是他的內閣任命的影響還有待觀察,法國選民真的認為很難辨別。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二輪取得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民們希望能夠阻止勒龐獲勝,而不是因為有很多支持者對於馬克龍本人的支持。上周由Ifop進行的投票顯示,五分之三的法國選民不希望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議會中獲得多數票。
「我看不出明顯的多數出現,」Ifop的JérômeFourquet告訴彭博社。「我們可能會走向一個不可控的局面。」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中就已經出現了框架內難管制的情況,我還能再聽到有第六共和國嗎?
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較為順利的走馬上任,但在後續能否平衡政黨之間的衝突還是將長期考驗他的難題,若在此後的總統生涯中不能很好的平衡政黨之間的關係,則法國的地緣政治風險將在法國大選之後再次爆發,歐洲地緣政治風險將帶動避險資產漲勢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