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遼寧日報客戶端
2019年,文化的遼寧華彩盛放。
這一年,遼寧之重、遼寧之新,遼寧之美、遼寧之好,為中國也為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們以「2019·遼寧文化十大高頻詞」為主題,與大家共同重溫一年來遼寧的文化大事。
這一年
誕生在遼寧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唱響祖國的山山河河
深藏在遼寧的國寶奇珍又見世人
引動萬人來朝
發生在遼寧的平凡善舉、暖心故事
一次次登上熱搜榜
還有
那些活躍在抖音快手裡的遼寧老鐵們
讓遼寧嗑成為了「網紅通用語」
炫酷駛過天安門廣場的遼寧彩車
也讓咱遼寧和遼寧人實實在在火了一把
……
這一年
關於遼寧文化的消息層出不窮
為遼寧文化點讚的聲音此起彼伏
高頻詞①
我和我的祖國
新中國七十華誕的單曲循環
1984年,當兩位遼寧音樂人張藜、秦詠誠充滿深情地寫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時,他們可能不會想到,幾十年後這首歌成了一部30多億元票房的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成為無數國慶文藝演出和徵文、演講、書法、繪畫比賽的主題,成為眾多普通人國慶「快閃」的首選曲目。
今年9月28日,「我和我的祖國——遼寧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別節目」在遼寧衛視盛大播出。演出單上,是一長串寫進新中國文藝史的響亮名字,陣容之「豪華」堪比春晚。《我們走在大路上》《我為祖國獻石油》《長江之歌》《十五的月亮》《我和我的祖國》……遼寧籍藝術家的歌聲深情飄過70年。
高頻詞②
又見
與國寶親密接觸
2019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的「又見大唐」書畫精品展,是「世界範圍規模最大的以唐代書畫呈現大唐風韻的展覽」,沒有「之一」。一級文物出現比例之高,可謂空前。
有兩個詞特別適合用來形容「又見大唐」——「難得一見」「一眼千年」。你能想像,上一撥跟你一樣這麼近距離觀看《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萬歲通天帖》的人是誰,又是在什麼時候嗎?
緊隨其後的「又見紅山」精品文物展,作為世界範圍內紅山文化出土的精品文物的首次集中展示更是5000年後的遇見,紅山女神的微笑比蒙娜麗莎更神秘也更久遠。
這樣的「又見」,無比驚豔!
高頻詞③
我在遼寧等你
發現遼寧之美,感受遼寧之好
你有沒有意識到,央視早間新聞裡出現的一句「發現遼寧之美,感受遼寧之好,我在遼寧等你」,已經陪伴你走過了快一年的時間?這句話有多少次讓你產生了背起行裝看遼寧的願望?
這短短的15秒鐘顯然還不夠過癮,那就再回顧一下6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遼寧專場新聞發布會上,遼寧最新宣傳片《這裡是遼寧》的驚豔和震撼。雄渾舒展的音樂聲中,一幅全面振興中的遼寧畫卷鋪展開來:今天的遼寧,從厚重的歷史鏗鏘而來,向美好的未來澎湃而去。在這裡,品味遼寧之「重」,體會遼寧之「新」,感受遼寧之「好」,發現遼寧之「美」。
讓身在遼寧的我們自豪,讓異鄉的遊子想家,讓世人驚豔,這裡是遼寧,我在遼寧等你!
高頻詞④
遼寧彩車
破浪乘風巨輪遠航
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盛典上,整體造型似一艘破浪乘風巨輪的遼寧彩車駛過天安門廣場。
從鋼包奔湧出的「新中國第一爐鋼水」,振翅闊步的大機器人,滾滾向前的齒輪組,旗型屏幕次第閃現的雷鋒、郭明義、羅陽等英模群像,如遼河蜿蜒千裡的銀色彩帶,小機器人和兒童的六手聯彈,懸空舞臺上的芭蕾女孩……彩車濃縮了時空,附麗著情感,隱含著密碼。
彩車上立地頂天的遼寧人,寓意遼寧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徵程上,鳳凰涅槃,重振雄風,體現了70年來遼寧對共和國的非凡貢獻,閃耀著光榮的底色,有力表達了4300萬遼寧人在新時代展翅騰飛的凌雲壯志,煥發出英豪的神採,何其厚重,何等壯闊!
高頻詞⑤
遼寧元素
國家大展盡顯長子情懷
2019年9月23日,「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隆重開幕,「遼寧元素」熠熠生輝:
「建設鞍鋼」「中國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首飛成功」「第一艘航空母艦正式交付海軍」「首艘國產航母出塢下水」,遼寧與共和國共成長;雷鋒、孟泰、王崇倫、郭明義、羅陽、郭明義、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抗災英雄集體,遼寧英模與共和國同奮鬥。
一周之後,遼寧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遼寧省圖書館隆重開幕,再次用圖片定格遼寧70年崢嶸歲月,用文字記錄下遼寧築夢奮進的鏗鏘足音。
高頻詞⑥
鐵西三劍客
被文學青睞的新遼寧
近幾年,從瀋陽鐵西走出的80後作家雙雪濤、班宇、鄭執更以「鐵西三劍客」之名受到文壇和文學讀者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4月,《三聯生活周刊》以「講述東北」為題,對「鐵西三劍客」進行了深入採訪。今年第12期《小說選刊》推出「鐵西三劍客小輯」。
與此同時,老一代作家的作品同樣受到關注,滕貞甫長篇小說《戰國紅》獲「五個一工程」獎,孫惠芬長篇小說《尋找張展》入選第十屆茅盾文學獎10部提名作品,周建新的長篇小說《王的背影》獲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
正如《三聯生活周刊》稱:「『東北』成為了一個被文本青睞的地域。」《小說選刊》的卷首語說:「歲末年關,文壇颳起一股強勁的東北風。」
高頻詞⑦
花木蘭
讓遼寧文化走出去
當地時間8月23日19時,遼寧芭蕾舞團原創中國芭蕾舞劇《花木蘭》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上演。本次演出既是紐約「中國文化日」系列活動的開幕展演,同時也開啟了遼芭未來35天裡赴美國、加拿大6個城市的15場巡演。
這是一次純商業模式的市場運作,全程無贈票,完全靠票房來證明觀眾對中國芭蕾舞劇的關注程度,近八成的售票率令遼芭看到了繼續深耕北美演出市場、以芭蕾為媒講好中國故事的巨大空間。
走出去的不只有遼芭,遼寧藝術院團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貫穿全年。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在開放合作中打造遼寧文化品牌,向世界叫響遼寧文化,未來可期。
高頻詞⑧
老酒館
傳奇大戲燃爆螢屏
由遼寧省文聯作為出品方之一的長篇電視連續劇《老酒館》,在2019年8月26日登陸螢屏,這是金牌編劇高滿堂繼《闖關東》之後又一部以家鄉遼寧和父輩的歷史為依託創作的年代傳奇大戲。該劇開播後迅即燃爆螢屏,三網收視排名第一,連續14天收視破1。
2019年裡,同樣取得佳績的「遼版」文藝作品還有同時獲得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電影《黃玫瑰》、廣播劇《今生無悔》,藝術再現了「最美醫生」鄒笑春、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等遼寧英模的感人形象。
這些作品一再告訴世界:遼寧不僅有眾多好故事,更有會講故事的文化人!
高頻詞⑨
活雷鋒
有膽有識有義的遼寧人
遼寧是雷鋒的第二故鄉,遼寧人始終以作雷鋒的傳承人為傲。雷鋒精神永恆,新時代雷鋒不斷湧現。
在2019年的中國好人榜上,你會看到無數與遼寧有關的暖心故事、感動瞬間:不顧熱浪和爆炸的危險,一次次舉起「鐵臂」吊籃救出14名被困群眾的撫順「吊車俠」蘭郡澤;用過肩摔當街擒賊的鐵嶺外賣小哥李默;旅遊路上勇救12名車禍傷者的瀋陽硬核大爺;為飯店裡獨自過生日的獨居老阿姨悄悄買單送祝福的鞍山小夥……
這些有膽有識、有情有義的遼寧人,有沒有讓你想起很多年前的那首歌:「咱們東北銀~~都是活雷鋒~~」
高頻詞⑩
遼寧嗑
遼寧人說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鋼琴家郞朗的外國媳婦吉娜因為一口地道的東北話瞬間接了地氣;人稱東北話十級水平的日本球員福原愛的各類採訪視頻集錦在網上瘋傳……2019年,東北話繼續「制霸」一眾手機短視頻平臺。
說是東北話,大部分就是遼寧話,因為遼寧話在所有東北方言中是最具辨識度的。
遼寧人的幽默樂觀、遼寧人的豁達包容,是大自然和歷史文化的饋贈,是遼寧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幹啥呀」「整唄」……遼寧話裡透著熱乎,透著近便,透著挺得勁的樂觀,透著愛誰誰的豪氣樂觀,幽默、憨厚、樸實、善良、熱心、能聊能嘮的遼寧人,就是讓人愛!
2020,遼寧老鐵們,繼續走起來!
如需轉載,請與遼寧日報聯繫。未經遼寧日報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