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初,香港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公布,預示著一年的上一年小一申請結束,新一年的小一申請的開始。又一批家長開始為孩子的小一入學申請忙活一年了。
香港的小學主要分為四大種類:官立學校、資助小學、直資學校及私立學校,大部分的小學(多於80%)屬於「資助小學」。簡單來說,官立和資助小學均提供免費小學教育,而直資和私立小學則收取學費。
香港小一申請流程
官立小學
直接由教育局管理的公營小學
官立小學提供六年免費教育,全港有 34 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 7% 左右。全部的官立小學都是男女校和無宗教背景。要升讀一所官立小學,學童必須參加政府安排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資助小學
非營利的辨學團體接受政府津貼提供免費教育
又稱「津貼小學」,教育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但其管理則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負責。全港有 421 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 82% 左右。跟官立小學一樣,要升讀一所資助小學,學童必須參加政府安排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全港官立及津貼小學小一入學重要日程
直資小學
辨學團體按學生的數目接受政府補貼
全名是「直接資助計劃小學」,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但可收取學費,學校由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自行管理。直資小學可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全港有 21 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 4% 左右。
私立小學
由辦學團體自資經營,沒有政府補貼
私立獨立學校,由辦學團體自資經營,由校董會自行管理。這類學校沒有政府補貼,收取學費也比較高。私立小學可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全港有 42 間這類小學,約佔學校總數的 8% 左右。
下列的香港直資及私立小學小一入學申請及講座時間表是跟據各直資及私立小學過往幾年的小一入學申請及講座時間而編製,期望能幫助正為兒女預備小一入學申請的幼稚園家長好作預算,不會錯過這些重要日期.
直資/私立小學開放日及報名日程
實際上, 除了上述的四類小學之外,香港還有第五種類小學叫「國際學校」。國際學校是指那些擁有相當比例的外國學生、而所實施的學制跟香港不同的學校。香港大約有 41 所國際學校提供小學課程,各自開辦不同國家及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課程。一部份國際學校為英基學校協會之屬校,其餘的由私立獨立的辦學團體所營運。
官津小學派位流程與注意事項參考:
全港小學排名:
《年度全港小學教育競爭力評比》致力於建立一個基於瞭解香港各中學/小學/幼稚園教育現狀的校風聲譽、教育競爭力研究數據採集、分析、應用和發佈的平臺,並為家長選校時提供重要的依據,同時也為各校教學發展的持續、追蹤研究提供數據分析依據,通過每年度的教育競爭力評比,學校可看到自己在業內的位置,看到學校的影響力,看到同行其他學校的變化,可以更好地同表現優異的學校互相借鑑和學習,相互提升未來競爭力。
編制本港中學/小學/幼稚園教育競爭力排名指南系列書籍的目的在於提供有系統的資料,以顯示本港各學校教育成效,編篆方法如下:
1.從各個途徑搜集資料,編篆一套全面的本港學校競爭力評比的教育指標,範圍包括幼稚園至中學。
2.選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九年出版的統計年鑑有關國際通用的教育指標。
3.參考香港教育局二零零一年報告有關香港學校教育成效的教育指標,具體包括:教師質素,師生比率,教學質素,學校資源及設施,學業成績,課外活動表現,學生支援措施,教師工作滿足感,過去三年教師平均流失率,教學語言,教學模式,學校歷史,過去五屆平均高考獲E級或以上百分率和人均優良率,過去五屆平均會考6科14分百分率、中英文合格率、人均優良率,過去三屆和應屆DSE文憑試成績(JUPAS入大學率、33222大學入學標準百分率、4級或以上優良率和2級或以上合格率),小學升中學派位結果(升讀band 1、band 2 & band 3中學人數及比率),幼稚園升小學派位結果(升讀band 1、band 2 & band 3小學人數及比率),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成績,全港性系統評估成績(中三),學生參加學界校際及埠際體育比賽表現,學生參加學校音樂、戲劇、朗誦及舞蹈節表現,學生參加社會及志願服務表現,學習氣氛,學生品德行為,教學作風,教師師德,學校管理作風,學校榮譽等共63項2級和3級教育指標。
教育競爭力評比體系教育指標選取和概念說明
教育指標必須根據一些既定的準則去選取,教育競爭力排名指南採用的準則,有以下四項:
1. 指標應能提供充分的資料,及易為各層面的使用者理解,複合或複雜的指標應儘量避免採用。
2. 指標應能評估那些隨著時間而轉變的情況,以便進行有意義的比較,幫助決策者對日後的成效作出合理的預測。
3. 指標應能衡量學校教育成效中的持久特點,這有助聚焦未來的方向和需要。
4. 指標應能直接衡量或評估學校教育的成效,這些資料有助描述學校教育成效的目前運作情況和效能。
教育指標並不能把學校教育成效巨細無遺地顯示出來,它們只能就目前情況提供一些「簡括」的資料。由於每個指標只能提供一些單向的資料,因此有需要制訂一套指標,以便全面反映某一學校教育成效的情況。為了把整體情況顯示出來,有關的指標須合乎邏輯地連接在一起,而連接的方法應建立基於一個能說明學校教育成效運作情況的模式和架構。
學校教育競爭力評價在使內在的因素顯現化和指標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損失部分資訊,一些內在的因素可能是難以顯現化和指標化的,而且,學校未來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受必然性的決定而且也受偶然性的影響,學校教育競爭力可能不是決定學校命運的唯一因素。因此,對學校教育競爭力的評價必然含有一定程度的不精確性和偶然性。
通過連續4年教育競爭力評選,數據顯示傳統名校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因為其所在的區域壟斷較佳的學生資源,而非其教學質素相對地區名校有較佳的表現。
居於內地申請兒童的家長請注意:
(一) 學童每天長途跋涉跨境上學,身心均承受很大的壓力,
既影響學習效能,亦不利家校合作。加上現時大部分邊境管制站的處理量快將或已達處理上限,為跨境學童而設的交通便利措施亦不可能惠及所有跨境學童。如家長決定安排居於內地的子女跨境來港就學,應充分了解各邊境管制站的交通配套安排,並及早自行為子女安排往返的交通。
(二) 填寫小一入學申請表
由於申請兒童居於內地,家長毋須在申請表(右上角)填寫「住址所屬小一學校網編號」。
(三)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扼要而言,居於內地申請兒童可向本港任何一所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申請。詳情請參閱《申請二○一六年九月小一入學》單張內有關「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一欄。
(四) 「統一派位」階段
未獲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兒童,會參加統一派位。扼要而言,家長可為居於內地申請兒童,在統一派位的甲部選擇不超過任何3所位於本港的小學。
至於乙部,教育局會為居於內地申請兒童編製「統一派位選校名單」。「統一派位選校名單」內的學校原則上包括與口岸相鄰地區—北區、大埔、屯門、元朗(元朗西除外)的學校,以及根據教育局資料顯示有跨境學童就讀的其他地區的學校。教育局會在每年1月中旬致函居於內地申請兒童的家長,並附上「統一派位選校名單」,邀請家長參加統一派位選校。家長應按其意願將「統一派位選校名單」內供選擇的小學排列先後次序,填在選擇學校表格內。
香港購物優惠資訊每周發布,在發現香港微信公眾號(exploreHK),回復 「優惠」發現最新優惠詳情!
推薦閱讀:
發現香港
探索香港的旅遊景點、時尚購物、特色美食、古蹟名勝、道地文化、自然風情、名人軼事, ... , 發現深處的香港!
猛戳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