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宋寧華)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10月24日和25日兩天, 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暨『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在傅雷故裡的上海傅雷圖書館舉行。
圖說: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吸納中法翻譯人才。宋寧華 攝(下同)
翻譯家的修養
翻譯軟體層出不窮,高科技加速更新迭代,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面對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24日,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法語系主任董強做客此次中法文化翻譯大講堂時表示,人工智慧假設了一個封閉的、固定的「翻譯」。但是,它的「深度學習」,限制在這個固定的翻譯身份之中,假定了一種翻譯本身的「完善」。
傅雷先生到法國才沒幾年,為什麼就能翻譯出不少經典之作?「我認為,翻譯的『完善』不在於自身,而在於他者的滋養。」董強認為,正是因為傅雷先生本身的學問和修養,他的「完善」絕不局限於翻譯對象的本身,而是通過對翻譯對象客觀認識的提高,從自身擴展到他者的演變過程中,體現出一名翻譯家的修養,這是人工智慧不能替代的。
「沒有傅雷,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作為2019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的中標人,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的法語教師、法學博士、博士後趙智勇相信,以「凝聚力量傳承傅雷精神,拓展載體留住傅雷記憶」為主題、啟動的「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在未來將會聚沙成塔,凝聚更多的中法文化愛好者和譯者,為中法的翻譯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據悉,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於2019年7月份啟動,通過項目招標的方式吸納中法翻譯人才,由中國翻譯協會、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中國翻譯協會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人民政府承辦。
浦東新區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黃瑋表示,將以這次「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浦東文化建設,進一步深挖傅雷文化內涵,與傅雷舊居、傅雷圖書館、傅雷學校、傅雷基金會等形成有效呼應、功能疊加、資源共享。
圖說: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法語系主任董強做客中法文化翻譯大講堂。
「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
傅雷先生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位不動如山,動如雷霆的才子的世界,有一半是由他的妻子,那個柔情似水、情深似海的女子朱梅馥所創造的。25日,舉行了「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著名雕塑家盛楊先生紀念章創作介紹時引起了各位傅雷迷的共鳴。
盛楊先生曾製作浮雕作品「傅雷與朱梅馥」,生動刻畫了傅雷夫婦的人物性格,不僅在藝術界、文學界、翻譯界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同時得到了傅聰、傅敏的高度認可,將該浮雕作品作為《傅雷家書》的封面。近年來,該浮雕作品還得到了法國紀念章機構的認可和關注;決定將其製作成為紀念章,這既是對傅雷先生的高度認可,也是對雕塑家盛楊先生的高度肯定。為了讓紀念章的發行更具紀念意義,有關部門決定在傅雷先生家鄉——浦東新區周浦鎮的傅雷圖書館舉行首發儀式。儀式上,盛楊先生贈送一枚紀念章給傅雷的家鄉周浦鎮,這枚紀念章對於周浦來說意義深遠。
兩天的活動以「傳承傅雷精神,立足中法翻譯事業,培養中法翻譯人才,為促進中法人文交流做出貢獻」為主題交流研討,通過舉辦中法文化翻譯大講堂、中法文化翻譯青年論壇、體驗文化感知以及舉行「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等相關活動,挖掘傅雷特質、凸顯傅雷魅力、感受傅雷影響,並將傅雷精神、傅雷文化厚植於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