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劉川生。新華社發
全國政協委員王興東。梁文悅 攝
全國人大代表袁桂彬。王輝 攝
全國人大代表袁利群。王輝 攝
全國人大代表梁志毅。資料圖片
在過去一年中,得益於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和聲勢浩大的宣傳,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逐漸融入到廣東的法治實踐中,人們內心有尺度、做事有準則、行為有規範,全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大大提升。在南粵大地上,越來越多的人爭當好人、關愛好人,溫暖了人心,點亮了廣東。
如何賦予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時代內涵和豐富的表達形式,激活其內在生命力?如何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呵護未成年人的心靈健康成長?如何在「微時代」下探索「微傳播」手段,創新宣傳教育形式,讓「三個倡導」更好地融入生活細節?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繼續熱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家認為這二十四字凝練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文化的精粹,是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要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宣傳活動、學校教育、經濟發展實踐、依法治國等相結合,讓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讓陽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為成為引領社會風氣的主旋律。
幫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大學肩負著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任務,有責任幫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為一名高校黨務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對此深有感觸。「青年大學生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2014年,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提案開展督辦調研,結果顯示,98%的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81%的大學生認為「對自己的成長成才非常有必要」。強烈的愛國情懷、家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仍然是大學生的主流思想。然而,也有些大學生信仰迷失,追求物質享受,價值觀不正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作為高校黨務工作者,劉川生參與了調研,在她看來,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合力育人的協同平臺,全社會都應成為育人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接地氣,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提升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劉川生建議,要充分挖掘校內外文化教育資源,發揮大學校訓、校史、大學精神的育人作用。可以舉辦「感恩節」、「志願者日」、「青春紀念日」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還可以開設一批大學生喜聞樂見、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開課,鼓勵科技精英、企業領袖、創業先鋒進校園,分享成功經驗,傳遞正能量,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認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結合「依法治國」展開。在他看來,道德建設和法治文明建設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又是法律的支撐。一個人有了法律底線、道德底線,為人就會善良,辦事就會公正。」
身為文藝工作者,王興東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重要任務。「現在法治文化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比如,每一法條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這些都可以通過文藝作品來表達。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好的文藝作品,在人們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
王興東告訴記者,早年間在進行創作時,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並不像現在如此明晰,但在傳遞正能量方面卻是一脈相承的。「我為什麼要寫《許海峰》、《蔣築英》、《孔繁森》?首先是我熱愛這個題材、熱愛這個人。「作為一名編劇,我要對社會負責任,就像醫生開出藥之後要能治病,千萬不能毒害人。我創作的作品,要宣揚公平、正義,謳歌善良、奉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藝術工作者應該追求的方向,我們應該把它變成生動、感人、活潑的故事,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去傳遞給別人。」
用「身邊典型」弘揚社會正能量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來自基層的先進人物用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也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益借鑑。各基層單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經驗,為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弘揚傳承和自覺實踐點讚。
廣東一直重視樹立身邊典型,褒揚先進,激濁揚清,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比如,每季度都會舉辦一次「廣東好人」評選活動,開展一次全省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交流活動;還有「感動廣東」十大人物評選活動,「最美家庭」評選活動,「最美街坊」評選活動……在褒揚先進的同時,也引導廣大群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
過去一年裡,很多廣東人都驚訝地發現,自己身邊一些好人,不知不覺就成了「名人」,成了報紙上、電視裡宣傳報導的對象。這些「身邊的典型」產生的好人效應,反過來又推動另一批好人群體的出現。截至目前,廣東共有近300人入選中國好人榜,240人獲評「廣東好人」。
除了以典型人物帶動道德水準的提升,廣東還組織了不少實踐活動。比如,中山市繼續開展全民修身「十大行動」,設立修身學堂1100多間,開展修身活動8000多場次,參與群眾300多萬人,編寫《修身導讀》系列讀物;惠州、湛江、韶關制定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範實施辦法,設立關愛好人基金;珠海開展道德教育系列活動,開辦「明德講堂」、「文明講堂」等系列化專題講堂,深入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由深圳開始、全省推廣的「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更是在南粵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開。不斷湧現的好人好事,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這個社會是溫暖的。
一個善舉感召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吹來滿城春風。媒體的報導真實記錄了這些凝心聚力的時代強音,生動講述了這些溫暖人心的感人故事,深情歌詠了這些躬行踐履的精神追求,在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也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了良好氛圍。
讓「三個倡導」融入生活細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掛在嘴上的辭藻,而是身體力行的準則。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勾繪出一個國家的價值內核。如何將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參會的代表委員們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在全國人大代表、佛山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桂彬看來,「誠信」從字面上理解,是指不要失信於人。對企業來說,「誠信」不僅僅反映在業務銷售渠道上要按規矩、按協議好的合同辦事,還要求企業在產品生產時,要把好質量關,不能以次充好。「要保證產品的質量,做有誠信的企業,這並不是單個個體可以實現得了。」袁桂彬認為,這要求企業內部的員工都有質量意識,每一個崗位上的員工都做到愛崗敬業,尊重每一個產品的生產,以誠信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個生產製造環節,才能最終生產出質量好的產品。
「所有企業的誠信工程,其實是每位員工的誠信建設。」袁桂彬認為,誠信體系建設延伸至整個社會,政府一方面要積極倡導誠信,形成全社會注重誠信的氛圍,同時可以借用網際網路手段制定企業的誠信名單,把失信的企業列入黑名單,以此引導企業注重誠信建設。他認為,企業應當加大對員工愛崗敬業理念的培養,要讓員工與企業共同努力,共建整個社會誠信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美的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袁利群認為,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給年輕人創造了很多機會,特別是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思維活躍的年輕人是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要積極鼓勵他們在各自崗位上抓住機遇,闖出一片天地。不過她也表示,這個社會也有浮躁的一面,所以年輕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定力,要認真培養職業精神,敬業、執著,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學以致用。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長梁志毅關注的是「公平」、「法治」。「公平和法治之間並不是割裂開來的,前者是目標,後者是手段。」他認為,實現法治就是要全面實現依法治國,只有有法可依,才有公平的社會環境。每個人都要與時俱進,積極學法。「只有基層群眾懂法了,才會用法,接下來才能實現依法治國。」
結合自己從事的公安工作,梁志毅認為要不斷加強執法隊伍的法治素質建設,讓大家對法律有敬畏感、尊重法律,進而做到依法辦事。梁志毅告訴記者,佛山公安機關每年都會開展專門的執法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能力。
「微傳播」讓核心價值觀直抵人心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實際、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接受它,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如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做深入、做紮實,做好這篇大文章需要花力氣。
在具體實踐中,廣東將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建設有機融合起來,比如,通過多種主題文藝演出、書法、攝影、美術活動,將核心價值觀融入花燈、春聯、廟會等百姓日常活動中;開展「夢圓南粵——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規劃建設一批主題廣場、主題公園、主題街路。各地市也積極推動,如深圳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點建設,在全市建設50個示範點;中山市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民修身行動座談會」,開展學習宣講「五個100」活動,覆蓋聽眾100多萬人次。「圖說」、「字說」、「書說」等形式也層出不窮,比如以講中國故事、點評、摘錄名言警句等形式出現的《我們的價值觀十二講》,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圍繞「三個倡導」24字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格言說核心價值》、《楹聯說核心價值》、《漢字說核心價值》等系列叢書,用優秀傳統文化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年多來,廣東通過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推動「三個倡導」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各行各業,融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並致力於引導、推動城鄉基層、各行各業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化、常態化。
當前,網絡發展、信息傳播進入了一個「微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契合群眾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努力創新方式方法。尤其是這一兩年來,廣東在「微」字上下功夫,充分運用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方式,有針對性地設計載體、搭建平臺,不斷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如省文明辦和南方日報聯合開設的「我們的價值」微信公眾號,通過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以輕鬆幽默的新聞手段,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洪奕宜 鄭照魁 鍾嘯 葉潔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