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爸爸,你能挺住嗎?我真的很想過來,但接下來的36小時很關鍵,當前有很多事情要做。
爸爸:不,你得待在那裡,他們需要你。沒有人比你更勝任這個工作了,你頭腦冷靜,心地善良。很多生命處於危險之中,現在是你展現自己價值的時候。
南希:爸爸,你要為我挺住!
這一段對話來自於2019年的美劇《血疫》,它改編自一本描寫伊波拉病毒的同名暢銷書,該書作者是擅長撰寫傳染病主題小說的理察·普雷斯頓。故事中的女主角南希是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院的一名上校,在劇集中由金球獎影后朱麗安娜·瑪格麗絲飾演。
故事發生在1989年,美國華盛頓,南希所在的實驗室收到一隻猴子血液的樣本,檢測出令人聞風喪膽的伊波拉病毒。南希衝破重重阻力,第一時間帶領秘密軍方組織試圖阻止病毒擴散,最終證實這次病毒是伊波拉病毒的溫和變異,只在猴子之間傳播,並不傷害人類。
在劇中,伊波拉病毒的多次出現被稱為「怪獸回來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怪獸」吧。
伊波拉病毒的形狀不同於常見的球狀病毒,而是一種絲狀病毒。它從哪裡來?劇中講道:「病毒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幾千年來它一直生活在豬、蝙蝠、猴子體內,當人類摧毀動物的家園,動物相繼死去,它們就得換個宿主。」它靠什麼傳播?主要依靠血液、體液等傳播。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我們不妨把它跟大眾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愛滋病毒對比來看:從生物安全等級角度來衡量,SARS和愛滋病毒的等級為3級,而伊波拉病毒的等級為最高的4級;從死亡率角度來看,SARS的死亡率為10%,而伊波拉的死亡率最高達90%。高死亡率足以讓人不寒而慄,更可怕的是,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會被侵蝕內臟,出現體內和體外出血的情況,因此伊波拉疫情也被稱為「血疫」。
44年前,也就是1976年,伊波拉病毒最早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那一年,病毒瘋狂吞噬了非洲伊波拉河沿岸附近的55個村莊的百姓。劇中也再現了這一歷史背景,當時的非洲對於這一致命病毒一無所知,把病毒的侵襲當作神靈的詛咒。由於醫療衛生條件極其簡陋,人們共用針頭,加速了病毒的傳播,令疫情的發展雪上加霜。
面對伊波拉這種極其兇險的病毒,科學家需要進入生物安全4級實驗室進行研究分析,這也是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級別的實驗室。此類實驗室一般由更衣區、過濾區、緩衝區、消毒區、核心區組成。在實驗室的核心區,總共有10道門,最裡面的7道門要互鎖,避免空氣流通。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83年就出版了 《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嚴格劃分了傳染性微生物的類別,制定了規範的生物實驗室等級標準和操作程序等。
病毒雖然可怕,但總有勇士直面兇險。在《血疫》中,有牢記肩上責任,雖牽掛著生命垂危的父親,但也只能忍痛堅守一線的傳染病學家南希。在現實生活中,有無數不計生死、逆向前行的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就像南希父親說的那樣,「頭腦冷靜、心地善良」正是他們的真實寫照,是他們,用生命為人民築起一道堅固的防護線。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他們在為你負重前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張定宇院長,在身患重疾、妻子被感染的情況下仍衝鋒在前,身先士卒。他這樣說到:「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武漢市第五醫院的呂小紅醫生,由於密切接觸確診患者,自己本就是高危人群,擔心連累家人不敢回家。獨留家中的幼子只會煮泡麵,除夕夜,她拜託親戚炒一個菜放到兒子樓下。想到此情此景,每一個母親,都會淚目。在武漢,來自全國的「白衣戰士」已有近兩萬人,數以萬計的父母和子女忍痛支持著自己的親人奮戰前線,他們都無愧於偉大二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逆行者堪稱最可愛的人。他們最美,捨生忘死,逆行前進;他們最累,不分晝夜,拼盡全力;他們最強,救死扶傷,感動世界。希望我們重拾對自然的敬畏,以行動表達對最美逆行者的崇高敬意,願你們早日歸來,一切安好!
(作者:趙志敏 中國科技館網絡科普部助理研究員)
本文來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