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道出了各科的特點:「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許多學生反映物理難學,最普遍的現象是老師講的聽得懂,而自己獨立作業時卻不知從何處入手。其實,物理難不難在於你對該學科學習方法的掌握。
一、學會對物理概念的反覆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覆分析、琢磨以及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才能體會得到。
二、學會對物理情景的詳細分析和畫圖。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大多是實際生活、生產實踐過程的理想化模型,要學會從題目的文字描述中想像出實際情景,並學會將情景用圖描繪出來。物理中要求學生會畫物理情景圖(軌跡示意圖)、受力示意圖、兩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圖象。最後要求會把圖用數學語言表示出來(關係式)而絕對不能死記套用公式。
三、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剖析,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無論什麼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麼幾部分組成:實驗目的、原理、器材、步驟、注意事項、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但我們的關鍵不是僅會做這些實驗,而要從中學會探究的方法,會由現象提出猜想,按猜想設計實驗再檢驗並修正猜想。這不僅是學習物理的知識,關鍵是知道知識的來源,更便於掌握。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並做好錯題集
學習的過程就是先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要將知識點細化,學透。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麼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幾個部分,學起來自然就會輕輕鬆鬆、遊刃有餘。學好物理還要求做一定的習題,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鍊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是搞題海戰役,要學會總結,做好自己的錯題集,讓習題越做越少。
五、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注重感情投資
我們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對學習猶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對一個學生而言,能試著喜歡自己的老師,那將會終生受益非淺。學習過程是艱辛的,甚至在大多數同學看來是單調、枯燥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寓於神奇的感情力量,那麼,我們的學習生涯不就其樂無窮了嗎?
六、學好物理的幾個具體建議
1、記物理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物理規律,教師為備戰高考而加的課外知識。
2、建立物理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 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藥;解答問題完整、推理嚴密。
3、記憶物理規律和物理小結論。
4、與同學建立好關係,爭做「小老師」,形成物理學習「互助組」。
5、爭做物理課外題,加大自學力度。
6、反覆鞏固,消滅前學後忘。
7、學會總結歸類。可:①從物理思想分類②從解題方法歸類③從知識應用上分類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理解體會,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同學們在高中有優美的學習環境,有一群樂於事業的熱心教師,他們經驗豐富,甘願為你們做鋪路石直至你們走進高等學校大門。一定會使你們成為物理學習的成功者。
閱讀材料1:高中學生學習物理面臨著五個方面困難。
1、模型運用的困難 初中教材很少涉及使用物理模型,而一到高中學生面臨著使用大量的物理模型的問題。如質點、輕繩、輕杆、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氣體、點電荷、電場線、等勢面、伏特表、安培表、磁感線、分子電流、光子、薄透鏡、盧瑟福模型等。
2、矢量運算的困難 進入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一章是運動,第三、五節分別是速度和加速度,面對矢量的表達與運算,我們的很多學生明顯感覺到不適應。
3、圖像運用的困難 初中教材人教版教材上只出現過溫度——時間圖像(物態變化),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規律,處理物理實驗數據時出現了大量的圖像:如位移——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像、加速度——時間圖像、力——時間圖像、力——位移圖像、振動圖像、波動圖像、壓強——體積圖像、壓強——溫度圖像、分子速率分布圖像、分子力——距離圖像、電壓——電流圖像、電流——電壓圖像、電磁振蕩圖像、交流電圖像、電磁波圖像、磁感強度——時間圖像、電場強度——時間圖像、磁通量——時間圖像、光電子最大初動能——入射光頻率圖像、平均結合能——核子數圖像、能級圖像等。
4、不確定性廣泛存在的困難 在高中物理中很多的情況如:彈力的計算、靜磨擦的計算、恆定電流實驗中儀器量程選擇、大量物理過程多種可能的分析、精確與近似等的不確定性。地球、桌球能否當成質點;分子電流、磁單極;元電荷、夸克;用伏特表、安培表測電阻誤差分析;g的取值。不少學生解那種已知什麼,求什麼的題覺得很順手,但高中物理中很難找到這種題型了。
5、語言、數學工具的困難 理解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點,高考中有時題幹長達二三百個字,考生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很多信息中提煉有價值的信息,迅速正確建立物理模型,立即將其運用到分析解答中。這是對語言工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中教材難度小,重在定性研究方面,知識涉及面較淺,做的題目大多為一些淺顯的定性簡答題或只用代數法進行簡單計算的題。而高中物理不僅要對物理現象作定量分析,而且對物理過程要求運用複雜的代數、幾何、三角函數等知識進行矢量運算和綜合性的論證及推理,對數學運算能力要求較高。由定性到定量的突變過程造成試題難度的顯著增大。
這些困難最核心問題是分析綜合能力不夠,而分析綜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科學探究的訓練來提高。
高中物理新課程結構
高中物理新教材從2019年起,各地陸續採用。新教材有以下特點:
1.突出核心素養理念,培養全面發展人才
2.考慮學生認知特點,優化教科書結構
3.注重基礎,兼顧差異
4.聯繫實際 突出STSE的思想
5.重視自主學習,促進學習方式多樣化
6.關注社會發展 反映我國科技進步
7.基於提升核心素養,全面設計練習題
《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全套教材共9冊,其中必修有3冊,選擇性必修3冊,選修有3冊。新教材以知識模塊來區分必修、選修,劃分更加細緻、科學、合理。
必修模塊為合格性考試內容,必修模塊和選擇性必修模塊為等級性考試內容。無論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充分注重物理核心素養的達成。
所有學生學完三本必修教材內容,即可參加學業水平的合格性考試;如果選擇參加等級性考試(即高考選擇了物理),必須再學完選擇性必修的三本教材。
為了同學靈活選擇課程,本次課程改革將通常要持續2-3年才能學完的科目內容分解組合為若干相對完整的模塊,每個模塊需要36個學時完成,佔2個學分。
同學完成共同必修模塊的學習後,可獲6學分,在獲得6個必修學分後,還可以根據興趣、發展潛能以及今後的職業需求等繼續學習若干選修模塊,以便完成科學學習領域所規定學分,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下圖是高中物理課程結構框圖:
在本高中物理課程中,有幾點需要說明。
(1)共同必修模塊物理1和物理2是為全體高中同學設計的課程,同學通過對物體運動規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內容及相關實驗的深入學習,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特點和研究方法,同時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潛能,為後續課程的選擇和學習做準備。共同必修模塊的內容設計充分體現了物理課程的基礎性,即基本的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2)高中物理課程的選擇性不僅選修學分中,而且還體現在必修學分中。同學完成共同必修模塊學習後,已獲6個必修學分,餘下的2個學分可以通過選學選修1、選修2或選修3中的任何一個模塊獲得。可見在必修學分中也為同學有個性地發展提供了機會。
(3)完成必修學分的學習後,同學可以根據學習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後的職業需求等選學有關內容以便滿足進一步的學習需求。同學參照「高中物理課程結構框圖」的順序選擇課程,以便循序漸進,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當然同學也可以跨系列選學相關模塊,根據需要決定學習某系列模塊的先後順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