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翼堂》劉氏一門八烈士的抗日家族

2021-02-15 劉八樓

 《燕翼堂》劉氏一門8烈士的抗日家族

        圖文整理 /劉敦傑 劉雙剛

按:在建國70周年的清明節來臨之際,本號特推出八樓劉「燕翼堂」劉氏一門八烈士的英雄簡介。緬懷先烈,昭示後人,紅色家族,紅心向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山東省蒙陰縣垛莊(原沂水縣垛莊)「燕翼堂」劉氏家族一門八烈士,是中華民族抗戰史上的優秀代表,劉曉浦叔侄曾經點燃了沂蒙山區的革命火種。

     劉曉浦(右一)和侄子劉一夢

   劉曉浦:

   劉曉浦,1922年入黨,曾任江蘇省委組織部長、山東省委執行委員兼秘書長等職。

(劉曉浦)                                  

劉一夢:

劉一夢,曾任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兼中共青島市委常委。1931年,劉曉浦劉一夢叔侄兩人同毛主席親家劉謙初等黨的早期革命者一起在濟南英勇就義。                               

(劉一夢)                                           

    抗日戰爭時期,劉氏全族上下舉家抗日,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無私奉獻了家族的一切。1938年,山東分局、山東戰工會、第115師和山東縱隊等黨政軍機關來到沂蒙山,徐向前、蕭華等領導曾長住劉家。「燕翼堂」將變賣自家家產購置的槍枝彈藥和已組建的抗日武裝全部交給共產黨,將家裡的資財、糧食也給八路軍作軍需。1939年,劉家再次賣地300畝,從上海購槍100餘支和一批彈藥、藥品以及大量糧食支援抗日武裝。

    「燕翼堂」自發組織了垛莊第一個抗日武裝力量「垛莊獨立營」,劉竹泉烈士曾任營長。1938年五月,「垛莊獨立營」編入八路軍二支隊。劉少雲、劉幼雲、劉曾浩、劉露泉、劉長庚、劉曾藹、劉曾蘊、劉稚雲、劉曾衡、劉長秀、劉長珠、劉長瑞等二十名家族男女在抗戰期間參加八路軍。

  「燕翼堂」所處的垛莊地處交通要道,是沂蒙山區的一個重要交通要點。為兵家必爭之地。日寇佔領垛莊後,多次以「燕翼堂」為核心陣地和屯兵據點,封鎖抗日根據地,掃蕩屠殺抗日軍民。

     1938年3月初,日軍第五師團佔領了「燕翼堂」八卦宅,國民黨第四十軍軍長龐炳勳聞訊後立即派李振清團攻打垛莊。日軍據守在「燕翼堂」大院,李振清率部猛轟東南大門,由於「燕翼堂」大門堅固,從深夜到拂曉只轟開一個小缺口,後來發現,八卦宅森然壁壘、形似迷宮,易守難攻,李振清只得率部撤兵。

    1942年11月7日,八路軍115師教導一旅一團攻打日偽佔領的「燕翼堂」殘存的炮樓,戰況異常激烈,日偽據險頑抗,並施放毒氣。戰鬥中,團長楊萬興壯烈犧牲。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抗戰處於最艱難時期,多次佔領燕翼堂的日偽軍,給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帶來巨大威脅。劉仙浦、劉雲浦召集族人商量後,決定忍痛割愛,拆掉八卦宅。1940年5月劉雲浦等帶領家人、村民毅然將世代聚居生活的八卦宅的圍牆和主要房屋拆除了。

    1944年底,劉雲浦說「在民族危亡的時候,不徹底拆除八卦宅,每次戰鬥犧牲這麼多同志,咱們愧對列祖列宗!」劉雲浦率領子孫們徹底拆除了八卦宅殘存的所有房屋,扒平了牆基。

  失去溫馨的家園,劉氏族人流離失所,分別移居到沙屋後、后里、下峪、隋家店等村莊。

 抗戰期間,劉氏家族舉家傾力抗戰,日本鬼子既恨又怕。日軍數次佔領擁有116個房間的垛莊燕翼堂八卦宅,兩次燒毀下峪劉家大院,並把8名村民綁在大樹上活活燒死。日軍還曾多次張貼懸賞告示:「誰捉到燕翼堂的人,不論大、小、男、女賞大洋1000元。」

    在抗日戰爭中,劉家傷亡慘重,僅燕翼堂一門,就有八人壯烈犧牲。前國防部長遲浩田將軍數次蒞臨蒙陰垛莊,對「燕翼堂」劉氏家族一門八烈、大義擔當的英雄壯舉讚不絕口,親筆書寫了「紅色燕翼堂」贈與劉家。

 

劉曾淯:

    劉曾淯,字育泉,1919年出生,「燕翼堂」十四少爺。畢業於臨沂省立五中,抗戰爆發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在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共山東分局收發科工作,1940年夏在反「掃蕩」戰鬥中犧牲,時任山東分局收發科科長。年21歲。

  劉曾藹 :

     劉曉浦女兒劉曾藹,1940年6月在抗大一分校學習,是第三期女生隊第一批黨員。曾任山東分局機要科譯電員、機要員等職,1941年冬在大青山對日作戰中犧牲。年僅18歲。

 劉滋泉: 

劉滋泉,1916年出生,「燕翼堂」第十一少爺,1938年參加抗日民族先鋒隊,十月加入共產黨,是垛莊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39年底在山東分局黨校畢業後,被山東分局派往國民黨第57軍做統戰策反工作。1940年春任沂水縣委宣傳部長,4月在沂水三區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劉長年:

  劉長年,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共產黨。1940年底從山東軍政幹校二期軍事大隊畢業後,接替叔叔劉滋泉被山東分局秘密派往國民黨第57軍做統戰策反和分化瓦解工作。1941年在青島被日本密探跟蹤被捕,隨後被日軍殺害。年僅28歲。

劉長培:

劉長培,原名劉長綬,1926年出生,「燕翼堂」二少爺劉曾澤長子。少年就參加兒童團,1942年進入抗大一分校軍事訓練班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到115師師部工作,先後任通訊員、偵查員、作戰參謀。抗戰勝利後,隨軍挺進東北,在東北野戰軍總部任作戰參謀,1948年在錦州戰役時壯烈犧牲,年22歲。


投稿通聯:QQ770798816沂沭河畔

法律顧問:

馮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中國政法大學中美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美法研究所副所長,執業律師)

總編總監:劉長安

運營主編:劉敦傑

編委:劉蘭前 劉雙剛 劉壯本

題字:劉長水

篆刻:薛彥達

圖片來源:劉雙剛

     加強宗親聯誼,延續血脈情長!

弘揚正能量,壯大八樓劉!

我們一直在努力!

相關焦點

  • 八代將軍遺留劉氏家族尚武風
    八代將軍遺留劉氏家族尚武風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烈士女兒磕70個頭祭奠先父
    烈士名單牆下,空軍女兒邵英子飽含熱淚,訴說起她對亡父的深深思念,以及她親歷的國家從貧弱到富強的過程……爸爸犧牲的消息,登上多家報紙昨天上午,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一見到受邀參加活動的98歲抗戰老兵朱亞泉,並得知他祖籍杭州、曾在位於筧橋的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工作過時,滿頭白髮的邵英子就高興得像個孩子,「我剛去過杭州,尋自己的根。
  • 沙畫表演 劉氏家族
    劉姓溯源hxliushi  一、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勳)之後,受封於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後裔因以為氏。裔孫劉累,能馴化龍,侍奉夏後,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賜為御龍氏。此為祁姓之劉。史稱劉氏正宗。
  • 聊城烈士劉興華父子抗戰時期捨生取義
    而在東阿縣高集鎮一帶,抗戰時期劉興華烈士為國捐軀和其父劉曰義舍子救國的大義情懷至今被傳為佳話。在20世紀末,聊城民間文史學者劉洪山研究《東郡劉氏族譜》時,發現齊魯書社1998年3月出版的《東阿縣誌》第673頁「革命烈士英名錄」中,載有府第在東昌城內樓南路西的明初鎮國將軍劉通後裔、遷今東阿高集鎮苑莊的第十八代孫劉興華的名字。
  • 劉強東認祖歸宗,劉氏家族按「字」排輩
    劉強東認祖歸宗,劉氏家族強勢回歸2018年1月2日,也是新年第二天,劉強東在個人微頭條上發微,全文如下:劉強東尋祖公告:家族解放前系湖南省湘潭縣劉氏族人,太爺爺在此出生,後因故移居江蘇!因太爺爺和爺爺去世較早,目前只留下有限信息—湘潭劉氏鍾靈堂,父親大人吩咐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請老湘潭縣的劉氏族人互相轉告,萬分感謝!
  • 齊王劉肥家族——劉氏文化
    而在眾多的漢家劉氏封藩中,齊王劉肥家族是極為重要的一支,不僅因為它是漢高祖的長房子孫,還因為這個家族是漢初地盤最大、勢力最強、子孫極為繁盛的一支王族。劉邦長房後裔的發派始祖劉肥,是劉邦的大兒子,但劉肥的生母曹氏,不是劉邦的元配妻子,而只是劉邦年輕時的情婦。所以,按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劉肥沒有資格成為太子和繼承皇位。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啟動研學遊系列活動
    揚子晚報網8月18日訊(記者 徐昇)記者從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獲悉,暑假期間將舉辦「聽!文物在訴說」和「致敬英雄·放飛夢想」兩大主題的研學遊活動。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你想了解中國空軍抗戰的故事嗎?
  • 影像深圳家譜|平湖劉氏家族:千年聚族於斯 文化薪火相傳
    宋朝劉達宗千年前於平湖開基平湖劉氏自中原遷於江西贛南、福建汀州寧化一帶,再沿贛粵兩省邊界的梅林關進入廣東,先居南雄珠璣巷,再遷至東莞城,後遷至深圳丹竹頭。宋朝時,劉達宗於平湖開基,距今已逾千年。劉氏人才輩出,十九世紀的記載就稱先後至少有 5 人考取了功名,成為舉人或貢生。
  • 諸城劉氏族譜序(高密逄哥莊宰相劉羅鍋家族族譜序)
    所以在清代被稱為諸城劉氏,現今很多人仍沿用諸城劉氏這一說法。諸城逄哥莊劉氏家族起於明朝弘治年間,前三世貧窮無力讀書;四世、五世開始耕讀傳家;六世劉必顯明朝天啟四年(1622年)舉人、順冶九年(1652年)進士,諸城劉氏開始興;盛於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四代,其中劉統勳、劉墉、劉鐶之祖孫三世一品,三公二宰相,劉氏家族的鼎盛期。
  • 揭秘鹽城抗日名將:同時被國共兩黨追認為烈士
    抗戰期間,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鹽城地區有一對義兄弟,分屬不同政黨卻有著同一抗戰目標。其中隸屬國民黨的抗日名將陳中柱,從反共到聯共,拒絕投靠日偽軍懷抱而壯烈犧牲,成為「斷頭將軍」;他的義兄弟趙敬之烈士是鹽城地區早期的共產黨員、革命教育家,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多處重合,他們身上的炙熱兄弟情以及傳奇故事至今被當地人傳頌。
  • 國外的劉氏大全,劉氏宗親快來看看!!
    劉荃的後裔在南北朝鮮都非常興旺發達,不但人丁興盛,而且家族顯赫,人才輩出。筆者有一南韓友人,曾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讀博士,姓劉,詢問後得知,也是劉荃的直系後裔。據片泓基《從族譜學看韓中交流史》一文中還批露,當年日本侵略朝鮮時,大批中國明朝軍隊開進朝鮮,幫助朝鮮抗日。這些抗日援朝的將領後來有20多個姓氏留在朝鮮成為新的歸化姓氏,其中就有一支來自浙江的劉姓。
  • 熱血燕趙|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
    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在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走進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第一展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靜靜傳頌著熱河兒女可歌可泣、救亡圖存的抗戰壯歌。1934年4月,中共京東特委委員王平陸與孫永勤取得聯繫,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日主張,並建議其將民眾軍改編為抗日救國軍。整編後,隊伍分兵三路,在長城沿線一帶痛擊日軍。
  •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十四高淳中山劉氏:忠孝傳家 崇教尚儉
    如今,南京高淳還生活著一支劉禹錫的後人,自宋代至今,「中山劉氏」繁衍生息已歷千年。【家訓解讀】① 勤創業【解讀】勸誡家族子弟應勤操苦幹,士農工商,貴在勤勉,富在自強,切莫閒浪。現劉氏家族在南京高淳的後人有數千人,統稱為「中山劉氏」。劉氏家族代代堅守祖訓,淳樸向善、莊敬自強的家風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千年以來,劉氏家族人才輩出,先後出過進士14人,其中探花1人,翰林2人。
  • 走進濟南古鐘錶博物館,聽2800座古鐘錶講劉氏家族的收藏故事
    —— 題記 坐落在濟南七賢文化城的「山東劉氏古鐘錶博物館」,是山東省文物局確認的非國有博物館。是由劉榮全、劉榮芹、劉榮昌、劉榮光、劉榮躍姐弟5人,在繼承家父劉恩陽畢生鐘錶收藏心血的基礎上,拿出自有藏品組建而成。我被這些古老的鐘聲吸引,用心聽著劉氏家族與鐘錶的故事。
  • 【我從哪裡來】天下劉氏 祖根魯山
    河南商報記者 姬中貴 文/圖 日本劉氏 日本大姓高橋,其實是漢朝帝裔 據中日兩國多種史籍記載,劉姓人最早到達日本,是在兩漢時期。 如今,日本的原田、高橋、大藏等著名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阿知王。阿知王名叫劉阿知,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玄孫。
  • 今天這幾十個孩子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上了初中第一課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上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深切緬懷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英勇事跡,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一場以「和平」為主題的憑弔抗日航空烈士紀念活動與抗日航空英烈文物、檔案專題展開展儀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行。
  • 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
    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位於京津冀之郊的東劉十三村史稱十三鋪,為漢高祖後裔嫡孫單字名洪,率四子二侄於明永樂二年從山東萊州府即墨遷徙此地,故居聚館、桃園、道口、蘇家園、十裡河等十三村,素有「伯叔之鄉」的尊稱。家族殊勝之一:4000年的家譜文化史1《劉氏大成宗譜》是祖上洪公於公元1404年遷居聚館時保存的世代珍藏老譜,是家族世系的歷史圖籍,記載著漢劉皇族淵源、始祖根脈、支派遷徙、世系繁衍等家族歷史記憶;銘記著祖訓家範,治家格言,族規家戒等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是家族珍貴的歷史文獻。
  • 臺灣霧峰林家故事:位居五大家族,八代傳人是地下黨壯烈犧牲
    而在家業上,林文察傳奇性的軍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區勇升至總兵職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為握有數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而他擔任家長期間,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機收購或佔有大量田產,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臺灣)的樟腦專賣權,使林家財力舉全臺頂尖(僅次於板橋林家)。從此,霧峰林家成為全臺灣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 天下劉氏祖根在魯山 日本大姓高橋實為漢朝帝裔
    河南商報記者姬中貴文/圖  日本劉氏  日本大姓高橋,其實是漢朝帝裔  據中日兩國多種史籍記載,劉姓人最早到達日本,是在兩漢時期。  如今,日本的原田、高橋、大藏等著名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阿知王。阿知王名叫劉阿知,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