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
位於京津冀之郊的東劉十三村史稱十三鋪,為漢高祖後裔嫡孫單字名洪,率四子二侄於明永樂二年從山東萊州府即墨遷徙此地,故居聚館、桃園、道口、蘇家園、十裡河等十三村,素有「伯叔之鄉」的尊稱。
漢劉皇族十三村先祖仍然敬畏曾經顯赫的家世,保留著年年講譜的傳統,家丁們對族譜如數家珍,人文軼事,家長裡短耳熟能詳。
每到大年初一人們就聚攏來到大長門敦睦堂,大長門供奉著始祖和支派十八代祖宗靈位,珍存著一族的宗譜、支譜、門譜;請譜時舉行淨手、跪拜的莊嚴儀式,主持開講的第一句話,常常告誡每個族人:千萬不要忘了我們是漢劉皇族,我們是洪公子孫,你的言行不止代表你自己,你也同時代表一個村、一族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尊嚴,千萬不要忘記你肩上承擔了這份責任和歷史使命;
因此後人在社會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中,時時處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道、注重家風,不忘家史,不失家傳,齊家治國平天下。
家族殊勝之一:4000年的家譜文化史
1
《劉氏大成宗譜》是祖上洪公於公元1404年遷居聚館時保存的世代珍藏老譜,是家族世系的歷史圖籍,記載著漢劉皇族淵源、始祖根脈、支派遷徙、世系繁衍等家族歷史記憶;銘記著祖訓家範,治家格言,族規家戒等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是家族珍貴的歷史文獻。
2
《劉氏大成宗譜》記載劉氏淵源及圖騰:漢劉皇族源自帝堯,受封於陶,復封於唐,為唐候,故又為陶唐氏,帝堯第九子源明公,受封於劉邑(今河北唐縣),裔孫遂以邑為氏,故為劉氏,是劉氏第一世大始祖,再傳18世至夏朝累公,是夏王孔甲,後御龍有功,封為「御龍氏」。商高宗武丁時,徙封豕韋(今河南省滑縣西南韋鄉),故又為「豕韋氏」至七十二世恩盛公,由江寧(今江蘇南京)移居江蘇彭城沛郡豐邑中陽裡,至邦公七十五世!漢高祖劉邦在秦二世時舉義,歷時五年而創立漢家天下,建都於長安,在兩漢(西漢、東漢)劉氏傳衍十八代,共24帝426年。劉氏圖騰:現在也稱卯金刀,或者說「卯金劉」。銘文上的劉字,以一個武士手執斧鉞一類的兵器為圖騰,象徵威武、徵服,寓意高貴、王者的族系!
3
漢劉皇族的家譜傳承之殊緣
1·國寶文獻《劉氏大成宗譜》歷史上傳至桃園村敬存,因年深日久紙張碳化,本家耆宿於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將大成宗譜重新錄抄,至今443年;清朝初期、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桃園村祖賢亦曾揮毫敬錄;
2·清道光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839—1843年)十三村族人在桃園村四賢堂纂輯十三村支譜十三卷歷時五年告慶,現珍藏於西劉莊村;
3·明萬曆年桃園村老支譜記載自七世祖始,十三村各支派外遷情況,清道光和民國後期又延續補錄洪公後裔各支派外遷、失續狀況,現敬存於桃園村;
4·祖傳家譜歷代均為手書本,久經艱辛纂輯於祖賢書法大家,持有流通量很少,族人在一生當中有機緣能瞻集大成之尊譜,須是大福報,大因緣;更為甚者沒有先祖代代護念根譜,後人豈有緣分尋源覓親!超越時空的老譜是家史藏典,國之史籍,家族千秋萬代享受不盡的福報,因此我們對歷代修譜珍牒族賢,應以感恩之心,報德之願,善護傳承感發後人。
5·黃驊市桃園村、西劉莊村是珍存祖傳歷代之大成宗譜、支譜集成者,作為東劉十三鋪後裔族人尋根問祖、合譜接續的重要依據,一時聯繫考證漢劉皇族洪公後裔250個大支派,居170多市區縣,雖年深歷久皆藉賴老譜接續,殊勝之至,功莫大焉!
6·歷代先賢大德傳承尊譜,子孫獲曉家族世系,成為千秋受用的傳世重寶;縱觀家史受歷史和科技條件之限,洪公後裔珍存或目睹集歷代之大成宗譜、支譜世系者甚為稀有。
古人云: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漢劉皇族歷代珍譜愛族,走遍東南西北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家是難捨的根,譜是心中的家,盛世族繁,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全族冀盼集大成之統譜普世甚切。
4
漢劉皇族集大成家譜珍貴价值。
歷史事件一:史載貞觀之治後,大唐皇帝李世民詔令丞相房玄齡遍考天下姓氏家譜,得證只有漢劉家譜根脈顯赫,歷久簪纓,百家尊貴無過於劉;雖代遠年湮,歷代善護傳家之寶,後裔得瞻珍籍《劉氏大成宗譜》,得親漢劉皇族世代祖和根始祖,得詳歷史沿革、地域變遷、世系支派流布等史實;作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已被國家文化館和中國家譜文獻中心收藏。
歷史事件二:祖上定居十三鋪後,蘇家園等族村管理北大港大荒地,至渤海一望無際的蘆葦,與周邊共享物產利益。康熙年間鄰村大姓豪族跑馬為邊,獨佔大窪之利,引發雙方官司。當時直隸天津府滄州衙署受理,州衙到蘇家園和桃園村核實譜載依據和字據文書,對方也拿出了所謂的證據,官方要求進一步舉證,於是蘇家園與桃園村先祖一同沿大窪挖掘原始地標,十米方一米深,白灰封鑄,每十裡一個標記,在書證、物證事實證據面前,以律官斷我方勝訴。四鄰盛讚我祖家譜福慧,大姓豪族面對無私無畏的至善人格,遂結秦晉之好,當即將女兒許配聯姻。
歷史事件三:敏忠爺支派九世孫紹宇公,由道口東門二支遷居西劉莊,到十七世祖時,祖塋佔地三十畝田產與鄰村土地交叉,引發爭議,因此訴訟到老鹽山縣衙,雙方各自查找證據;紹宇公十七世孫佔清公、毓珂公、十七世長安公和思忠爺十七世孫藍村公四人同心協力,從老家聚館恭請十三村支譜十三卷(清道光年間在桃園村四賢堂纂輯)上呈鹽山縣衙署,縣衙差官到西劉莊現場勘驗取證,譜載我祖後人久居此地,賴以生存,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舉證有效,於情於理於法依律斷我方勝訴,大顯族譜血脈根源相繼相系殊勝之淵源;族人於2013年築修祖塋立碑念之。
歷史事件四:穿越時空,譜是子孫心中的家。1991年江蘇豐沛郡漢皇祖陵管理處主任、劉氏宗親聯誼會長、劉氏宗親聯誼會創始人劉恆心等宗親,四訪津冀恭請明永樂藏典《劉氏大成宗譜》。組織專家對譜載我祖從史前—夏—商—周—秦—漢到明朝的歷史沿革及根始祖卯金氏受姓、發展、變遷的歷程研究論證,史學家結論道:瞻讀《劉氏大成宗譜》方知《史記》也有不可信處。
據此史實豐縣纂輯漢祖流史、世界劉氏宗譜、統譜;沛縣纂修西漢、東漢諸皇子譜系,廣布流傳世界各地,劉氏宗人爭相傳閱、瞻仰、珍存;江蘇豐沛將《劉氏大成宗譜》作為首部國史收藏,其文物價值和歷史意義是其他文化圖籍難以比擬的;其對劉氏宗譜和統譜修續、劉氏和諧及漢劉文化傳承發展的貢獻無疑將載入史冊。
歷史事件五:2000年後,洪公後裔依據《劉氏大成宗譜》史載實據,到山東、河南、江西、江蘇徐州和南京等地尋祖、祭祠、拜陵稽考,洪公世代上祖直至根始祖根脈故地遺蹟猶存,世系支派及家族歷史沿革記載史據可考,實事求是;後裔瞻譜得福獲祖賜歷史文獻豈非天意,家譜在中華統宗世譜研究會和世界劉氏聯誼論證會上更顯殊勝無比!
歷史事件六:2016年秋,京津冀魯黑吉遼等地漢劉皇族256個大支派合譜接續,藉賴眾志擼力使先祖洪、漢、青合成大譜系,此統譜問世告慶,合族甚慰之至。盛世寶典以慰藉洪、漢、青後裔期冀珍存集大成宗譜、支譜世系之遺憾;各地親族能覓緣源,得親祖根,通覽闔家大牒,慎終追遠,功德大焉!其深遠的政治、經濟、和諧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弘揚劉氏文化 傳播家族資訊 凝聚劉氏智慧 促進交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