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成者王侯敗者寇,最後的成功者往往會肆意篡改歷史,抹殺真相,以便使時人、後人認可其正統地位,但是,失敗者之所以會失敗,亦必定有其過錯處。就像商紂王,無論多麼喜歡翻案的學人,都無法把商紂王描繪成一個明君、賢君。他犯下的罪孽,實在太多。只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一一查看商紂王犯下的那些罪孽時,卻將驚訝地發現,商紂王其實根本不昏庸,一點不糊塗。他做出的許多惡行,都是他當時認為最應該做的。
換言之,商紂王炮烙忠良、誅妻殺子絕非一時衝動,更不是像許多朋友誤認為的——被九尾狐狸妲己迷住了。相反,商紂王是在非常清醒的情況下,下達了這一系列殘酷命令。何以見得呢?
原著第6回目錄是《紂王無道造炮烙》,故事講的是司天台太師杜元銑見到雲中子題詩,感慨商紂王被妲己迷惑,擔憂成湯江山社稷,於是,攜手首相商容,共同到紂王寢宮進諫。因杜元銑言辭激烈,觸怒了商紂王,商紂王便要將其處死。一旁妲己進言說,她有一種酷刑,名叫炮烙,可以讓罪犯生不如死。以此酷刑懲罰罪犯,必定可以震懾群臣,以儆效尤。商紂王採納。後來,上大夫梅伯聽聞將要炮烙杜元銑,大怒,也跑去勸諫紂王。在妲己的挑唆下,紂王下令將梅伯一起炮烙。首相商容心灰意冷,主動辭官,回歸故裡。
從故事梗概中我們可以發現,兩起冤案之所以鑄成,蘇妲己的挑唆確實起到了極為惡劣的作用。只是,蘇妲己說了什麼,竟然讓商紂王態度全改,立場大變?是蘇妲己施展了狐媚之術,讓商紂王喪失了理智,還是商紂王另有考慮?
且讓我們看看群臣說了什麼,妲己又說了什麼。先看杜元銑。杜元銑首先告訴紂王,最近天象異常,上天不滿,不久將有大災降臨。之後,杜元銑分析說,為何上天不高興呢?有兩個原因其一,之前有道士雲中子獻寶劍除妖,紂王不應該焚毀寶劍,導致宮中妖氣不散其二,紂王身為天子,幾個月不理朝政,整日沉湎酒色,留戀後宮。杜元銑這次上朝,是抱著必死的信念,因此,他言辭激烈,在批評紂王上很不客氣,就連「朝綱無紀,御案生塵,朝政紊亂,百官失望」等等語句都說了出來。面對杜元銑如此激烈的進諫,商紂王是不是勃然大怒,立刻就要處死人家呢?沒有!原文說:「紂王看畢,自思『言之基善。』」
紂王其實一點不糊塗,他也覺得自己最近比較偷懶,被罵純屬活該。何況杜元銑身為司天台長官,負責監察天象,及時反饋,以便天子、宰相能夠採取措施,扭轉天意。人家此舉乃職責所在,說得也全在理。此時,商紂王沒有半點想責罰杜元銑的意思。但是,妲己之後的稟奏,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杜元銑的奏章,一下子就讓杜元銑從一個關心國家、心憂百姓的忠臣,變成了一個野心勃勃、圖謀不軌的逆賊。
妲己說:「前日雲日子乃方外術士,假捏妖言,蔽惑聖聰,搖亂萬民,此是妖言亂國;今杜元銑又假此為題,皆是朋黨惑眾,駕言生事。百姓至愚,一聽此妖言,不慌者自慌,不亂者自亂,致使百姓皇皇,莫能自安,自然生亂。究其始,皆自此無稽之言惑之也。故凡妖言惑眾者,殺無赦!」
妲己精通語言藝術,推理環環相扣。既然杜元銑拿雲中子說事,那就要先搞臭雲中子。雖然紂王失約,燒了寶劍,但事實上誰也沒有親眼見到後宮中有妖物。既然後宮沒有妖物,雲中子卻說後官有妖物,這不是欺君罔上、迷惑百姓是什麼?
如今如何理解杜元銑也說宮中有妖氣呢?很簡單,杜元銑與雲中子早有勾結——否則雲中子怎麼會跑到司天台、杜元銑的官衙門前題寫反詩呢?身為天子,最擔心的就是臣下結成朋黨,共同進退,挾制君王。
杜元銑身為朝廷官員,不去制止謠言,維護天子威儀,卻參與散播謠言,使得朝歌人心惶惶。而人心一亂,國家難安。杜元銑犯下結黨營私、蠱惑百姓兩大罪狀,自然應該殺無赦。商紂王一聽,立刻說:「美人言之極當!傳朕旨意把杜元銑梟首示眾,以戒妖言!」妲己的話貌似有理,其實有很大的破綻。一聽紂王改變態度,要殺掉杜元銑,一旁的宰相商容連忙勸阻。
他強調,杜元銑乃三朝老臣,身家清白,世代忠良。此前杜元銑和雲中子根本就不認識,何來結黨營私之說?何況,杜元銑身為司天台掌管,本就擁有觀察天象、稟奏朝廷的權力。既然天象說官中有妖氣,杜元銑為何說不得?
商紂王聽後,思考許久,最後告訴商容,杜元銑還是要殺。為何呢?紂王說:「不斬元銑,誣言終無已時,致令百姓皇皇,無有寧宇矣。」
原來,人家紂王一直都明白,杜兀銑既沒有勾結朋黨,也沒有製造謠言。但是,雲中子在朝歌製造的惡劣影響已經形成,後宮有妖魅的流言使得百姓對天子至高無上的威權也產生了懷疑。這是紂王絕對不能容忍的。為了維護王權,挽回天子的尊嚴,紂王明知杜元銑沒罪,也只能借杜元銑的頭顱以平息謠言,以樹立君威。並且,在如此情況下殺了杜元銑,多數人只會痛罵妲己狠辣,覺得紂王耳根軟罷了。
至於殺上大夫梅伯,與殺杜元銑情形不同。紂王本無心殺老杜,但是對梅伯卻早就有殺心。聽聞杜元銑入獄,梅伯氣呼呼入宮,一見紂王,劈面大罵。商紂王雖然不滿,但依然將杜元銑的所謂罪狀一一說明。不想梅伯不依不饒,一點面子也不給,直接就訓斥紂王是昏君,並且氣呼呼地詛咒說,成湯數百年江山就會喪失在紂王這個昏君手中。梅伯與紂王一共兩番對話,單單昏君一詞就說了三次。毫無疑問,這是對商紂王的極大蔑視。
梅伯為何對商紂王說話如此不客氣呢?大家應該還記得第1回的故事吧,當初請求冊立三王子為太子的,正是宰相商容與上大夫梅伯。換言之,梅伯不但是三朝元老,並且對紂王有大恩。正因梅伯自視為紂王恩人,於是才會在紂王下令,僅僅讓商容一人入後宮的情況下,擅自跟隨進入後宮。即位以來,有三件事讓紂王日夜憂心,輾轉難眠其一,宰臣專權其諸侯割據;其三,後宮跋扈。三件事中,宰臣專權尤其讓紂王苦惱。
在此前的文章我曾經提到,商紂王即位之後七年,其實一直沒有親政。朝政大權一直掌握在聞太師手中。此刻,聞太師雖已走一二年,但是朝廷當中依然有一幫元老,處處掣肘紂王,讓紂王不得如意。故當首相商容等人說紂王不理朝政時,紂王氣呼呼地說,政務自有宰相處理!他這個天子,半年不上朝,天下照樣轉。(《封神》中明代的痕跡很重)
商紂王一直想著如何削除宰臣集團的力量。只是,聞太師威望極高,紂王深深忌憚;首相商容處處忍讓,全無過錯;亞相比幹謹小慎微,從不出頭。商紂王一直找不到機會。此刻,既然宰臣集團骨幹梅伯接連犯下擅闖後官、藐視君王等多項大罪,商紂王正好抓住機會,除掉梅伯!自古以來,相權與君權就是勢不兩立。相權重則天子危,君權重則天下危。對於商紂王來說,當然要鞏固君權。想要鞏固君權,當然要把擋路的石頭砸掉。
應該說,商紂王這一手鼓山震虎、殺雞駭猴的效果很不錯。就在當天,首相商容就主動找到紂王,請求告老還鄉。商容一走,朝歌宰臣集團即受到重創。紂王奪回君權的行動,獲得了重大勝利。如些看來,這紂王可一點也不傻,小時候看電視劇時,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紂王是大傻瓜的感覺。現在想想,還是自己當年太年輕,這大人社會的額爾我詐,小孩子怎麼可能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