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籠罩的陰雲之下,資本市場卻持續走高。大盤的推高,帶動更多上市公司股價一路「飄紅」,諸如乾照光電已經成功「三連板」。不僅如此,LED行業更是誕生三家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羨煞旁人。
在這三家企業中,三安光電早已成為國內LED晶片龍頭企業,不僅如此,其眼光更是盯住了更高階的化合物集成電路晶片;中微半導體是國內半導體設備優秀廠商,其MOCVD設備更是打破國際廠商的壟斷格局;公牛集團雖是資本市場「新貴」,卻早已是國內「插座一哥」。
三安光電:盯準化合物半導體的LED晶片龍頭
三安光電成立於2000年11月,於2008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晶片、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微波通訊集成電路與功率器件、光通訊元器件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性能指標居國際先進水平。
在產業鏈中,三安光電針對市場的特點,生產不同領域和不同波段的LED晶片,產品品種齊全,覆蓋應用領域廣,為下遊客戶提供更多選擇和更高性價比的產品,能滿足不同層次客戶需求。
不過,在LED晶片行情走低的情形下,三安光電淨利潤也出現腰斬。1月11日,三安光電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12.74億元到約15.57億元,同比下滑45%到55%;扣非淨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約13.49億元到15.74億元,同比下滑60%到70%。
三安光電解釋,業績大幅下滑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LED行業2019前三季度價格降幅較大,進入第四季度產品價格才逐漸趨於穩定,報告期內公司成本下降的幅度低於產品價格降幅,導致毛利率下滑;二是公司集成電路業務前三季度實現銷售規模較小,從第四季度才開始上量,減虧幅度有限,集成電路業務全年繼續虧損。
然而,業績的疲軟並沒有阻礙其股價一路飆升,截止2月18日,三安光電股價為26.06元,市值高達1062億元。資本市場對三安光電的「唱好,更多體現在對其發展前景的期待。西南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明,公司LED業務有望觸底發彈,同時三安集成有望獲得射頻前端器件自給率提高帶來的紅利,2020年集成電路業務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
三安光電總經理林科闖也表示,「如果說LED晶片是目前三安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那麼化合物半導體集成電路晶片則將為三安光電的長遠發展帶來驅動力。」
可以說,在LED晶片業務萎靡的當下,化合物半導體集成電路成為三安光電千億市值的重要支撐。
中微半導體: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的推動者
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中微半導體近期股價一路飆升。截止2月18日收盤,公司股價達到210億元,其市值高達1123億元。
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微半導體,於2019年7月22日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交易的25家企業之一,股票代碼688012.SH,發行價29.01元。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其股價「瘋狂」增長6倍,令人驚訝不已。
作為LED相關行業為數不多市值破千億的上市公司,中微半導體是否能夠撐得起千億市值?有投資機構分析師直言,這其中蘊含著嚴重的資本泡沫,其背後的投資者大多是在炒作半導體概念。
該人士認為,如果按照中微半導體2019年三季報真實數據來評估的話,再結合科創板固有屬性,其合理的市值應該在400億左右。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微半導體營收12.2億元,同比增長24.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399.14%。
另外,據中微半導體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9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76億元到1.92億元,同比增長30.41%至46.72%。
雖然公司業績表現出向上增長的態勢,理性來看,如此淨利潤數據著實很難與其千億市值對等。但作為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的主要推動者,中微半導體被國內半導體從業者寄予厚望。
眾所周知,刻蝕機是晶片製造過程中的三大核心設備之一,所以刻蝕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晶片製造的最高水平。但半導體設備領域此前一直被國際廠商壟斷,而中微的出現有望扭轉這一局面。
在十幾年發展過程中,中微半導體投入數十億元研發資金,如今終於小有成就。其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正式通過臺積電驗證,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這也是國內半導體廠商第一次參與世界最先進的晶片研發生產行列。
2011年,中微半導體開始涉及MOCVD設備,並且進用一年時間就研發出第一臺MOCVD,憑藉其設備的高性價比,在後續幾年陸續為市場所接受。2018年,其MOCVD設備一年能銷售100餘腔,打破了維易科、愛思強的壟斷格局。目前從主營業務收入方面看,也是中微半導體的MOCVD業務的比重更是高於刻蝕機。
由此來看,其千億市值並非基於公司目前的業績水平,更多的是對於企業未來業績的期待。
公牛:「插座一哥」的千億市值神話
2月17日,公牛集團開盤即漲停,總市值達到1001億,成為了國內照明電工應用的產品領域第一家市值破千億的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公牛集團在2月6日才完成敲鐘上市,隨後連續數日漲停,並僅用十天時間就突破千億市值。
公牛集團以轉換器起家,依託產品口碑與深度下沉的渠道終端,業務從插座擴張至牆壁開關、LED基礎照明、數碼配件等領域。2018年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在天貓市場佔有率均為行業領先,而新興業務LED照明及數碼配件仍處於放量階段。
LED照明是公牛集團2014年才開始拓展的業務,並推出了多款具有防頻閃、防藍光等功能的LED照明產品,產品品類包括球泡、筒燈、燈帶、燈貼、吸頂燈等照明產品,銷售收入也實現了快速增長,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41億元、2016-2018年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116.98%。不過,在歐普照明、雷士照明、陽光照明、三雄極光等老牌照明廠商面前,公牛還略顯稚嫩。
對於公牛能夠電工領域穩健做強、做大、做久的秘訣,集團副總裁蔡映峰曾這樣表示,「我們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畫一個圈,首先專注於圈內領域的發展,等在這個圈子裡發展起來後,就可以結合自身能力與市場需求,把這個圈擴大。」
近年來,公牛集團業績持續增長。其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公牛集團營收分別為53.66億元、72.4億元、90.6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4億元、12.85億元及16.77億元。其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公牛集團預計營收96.79億-106.97億元,同比增長6.77%-18.0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在23.01億-25.43億元,同比增長37.19%-51.64%。
對於公牛集團的千億市值,也有資本市場人士認為「看衰」。市場有一種看法認為,公牛集團 2016-2018年的平均利潤為14.5億,14.5億對應1000億市值,明顯是不值的。即使按照2019年20億淨利潤計算,最多也就是值500-600億市值!
截至2月18日收盤,公牛集團市值1101億,市盈率45倍左右,過高的估值會透支未來幾年的業績。不論如何,公牛集團未來能否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還取決於能否找到穩定的新業務增長點。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