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 | 專題

摘要

【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今年上半年醫藥股大爆發,千億市值俱樂部從寥寥無幾,發展成今年十多家公司入局,資本追捧的背後,有其深刻的投資邏輯。(投資者網)

  新冠疫情爆發是危機,但對資本市場萎靡多年的醫藥股,是難得的機會。

  今年以來,醫藥股橫掃前些年的「黑天鵝」陰霾。曾經寥寥幾家的千億市值俱樂部,迎來大規模擴軍。A股港股市場,7月中旬總計新增8家醫藥公司市值突破千億。若計入盤中一度觸碰千億關口的,數量可達10家。

  生物製藥領域,尤其是疫苗研發企業,因護城河與新冠治療題材,成了最大贏家。伴隨醫改逐漸深入,那些在創新藥研發上,具備「熱門領域+網紅團隊+明星資本」的公司,也成了資本追捧的熱點。

  千億市值俱樂部大擴容

  截至7月17日,A股共有10家市值千億的醫藥股,5家公司新晉入場。恆瑞醫藥衝破5000億大關後,坐穩頭把交椅,總市值高達5113.05億元。緊隨其後的邁瑞醫療,總市值4020.29億元,兩家企業遙遙領先同行。

  過了千億,第二個關口就是2000億。藥明康德第三個撞線,截至7月17日,總市值2322.76億元。之後的智飛生物長春高新也突破1900億,離關口近在咫尺。

  醫藥行業的細分領域繁雜,上榜千億市值的企業,可細分為生物製藥、醫療設備服務、中藥等三大題材。其中生物製藥,可再拆分為各專業領域;但從大範疇看,除了醫藥設備的邁瑞醫療醫療服務愛爾眼科、中藥的雲南白藥片仔癀,生物製藥依然是數量最龐大、資本最熱捧的題材。

  最明顯的例子,去年底A股市值千億醫藥股為5家,但伴隨今年疫情爆發帶動的板塊飆升,4家生物製藥跑步入局。康泰生物,去年底市值僅566.44億元,但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上半年達到1090.52億元。

  更誇張的是,今年6月底上市的甘李藥業,連續十多個交易日漲停,截至7月17日,總市值達1033.07億元,但之後股價下跌,公司三位高管在本周集體請辭。另一家君實生物,開盤首日就突破千億市值,之後幾日雖回落,但很明顯,2000億才是資本期待的關口。

  港股市場上,2018年港交所開啟醫藥股IPO快速通道,首次允許未通過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從此,生物製藥公司湧向香江。

  港股的醫藥股盛宴,比A股來得更早。去年底,港股6家市值千億公司,全部來自生物製藥領域,內地企業涵蓋藥明康德翰森製藥藥明生物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

  今年以來,港股千億醫藥股新晉3家,包括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兩家流量明星。一場席捲A股、港股的醫藥狂歡,還在不斷上演。

  創新藥和疫苗收割資本

  生物製藥,成了這場醫藥股狂歡的主角。資本的投資邏輯,也隱秘可循。

  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與醫療改革同呼吸、共脈搏。帶量採購前,仿製藥是各大藥廠競爭最激烈的賽道;帶量採購後,國家有意扶持國產創新藥,前期靠仿製藥逐漸壯大的藥廠,趁此機會投入巨資轉型,吃到最大的紅利,也成為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寵兒。

  恆瑞醫藥,就是其中最大贏家。

  公司創新藥業務,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新藥獲批上市的節奏。特別是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幾大領域,在國內同行中擁有領先優勢。根據2019年報,公司去年獲取創新藥製劑生產批件2個,臨床批件29個,並形象地將研發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me-too、me-better、源頭創新。

  A股這套投資邏輯,在港股被發揚光大。以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為首的千億市值股,機構的投資無一不是按此邏輯,繼續深化為「熱門領域+網紅團隊+明星資本」。

  具體來看,三家藥廠都專注抗腫瘤領域,團隊分別為鍾慧娟(恆瑞醫藥孫飄揚之妻)團隊、正大天晴、國家背景科研團隊,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弘毅資本曾參與其中。

  相同的邏輯與共性,在即將邁入千億俱樂部的君實生物身上也具備。公司研發團隊外資藥廠出身,選擇 PD-1(抗癌細分)領域,背後站著高翎資本、林利軍等投資人。

  不過,這些優質的醫藥企業,經常被頭部PE捷足先登。資本要尋找價值窪地,需要既擁有足夠高的護城河,又有足夠多公司填滿水池的窪地。

  疫苗,成了機構們今年最大的收穫。資本發現,不同於其他進口藥在國內走快速審批通道,進口疫苗入華的審批周期之長、評審要求之高、落地之難,無意中讓國內企業,有了一道非常高的護城河。加上2018年長生生物造假事件爆發,倒逼疫苗領域提高行業標準,不僅再度抬高護城河,還無意中又為國內企業做了「無形」背書

  A股千億市值醫藥股,主營疫苗產品的企業,就有智飛生物長春高新康泰生物。他們去年離千億市值相距甚遠,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成為資本市場最熱衷追逐的題材之一。每次發布疫苗進展公告,都是一次股價高漲的盛宴。

  那些年曾市值千億的醫藥股

  上輪醫藥股的春天,還是遙遠的2017年。不過,就算稱得上「春天」,也與今時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2017年底,A股僅有恆瑞醫藥、康美藥業、復星醫藥雲南白藥等四家市值千億的醫藥股。若算上當年11月板塊的一波小陽春,上海萊士也曾突破過千億天花板。

  然而,除了恆瑞醫藥一直坐穩外,其餘幾家之後均失守千億。2018年是醫藥「黑天鵝」的爆發年,長生生物疫苗案轟動全國,華海藥業在歐美遭遇產品投訴,甚至雲南白藥也陷入牙膏質量風波,造成板塊全年的市值大幅縮水。

  2019年,還沒緩過勁來的醫藥板塊,又接連受到重創。

  最大的黑天鵝,來自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當年4月,公司承認財務數據有會計差錯,涉事金額高達300多億元。之後市值迅速縮水將近九成,公司淪為ST,實際控制人近期已被抓捕。

  另一家白馬股上海萊士,主營血液產品,被譽為「A股血王」。公司2018年起,曾先後有意收購英國、德國、西班牙等血液製品公司,這些標的體量大多超過上海萊士,因此公司的資本運作常被貼上「蛇吞象」標籤

  然而,上海萊士始終與炒股虧損、巨額商譽股權質押爆倉等事件掛鈎。本月,公司控股股東以公司股權作價,抵償平安銀行相應債務。之後其一貫套路被市場挖出,即控股股東質押股權獲取資金,再收購標的注入上海萊士。如此往復,公司股價常大幅波動,收購利好放出、預期業績上升則漲,收購失敗、股東股權質押則跌。

  另一邊,雲南白藥逐漸走出牙膏事件陰影,重回千億市值俱樂部。相反,復星醫藥在千億路上緩慢篤行。2017年底,公司市值達1097.85億元,之後兩年末停留在579.88億元、651.1億元,今年盤中也一度突破千億,但之後回調。

  趁著在千億關口來回,復星醫藥內部重新梳理體系。今年以來,公司有5位高管相繼離職,包括副總裁、藥物研發副總裁、非執行董事等;去年完成旗下復宏漢霖的港股分拆上市,並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階段。

  銷售與研發:不同細分領域各有側重

  銷售與研發,拓寬渠道還是埋頭苦幹,這是個問題。

  千億市值醫藥股中,疫苗、中藥、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選擇了銷售。其研發與銷售費用之比,大多維持在1:10左右。

  截至2019年,智飛生物長春高新康泰生物三家疫苗企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億元、3.7億元、1.98億元,對比之下,三家銷售費用則分別高達1 0.95億元、25.22億元、7.84億元,因為有極高的護城河,拓寬營銷網絡更為重要。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中藥概念股雲南白藥、片仔癀身上。根據2019年報,兩家公司分別投入研發1.73億元、1.2億元,但銷售方面投入41.56億元、5.23億元。除此以外,醫療服務的龍頭愛爾眼科,去年銷售砸下10.48億元,研發支出1.52億元。除雲南白藥外,大多都維持1/10左右的研發/銷售費用比。而雲南白藥又因其獨家配方的特殊性,其以相對較低的研發投入維持較高的銷售收入,這一點其他醫藥企業也很難照搬。

  重銷售淡研發的情況,有細分行業各自屬性。疫苗在國內有高護城河的壁壘,技術迭代的周期也不如服用藥物快,在相當長的時間,能保持幾大巨頭共享市場。中藥與醫療服務,大多不在處方藥、醫保覆蓋的範疇內,拓展營銷觸角,也就成了決定公司利潤最重要的途徑。

  相反,那些主打創新藥、高端仿製藥、CRO模式的醫藥股,研發支出就佔據相當大比例。

  領軍國內創新藥的恆瑞醫藥,去年投入38.96億元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為85.25億元,研發與銷售的比例將近1/2。

  無獨有偶,港股幾家千億醫藥股,如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2億元、23.98億元、20億元,對比32.66億元、93.2億元、87.12億元的銷售費用,亦不算太低。

  在研發方面投入心血,最大的回報,就是今年藥品獲批通過的總量。截至上半年,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各自有8、9隻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為下一步註冊上市、帶量採購,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A股和港股雙雙實現千億市值的藥明康德,去年5.9億元研發費用超過4.38億元銷售費用。公司採用CRO,即醫藥研發外包模式,通過打造一個平臺,專門承接國際藥廠的研究分發工作,銷售支出自然不是重點。

(文章來源:投資者網)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觀察丨解構13支千億市值醫藥股
    但醫藥股不僅繼續扮演著避風港的角色,部分股票還創出新高。從市場角度看,醫藥股漲幅已經較大,能否繼續投資或者撤離,看個人投資意向,我們不作建議,重點分析個股情況。 截至7月15日收盤,A股市值規模超千億的醫藥股達到13隻,較之兩年前受黑天鵝事件影響的2支千億市值個股,醫藥股目前的千億俱樂部可謂熱鬧異常。另據21新健康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9家醫藥公司登陸A股。
  • 森瑞投資林存:醫藥長牛邏輯未變,未來千億市值公司會越來越多
    儘管近期醫藥板塊的走勢有所下行,但醫藥長牛的邏輯未改變。「醫藥行業未來會不會好?我認為,未來的10年都是中國醫療投資的黃金歲月,甚至比過去10年、20年更加好。」他說,這是因為中國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國家政策倒逼醫藥企業創新,大量的創新將帶來大量投資機遇。林存認為,在醫藥投資上,投資者應盯大型公司。
  • 2020年中國市值500強榜單新鮮出爐,59家醫藥公司上榜(附榜單)
    按照企業類型來看,中國公司市值500強公司依然集中在醫藥生物、金融、信息技術、電子等行業。其中就醫藥生物行業來看,根據筆者粗略統計,共有59家醫藥公司上榜,包括恆瑞醫藥、邁瑞醫療、阿里健康、藥明康德、瀚森製藥、長春高新、愛爾眼科、藥明生物等。
  • 2020中國公司市值500強榜單新鮮出爐,59家醫藥公司上榜(附榜單)
    按照企業類型來看,中國公司市值500強公司依然集中在醫藥生物、金融、信息技術、電子等行業。其中就醫藥生物行業來看,根據筆者粗略統計,共有59家醫藥公司上榜,包括恆瑞醫藥、邁瑞醫療、阿里健康、藥明康德、瀚森製藥、長春高新、愛爾眼科、藥明生物等。
  • 光伏概念火爆 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億光伏企業誕生
    記者 | 江帆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電源,300274.SZ),成為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億的光伏企業。12月23日,陽光電源盤中股價一度漲至73元以上,漲幅達16%,總市值約106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這一股價已較年初上漲約6倍。陽光電源也因此成為中國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億的光伏企業。
  • 魯股觀察|22日89股上漲,青島19家企業上漲
    原標題:魯股觀察 | 6月22日:未名醫藥領漲全省,中泰證券總市值首次過千億編輯/莊建成中國A股正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市場,其龐大的市值躋身全球前列,也體現著中國公司企業的最高水平。今日「漲幅王」:未名醫藥(002581)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醫藥」或「公司」)是未名集團控股的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眾公司,證券簡稱:未名醫藥,證券代碼:002581。公司於2015年10月19日經重大資產重組「原淄博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成。
  • 人福醫藥:第一目標就是千億市值
    人福醫藥的本次改革遠遠比長春高新在2019年改革的更為徹底,這體現我國在企業層面的改革,也體現了小股東和公司員工的共同期盼,這樣解決了人福醫藥處於好行業但沒有好團隊問題,接下來那麼人福醫藥的未來就是處於好賽道在好團隊的帶領下,金雞不斷生下金雞蛋,也是解決了人福醫藥邁入千億市值最不確定性的問題:火車頭問題。
  • 恆瑞+翰森,孫飄揚和他的千億「藥神家族」!
    6月14日,受資本市場矚目的醫藥黑馬翰森製藥登陸港交所,在中國製藥行業打拼近30年的A股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的老闆娘——鍾慧娟,帶著自己的公司翰森製藥赴港,於此同時「史上最強夫妻檔」正式誕生,夫妻二人將分佔A、H股製藥霸主。上市首日,翰森製藥的股價以16.3港元/股高開。
  • 醫藥生物行業41家公司股價翻倍背後:疫情是行業發展試金石 創新成...
    在醫療物資、檢疫檢測、疫苗等板塊的帶動下,醫藥生物行業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雖然後期一度出現回調,但截至2020年12月23日收盤,醫藥生物指數仍整體上漲超50%,244家該行業上市公司實現股價上漲,其中41家股價翻倍。在這一年,恆瑞醫藥的總市值直逼6000億元,醫療器械行業龍頭邁瑞醫療的市值也一度逼近5000億元大關。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
  • 小米市值再創新高,加入千億美元俱樂部!雷軍:請米粉許願
    今天,中國網際網路又誕生了一家市值千億美元的企業——小米集團。截至23日港股收盤,小米集團股價報31.9港元,上漲7.59%,市值達到8021億港元(約合1034億美元)。小米股價破千億美元,雷軍顯然心情不錯。
  • 本土疫情零星散發 新冠治療藥降價幅度引關注醫藥股逆勢走高
    同日,菲律賓政府疫情應對主要負責人、疫苗主管卡利託·加爾維茲也表示,希望在本周與中國科興生物達成協議,購買2500萬劑新冠疫苗。據悉,目前,北京科興生物製品公司計劃在菲律賓進行第三階段臨床測試,此事正由菲律賓藥品管理局進行評估。此外,科興生物的疫苗現階段也在印度尼西亞和巴西進行臨床測試。
  • 金麒麟醫藥生物分析師:創新藥盛宴開幕 疫苗表現亮眼
    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完畢,2019M1-9收入總額增速為15.2%、歸母淨利潤總額增速為19.8%;2019Q1-Q3營業收入總額增速分別為18.5%、12.5%和14.4%,淨利潤總額增速分別為27.1%、14.1%和19.8%,醫藥收入增速穩健、上市公司業績較優、利潤增速有加速跡象;從子行業看,生物藥(尤其是疫苗)、創新藥及其產業鏈、器械、藥店、醫療服務等景氣度持續高漲
  • 小米首次闖入千億美金市值俱樂部 股價漲超30港元
    (原標題:小米首次闖入千億美金市值俱樂部,股價漲超30港元)
  • 剝離疫苗板塊後的華蘭生物,還能撐起800億市值嗎?
    與此同時,另一家疫苗龍頭股——華蘭生物也宣布了一件大事:公司的疫苗板塊將分拆上市了。12月4日,華蘭生物公告,控股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華蘭疫苗」)創業板IPO申請獲深交所受理。有業內人士對媒體分析稱,華蘭生物此舉或是為推動疫苗製品和血液製品兩個細分領域的分隔,從而突出主營業務,實現單個主體募集資金的限制。
  • 2020年全球市值千強醫藥企業公布,21家中國藥企躋身百強
    【製藥網 行業動態】據了解,過去8年來,全球投行Torreya通過對全球30000家製藥企業進行追蹤研究,於近期發布了《全球千強藥企報告》。榜單中,中國藥企佔了208家,並且有21家中國藥企躋身百強。   報告按估值對全球前1000家藥企進行了排名。
  • 疫苗、抗體、特效藥哪個快?復星醫藥疫苗進口運輸準備就緒
    雖然該藥的療效仍未被國內專家認可,「瑞德西韋概念股」博瑞醫藥(688166.SH)還是在消息傳出後兩日連漲約11%。從臨床試驗效果、研發進度、量產能力等維度對比三個路線,新冠疫苗研發勢頭最猛,中和抗體緊隨其後,其他特效藥發現和研究方面暫無亮眼消息。從瑞德西韋到中和抗體疫情初期,「尋找新冠特效藥」成了最為急迫的事。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嫦娥五號上升...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的239個廣東獲獎項目中,發明專利210項,佔比達87.9%,在這其中,企業獲獎數量多,彰顯創新主體地位;239個獲獎項目涉及270個獲獎單位及個人,其中企業256家,佔比94.8%。深圳計量技術創新院啟動 打造量子全球創新中心12月7日,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啟動儀式在深圳市光明區高科創新中心舉行。
  • 從8萬做到3500億,被稱為「醫藥一哥」的他,抗癌藥數量中國第一
    由此可見,作為A股醫藥龍頭的恆瑞醫藥,在以每年穩定增長的同時,公司控制人的財富也不斷增長。草根逆襲,執掌醫藥 30 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可以說,誰掌握了創新藥的市場主動權,那麼誰就是該領域的王者。
  • 疫情再次襲來,康芝藥業有望成抗疫黑馬股
    16日,香雪製藥、新光藥業、白雲山等漲停,海南板塊醫藥龍頭康芝藥業(300086.SZ))也受到投資者追捧,漲幅達5%以上。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人們健康防護意識日益增強,日常防護如佩戴口罩、清潔消毒已成為常態,康芝藥業醫療防護產品銷量將能得到有效保證,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隨著北半球氣溫逐漸下降,歐洲不少國家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