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從來不缺神話,翰森製藥登陸港股,一波最強夫妻檔分別統治A股、港股醫藥股的誕生將資本市場的熱情推上萬人空巷的高潮,而對於另一身份「恆瑞醫藥老闆娘」的鐘慧娟,翰森製藥是名副其實還是空有其表?
6月14日,受資本市場矚目的醫藥黑馬翰森製藥登陸港交所,在中國製藥行業打拼近30年的A股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的老闆娘——鍾慧娟,帶著自己的公司翰森製藥赴港,於此同時「史上最強夫妻檔」正式誕生,夫妻二人將分佔A、H股製藥霸主。
上市首日,翰森製藥的股價以16.3港元/股高開。盤中股價最高漲至21.2港元/股,對比14.26港元/股的發行價漲幅高達48.67%,市值最高達1168億港元,突破千億大關。於此同時,恆瑞醫藥為A股市值最高的醫藥股,市值超過2700億元人民幣,因此孫飄揚、鍾慧娟夫妻兩人的A股和港股公司合計市值近4000億元。
根據相關資料,翰森製藥此次上市,公司擬計劃募集資金的45%用於研發項目、擴充公司的研發團隊及於技術的投資、25%用於生產體系,建設新生產線,升級現有生產設施並提高其自動化水平、20%用於加強銷售及學術推廣、10%用作公司的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翰森製藥認購時吸引多家獲頂級基石投資者「加持」,資料顯示,公司最大股東為鍾慧娟家族,其通過Sunrise信託持有75.66%股份,Apex Medical、高瓴資本、Boyu基金分別持有18.43%和2.91%和3.00%,除此之外博裕資本、匯橋資本、奧博資本、維梧資本投資者也參與了認購。
//
女教師的逆襲之路
//
在此之前,鍾慧娟更多是以恆瑞醫藥老闆娘的身份出現,而她自身的經歷同樣富有傳奇色彩。
1982年7月,鍾慧娟獲得位於江蘇師範大學(原名「徐州師範學院」)化學專業本科學位,後成為一名化學老師。1995年,孫飄揚和香港商人陳俊達成立了一家合資藥企合夥開了另一家醫藥公司,也就是豪森藥業的前身。1996年,鍾慧娟辭掉了工作,以化學老師、孫飄揚夫人的身份加入了公司,擔任豪森藥業的領導者。對這個剛剛成立一年的江蘇豪森從事企業管理,雖然鍾慧娟並沒有製藥等相關經驗,但是在擔任豪森的企業領導者角色後,憑藉著勤奮一路從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做到董事長和總裁。
不得不佩服鍾慧娟的能力,在其帶領下江蘇豪森藥業逐漸成為醫藥行業的一匹黑馬。其第一款產品「美豐」在1997年4月投放市場,當年便實現超千萬元的業績。隨後在經過幾十年的經營,現如今的江蘇豪森成為我國最大的抗腫瘤和精神類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與丈夫孫飄揚在醫藥界的地位一樣,鍾慧娟也一直是國內醫藥行業女首富。在《2019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她以240億元的財富值位居11位。
//
第一大精神病藥企
//
翰森製藥的經營實體是連雲港的「江蘇豪森藥業」,其主要面向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六大領域,共有13款主要產品,包括抗腫瘤藥物普來樂、抗感染藥物澤坦、糖尿病藥物孚來迪等。
根據招股書數據,翰森製藥在2016-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54.33億、61.86億和77.22億,複合增長率達到19.2%,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4.76億元、15.95億元及19.03億元,複合增長率13.5%。作為一家原研藥企業,如此高淨利潤增長率這也使得豪森藥業在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中顯得格外耀眼。於此同時,豪森藥業三年間毛利率分別為92.7%、92.6%及92.2%,超過有A股現金奶牛之稱的「貴州茅臺」同期毛利率91.23%、89.80%、91.14%。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同期翰森製藥的純利率報告期內呈下滑趨勢,2016-2018年分別 27.2%、25.8%、24.6%,這也是翰森製藥管理層必須思量的。
對翰森製藥細分板塊來看,公司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產品是其核心板塊之一。根據Froster&Sullivan資料顯示,其為國內第一大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市場佔有率為9.1%。在2016年—2018年,該板塊營收分別為14.7億、16.8億、19.4億。對於豪森藥業的抗腫瘤產品板塊,其主要布局於治療發病率高的實體瘤以及治療方案相對有限的血液腫瘤,市場佔有率約為2.5%。七種上市抗腫瘤藥物中超一半為主要產品,2016年—2018年,營收分別為20.27億、24.44億、35.18億。豪森藥業的抗感染產品板塊在市場份額近11%,該板塊2016年—2018年,營收分別是8.47億、9.86億、12.73億。豪森藥業糖尿病產品板塊,目前在售四種糖尿病藥物,2016年—2018年收入分別為4.79億、4.8億、4.4億,可以說醫藥板塊特定藥物具有一定影響力,根據上述數據但是部分藥物收入增速出現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三年間研發成本分別約為4.03億、5.75億及8.88億。2019年,除了獲得阿哌沙班、帕利哌酮首仿藥的新藥申請批准,豪森藥業還提交了HS-10296(一種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抗腫瘤1.1類創新藥)的新藥申請。根據豪森藥業的規劃,將在2019年至2020年推出近30種在研藥物,其中包括15種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重點在研藥物(包括四種新分子實體1.1類創新藥及八種仿製藥),創新藥需要前期大量的研發投入,成功後也會帶來較大的收益,但仿製藥在我國醫藥改革下收益不斷被壓縮。
在去年,我醫藥行業遭遇了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衝擊,儘管在上半年表現突出,卻難逃下半年一系列衝擊,「4+7帶量採購」政策的推出,宣告國內仿製藥高利潤時代的結束。豪森作為國內首仿藥的「大佬」,亦是首當其衝。
「指望像以前作出一個化學仿製藥,然後獲得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著名醫藥營銷專家史立臣曾說過。
而對於翰森製藥,在這個大環境下既有機會又是挑戰,醫保控費、帶量採購等醫藥政策將對化藥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會成就部分企業亦會淘汰一些企業。而帶量採購會使我國醫藥銷售模式變成「以量代銷」的模式,仿製藥利潤被擠壓,這也是翰森製藥所要必須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