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家千億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上是國企控股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九個頭條網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基本上都是國營企業,為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你買個衣服要到國營百貨商場,買個電器之類的要到五交化。此前,做一名國營商場的售貨員還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職業。

自從80年代開始,個體戶開始誕生,民營小作坊,小工廠也開始多起來,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特別是在江浙、廣東一帶,大批農民從田裡上岸,洗乾淨雙腳,放下褲腿,開始了創業過程,比如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就是一介農民。到90年代,又開始出現下海潮,一大批知識分子,政府職員下海創業,比如馬雲就是從令人羨慕的金飯碗大學老師,辭職創業。萬通六君子的馮侖就是機關單位的職員下海創業。到了新世紀,民營經濟就更加發達了,到了人人創業的時代。

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幾次國企改制,讓很多國企變成了民營企業,同時也造就了不少富豪。比如,在剛剛發布的《2019胡潤百富榜》中,排名第五,身價達到1750 億的孫飄揚夫婦,他們所帶領的恆瑞製藥,並不是他們創立的,而是成立於1970年的國營江蘇連雲港製藥廠。孫飄揚在80年代大學畢業後,進入到這裡工作。在後來的國企改制中,孫飄揚搖身一變成為了已經改名的恆瑞製藥的最大股東。從打工仔變成了千億富豪,孫飄揚無疑是國企改制中的最大受益者。

當然,還有很多國企並沒有改制,而是牢牢掌控在各地政府手中,如今他們也做得非常大,每個公司都有一個靈魂人物,但很多人把他們當作了民營企業,因為他們的領導人太有名氣,太高調了。實際上這些企業還是國企,今天就盤點一下四家營收過千億的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上是國企。

1、格力

在這次《2019胡潤百富榜》中,董明珠以25億身價排在1507名。進入格力近30年,董明珠已經不只是打工妹了,她也是格力電器的股東之一,持股0.74%。很多人以為格力是一家民營企業,實際上它是一家國有控股的企業。最大股東是格力集團,持股18.22%。而格力集團是屬於珠海市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

從公開信息報導,格力集團業務橫跨多個領域,除了格力電器,還有金融投資、建設投資、建設安裝、海島旅遊等等,之前還有格力地產,不過已經轉讓出去。不過,今年以來,格力集團正在尋求出售15%的股份,價值400億,多家民營資本正在爭奪這個股份,如果交易成功,那格力集團就會變成小股東,而格力電器也就變成了一家民營控股的企業。

近30年來,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電器已經成為了一家銷售額超過2000億的巨無霸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企業。

2、海爾

和格力一樣,海爾也是國企,也有母子企業。2018年,海爾集團營收2661億元,而海爾智家營收1833.17億元,海爾智家其實主要就是做電器的。海爾智家第一大股東是海爾電器國際有限公司,持股19.76%,第二大股東是海爾集團,持股16.84%,兩家持股合計36.6%。這兩個公司毫無疑問都是國有控股。

海爾的靈魂人物是張瑞敏,也就是在80年代靠砸70多臺冰箱出名的那個企業家。張瑞敏執掌海爾30多年,現年已經70歲了。胡潤在搞富豪榜排行時,把張瑞敏列為神秘富豪,因為他也找到張瑞敏持有多少海爾股份,他的股份隱藏在職工中,預計也能上億。

海爾之前一直是中國家電業的老大,不過如今已經被美的超越了,而且已經陷入了中年危機,甚至有可能被格力超越,發展壓力不小。

中國的家電企業中,美的集團是通過鄉鎮企業改組而來的,嚴格來說也是屬於公有企業改革而來,讓何享健成為了最大股東,坐擁1800億身價。TCL原本也是惠州市的國有企業,不過,在改制中,李東生又掌控了企業,目前身價38億。

3、萬科

說到萬科,就想到王石。王石可以說是萬科的代言人,當然他也是創始人。實際上,萬科有點特殊,它是從一家民企變成了國企。1984年,由王石創立,1991年,成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之後王石放棄了主要股份,把自己變成了一名職業經理人,國企華潤集團成為了最大股東。不過,萬科這30多年裡,一直都是王石說了算,儘管他已經不是最大股東。

2015年發生「寶萬之爭」,深圳寶能一度取代華潤成為了最大股東。不過,經過一番爭鬥,王石帶領團隊勝利了,引入了國企深圳地鐵集團,成為了最大股東。然而,王石也因此辭去萬科董事長職務,徹底告別了萬科。兜兜轉轉,萬科依舊還是一家國企控股的企業。

2018年,萬科營收2846.2億元,做了十幾年房地產老大之後,被碧桂園超越。

4、華潤集團

華潤集團有人知道是國企,有人不知道。為什麼把華潤列出來,主要還是因為其旗下的子公司太多,很多人都不知道被華潤收購了,一直還以為是民營品牌。

雪花啤酒、999感冒靈、東阿阿膠、毓婷、怡寶礦泉水、江中製藥、蘇果超市……這些都是華潤旗下的品牌,有很多是民營企業,但最終都一個個被華潤集團收入囊中,成為了一家國企。如今的華潤系非常龐大,是大型央企之一,華潤集團2018年營收高達6085億元。

當然,除了以上四大巨頭外,還有很多看起來像民企,卻是國企的公司,比如奇瑞汽車、華晨汽車,還有長虹電器,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長城葡萄酒等等。

除了國家電網、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石化、國家鐵路集團等等100多家大型央企外,在各個地方政府都還有大量的國有企業,大到一個省,小到一個縣。誰會知道珠海振戎集團,這個一個有地方特色的名字,竟然也是由國資委管理的央企之一。

來源:公關圈

相關焦點

  • 明明是國企控股的4個企業,卻經常被誤認為是民企,你認錯幾個?
    曾經主導市場的國營企業,則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進行調整,有的直接改制成為民企,有的依然是堅持公有制。雖然有的國營企業沒有改制,但是,由於企業的管理者極為出眾,於是,在人們的印象中,還是會將這些國營企業誤認為是民營企業。以下4家企業,就常常被人們誤認,看看你認錯了沒?一、格力格力是家電龍頭企業,企業的董事長為董明珠。
  • 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卻是「國企」的企業,這幾個你知道嗎?
    並且每個人都可以去創業,不過,有的公司越來越有名氣之後,很多人都錯把這些公司當作私企,其實殊不知這些知名企業都是國企。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被人們誤認為是私企的知名企業。第一個、萬科地產說到萬科企業,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王石,王石不但可以說是萬科的代言人還是創始人。事實上,萬科有些特殊。
  • 197家民企上榜 青島數量最多上榜國企總部多在濟南
    「2020魯企300強」中,上榜的197家民企共實現營收3.6萬億,魏橋集團居於首位,95家國企實現營收2.4萬億,排名第一的則是山東能源集團。而從區域分布看,半島經濟重鎮青島上榜民企數量仍舊領跑,省城濟南則繼續保持了國企上榜數量的領先地位。197家民企上榜3家營收突破千億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在2020魯企300強地位也舉足輕重。
  • 有哪些企業大家一直以為是民企,但實際卻是國企?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一般像中石油、中國移動、中石化等帶有中字開頭的企業才是所謂的國企,但是其實並非不是這樣,很多國企和民企一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舉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電器類 談到電器,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格力、海爾之類的。
  • 全國有179家保險公司,哪些是國企?哪些是民企?有啥區別?
    在這179家保險公司之中,符合國企屬性的只有5家,分別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因為判斷一家企業是國企還是民企?要從企業的控股權是在國家手裡還是在私人手裡,要想弄清楚這179家保險公司的屬性,我們要先搞清楚什麼是股份制,然後才能判斷哪些是國企,哪些是民企。什麼是股份制?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但你已經入職,其他沒有Offer,上家離職證明已經交了,離職時還得罪了領導。因此,你會忍著。所以,你前6個月也就是半年的到手工資,是3300*6=19800塊。民企試用期各種考核,大概20%的可能會在轉正之前將你開了。
  • 還認為它們是民企?不要搞錯了,它們其實是「貨真價實」的國企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企業主體是否由國有資本佔據,說到國內著名的國有企業,大家的腦海中可能最先浮現出「五大行、兩桶油」的名字,實際上國有企業的數量之多,遠超你的想像,而且大多處於行業前列。
  • 如果回到2002年,你希望企業是國企還是民企?董明珠答的一段話還被...
    國企負責人王會生說,希望回到2002年成為一家民企的負責人。外企負責人柯睿尚說,也希望成為一家民企的負責人。而董明珠,對這一問題,似乎交了白卷。如果把她現場說的一段關於國企民企如何反腐倡廉的話刪掉的話。「我沒辦法(在題板上)打這個勾」。
  • 民企康恩貝引入國資控股是好事嗎?董事長胡季強講了這幾點…
    這是康恩貝邁入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之後的首次重磅亮相。 浙江康恩貝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總裁羅國良,攜公司相關高管及在杭事業部、子公司負責人出席,數十家市場主流機構投資者參加。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姜巨舫受邀出席。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
    然而,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所繳稅金在國家稅收中的佔比卻並沒有以同其他指標一樣的速度下降,說明國企的稅收負擔相對於民企較重。毋庸置疑,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經濟發展偉大成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擁有強大的民營企業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之一。但這是否證明國企沒有價值或甚至只具有負面價值?
  • 國資委:國企和民企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彭華崗指出,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進和退,都是基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市場化行為。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虎嗅網
    然而,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所繳稅金在國家稅收中的佔比卻並沒有以同其他指標一樣的速度下降,說明國企的稅收負擔相對於民企較重。毋庸置疑,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經濟發展偉大成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擁有強大的民營企業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之一。但這是否證明國企沒有價值或甚至只具有負面價值?
  • 國君固收:如何識別真國企?
    2015年4月,「11天威MTN2」違約事件成為國內首例國企債券違約,打破了國企債券的剛兌信仰。而2020年身為校企的北大方正的違約事件,又再一次引起了外界對於國企信用的擔憂。2015-2019年,違約債券餘額累計296.04億元,涉及16家國企和38隻債券,信用債市場國企違約金額及數量呈上升趨勢。
  • 有哪些企業看似民企但實際是國企的?
    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互換身份的情況, 比如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之後變成了民營企業,而有些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或控股之後也變成了國有企業,所以目前市場有很多看起來是民營企業,但實際上是國有企業的案例並不少。
  • 找工作,選國企還是選民企?
    馬上又到了一年畢業季,很多人開始做自己的職業規劃,準備跳槽的人也開始等著換一份更好的工作,那找工作,選國企還是選民企?國企和民企各有優劣,就看哪個更符合你未來的職業規劃。1.工資方面,國企的工資底線高,上線低;民企的工資底線低,上限高。其實,同一個行業、同一個崗位,國企的工資沒有民企高,但國企的隱形工資更高,國企有五險一金,但很多民企只有五險沒有一金。
  • 比老乾媽還牛的美國辣椒醬巨頭,在中國撈金31年,卻被誤認為國產
    比老乾媽還牛的美國辣椒醬巨頭,在中國撈金31年,卻被誤認為國產眾所周知,老乾媽作為辣椒醬的王者,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銷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還遠銷海外。雖然在國內市場味好美非常低調,但在海外市場,味好美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巨頭。味好美創立根據資料顯示,1889年,一個名叫Willoughby M. McCormick的「精神小夥」,在美國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創辦了味好美。
  • 泰山會大佬遭「限高」,千億文旅帝國何去何從?
    近日,北京法院網顯示,新華聯控股持有的亞太財產保險17.3%股權,將於2021年1月3日進行拍賣,評估價共8.51億元,起拍底價約為評估價的8折。實際上,今年3月以來,新華聯控股多隻債券違約,共計逾期本金23.6億元,最終亞太財產保險股權被拍賣,也是迫不得已。
  • 國企混改最大意義在於認同市場機制 您贊成嗎?
    8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把國企的降槓桿作為「去槓桿」的重中之重,這就意味著降低央企負債工作是當前主要任務。去槓桿與混改又有什麼聯繫呢?混改就是要在國有企業裡混合民間資本,以前國企集團一股獨大一騎絕塵是不容許民間資本來染指觸碰,現在槓桿過高的國企受高負債拖累,大而不優,混改則成為其別無選擇的去槓桿選項。
  • ...評論】80後任董事長、95後任董事的千億國企,回應不能「擠牙膏」
    一面是千億國企的大塊頭,另一面則是工作履歷平淡的青年職工和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不是說歧視青年人的能力,而是說,再強大的能力也需要一定時間積澱才可能發酵。雖然這時間是不固定的,但積澱一定是有數的。無論怎樣,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能成為千億國企的董事,沒有強大履歷的80後能成為千億國企的董事長,都是違背了常情常理,甚至會讓人產生「隨意草率」之感。對此,公眾的現實質疑,並非多餘,而僅僅是一種正常合理的疑惑罷了。
  • 藍思科技、三一集團與步步高之外,這3家湖南企業也進入民企500強...
    其實,博長控股的主要板塊是國企改革而來的冷水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湖南人一般稱其為冷鋼,位於湖南中部,成立於1958年,曾經與湘潭的湘鋼、婁底的漣鋼以及衡陽的衡鋼並列。湘鋼、漣鋼與衡鋼後來合併組建為華菱鋼鐵(000932.SZ),冷鋼則在陳代富的帶領下慢慢轉型成了一家民營企業,成為湖南鋼鐵行業除華菱鋼鐵之外的另一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