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國企控股的4個企業,卻經常被誤認為是民企,你認錯幾個?

2020-12-14 聚富財經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曾經主導市場的國營企業,則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進行調整,有的直接改制成為民企,有的依然是堅持公有制。雖然有的國營企業沒有改制,但是,由於企業的管理者極為出眾,於是,在人們的印象中,還是會將這些國營企業誤認為是民營企業。以下4家企業,就常常被人們誤認,看看你認錯了沒?

一、格力

格力是家電龍頭企業,企業的董事長為董明珠。由於董明珠個性極為突出,很多人都知道董明珠,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人。再加上格力正在籌備混改,準備以400億的價格出售15%股權。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格力的企業屬性有了了解。格力是屬於珠海市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一旦股權交易成功,那麼,格力將成為真正的民營控股的企業,不再是國企了!

二、海爾

海爾和格力一樣,都是家電行業的佼佼者。只是格力專注於國內市場,而海爾專注於海外市場。不過,在國內市場上,海爾仍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對於海爾印象最深的事件,莫過於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在80年代,冰箱是人們難以購置的高價物品,張瑞敏卻砸毀了70多臺質量有瑕疵的冰箱,一舉聞名全國。

在張瑞敏的帶領下,海爾集團逐漸發展壯大,如今年營收超2000億。久而久之,在人們的心目中,海爾也就變成了民營企業。事實上,海爾其實是國有控股的企業,張瑞敏和董明珠一樣,都是屬於職業經理人。

三、華潤

看到華潤,很多人都會感到熟悉,而且,率先想到會是華潤超市。事實上,華潤集團業務範圍極其廣泛,超市只是旗下業務之一而已。華潤旗下子公司不僅多,而且,很多還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品牌。比如雪花啤酒、江中製藥、999感冒靈等,這些都是極為出眾的民營企業,後來被華潤集團收購,納入華潤集團名下。

坐擁無數品牌的華潤集團,去年營收高達6085億元。如此賺錢的華潤集團,它可不是民營企業,而是屬於國企。除此之外,華潤還是央企。值得注意是所有央企都是國企,但國企不一定都是央企。但是,自2005年起,華潤集團連續獲得國資委A級央企的稱號,董事長和總經理都享有副部級待遇。

四、萬科

萬科本來是民營企業,它的創始人為王石。但是,萬科上市後,王石將所持股份進行了轉讓。於是,華潤集團收購了股份,成為了萬科最大的股東。雖然萬科的股權結構發生了改變,但是,王石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依然掌管企業運營。所以,在人們的固有思維中,萬科一直是民營企業。

在2015年,寶能集團的姚振華與王石進行了一場「寶萬之爭」。通過不斷的增持,姚振華成為了最大的股東。但是,王石並沒有放棄,又引進了國企深圳地鐵集團,雖然幾經波折,但是,萬科的控制權依然是屬於國企。

相關焦點

  • 這4家千億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上是國企控股
    來源:九個頭條網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基本上都是國營企業,為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你買個衣服要到國營百貨商場,買個電器之類的要到五交化。此前,做一名國營商場的售貨員還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職業。自從80年代開始,個體戶開始誕生,民營小作坊,小工廠也開始多起來,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 被誤認為是「民企」,實際卻是「國企」的企業,這幾個你知道嗎?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被人們誤認為是私企的知名企業。第一個、萬科地產說到萬科企業,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王石,王石不但可以說是萬科的代言人還是創始人。事實上,萬科有些特殊。它是從一家民企轉換成國企的,在1984年的時候,王石創立了萬科。
  • 有哪些企業大家一直以為是民企,但實際卻是國企?
    其實這個真的要找的話,還是蠻多的,而且很多企業的產品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一般像中石油、中國移動、中石化等帶有中字開頭的企業才是所謂的國企,但是其實並非不是這樣,很多國企和民企一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如果回到2002年,你希望企業是國企還是民企?董明珠答的一段話還被...
    國企負責人王會生說,希望回到2002年成為一家民企的負責人。外企負責人柯睿尚說,也希望成為一家民企的負責人。而董明珠,對這一問題,似乎交了白卷。如果把她現場說的一段關於國企民企如何反腐倡廉的話刪掉的話。「我沒辦法(在題板上)打這個勾」。
  • 有哪些企業看似民企但實際是國企的?
    在大家的認識當中,國有企業應該中字頭的企業,比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移動等等,但是有很多國有企業並沒有「中」字頭,所以跟民營企業很難辨別,再加上很多國有企業上市之後股權更分散,導致很多人以為這些國有企業是民營企業,我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大家就知道。
  • 197家民企上榜 青島數量最多上榜國企總部多在濟南
    「2020魯企300強」中,上榜的197家民企共實現營收3.6萬億,魏橋集團居於首位,95家國企實現營收2.4萬億,排名第一的則是山東能源集團。而從區域分布看,半島經濟重鎮青島上榜民企數量仍舊領跑,省城濟南則繼續保持了國企上榜數量的領先地位。197家民企上榜3家營收突破千億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在2020魯企300強地位也舉足輕重。
  • 全國有179家保險公司,哪些是國企?哪些是民企?有啥區別?
    汪,大家好,我是易哥,多年保險狗,關注我,和你一起走出保險套路!大家在談論一些公司的時候總喜歡分一下國企和民企。於是三個合計:張三出50萬、李四出30萬、王二出20萬,合資100萬,統一店面,統一管理組成了一個燒烤連鎖,而張三出錢最多,那麼就是張三控股。如果第一年掙了50萬,那麼把這50萬按照比例分配給三人。那三個人的連鎖店就是股份制。
  • 找工作,選國企還是選民企?
    馬上又到了一年畢業季,很多人開始做自己的職業規劃,準備跳槽的人也開始等著換一份更好的工作,那找工作,選國企還是選民企?國企和民企各有優劣,就看哪個更符合你未來的職業規劃。國企朝九晚五,一周工作40小時,民企一般都是單休,有時還需要加班,過著996的生活,這樣算時薪的話,民企的工資不一定高於國企。但國企薪資漲幅很慢,主要靠熬工齡,民企的工資漲幅很快,能力出眾,行業發展有前景,你可以在短短幾年就可實現工資翻倍。因此,如果你想找份高收入的工作就選擇民企。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
    2000年~2016年,在工業領域,國有控股企業資產佔全部工業企業資產的比重從67%下降到38%,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部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從50%下降到21%,國有控股企業利潤佔全部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從55%下降到17%左右。另外,美國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高級研究員Nicholas R.
  • 武漢國企改革:取消企業領導行政級別
    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鄔紅波  「國企和民企一起去抓魚,魚來了,國有企業開始研究抓不抓?於是寫報告,先報國資委,如果問題重大要報市政府,如果太重大還要報市委,等批覆下來,魚早就被民企抓走了。」昨日,武漢市政協常委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的一席話令人深思。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虎嗅網
    2000年~2016年,在工業領域,國有控股企業資產佔全部工業企業資產的比重從67%下降到38%,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部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從50%下降到21%,國有控股企業利潤佔全部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從55%下降到17%左右。另外,美國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高級研究員Nicholas R.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中,我已經說了下國企的一些福利。你看如下對於國企減少部分福利的調查,最後一個選項,有26%的人為何不要福利也願意進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訴求不同,你看如下群友和讀者留言。我今天按照在同城同工資的情況下,告訴你企業性質的選擇方法。
  • 國資委:國企和民企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彭華崗指出,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的進和退,都是基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的市場化行為。
  • 深圳控股業績會:深圳一個項目收益是外地20個項目之和
    呂華:拿地方面,深圳控股最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城市更新項目,以及和其它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此前公司和深圳地鐵合作得非常好。廣電集團是公司新拓展的合作對象,它是深圳大型的國有企業,在羅湖、南山、福田都有存量土地。目前雙方已經籤署戰略協議,正在開展前期項目策劃、申報、確權等等工作。
  • 國企是鐵飯碗,進去就可以混日子?4個事實讓你看清國企
    大部分人想到國企都會,踏實,混日子,但事實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國企改革推行多年,與民企和私企相比,國企的優越性依然很顯著。我作為一名國企老人,給大伙兒說說國企的這碗飯,究竟是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穩定和包容咱直接進入正題:國企是不是鐵飯碗?答案是:國企很穩定,你可以幹很久很久,但沒人告訴你說,這飯碗是鐵的,但是國企最大的魅力是穩定和包容。首先,員工很容易籤到無固定期限合同,心理非常踏實,在全中國的國企裡,99%的人都是合同工。但也不同擔心,人事部門會非常規範的跟員工籤訂勞動合同,保護員工合法權益。
  • 宋志平講述國企故事:世界一流企業鍛造者
    有一次我在中央黨校學習,這種情況每況愈下,我說趕緊向德國可耐福喊話,他控股我們也願意,總之得讓企業留一碗飯吃。但是從可耐福傳回來的話說,控股我們也不幹了,等著看你死。我也不是鐵打的,那段時間得了一種病,叫中漿,眼睛中心漿液視網膜炎,眼睛裡出水,腫了。我想起小時候看《西湘記》裡一句話,「眼中流血,心內成灰」,壓力巨大。
  • 還認為它們是民企?不要搞錯了,它們其實是「貨真價實」的國企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企業主體是否由國有資本佔據,說到國內著名的國有企業,大家的腦海中可能最先浮現出「五大行、兩桶油」的名字,實際上國有企業的數量之多,遠超你的想像,而且大多處於行業前列。
  • 為何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是華為,而不是中科院或國企呢?
    國企央企本也人才濟濟,可是造出火箭的工程師,收入真的沒有華為工程師高,可得養家!合肥70專家辭職,那是核研究所的,個個都是寶貝,網傳去了現在的所長的公司,也可能不是,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研究所領導抱著沒有誰地球照樣轉的態度,確實讓他們走了!不管何種原因,這樣的管理態度和會制度基本可以代表現在某些單位。企業原始積累是走量還是走質?
  • 聶輝華:國企「競爭中性」十三問 可能是個積極信號
    他表示,提倡「所有制中立」可能表明中央政府下決心在這方面對國企進行改革,這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他不認為中性原則是國企改革最核心的問題。 聶輝華說,實行「競爭中性」至少需要3個條件,缺一不可:1.政府減少對企業的幹預;2.國企成為特殊企業,減少跟民企的面對面競爭;3.國企和民企適用相同的遊戲規則。他並坦言「對這個改革方向表示審慎樂觀,但不要低估達到目標的艱巨性。」
  • 民企康恩貝引入國資控股是好事嗎?董事長胡季強講了這幾點…
    因此,新一屆董事會按照雙方約定,國貿方推薦的董事有4名,康恩貝集團和我推薦的3名;雙方各推薦2名獨董,經股東大會選舉,共11人組成新的董事會。 國貿集團控股後,按常理應該他們派董事長,而我當董事總經理。感謝國貿集團領導高度信任,雙方同意仍推薦我任董事長。我認為我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