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曾經主導市場的國營企業,則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進行調整,有的直接改制成為民企,有的依然是堅持公有制。雖然有的國營企業沒有改制,但是,由於企業的管理者極為出眾,於是,在人們的印象中,還是會將這些國營企業誤認為是民營企業。以下4家企業,就常常被人們誤認,看看你認錯了沒?
一、格力
格力是家電龍頭企業,企業的董事長為董明珠。由於董明珠個性極為突出,很多人都知道董明珠,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人。再加上格力正在籌備混改,準備以400億的價格出售15%股權。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格力的企業屬性有了了解。格力是屬於珠海市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一旦股權交易成功,那麼,格力將成為真正的民營控股的企業,不再是國企了!
二、海爾
海爾和格力一樣,都是家電行業的佼佼者。只是格力專注於國內市場,而海爾專注於海外市場。不過,在國內市場上,海爾仍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對於海爾印象最深的事件,莫過於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在80年代,冰箱是人們難以購置的高價物品,張瑞敏卻砸毀了70多臺質量有瑕疵的冰箱,一舉聞名全國。
在張瑞敏的帶領下,海爾集團逐漸發展壯大,如今年營收超2000億。久而久之,在人們的心目中,海爾也就變成了民營企業。事實上,海爾其實是國有控股的企業,張瑞敏和董明珠一樣,都是屬於職業經理人。
三、華潤
看到華潤,很多人都會感到熟悉,而且,率先想到會是華潤超市。事實上,華潤集團業務範圍極其廣泛,超市只是旗下業務之一而已。華潤旗下子公司不僅多,而且,很多還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品牌。比如雪花啤酒、江中製藥、999感冒靈等,這些都是極為出眾的民營企業,後來被華潤集團收購,納入華潤集團名下。
坐擁無數品牌的華潤集團,去年營收高達6085億元。如此賺錢的華潤集團,它可不是民營企業,而是屬於國企。除此之外,華潤還是央企。值得注意是所有央企都是國企,但國企不一定都是央企。但是,自2005年起,華潤集團連續獲得國資委A級央企的稱號,董事長和總經理都享有副部級待遇。
四、萬科
萬科本來是民營企業,它的創始人為王石。但是,萬科上市後,王石將所持股份進行了轉讓。於是,華潤集團收購了股份,成為了萬科最大的股東。雖然萬科的股權結構發生了改變,但是,王石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依然掌管企業運營。所以,在人們的固有思維中,萬科一直是民營企業。
在2015年,寶能集團的姚振華與王石進行了一場「寶萬之爭」。通過不斷的增持,姚振華成為了最大的股東。但是,王石並沒有放棄,又引進了國企深圳地鐵集團,雖然幾經波折,但是,萬科的控制權依然是屬於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