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飄揚家族醫藥版圖的「B面」 翰森製藥價值「揭秘」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紅刊財經

紅刊財經 範江河

編輯 李壯

剛剛發布的「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準入藥品名單」顯示,所有納入醫保的藥品在價格方面出現大幅下降。這也是近期醫藥股出現大幅調整的一個誘因。不過,相比A股醫藥龍頭恆瑞醫藥,市場對港股醫藥龍頭翰森製藥(江蘇豪森)還未抱太多關注。

實際上,恆瑞醫藥和翰森製藥兩家公司有「密切關係」,兩家公司的實控人是夫妻,即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和夫人鍾慧娟(翰森董事會主席)。但從兩家公司的業務布局來看,則是涇渭分明,翰森主要產品覆蓋精神疾病治療、抗腫瘤、糖尿病等領域,且是國內規模第一大的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

對此,職業投資人、知名博主「@餘則成同志」在接受《紅周刊》採訪時向記者表示,孫飄揚家族在翰森的持股比例遠高於在恆瑞的持股比例,但不會「厚此薄彼」。而且,和恆瑞專注於創新藥不同,小豐私募基金經理張小豐對記者表示,翰森製藥走的是既研發較高端的仿製藥,也兼顧創新藥產品研發的「仿創結合」的模式,在研發品種的選擇上二者已經形成了「互補」的關係,避免了直接競爭。僅就當前翰森的產品格局而言,國藥生物科技投資經理曲勝傑認為,精神疾病類藥物仍有很大增長潛力。

精神疾病領域「坡長雪厚」

集採降價壓力猶存

《紅周刊》:據公司招股書,翰森製藥在2018年已是國內第一大的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這個領域的投資價值高嗎?

@餘則成同志:相比「擁擠」的抗腫瘤賽道,精神疾病治療領域不失為一個好賽道,預計在未來5年仍保持15%的年化增長率。2018年國內精神疾病類藥品的市場規模達人民幣229億元,佔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品市場的11.6%,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品中最大的子市場,預期2018年至202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5.5%,高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市場整體增速。

《紅周刊》:公司財報指出,翰森製藥的精神疾病類的主要產品是歐蘭寧與阿美寧,二者分別適用於精神分裂症及抑鬱症的治療,這兩款產品的前景如何?

@餘則成同志:歐蘭寧作為奧氮平首仿藥,由於上市時間較長(2001年國內上市),隨著齊魯製藥等仿製藥品種推出,目前已有3家以上競爭者通過一致性評價(包括原研),競爭趨於激烈。從9月24日進行的集採擴面中標結果來看,奧氮平仿製藥分別由齊魯製藥、印度瑞迪博士實驗室、翰森製藥分別以2.48元/片、6.19元/片、6.23元/片中標,而原研藥公司禮來以6.74元/片出局。這個價格相比「4 7」集採的中標價9.64元/片又有大幅下降,因此,歐蘭寧未來業績增長堪憂。

相比之下,阿美寧是中國的阿戈美拉汀首仿藥,亦為中國目前唯一獲批銷售的阿戈美拉汀仿製藥,2018年中國的抑鬱症患病率為2.1%,顯示出巨大的臨床需求前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翰森在研的精神疾病治療藥物帕利哌酮和鹽酸魯拉西酮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大品種,上市後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歐蘭寧等仿製藥產品下滑的局面。

《紅周刊》:翰森製藥的主要產品以「首仿」為主,這些產品受「4 7」集採等政策壓價的影響大不大?

@餘則成同志:由於仿製藥藥企在技術水平上的差異並不大,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長遠看類似原料藥生意。而對於一些上市時間長的首仿藥品種,如歐蘭寧,如果競爭對手超過兩家,預計受集採影響較大。而剛上市的首仿藥,如阿美寧等,由於競爭對手只有原研,預計受集採影響較小。

「仿創結合」或將延續

研發與恆瑞「錯位」

《紅周刊》:翰森製藥的主要產品以仿製藥為主,從結構上翰森更傾向於較高端的「首仿」藥。翰森會效仿恆瑞,「砍掉」絕大多數仿製藥項目嗎?

張小豐:目前來看,翰森製藥走的是「仿創結合」的模式,類似中國生物製藥的模式,既研發較高端的仿製藥,也兼顧創新藥產品研發,以及引進一些新藥項目。如今年5月,豪森藥業和Viela Bio宣布籤訂CD19單抗inebilizumab在中國開發用於治療視神經脊髓炎頻譜障礙(NMOSD)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血液惡性腫瘤的合作協議。而恆瑞內部已經把仿製藥的地位降到很低了,當然存量的產品還將繼續銷售,研發上可能只會選擇技術難度較高的仿製藥品種,未來恆瑞創新藥和仿製藥的研發比例可能會到8:2。

《紅周刊》:從收入結構上看,抗腫瘤藥物也是翰森的重要管線。2016-2018年,翰森製藥的抗腫瘤藥物收入分別為20.26億元、24.44億元及35.18億元,佔比分別為37.3%、39.5%和45.6%。您怎麼評價翰森的抗腫瘤研發管線?

曲勝傑:抗腫瘤藥物無疑是豪森研發的重心之一,不過豪森目前的抗腫瘤藥產品多是重磅產品的首仿藥,同樣可能面臨「4 7」集採的壓力。在研發上仍聚焦化藥,沒有布局近年來熱門的PD-1/PD-L1抗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領域,這可能是公司技術優勢的一種延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PD-1/PD-L1市場競爭會極其激烈,截至8月份,國內註冊申報的PD-1/PD-L1抑制劑有39個,已上市的有6個,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CAR-T等細胞治療領域,在這種情況下布局PD-1、細胞治療等領域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餘則成同志:翰森的產品組合和產品管線聚焦於臨床需求缺口巨大的六大治療領域,研發重心並沒有向抗腫瘤傾斜。從研發管線上看,翰森還布局了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等領域。翰森的抗腫瘤藥物研發管線包括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甲磺酸奧美替尼、雌激素受體抑制劑氟維司群、來那度胺,此外,《我不是藥神》中慢粒白血病藥物的原型格列衛(甲磺酸伊馬替尼)的升級產品,由翰森研發的甲磺酸氟馬替尼剛於2019年11月26日獲批上市。這4種藥均是重磅產品。遺憾的是翰森不做生物藥,這可能是翰森與恆瑞分工上的「默契」,恆瑞的在研產品涵蓋了化學藥和生物藥。而生物藥,尤其是PD-1單抗的缺失,註定了翰森的抗腫瘤產品線有短板,這意味著其難以進入抗腫瘤領域的第一梯隊。

張小豐:目前翰森抗腫瘤產品最大的看點是,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甲磺酸奧美替尼,這也是奧希替尼的me-too品種,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療。奧希替尼是原研藥企阿斯利康的最重要品種之一,據其財報,今年上半年奧希替尼的銷售收入達14.1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86%。如果翰森的奧美替尼能夠順利獲批,將成為國內首個國產EGFR靶向藥,再加上其較強的銷售能力,有很大可能成為「爆款」。

《紅周刊》:孫飄揚夫妻二人分別控制了恆瑞與翰森,這會對兩家公司產生什麼影響?

張小豐:在市值上,恆瑞與翰森分別是A股最大的藥企與港股最大的藥企,二者在產品線上幾乎不構成競爭,這是違反「常識」的。顯然,恆瑞與翰森的研發管線是經過規劃後的結果,二者一直在「錯位」發展,再加上研發資源和能力有限,恆瑞與翰森都不能「通吃」,才最終形成了目前互補的局面。

國際資本「捷足先登」

估值或難「看齊」恆瑞

《紅周刊》:通過港股IPO,翰森製藥引入了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及GIC Private Limited等10家基石投資者,這會對其未來經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曲勝傑:長期以來「上市公司 VC/PE」已經成為產業界和金融界共同推動產業發展的常見模式。翰森在研發上聚焦創新藥,也必然離不開投資機構的助力。由VC孵化優質醫藥創業項目,最終通過上市公司收購途徑退出會成為醫藥領域的常態,而主動與投資機構合作體現了翰森的戰略眼光。

@餘則成同志:作為翰森基石投資者是對其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但不應對基石投資者發揮的作用有過多期待,外部投資者的作用更多是錦上添花。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均是知名的長線投資者,早在翰森IPO前就已參與投資。2016年2月,高瓴資本以總代價1.80億美元投資翰森,2019年1月,博裕資本以總代價2.49億美元投資翰森,二者分別持有翰森上市前股本比例約2.91%及3.00%。

在對企業的了解程度上,一級市場的投資者會比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更有優勢。舉個例子,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在盡職調查時可以在企業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以訪談企業所有關鍵人員,可以看到絕大部分原始資料。上市後,出於對所有投資者公平以及防範內幕信息洩露的考慮,企業對投資者的調研活動不可能毫無保留。因此,作為一級市場的投資者,高瓴資本和博裕資本有巨大的信息優勢,它們選擇在翰森上市時加入基石投資者行列本身也是對翰森的認可。

《紅周刊》:目前翰森的估值接近60倍,而同為港股上市的中生製藥、石藥集團估值僅分別不足15倍和30倍,未來翰森會向恆瑞80倍的估值「看齊」嗎?

曲勝傑:翰森目前的高估值可能是因為公司產品的高毛利、重視研發、產品管線布局優勢等,目前來看,在「4 7」集採的壓力下,公司產品毛利面臨較大幅度下調風險,因而中期來說其估值也有下調的壓力,後續公司市值走勢會受到其產品臨床進展、新研發管線布局等因素影響。短期來看,要向恆瑞80倍高估值「看齊」難度較大,因為相比翰森,恆瑞的產品和研發管線更有優勢,而且享受A股高估值的溢價。

(本文發表於11月30日《紅周刊》)

相關焦點

  • 恆瑞+翰森,孫飄揚和他的千億「藥神家族」!
    資本市場從來不缺神話,翰森製藥登陸港股,一波最強夫妻檔分別統治A股、港股醫藥股的誕生將資本市場的熱情推上萬人空巷的高潮,而對於另一身份「恆瑞醫藥老闆娘」的鐘慧娟,翰森製藥是名副其實還是空有其表?6月14日,受資本市場矚目的醫藥黑馬翰森製藥登陸港交所,在中國製藥行業打拼近30年的A股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的老闆娘——鍾慧娟,帶著自己的公司翰森製藥赴港,於此同時「史上最強夫妻檔」正式誕生,夫妻二人將分佔A、H股製藥霸主。上市首日,翰森製藥的股價以16.3港元/股高開。
  • 「醫藥一姐」與「藥王老公」,締造「藥神家族」財富一年漲千億!
    在全民老公王思聰的熱度逐漸消退的時候,隨著《2020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冠軍的揭幕,也坐實了孫遠這個醫藥公主的稱號。如果你要是疑惑孫遠是誰,那麼我只要說她是豪森製藥鍾慧娟和恆瑞醫藥孫飄揚的女兒,那麼你一定不會再對她的稱號有疑義。
  • 化學教師下海成「醫藥女首富」:新「藥神家族」誕生,財富3700億
    如今,隨著翰森製藥的上市,其財富自然水漲船高。據查,持有翰森國際75.66%股份的Sunrise信託的受益人,其實就是鍾慧娟與孫飄揚兩人女兒孫遠。除了翰森製藥實控人的身份之外,鍾慧娟還是A股醫藥板塊「市值一哥」恆瑞醫藥的老闆娘,二人共同執掌兩家公司總市值達3700億。
  • 江蘇「醫藥首富」夫妻各自有公司,總值超5100億,為何被狠狠吐槽?
    01這對夫妻是孫飄揚和他的夫人鍾慧娟,孫飄揚是醫藥「大白馬」恆瑞醫藥的實控人,鍾慧娟是新上市的醫藥「大黑馬」翰森製藥的實控人。故事要從25年前講起。鍾慧娟本來是一名化學老師。那時候的恆瑞還是國企連雲港製藥廠,這個廠1990年陷入困境,當時的技術員孫飄揚出任廠長,5年時間內帶領著製藥廠開發了20多個新產品,1996年的公司銷售收入就突破1億元,直至1997年,連雲港製藥廠改制,成為了如今的恆瑞醫藥。那個年代的廠長,只管領工資,廠裡的利潤分紅並沒有廠長的份兒。
  • 從8萬做到3500億,被稱為「醫藥一哥」的他,抗癌藥數量中國第一
    江蘇首富孫飄楊,被稱為「醫藥一哥」的他,憑藉一紙專利,將一個生產消毒水的小廠,做到市值3500億。在中國製藥業打拼近30年,作為恆瑞醫藥的靈魂人物,在界面新聞發布的2020年中國最富1000人榜單中,由孫飄揚家族執掌的恆瑞醫藥,以1848億元的財富強勢殺入前三。
  • 翰森製藥、三生國健、雙鷺藥業新品獲批上市
    億歐大健康本周藥聞,翰森製藥奧氮平、三生國健伊尼妥單抗、雙鷺藥業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獲批上市;康恩貝複方磺胺甲噁唑片、齊魯製藥頭孢丙烯顆粒、石藥集團注射用硼替佐米通過一致性評價
  • [HK]翰森製藥:自願公告 - 「PALIPERIDONE EXTENDED-RELEASE...
    [HK]翰森製藥:自願公告 - 「PALIPERIDONE EXTENDED-RELEASE TABLETS」獲藥品註冊批件 翰森製藥 : 自願公告 - 「PALIPERIDONE EXTENDE. 時間:2020年06月22日 15:26:02&nbsp中財網 原標題:翰森製藥:自願公告 - 「PALIPERIDONE EXTENDED-RELEASE TABLETS」獲藥品註冊批件 翰森製藥 : 自願公告 - 「PALIPERIDONE
  • 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
    從此,生物製藥公司湧向香江。  港股的醫藥股盛宴,比A股來得更早。去年底,港股6家市值千億公司,全部來自生物製藥領域,內地企業涵蓋藥明康德、翰森製藥、藥明生物、以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  不過,這些優質的醫藥企業,經常被頭部PE捷足先登。資本要尋找價值窪地,需要既擁有足夠高的護城河,又有足夠多公司填滿水池的窪地。  疫苗,成了機構們今年最大的收穫。
  • 孫飄揚女兒孫遠的信託基金所控股的江蘇豪森藥業,2018年淨利潤達19...
    4月11日,來自江蘇連雲港的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翰森製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豪森藥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香港主板上市。 這是豪森藥業繼去年9月6日遞表失效後的第二次遞表。主要業務豪森藥業,創建於1995年 ,是中國少數幾家研發驅動型的中國製藥公司之一,在中國規模最大、增長最快、臨床需求缺口巨大的部分治療領域均排名前列。豪森藥業是中國製藥公司當中研發團隊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在中國上海和江蘇連雲港建有研發中心,擁有1200名的研發人員。
  • 恆瑞健康拿下2個特醫配註冊醫藥大佬孫飄揚欲扛起與外資競爭大旗?
    繼貝因美、美贊臣、雅培、雀巢4家企業的6款產品拿到首批「特醫」註冊之後,我國特殊醫學配方食品註冊名單中再添新軍,醫藥大咖孫飄揚旗下公司恆瑞健康獲得2個特殊醫學配方食品註冊,而恆瑞健康也是首個非全營養品公司入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