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零星散發 新冠治療藥降價幅度引關注醫藥股逆勢走高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港股一圖解碼

冬季天氣轉冷,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再發概率加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抗疫的工作不能有任何鬆懈。隨著全國各地部分地區零星病例的出現,各地區也在積極的做好相關的防疫防控措施。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消息,昨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1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四川5例,內蒙古4例,上海3例,北京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3例(黑龍江2例,四川1例)。目前疫情還沒有結束,大家都還在關注著不同地區新增病例的出現了,有疫情發生的地區,該做好的局部核酸檢測很重要,醫藥行業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2月14日,新加坡與輝瑞-BIONTECH、MODERNA、科興生物籤署疫苗協議。新加坡總理預計第一批輝瑞疫苗將於本月底到達新加坡。到2021年第三季度,新加坡將有足夠疫苗提供給全國。新加坡建議所有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同日,菲律賓政府疫情應對主要負責人、疫苗主管卡利託·加爾維茲也表示,希望在本周與中國科興生物達成協議,購買2500萬劑新冠疫苗。據悉,目前,北京科興生物製品公司計劃在菲律賓進行第三階段臨床測試,此事正由菲律賓藥品管理局進行評估。此外,科興生物的疫苗現階段也在印度尼西亞和巴西進行臨床測試。

新冠肺炎治療藥降價幅度引關注

上個月,冠脈支架國家集採價格的大跳水一度引發社會熱議。12月14日,為期4天的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拉開帷幕,新一輪創新藥談判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醫保談判2019年上演「靈魂降價」被大眾所知。回顧此前四輪醫保談判,相關藥品的降價幅度均在50%左右。其中,第一輪醫保談判開始於2015年10月,當時的衛計委等16個部委(局)建立起部門協調機制,組織開展了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第二輪醫保談判結果於2017年7月由人社部公布,涉及利拉魯肽注射劑等36種藥品,包括腫瘤靶向藥、心血管病用藥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藥品,平均降幅達44%,降幅最高達到70%;第三輪醫保談判集中在抗癌藥專項談判,最終有17個藥品談判成功,涵蓋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結直腸癌等10多種癌症治療用藥,平均降幅達到56.7%;第四輪醫保談判發生在2019年11月,共有150個談判藥品,119個新增藥品有70個談判成功,平均降幅60.7%;31個續約產品有27個談判成功,平均降幅26.4%,其中受關注的是有22個高價抗癌藥新進醫保,平均降幅達65%。

據央視新聞最新消息,此次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已於12月14日在北京啟動,此次談判為期三天,涉及到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兒科等藥品品種。根據此前8月17日國家醫保局公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此次醫保目錄調整分為準備、申報、專家評審、談判和競價、公布結果5個階段。目前正在進行的是談判階段,參考過去四輪醫保談判,談判成功品種將被列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

據報導,有參與此次醫保談判的企業代表透露,此次醫保談判的第一天,也就是12月14日,有中成藥產品降價三分之一,不過這和此前業內普遍預期的「靈魂砍價」有些差距。據悉,本次醫保談判將持續到12月16日,也就是本周三,中成藥三分之一的降價之後,可以預見的是,國家醫保談判的「靈魂砍價」風格將持續到最後,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品的降價幅度備受關注。

根據《方案》,2020年藥品目錄擬新增藥品範圍除了要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可擬新增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此次醫保談判涉及到的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這是今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的特殊條件,根據《名單》,這部分藥物涉及12個藥品,包括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散、利巴韋林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利巴韋林等。眾所周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巨大,短期內很難完全結束,因此這次調整對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減輕新冠患者用藥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明年繼續看好醫藥醫療板塊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全行業橫向、縱向要深化落實「五個一」服務,有機構表示「網際網路+」醫療的階段性痛點有望漸清除,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業內人士則表示,隨著醫保控費越來越嚴,同時更多藥企湧向創新賽道,未來藥企只有做差異化產品,需求範圍廣,患者離不開的藥品,主要包括,疫情超預期受益方向,以及政策免疫方向,例如藥店、醫療服務、眼科醫美等。

今年以來醫療服務板塊表現總體很亮眼,醫藥服務指數年內上漲七成左右。針對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多家券商認為,我國居民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將持續擴大,明年繼續看好醫藥醫療服務板塊。

萬聯證券研報認為,隨著《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表的公布,與此次集採相關的企業仍面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首次納入國採的注射劑的相關企業以及部分競爭較為激烈的抗腫瘤藥品的相關企業;此外,2020年醫保準入目錄談判預計將於12月14日至16日進行,本輪將有超過300個藥品面臨談判,其中涉及癌症、B肝、糖尿病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對行業內格局變化將產生進一步的影響。短期內,醫藥板塊依舊會受政策因素影響而出現一定的擾動,但醫藥行業本身具有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產業升級趨勢不變,建議從中長期基本面邏輯出發,創新藥及研發產業鏈(CXO)領域、政策免疫的醫療服務/醫藥商業板塊中的優質龍頭企業以及部分有創新能力&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的醫療器械個股;未來1-2年有重磅品種持續放量&新品上市預期的優質疫苗個股以及關注行業三季報及業績超預期個股。

本土疫情反彈 醫藥股逆勢走高

上周醫藥板塊整體呈現下跌態勢,部分企業受公司自身決策、控費、集採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2020年下半年以來,醫藥股沒有延續的上漲行情,反而整體快速下跌,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上半年上漲幅度太大,高處不勝寒。醫藥指數從年初的1700點上漲至8月上旬達到最高點3124.97點,上漲幅度超過80%,然後一路回落到11月中旬為2400多點,期間回落幅度達22%。

不過,目前疫情期間,醫藥醫藥行業再度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醫藥股近期處於回調後的初步反彈階段,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尋找低位機會。

市場表現方面,12月15日,部分醫藥股逆勢走高,截止午間,科興製藥(688136-CN)大漲20%,特寶生物(688278-CN)漲逾10%,華北製藥(600812-CN)、豐原藥業(000153-CN)漲停,透景生命(300642-CN)、信立泰(002294-CN)、睿智醫藥(30049-CN)漲超7%,恆瑞醫藥(600276-CN)、康泰生物(300601-CN)、甘李藥業(603087-CN)、君實生物(688180-CN)、博騰股份(300363-CN)等均上漲超5%。

作者|毛莉

編輯|彭尚京

相關焦點

  • 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啟動 新冠治療藥降價引關注
    原標題: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啟動,新冠治療藥降價引關注   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
  • 2020國家醫保談判開啟 新冠治療藥、抗癌藥降幅會有多少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降價幅度引關注本次醫保談判將持續到12月16日,也就是本周三,中成藥三分之一的降價之後,可以預見的是,國家醫保談判的「靈魂砍價」風格將持續到最後,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品的降價幅度備受關注。
  • 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啟動,新冠治療藥降價引關注
    今年醫保目錄調整方案規定,2020年藥品目錄擬新增藥品範圍除了要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可擬新增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品的降價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多個抗癌藥全球最低價上架 新冠治療藥品列入
    據悉,擴容升級後的國家醫保目錄惠及的治療領域將為歷來最廣泛:新入圍的119種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今年的藥品談判數量也為歷年之最。
  • 權威回應丨疫情零星散發,今年春節如何安心過?
    權威回應丨疫情零星散發,今年春節如何安心過?蓉城姐妹服務 | 福利 | 活動 | 資訊您身邊的女性知心顧問當前,我國本土疫情呈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防控形勢嚴峻複雜。
  •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多個抗癌藥全球最低價上架,新冠治療藥品列入
    據悉,擴容升級後的國家醫保目錄惠及的治療領域將為歷來最廣泛:新入圍的119種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從患者負擔情況看,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而今年的藥品談判數量也為歷年之最。
  • 觀察丨解構13支千億市值醫藥股
    7月15日,A股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也是連續兩個交易日回調,近日來監管也頻頻發出A股降溫信號。但醫藥股不僅繼續扮演著避風港的角色,部分股票還創出新高。從市場角度看,醫藥股漲幅已經較大,能否繼續投資或者撤離,看個人投資意向,我們不作建議,重點分析個股情況。
  • 5月川股戰績:四川板塊指數跑贏A股 消費、醫藥股表現搶眼
    消費股方面,有重點行業的抱團發展,也有個股的一枝獨秀。乳業龍頭新乳業以70%的月漲幅笑傲川股全場,拿下川股5月的增長冠軍。良好業績的支撐,來自於新乳業五月併購的利好。新乳業五月17億併購西北乳業龍頭夏進乳業,完成公司史上最大併購,進一步實現新乳業從西南區域性乳企向全國性乳業的轉型。
  • 狙擊新冠!疫苗、抗體、特效藥哪個快?復星醫藥疫苗進口運輸準備就緒
    除了疫苗外,抗體路線亦樂觀:美國時間11月9日,禮來(LLY.US)的新冠中和抗體組合療法獲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緊急使用授權。其中一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君實生物(1877.HK,688180.SH)參與研發生產,君實生物兩市股價11月10日應聲上漲。近期關於新冠特效藥的一則消息來自10月22日,瑞德西韋當日正式獲FDA批准,成為首個新冠治療藥物。
  • 疫情零星散發,春節能否安心回家過年?張伯禮建議…
    新增確診病例,為此前本土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在集中隔離期間排查發現,已轉入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隔離治療。截至12月18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90例(含境外輸入65例),治癒出院287例,死亡2例,在院治療1例。目前,尚有7例無症狀感染者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 「藥王」主動降價60%!進口藥紛紛「腰斬」價格謀進醫保,全面降價潮...
    5月8日,21新健康記者查閱江西省醫藥採購服務平臺,如下:一位接近艾伯維(生產銷售修美樂的公司)的業內人士對21新健康確認該消息屬實。加上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在即,這一主動「腰斬」價格的舉動也解讀為艾伯維為修美樂進醫保鋪路。
  • 多點散發病例多發 專家:警惕零星火苗防範傳播風險
    連日來,國內多地出現的散發病例引起公眾高度關注。河北宣布進入戰時狀態、大連出現超級傳播者、境外變異病毒輸入……歲末年初的這波疫情此起彼伏。眼看春節將至,疫情防控面臨「大考」。農村宣傳覆蓋面窄病毒傳播風險更大2020年7月下旬,河北省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清零。
  • 疫情捲土重來 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獲蒙古國藥物註冊批文 醫藥股...
    新年伊始,本以為疫情就要結束了,沒想到疫情有捲土重來之勢,突然讓河北陷入了艱難的處境,不過好在大家對疫情防控有比較嚴肅的認識,大家齊心抗疫。另一方面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疫苗和治療新冠的藥了。昨日晚間以嶺藥業公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由蒙古國衛生部核准籤發的藥物註冊批准文件,批准公司藥品連花清瘟膠囊符合蒙古國藥物標準註冊。
  • 醫藥板塊調整趨於尾聲 可逐漸布局
    對此,創金合信醫療保健基金經理皮勁松表示,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經濟活動恢復,其他板塊公司業績逐步復甦,近期新冠疫苗也陸續在各國獲批上市,醫藥板塊比較優勢減弱;加上目前時點為業績真空期,其他板塊絕對估值低,部分資金流出醫藥板塊。
  • 醫藥生物行業:醫保談判落地 新冠疫苗多國緊急批准
    主要觀點  行業要聞:  1)醫保談判收官,PD-1備受關注;2)上實集團入股天津醫藥,獲67%股權;3)國內新冠疫苗接種將分兩步;4)Moderna新冠疫苗在美國獲緊急使用授權。
  • 變異病毒來勢洶洶:防疫概念升溫 年內大幅回調股值得關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變異病毒來勢洶洶,防疫概念升溫,年內大幅回調股值得關注從上漲空間的角度來看,17隻個股較機構給出的一致預測目標價仍有40%以上的空間。其中藍帆醫療、衛光生物等個股上漲空間在70%以上。周二,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創業板指跌超2%,但大醫藥板塊逆市飄紅。截至今日收盤,大醫藥多個細分板塊位居概念漲幅榜前位。口罩、細胞免疫治療、醫療器械、生物疫苗等多個與疫情相關的概念紛紛走強。近期,英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加劇,與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有關。
  • 如何應對零星散發疫情?專家解讀:謹慎但不必過慮
    應對零星散發疫情 謹慎但不必過慮  近期,從新疆到上海,從內蒙古到天津,均發現本土新冠肺炎病例。這難免讓人擔憂:隨著冬季來臨,疫情會不會二度暴發?同時,針對各地抗疫策略,引發了「有的抱怨過緊,有的批評過松」等熱議。
  • A股市場:醫藥高景氣「隱藏賽道」,4隻優美未來10倍股!(名單)
    今日早盤:市場早盤震蕩上行,午後繼續走高,創業板指漲近1.5%,深成指尾盤漲超1%,白酒、食品等消費股走強,醫美、汽車、光伏、風電等漲幅居前,農業種植、包裝印刷等午後拉升,煤炭股全天大跌,個股漲多跌少,漲停60家,市場氛圍尚可!
  • 熱門疫苗股排行+新冠病毒「最後防線」 之醫藥股SOBI機會分析
    本文聚焦:·利好熱門疫苗醫療公司市值、漲幅一覽·治療新冠肺炎「最後一搏」之地塞米松「喜人」臨床數據·更優新冠輔助治療藥物Kineret被列為罕見病用藥圖註:熱門疫苗股半年、一年、兩年期漲幅排行,數據來源:奕維財經截至目前,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3日發布的新冠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4日4時40分(北京時間7月14
  • 如何應對零星散發疫情? 專家解讀:謹慎但不必過慮
    如何應對零星散發疫情?把防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人、物同防 近期,從新疆到上海,從內蒙古到天津,均發現本土新冠肺炎病例。這難免讓人擔憂:隨著冬季來臨,疫情會不會二度暴發?同時,針對各地抗疫策略,引發了「有的抱怨過緊,有的批評過松」等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