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港股一圖解碼
冬季天氣轉冷,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再發概率加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抗疫的工作不能有任何鬆懈。隨著全國各地部分地區零星病例的出現,各地區也在積極的做好相關的防疫防控措施。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消息,昨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1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四川5例,內蒙古4例,上海3例,北京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3例(黑龍江2例,四川1例)。目前疫情還沒有結束,大家都還在關注著不同地區新增病例的出現了,有疫情發生的地區,該做好的局部核酸檢測很重要,醫藥行業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2月14日,新加坡與輝瑞-BIONTECH、MODERNA、科興生物籤署疫苗協議。新加坡總理預計第一批輝瑞疫苗將於本月底到達新加坡。到2021年第三季度,新加坡將有足夠疫苗提供給全國。新加坡建議所有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同日,菲律賓政府疫情應對主要負責人、疫苗主管卡利託·加爾維茲也表示,希望在本周與中國科興生物達成協議,購買2500萬劑新冠疫苗。據悉,目前,北京科興生物製品公司計劃在菲律賓進行第三階段臨床測試,此事正由菲律賓藥品管理局進行評估。此外,科興生物的疫苗現階段也在印度尼西亞和巴西進行臨床測試。
新冠肺炎治療藥降價幅度引關注
上個月,冠脈支架國家集採價格的大跳水一度引發社會熱議。12月14日,為期4天的2020年國家醫保談判在北京拉開帷幕,新一輪創新藥談判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醫保談判2019年上演「靈魂降價」被大眾所知。回顧此前四輪醫保談判,相關藥品的降價幅度均在50%左右。其中,第一輪醫保談判開始於2015年10月,當時的衛計委等16個部委(局)建立起部門協調機制,組織開展了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第二輪醫保談判結果於2017年7月由人社部公布,涉及利拉魯肽注射劑等36種藥品,包括腫瘤靶向藥、心血管病用藥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藥品,平均降幅達44%,降幅最高達到70%;第三輪醫保談判集中在抗癌藥專項談判,最終有17個藥品談判成功,涵蓋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腎細胞癌、結直腸癌等10多種癌症治療用藥,平均降幅達到56.7%;第四輪醫保談判發生在2019年11月,共有150個談判藥品,119個新增藥品有70個談判成功,平均降幅60.7%;31個續約產品有27個談判成功,平均降幅26.4%,其中受關注的是有22個高價抗癌藥新進醫保,平均降幅達65%。
據央視新聞最新消息,此次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已於12月14日在北京啟動,此次談判為期三天,涉及到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兒科等藥品品種。根據此前8月17日國家醫保局公布的《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此次醫保目錄調整分為準備、申報、專家評審、談判和競價、公布結果5個階段。目前正在進行的是談判階段,參考過去四輪醫保談判,談判成功品種將被列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
據報導,有參與此次醫保談判的企業代表透露,此次醫保談判的第一天,也就是12月14日,有中成藥產品降價三分之一,不過這和此前業內普遍預期的「靈魂砍價」有些差距。據悉,本次醫保談判將持續到12月16日,也就是本周三,中成藥三分之一的降價之後,可以預見的是,國家醫保談判的「靈魂砍價」風格將持續到最後,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品的降價幅度備受關注。
根據《方案》,2020年藥品目錄擬新增藥品範圍除了要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可擬新增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此次醫保談判涉及到的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用藥。這是今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的特殊條件,根據《名單》,這部分藥物涉及12個藥品,包括酪酸梭菌腸球菌三聯活菌散、利巴韋林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利巴韋林等。眾所周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巨大,短期內很難完全結束,因此這次調整對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減輕新冠患者用藥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明年繼續看好醫藥醫療板塊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全行業橫向、縱向要深化落實「五個一」服務,有機構表示「網際網路+」醫療的階段性痛點有望漸清除,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業內人士則表示,隨著醫保控費越來越嚴,同時更多藥企湧向創新賽道,未來藥企只有做差異化產品,需求範圍廣,患者離不開的藥品,主要包括,疫情超預期受益方向,以及政策免疫方向,例如藥店、醫療服務、眼科醫美等。
今年以來醫療服務板塊表現總體很亮眼,醫藥服務指數年內上漲七成左右。針對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多家券商認為,我國居民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將持續擴大,明年繼續看好醫藥醫療服務板塊。
萬聯證券研報認為,隨著《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表的公布,與此次集採相關的企業仍面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首次納入國採的注射劑的相關企業以及部分競爭較為激烈的抗腫瘤藥品的相關企業;此外,2020年醫保準入目錄談判預計將於12月14日至16日進行,本輪將有超過300個藥品面臨談判,其中涉及癌症、B肝、糖尿病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對行業內格局變化將產生進一步的影響。短期內,醫藥板塊依舊會受政策因素影響而出現一定的擾動,但醫藥行業本身具有消費屬性和科技屬性,產業升級趨勢不變,建議從中長期基本面邏輯出發,創新藥及研發產業鏈(CXO)領域、政策免疫的醫療服務/醫藥商業板塊中的優質龍頭企業以及部分有創新能力&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的醫療器械個股;未來1-2年有重磅品種持續放量&新品上市預期的優質疫苗個股以及關注行業三季報及業績超預期個股。
本土疫情反彈 醫藥股逆勢走高
上周醫藥板塊整體呈現下跌態勢,部分企業受公司自身決策、控費、集採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2020年下半年以來,醫藥股沒有延續的上漲行情,反而整體快速下跌,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上半年上漲幅度太大,高處不勝寒。醫藥指數從年初的1700點上漲至8月上旬達到最高點3124.97點,上漲幅度超過80%,然後一路回落到11月中旬為2400多點,期間回落幅度達22%。
不過,目前疫情期間,醫藥醫藥行業再度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醫藥股近期處於回調後的初步反彈階段,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尋找低位機會。
市場表現方面,12月15日,部分醫藥股逆勢走高,截止午間,科興製藥(688136-CN)大漲20%,特寶生物(688278-CN)漲逾10%,華北製藥(600812-CN)、豐原藥業(000153-CN)漲停,透景生命(300642-CN)、信立泰(002294-CN)、睿智醫藥(30049-CN)漲超7%,恆瑞醫藥(600276-CN)、康泰生物(300601-CN)、甘李藥業(603087-CN)、君實生物(688180-CN)、博騰股份(300363-CN)等均上漲超5%。
作者|毛莉
編輯|彭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