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施行後,辦理離婚登記有什麼變化?

2021-01-07 貴州交通廣播

12月25日,記者從貴州省民政廳了解到,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

相較於現行《婚姻法》,《民法典》在辦理離婚登記中增加了「離婚冷靜期」的相關規定。「離婚冷靜期」將會給辦理離婚登記帶來什麼變化呢?

「離婚冷靜期」的具體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條【協議離婚及其內容】規定: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籤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 【離婚冷靜期的期限及法律效果】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離婚冷靜期」如何計算

《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條【期間的起算】規定:按照年、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日不計入,自下一日開始計算。

「離婚冷靜期」的計算: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並向當事人發放《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的次日開始計算冷靜期。離婚冷靜期屆滿後三十日內方可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例如:2021年1月4日提交離婚申請,2021年1月5日至2021年2月3日為冷靜期,期間當事人可前往婚姻登記處撤銷離婚申請;2021年2月4日至2021年3月5日內當事人雙方可以至婚姻登記處申請發給離婚證。

具體辦理程序

1.夫妻雙方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填寫離婚登記申請。

2.婚姻登記機關初審無誤後,自發放《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次日開始計算冷靜期,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3.在冷靜期滿後的下一個三十日內,雙方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離婚登記,即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4.在冷靜期滿後的下一個三十日內,雙方共同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經婚姻登記機關審查資料齊全、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本臺記者:林佳藝

相關焦點

  • 「離婚冷靜期」即將施行,辦理離婚登記有什麼變化?省民政廳解讀……
    明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相較於現行《婚姻法》,《民法典》在辦理離婚登記中增加了「離婚冷靜期」的規定。「離婚冷靜期」將會給辦理離婚登記帶來什麼變化呢?《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條「協議離婚及其內容」規定: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籤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 貴州省民政廳解讀:「離婚冷靜期」即將施行 辦理離婚登記有什麼變化?
    貴陽網訊 明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相較於現行《婚姻法》,《民法典》在辦理離婚登記中增加了「離婚冷靜期」的規定。「離婚冷靜期」將會給辦理離婚登記帶來什麼變化呢?12月25日,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進行了解讀。
  • 《民法典》實施後,離婚登記有哪些變化?
    《民法典》施行後,離婚冷靜期怎麼計算?根據《民法典》規定,民政部下發《民政部關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關婚姻登記規定的通知》(民發〔2020〕116號),江蘇省民政廳近期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規範做好婚姻登記有關工作的通知》,就有關事項進行了細化部署。
  • 辦理離婚登記 將有哪些變化?
    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與現行《婚姻法》相比,《民法典》在辦理離婚登記中增加了「離婚冷靜期」的規定,這將給辦理離婚登記帶來什麼變化呢?12月25日,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進行了解讀。
  • 《民法典》施行後,最新《離婚協議》範本來了
    導讀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法典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這是近期的社會熱點議題。其中,民法典關於婚姻家庭方面的新規定更是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那麼,《民法典》實施後,離婚協議書該怎麼寫才正確呢?
  • 【我看《民法典》】有變化 離婚需要冷靜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民法典》生效後,協議離婚手續如何辦理?
    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夫妻在解除婚姻關係時也傾向於選擇簡便易操作的協議離婚。那麼,《民法典》生效後,離婚依然可以如此迅速嗎?在籤訂了離婚協議之後,離婚手續如何辦理呢?隨著《民法典》的生效,離婚冷靜期也正式加入進離婚登記程序之中。
  • 離婚冷靜期正式施行,婚姻登記處有變化!
    1月4日是湖北省婚姻登記系統全面升級改造後迎來的首個婚姻登記辦理日,武漢市15個婚姻登記處 迎來了2021年首批新人,新實施的《民法典》規定離婚登記設置冷靜期,各婚姻登記處均已在受理 ,首批離婚登記申請。
  • 當離婚遇上《民法典》
    陝西西安,婚姻登記處3月2日上班,17個婚姻登記處,多個離婚預約天天爆滿;四川達州,2月24日到3月11日,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88對,近百對夫妻的離婚預約還在等待處理……「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疫情期間,該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人竟作出了這樣的回答——「馬上離婚」。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的重大變化
    新實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釋(一)規定: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或共有,贈與方有權在房產變更登記前撤銷贈與。這意味著,房產不論是全部贈與還是部分贈與,只要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前,贈與方均有權行使撤銷權。這樣的規定實質上是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在一定條件下賦予了任意撤銷權,極易使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失去法律效力,成為一紙空文。
  • 「離婚冷靜期」正式施行 婁星區婚姻登記窗口迎來新變化
    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離婚登記增加了一項全新的制度即「離婚冷靜期」制度,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關注。 「冷靜期期間反悔怎麼辦?」 「需不需要新增辦理材料?」
  • 夫妻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後,算不算已離婚?閒聊《民法典》
    現行《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施行至今,對於規範我國的婚姻夫妻關係、家庭關係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即時,現行《婚姻法》將同時廢止,取而代之的,將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執行後的離婚流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民法典》規定,對婚姻登記有關程序等作出如下調整: 一、調整離婚登記程序 (一)申請。
  • 離婚更難?天價彩禮違法?單方債務不用承擔?《民法典》這樣規定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開始施行,配套的司法解釋也在逐漸的完善當中,就《婚姻家庭編》而言,相較於之前的《婚姻法》,《民法典》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與刪減,變化相對來說比較大,今天咱們就《民法典》中大家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一一進行解讀,離婚更難?天價彩禮違法?單方債務不用承擔?
  • 「冷靜期」實施後離婚流程有何變化?來跟記者去海口的婚姻登記處...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生效,離婚冷靜期正式實施,至今已近半月,離婚流程有什麼變化?需不需要新增辦理材料?「30天冷靜期」從哪天開始算?針對市民關心的問題,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連日來多次來到海口瓊山區、秀英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進行了實地探訪。
  • 《民法典》實施首個工作日 泉州受理離婚登記申請71對
    《民法典》實施首個工作日,截至17時——全市受理離婚登記申請71對■記者 龔翠玲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實施。1月4日首個工作日,人們新領取的結婚證上有了新變化,而辦理離婚登記按照新規,有了30日時限的「離婚冷靜期」。
  • 《民法典》後,訴訟離婚撫養子女原則,發生重大變化,請知悉
    解釋: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撫養權:父母雙方離婚後,對孩子都有撫養權。父母和子女關係,不因為離婚而消除。舉例來說:張三和張翠離婚,有一子張小三,雙方離婚後,張小三由張三直接撫養,但這並不代表著張翠對孩子沒有照顧的權利和義務了,不是張小三的媽媽了。
  • 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篇與婚姻法有什麼區別?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人大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民法典,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擔保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同時廢止今天法岱律所的律師著重以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篇和婚姻法的區別來講解。
  • 民法典後《離婚協議》這樣寫!(2021離婚協議範本)
    新規定施行後,離婚補償只要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離婚時就有權提出「離婚補償」。這是從法律的層面,對全職太太的權益保障。7、「揮霍」共同財產的離婚時可對其不分或少分財產。《婚姻法》中規定如果離婚時一方存在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和偽造債務的情形,可以對該方不分或者少分財產。
  • 《民法典》2021.1.1施行:88處重要變化
    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