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日本國立博物館裡的宋畫

2020-12-19 中國文化遺產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寬平六年(唐乾寧元年、公元894年)中止了遣唐使,日本同中國政府間的交流也一度停止,而傳到日本的這一部分的唐代文化卻慢慢融入了日本文化中,並且被傳承和發展,從而孕育出了一段新的日本國土文化。

隨著唐的滅亡,經歷了五代直到宋代,日本又開始吸收嶄新的宋代文化。

宋、元、明各個時期,通過公、私的貿易船,以禪僧間的往來為主體的兩國間的相互交流日益增進,中國的各種文物流傳到了日本。

▲傳南宋 顧德謙 《蓮池水禽圖》1 絹本著色 各150.3×90.9cm

▲傳南宋 顧德謙 《蓮池水禽圖》2 絹本著色 各150.3×90.9cm

在中國江南的毘陵(常州)等地,自五代以後,著色畫,水墨畫中均頻頻出現蓮池水禽圖。

本圖帶有五代南唐顧德的款印,但屬南宋末期著色畫的代表性作品。畫作中可見蓮花自蓓蕾到開花再到落花的時間的推移。三井家舊藏品。

▲南宋 梁楷 李白吟行圖 紙本墨畫 81.1×30.5cm

作品以簡煉的筆法出色地表現了詩仙太白的形象,堪稱梁楷的"減筆體"水墨人物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圖上的鑑藏印為巴思巴文字所寫的"大司徒印",據說是仕於元朝的阿尼哥之印。

從狩野家摹本可知,在江戶時代,此圖與東方朔圖成對。曾為松平不昧所藏。

▲雪景山水圖傳南宋 毛松 筆猿圖 絹本著色 47.1×36.7cm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幅猴圖在表現上非常出色,超越了單純的寫實,在眾多的宋畫當中亦堪稱名品。

據說所畫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國猴,除水墨之外還使用了金泥,工筆細膩自然。

南宋畫院畫家毛松所作的說法始於狩野探幽,但此說缺乏依據。曾由武田信玄捐贈與曼殊院覺如。

▲南宋 金大受 《十六羅漢圖》 10幅 絹本著色 各118.8×51.7cm

▲南宋 佚名 《維摩居士圖軸》

▲南宋 梁楷 《出山釋迦圖》 (雪景山水圖) 絹本墨畫淡彩

▲南宋 馬遠 《洞山渡水圖》 絹本墨畫淡彩 77.6×33.0cm

▲馬遠 《賞月圖》

▲南宋 馬遠 《舟人形圖浪圖》

▲馬遠 《山水人形圖》

▲馬遠 《山水圖》

▲傳南宋 馬遠 《筆寒江獨釣圖》 絹本墨畫淡彩 26.7×50.6cm

▲南宋 梁楷 《六祖截竹圖》 紙本墨畫 72.7×31.5cm

▲傳宋 石恪 《二祖調心圖》 紙本墨畫 各35.3×64.4cm

▲馬麟 《林和靖圖》

▲米元輝 《山水圖》

▲郭忠恕 《柳龍骨車》

▲夏珪 《五位圖》

▲傳南宋 趙昌 《竹蟲圖》 絹本著色 100×54.5cm

▲南宋 傳馬麟 《梅花雙雀圖》 絹本著色 28.0×29.0cm 山本達郎氏捐贈

▲南宋 佚名 《竹塘宿雁圖》 絹本著色 25.0×26.1cm

▲傳宋汝志 《雛雀圖》 絹本墨畫淡彩 21.6×22.5cm

▲惠崇 《雁圖》 29.3×32.1 cm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馬興祖》 20.8cm×22cm

▲南宋 李迪 《紅芙蓉圖》

▲南宋 李迪 《紅芙蓉圖》 (局部)

▲南宋 李迪 《白芙蓉圖》 絹本著色 各25.2×25.5

▲傳南宋 陳容 五龍圖卷之一

▲傳南宋 陳容 《五龍圖卷之一》 紙本墨畫淡彩 45.2×299.5cm

相關焦點

  • 京都國立博物館「曬寶」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原標題: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作者觀賞《菩薩處胎經》 攝影/謝田   ▌謝 田   近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這是三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館界盛事,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也為此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展覽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為文部省博物館,成立於1872年。該館藏有4件敦煌繪畫品、2件敦煌文書,其中繪畫品中有3件是伯希和1908年從敦煌劫走的,1957年法國吉美博物館用以與東京國立博物館交換館藏。該畫在法國1976年出版的《敦煌繪畫品》中有圖版與解說,為第106號(吉美博物館館藏號EO.1399)。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年代定在晚唐。圖見日本講談社1966年出版的該館編《東京國立博物館》第2卷第2圖,講談社1995年出版《西域美術》「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2)第54圖。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宋代繪畫100幅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宋代繪畫100幅 宋 夏明遠 樓閣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 秘藏千年再度現身,清涼寺本《十六羅漢本》亮相東京國立博物館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4#展覽17#藝術49近日,清涼寺本《十六羅漢圖》再次現身東京國立博物館,引起轟動。不明就裡的觀眾可能會感到疑惑,清涼寺本《十六羅漢圖》何許畫也?它的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心路糾葛?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該系列的第九篇,我們推出的是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 與我欣賞宋畫,了解宋畫,學習宋畫
    與此同時我們欣賞宋畫,了解宋畫,學習宋畫。《晴春蝶戲圖》,宋代,李安忠,紈扇,絹本設色,縱23.7釐米,橫25.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梅花雙雀圖》,南宋 ,馬麟(傳) ,絹本設色,28×29cm,山本達郎氏捐贈,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圖在日本自足利將軍家以來,一直作為馬麟作品而流傳於世。圖中無落款,是否為馬麟作品尚不確定,但從梅枝的筆法表現與馬遠派相通,此外,梅花、雀等的表現手法細膩,屬於南宋院體畫的特色。
  • 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日本美術史上的「名作誕生」
    日本美術史上有許多被譽為「名作」的作品,有的是因為其作者具有時代意義,有的是從日本國外引進,有的完成了繼往開來的時代創新,緣由各異,但無不具有精彩的誕生故事,世代相傳。4月13日至5月27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名作誕生——緊密相連的日本美術》為觀眾呈現了約120件「名作」誕生背後的精彩故事。
  • 宋畫裡的花鳥魚蟲叫醒春天,6幅在美國,2幅在日本
    或許,這一字一畫可以抵消江山之恨?我們不得而知。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趙佶的《桃鳩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我們還是從趙佶的這幅《桃鳩圖》開始,穿越千年,從詞人的詩句裡去欣賞宋代的花鳥魚蟲吧!尤小幅,筆觸工細,布色鮮明,生機盎然,所畫為世人所寶。此幅花圖,現藏於日本富士紀念館。我們現在從詞中尋覓花之美吧!
  • 《宋畫大系》:坐擁一座完整的宋畫博物館
    以畫寓禪的佛教畫裡,有老僧的莊嚴靜穆,也有離經叛道的詼諧;經史畫裡,有巖隱幽卜的高士,清談論道,了無朝市風埃;肖像畫裡,仕女們掃去粉黛,情性笑言,神採飛動;而風俗畫中,田家嬰戲,山樵村牧,攤商行旅,濃鬱的生活氣息,恬靜而溫暖。精緻的工筆重彩,洗鍊的減筆白描,淋漓的潑墨寫意。
  • 與宋畫比,現代繪畫缺的是心境!
    ▲《寒江獨釣圖》 宋 馬遠 絹本水墨 26.7cm×50.6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我國兩幅牛轉翻車圖研究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我國兩幅牛轉翻車圖研究 史曉雷 摘要: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手鑑《筆耕園》收錄有60幅我國宋代至明代的繪畫。其中傳郭忠恕繪的《柳龍骨車》和傳李嵩繪的《龍骨車圖》描繪有我國傳統的農具「牛轉翻車」。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流傳日本的唐代佛教藝術品
    2017年全世界文物水平最高的展覽,莫過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國寶》特展了(展期為10.3-11.26)。此次特展是為了紀念京都國立博物館成立120周年,同時也是慶祝日本第一部總合性的文物保護法律《古社寺保存法》出臺120年,所以規格特別高,日本全國可移動的國寶文物來了四分之一,是日本四十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特展。
  • 賞析| 日本的博物館藏的頂級宋盞
    ▲宋 油滴天目茶碗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宋代南北方瓷窯均盛產黑釉瓷器這麼美的斑紋,像在碗裡裝了一片星空的感覺,怪不得日本人會如此喜愛,當年甚至不惜為了爭奪它而發動戰爭。除了以上這些,日本各大博物館所藏精品建盞還有:
  • 藏在博物館裡的秋!
    ▲明代唐寅的《秋風紈扇圖軸》| 縱77.1釐米 橫39.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秋風扇圖紈圖,唐寅用遒勁飛舞的線條,刻畫了一位體態豐盈的富貴人家少婦似若欣賞身邊的秋日美景下。作品在畫臉、手和胸的部位,宛如北宋李公麟圓細流麗之筆,而衣裙、腰帶、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飄舉方折之筆,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的動態美和形體美。
  •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日本國東京都臺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共有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展覽及資料館組成。收藏品總數為11萬件以上,其中包括日本國寶87件、重要文化財產610件。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上篇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上篇日本武士廝殺時用來保護身體的防護衣飾,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日本鎧甲分為四個階段:上古時期~平安時代前期,平安中期~鎌倉時代,日本南北朝~室町時代,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類型分為大鎧,腹卷,胴丸,當世具足,掛甲等。在日本的甲冑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甲冑類型要算大鎧,腹卷,胴丸,當世具足。這幾種鎧甲也是日本甲冑中的典型代表。
  • 此畫展現宋花鳥畫最高水平,現藏東京博物館,今價值4.3億難回國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繪畫藝術堪稱中國眾多藝術中的精華,早在中國漢代,馬王堆出土的漢畫就栩栩如生,宛若天成,而要論中國花鳥畫的巔峰時期,那麼筆者不得不提到宋朝,中國宋代是一個繪畫寫實主義盛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很多畫家和觀看者對於繪畫的第一要求,就是力求逼真。
  • 日本國立博物館,在歷史的海洋裡遨遊吧!
    你知道日本的國家級博物館有多老嗎?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於1872年開館的日本最早的國立博物館,其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建於1908年的表慶館。東京國立博物館被稱為亞洲文物博物館,說白了也就是日本在發動亞洲各國戰爭期間掠奪的各國文物珍品,整個博物館大約有十萬件藏品,其中中國的最少一萬多件。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器篇:九州銅人分享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篇九州銅人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
  • 展覽|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茶之道,展現日本武將茶人的珍藏
    【編者按】在相當於中國宋代的12世紀,禪僧們將在中國學到的新式飲茶法引入日本,這種飲茶法逐漸在禪宗寺院和武士階層等高貴的人群中間流傳開來。1980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的「茶之藝術」展,最早將名家珍藏的茶具作為藝術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