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大系》:坐擁一座完整的宋畫博物館

2020-12-19 鳳凰網讀書


《宋畫大系》花鳥卷局部


《宋畫大系》人物卷局部


《宋畫大系》山水卷局部

書名:《宋畫大系:花鳥卷、山水卷、人物卷(套裝共3卷)》

主編:金墨

定價:6800元(3卷8函)

開本:6開,352個印張

畫作:720張畫作

裝幀:經折裝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八盒封面圖

【內容簡介】

宋畫花鳥 微中見著 借物寓心

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藥苗,徐派的野逸,墨筆草草,是在野士大夫平和淡雅的神韻風骨,是天趣和清秀;珍禽瑞獸,奇花異石,博古折枝,黃派的富貴,設色輕盈,是身居要津者政事之餘的絢爛情調,是美豔和鮮華。

或飼養禽鳥,栽種花竹,朝夕觀摩,或深入重山密林,辨察野獸蹤跡,宋人用精準的眼力和筆力,「心傳目擊之妙,一寫於毫端間」,在紈扇小品、橫披手卷、大幅巨作中,繪出了花鳥畫的黃金時代。

宋畫人物 離形得似 寫心肖品

軒冕貴胄,仙佛僧道,逸士才賢,妃嬪仕女,耕織貨郎,宋人筆下活潑潑的時空,豐盈,洗鍊,傳神。

以畫寓禪的佛教畫裡,有老僧的莊嚴靜穆,也有離經叛道的詼諧;經史畫裡,有巖隱幽卜的高士,清談論道,了無朝市風埃;肖像畫裡,仕女們掃去粉黛,情性笑言,神採飛動;而風俗畫中,田家嬰戲,山樵村牧,攤商行旅,濃鬱的生活氣息,恬靜而溫暖。

精緻的工筆重彩,洗鍊的減筆白描,淋漓的潑墨寫意。宋人成熟完備的技法中,是高雅超逸的文人意趣,是找尋心靈的寬解和棲居。

宋畫山水 雲林墨象 含容萬有

曾經的宋代士人,崇尚丘園養素,泉石嘯傲,漁樵隱逸,於山水中寄託性靈,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而宋畫山水,一經妙手所繪,不下堂筵,便能坐窮泉壑,聽猿聲鳥啼,依約在耳,看山光水色,滉漾奪目,可居,可遊。

北宋的山水,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峰巒秀起,雲煙變滅。遼闊,崇高,壯美。

南宋的山水,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雲關雪棧。細膩,精緻,秀美。

《宋畫大系》甄選海內外存世宋畫720件,採用原比例、原色、超高清技術複製精印,億萬像素呈現經典原貌,規模空前,盡閱天下宋畫,藏用兩宜;長卷、立軸、團扇、鬥方、冊頁,歸類飾裱,編年排序,欣賞臨摹,便捷實用,可賞、可摹、可藏。

關於《宋畫大系》的十點說明

《宋畫大系》是一部全面呈現存世宋畫總貌的大型文獻圖典,充分展示有宋一代繪畫之盛,廣泛收錄了海內外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的宋畫作品,是一套對古代繪畫藝術搶救性保護和普及性傳播的文化重典。

第一  《宋畫大系》作為一部大型斷代繪畫典籍,由於時代、流派與畫風的承應關係,兩宋之外,五代和遼、金作品,也列為入編範圍。入編作品均為紙本和絹本繪畫,壁畫、版畫和石刻畫等其他材質的繪畫作品,暫不收錄。

第二  在全球範圍內搜集遴選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歐美國家(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等)以及內地、港澳等其他文化機構所藏的傳世宋畫作品1000多件,遴選收錄720件精品。

第三 對傳世宋畫按畫科分為山水、人物、花鳥3類,每類一卷,共3大卷;每卷以形制再分為團扇、鬥方、冊頁、立軸、長卷5種主要形式,以此為輯,分輯裝訂。因此,《宋畫大系》共3卷8函。如此分類,便於讀者按喜好分別購買、欣賞、學習。

第四 為確保作品的完整性、傳承性和學術性,全部呈現作品的引首、隔水、畫心和題跋,尤其對手卷題跋,儘量忠實原作,不作技術處理,力求完美再現真跡。

第五 《宋畫大系》一改傳統圖書對畫作分頁切割、閱讀感官支離破碎的弊病,採用折頁連接形式裝訂(經折裝),還原了長卷原貌氣韻,並對立軸等大幅作品,做展大或整幅印刷,如見原作。可裝裱,可觀賞,可臨摹,可收藏。

第六 《宋畫大系》作品的編排,原則上以作者的生年先後及畫風為序。對於跨朝代的作者,均以其主要生活期標註朝代。

第七 沿用各收藏機構、藝術史家所編著錄類書籍中確定的作品名稱、作者和畫作尺寸。對於作者所屬時代尚存爭議的,沿用傳統說法,或統一以「宋」標註;對於作品的創作者尚有爭議的,在作者姓名後標註「傳」字;作品若有重名,儘量採用學術界常用名稱。

第八  作品圖版後標註的基本信息包括:朝代、作者、作品名稱、材質、墨色、尺寸、收藏單位。對於作品賞析,不做主觀評價。

第九 每卷配一本呈現全部作品信息的《導讀》冊,包括本卷畫家簡介(生平、畫風、技法特點及傳世作品)、圖版目錄,以及所選畫作圖版的全貌示意圖。圖版目錄中每件入編作品後注有該作品唯一編號,在書中每件作品後的圖說部分亦有對應編號,便於讀者檢索查詢。看《導讀》冊即可知曉每卷完整信息。

第十  本書所選畫作均採用原作高數位、高精度超清圖片10微米調頻印刷。為展示作品豐富細節,便於觀賞臨摹,90%以上的作品根據頁面尺寸進行了等比例放大印刷,並在每件作品後標註縮放比例,便於讀者直觀掌握原作大小。圖色細膩,墨韻古樸,層次豐富,絹補經緯,宣紙肌理,纖毫畢現,不偏色,無色差,力求充分體現作品整體風貌和局部細節。

【作者簡介】

主編金墨,本名朱百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多年從事藝術圖書策劃編輯工作,所主編的《條幅名品精選:原寸複製高清大圖 明清書家系列》《二王大系》《心經大系》《金剛經大系》《日本唐風書法大系》《日本古畫名品大系》等百餘種書畫類圖書,以精良的製作水準、較高的學術含量、獨特的呈現方式和全新的閱讀感受,深受讀者歡迎。

《宋畫大系》學術支持:

謝小銓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部主任 研究員

高 茜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 國家一級美術師

秦金根 《書畫世界》副主編 編審

劉 童 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報》 編輯

王菽一 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 人物畫家

陳 凱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山水畫家

馬新陽 中國畫院特邀畫家 花鳥畫家

【名家說宋畫】

宋畫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如果沒有宋畫,我的生活是無法想像的。一看見宋代的畫,接觸宋代的文化、歷史,我別的都不想管,連繪畫都忘了。宋畫與現在的畫,與明代、清代完全不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耶魯大學藝術史系榮休教授、資深的宋畫研究專家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

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藝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

李成的山水畫帶他進入了一個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壯觀的。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教授石慢

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

——黃賓虹

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Jacque Gernet)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

——陳寅恪

過去大家熟的是宋詞,現在熱的是宋畫。宋畫之美,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讚美,於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新周刊》

【序言】

宋代 ◎ 花鳥畫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時期,佳作繁多,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其創作題材廣泛,表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無論在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確立了中國繪畫的審美規範,各種開宗立派的畫風和樣式,被後世傳承發展,奉為圭臬。

花鳥畫肇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至兩宋空前發展並取得極高成就,宮廷中裝堂飾壁務求華美,使花鳥畫在貴族美術中佔有重要地位;社會上中上階層的需求及工藝裝飾也促使花鳥畫的發展和活躍。由此湧現出大量技法高超的名手,僅見於文獻記載的就達百餘人,如北宋之黃居寀、趙昌、易元吉、崔白、吳元瑜、馬賁,南宋之李安忠、林椿、李迪、毛松、毛益等都在藝術上各有獨詣專長。

五代南唐時黃筌的花鳥畫妙於賦色,用筆精細,開「富貴」一派;徐熙則以墨筆略施丹粉,創「野逸」一格,宋人稱之為「徐黃二體」。入宋後,花鳥畫家更注重寫生,觀察花鳥情態,同時也強調了花鳥畫的精神內涵。寧靜平和、細膩豔麗的「黃家富貴」,日漸得到皇室的青睞,成為北宋院體花鳥畫的標準,黃筌之子黃居寀在畫院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徐體花鳥畫遂趨於沉寂。

北宋中期,「黃派」花鳥經由趙昌、崔白變法,使精密不苟的工筆花鳥攀上高峰,如趙昌以畫色彩明麗、生動逼真的折枝花果著名,被譽為「與花傳神」;崔白工而不拘,為宮廷花鳥畫輸入了新的血液。至徽宗朝宣和畫院時期,技法進一步完善,形態刻畫精細,筆法洗鍊遒美,造形傳神生動,設色明豔細膩,形成了精工妍麗、狀物傳情的「宣和體」花鳥畫風格,並流衍至南宋宮廷畫院。

北宋後期,宮廷花鳥以徽宗趙佶為代表,以水墨為主略敷淡彩,別開一面。同時,他興辦畫學,搜羅、鑑定宮廷藏畫,編制《宣和畫譜》,畫院內一時人才濟濟,成為中古宮廷繪畫最為興盛的時期。易元吉則善用水墨繪寫花果獐猿,表現野逸天真之趣。

南宋時期的花鳥畫仍然沿襲北宋,湧現出諸多傑出的畫家,如李安忠、林椿、李迪、毛松等均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李迪善於表現物態的生韻,精工細筆,設色濃麗,體現出工筆寫生的精湛水準。

水墨寫意花鳥在這一時期也取得長足發展,並派生出多種體系。一類是禪僧畫家以墨戲方式繪製的花卉蔬果,如僧人法常;一類由文人畫家所倡導的墨竹、墨蘭、墨梅、枯木等君子畫,抒情寄興,狀物言志,意趣獨特,不拘成法,如文同開創的「湖州竹派」,趙孟堅的墨筆水仙。亦有較高專業水準的水墨雜畫,如理宗時官員畫家陳容,即以酣暢的水墨繪寫雲霧中忽隱忽現騰蟠於水天的神龍,表現技巧已達到很高水準。

「淡逸而不入於輕薄,沉厚而不流於鬱滯」,精於布色的宋人花鳥,不僅在形象上達到了精微傳神,表現出對生活的濃厚情致,而且把自然屬性與道德品格相聯繫,是寓意萬物於情性的心象華彩。

宋代 ◎ 人物畫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時期,佳作繁多,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其創作題材廣泛,表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無論在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確立了中國繪畫的審美規範,各種開宗立派的畫風和樣式,被後世傳承發展,奉為圭臬。

兩宋人物畫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史事逸聞和佛道神話,同時社會風俗畫得到了高度發展。

北宋初期的宗教人物畫繼承了唐以來的傳統,創作仍較活躍,不少名家參加了寺觀壁畫的創稿與繪製,畫風的主流是吳道子一派的式樣。有作品流傳的代表性畫家首推武宗元,其《朝元仙仗圖》布局宏大,人物眾多,身姿顧盼精妙入微,高低疏密穿插得當,衣紋使用「蓴菜條」描法,衣袂飄舞,顯示出「吳帶當風」的特色。

至北宋中期,山水花鳥畫迅猛發展,一時躍居於人物畫之上。也從此時起,人物畫開始朝著新的方面演進,在畫法上由絢燦的重著色走向水墨。李公麟的道釋畫不蹈襲前人,獨創不著色彩、全以墨筆線描的「白描」畫法,既注重格法技巧,精密嚴謹,又包含著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致,單純洗鍊,樸素優美,影響所及,歷南宋而至元明。  

北宋後期,反映城市經濟發展與城鄉生活的作品大量出現,善畫京師車馬屋宇、角觝夜市的風俗畫家層出不窮,對不為一般「高人雅士」重視的「市井細民」的生活進行了深入描繪,審美視野從描繪仙佛貴族擴大到市井風情。如張擇端的巨製《清明上河圖》即為代表,以其內容的異常豐富性,高度的歷史真實性,藝術表現力的無比生動性,成為我國古代繪畫史上的不朽傑作。

南宋禪宗興盛,梁楷擅繪洗鍊放逸的人物簡筆畫,多以佛教禪宗人物或文人雅士為題材,遊戲點化,草草數筆神氣迥出,開啟了元明清寫意人物畫的先河。南宋末元初的禪僧畫家法常(牧溪)也創作了大量的禪宗題材畫,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俱有高致。這些禪宗繪畫在氣格上顯得狂逸粗野,遠離了文人清雅蘊藉的審美觀,被主流畫壇評價為「誠非雅玩」,卻為盛行禪宗信仰的日本人士所青睞,不少宋元禪宗畫被日本僧人帶回本土,並對日本禪畫和水墨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南宋時期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和節令畫進一步活躍。描繪農作蠶織、車船運載、貨郎擔夫題材較為廣泛。擅畫盤車的朱銳,擅畫牧牛的閻次平,擅畫嬰戲的蘇漢臣,擅畫農事貨郎的李嵩均是此中傑出者。這些極富生活氣息的宋代風俗畫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社會底層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市民欣賞趣味,在中古繪畫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宋代歷史故事畫除承襲前代存乎鑑戒的作用外,還借古喻今,以表現褒忠貶奸及民族矛盾的題材最為流行。如南宋人所繪《文姬歸漢圖》,李唐意在箴規、表現忠貞氣節的《採薇圖》等。

宋代畫院還有一些創作描繪宋代帝王事跡者,如傳為蕭照的《中興瑞應圖》等,大都為歌功頌德之作。

宋代 ◎ 山水畫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時期,佳作繁多,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其創作題材廣泛,表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無論在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確立了中國繪畫的審美規範,各種開宗立派的畫風和樣式,被後世傳承發展,奉為圭臬。

繼五代之後,兩宋山水畫更為成熟,皇帝貴胄、文人商賈皆對之興趣濃厚。既有飾於殿堂粉壁的屏風巨幅,也有展放案頭的卷冊小幅,其意趣獨特,筆墨精妙,在山水畫發展史上達到空前高度。

北宋山水,「以大觀小」,雄渾、博大、莊重,是全景式的寫真傳神,狀物高於抒情。

南宋山水,「以小顯大」,秀麗、小巧、優雅,是特寫式的採其大要,抒情高於狀物。

從圖真到詩化,其審美變遷的分水嶺,是「靖康之難」直接導致的「宋室南渡」。

北宋山水畫主要沿襲五代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畫派水墨傳統,以北方雄渾的自然景觀為描繪對象,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範寬成就最高。李成尤負盛譽,以畫寒林平遠著稱,善用淡墨表現豐富的層次和虛曠的空間,以「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景色抒發胸襟,所畫山水在北宋被譽為「古今第一」;範寬則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出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描繪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北宋中後期山水名家郭熙、王詵等人皆師法李成。郭熙重視意境,無論高山峻岭長圖大障,還是平遠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其山水畫主張整理成《林泉高致集》,標誌著山水畫理論已進入成熟階段,其中如「三遠」、「四景」等都是傳誦千古的精彩論述。至此,「李郭」畫派已成為北宋宮廷畫院主流畫風。

同時,又出現以燕文貴的集山水界畫於一體的「燕家景致」,其畫多為北方大川,蒼潤清雅,岸邊水渚多畫臺榭相接,景致優美。

北宋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偉山水畫外又別開新境,多為清麗可善的卷冊小幅,描繪湖山歸帆,沙岸柳溪,其幽情野趣富有詩意,深得文人墨客激賞,擅此者以惠崇、趙令穰為代表。

米芾、米友仁父子創立「水墨雲山」落茄畫法,運用簡率淡墨表現江南煙雨迷濛,沙渚坡陀,點滴煙雲,朦朧奇幻,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將水墨點染和雲霧表現發揮到了極致,同時進一步張揚了以文人墨戲抒情達意的創作觀念,開創了文人畫的新格局。

由唐代興起的青綠山水,於宋代雖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宮廷貴族的欣賞,且畫風趨向細膩典雅,造境圖形也務求真實嚴謹,尤在北宋後期,臻麗細密、遵依格法的青綠山水得以復興,其中以王希孟及趙伯駒、趙伯驌兄弟為代表。

早在五代、北宋初,董源、巨然已開江南畫風。董源以繪寫江南景物為主,山勢平緩,風雨溪谷,林霏煙雲,峰巒晦明,溪橋漁浦,洲渚掩映,被米芾稱讚為「一片江南也」;董源後繼者巨然,也善為煙嵐氣象,山川高曠之景,筆墨秀潤。二人雖在布景和筆墨上略有差異,然皆長於表現江南華茂蒼鬱的景物。但當北宋宮廷畫院逐漸樹立李、郭中原山水畫係為主流畫風後,董、巨畫風趨於消沉。

宋室南渡,繪畫中心轉移。畫家們重拾「董巨」,致力於塑造明淨秀麗的江南風光,畫風亦由北宋的雄壯渾厚轉化為空靈雅秀。號稱「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山水形象和簡括的筆墨章法創出新境。李唐繼承範寬家法,山水畫嚴謹質樸,氣象雄偉,並加以變易,開拓出布局簡潔空闊、筆墨粗放蒼勁、墨色縱肆的畫風,被譽為「可比李思訓」;劉松年的山水皴法受李唐影響,但變雄健為典雅,畫風嚴謹不苟,水墨青綠兼工,又精於界畫,作品中山水與人物常佔有同等地位。

至馬遠、夏圭,則偏好邊角之景,著力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畫面上大幅留白,更突顯空靈意境和濃鬱詩意,這種大膽剪裁突破了全景程式,由此而得「馬一角」「夏半邊」之譽。馬遠的「大斧劈皴」、夏圭的「拖泥帶水皴」均在山水技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筆墨愈加簡括、淋漓。北宋的雄偉山水風格,已全然轉化為一種典麗、精巧、蒼潤、側豔的格調。

兩宋山水,創造出可遊可居之境。無論是「澄懷味象」的心靈滌蕩,還是「格物窮理」的致性精研,宋人「以物觀德」,「詩畫一律」,胸有丘壑便能「泉石嘯傲」,筆下的山川也自然詩情逸韻,氣度磅礴。

相關焦點

  • 都說宋畫好 宋畫到底好在哪裡?
    原標題:都說宋畫好 宋畫到底好在哪裡?   原標題:都說宋畫好 宋畫到底好在哪裡? 它將分布於全球100多家收藏機構的1000多幅宋代繪畫作品集結成一套「全家福」,打造了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完整的宋畫圖像與文獻集成,共7卷。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評價:「這樣全面地把宋代繪畫收集到一起,與《全宋詩》、《全宋文》可以相提並論。」
  • 《宋畫全集》又有全新「姐妹篇」,三年後海內外文博機構館藏精品盡...
    12月12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下簡稱「大系」)之《先秦漢唐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部分卷冊在北京國家圖書館首發,這正是「大系」編纂工作的最新成果。首發式上,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向國家圖書館捐贈了這批新成果。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有上千幅宋畫保存至今,散布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地的200多個所在,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或者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圖/《溪山行旅圖》 今天就連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 與我欣賞宋畫,了解宋畫,學習宋畫
    與此同時我們欣賞宋畫,了解宋畫,學習宋畫。《晴春蝶戲圖》,宋代,李安忠,紈扇,絹本設色,縱23.7釐米,橫25.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月下觀梅圖》,宋代,馬遠,絹本設色,縱25.1釐米,橫26釐米,大都會博物館藏。《月下觀梅圖》是一件團扇小景畫山水作品,構圖簡潔而爽朗,畫面豐富而寧靜。
  • 藏在日本國立博物館裡的宋畫
    宋、元、明各個時期,通過公、私的貿易船,以禪僧間的往來為主體的兩國間的相互交流日益增進,中國的各種文物流傳到了日本。圖上的鑑藏印為巴思巴文字所寫的"大司徒印",據說是仕於元朝的阿尼哥之印。從狩野家摹本可知,在江戶時代,此圖與東方朔圖成對。曾為松平不昧所藏。
  • 從追音樂到追宋畫!陳佩秋弟子任珮韻,她讓歌中有畫畫中有歌
    唐代大詩人王維曾提倡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酷愛音樂、繪畫的她,追求畫中有歌,歌中有畫。在藝術道路上獨闢蹊徑的國畫大師陳佩秋先生入室弟子、畫家任珮韻(任筱琴),將音樂旋律與傳統國畫氣韻貫通,創造了有音樂的畫面。
  • 發現宋畫之美_文化頻道_鳳凰網
    宋·陳容《雲龍圖》「吳南生捐贈書畫展」省博舉行,北宋《群峰晴雪圖》成全場焦點,有專家認為宋畫的存世量不過1500張日前,「吳南生捐贈書畫展」在珠江新城廣東省博物館舉行。宋畫難得,一方面,是受「紙壽千年」的自然條件限制;另一方面,是約十個世紀以來,社會變遷,人文變化,庋藏於大家望族、皇宮王府裡的藏品,往往流散,所餘者十不存一。對於宋畫的存世量,有人認為不過1500張左右,有人認為超過2000張,還有另外一些數字。但不論怎樣,「稀少」是大家的共識。很多存世的宋畫,都進入了著名的收藏機構。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和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等都是重要的收藏地。
  • 緙絲藝術 從回鶻到大宋皇室
    宋 牡丹紋包首   縱28.1釐米,橫21.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幅為韓幹繪畫《神駿圖》之包首。淺慄色地上荷葉迎風翻卷,一隻大蓮蓬內蓮子豐盈,一隻翠鳥立在上面,前傾後翹,壓彎了蓮蓬,注視著水草間遊弋的湖魚。緙絲線顏色豐富細膩,尤其在荷葉、葉脈、水草深淺色系的處理上十分講究,為表現荷葉入秋,藍綠過渡,不甚晶瑩,略有乾枯質感以及翠鳥藍綠相間的斑斕色彩,均用到了戧緙法,細緻之處運用合花線緙織。
  • 與宋畫比,現代繪畫缺的是心境!
    此畫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雲霧巒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氣勢雄厚之極。 ▲《寒江獨釣圖》 宋 馬遠 絹本水墨 26.7cm×50.6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
  • 臨宋畫工筆《白薔薇圖》繪製步驟
    作品名稱:《臨宋白薔薇圖》 作品尺寸:35×35cm 作品材質:紙本設色年代:2012年3月 作者:李曉明 解析 白薔薇圖為宋代畫家馬遠所作,此作工致精細,完全體現了宋畫精密不苟、刻意求真的寫生特色。
  • 《大宋樓臺》丨140餘幅高清宋畫,宋代建築文明的形象歷史
    140餘幅宋畫及復原畫作,600餘幅精美插圖,宋史學者、連環畫家傅伯星先生,帶你品讀亭臺樓閣、宮苑殿宇,開啟別樣視角,解密大宋建築的外觀樣式及演變軌跡。馬遠《雕臺望雲圖》《大宋樓臺》著者傅伯星先生專攻界畫創作,既有畫家之功力,又有史家之嚴謹,其數十年一以貫之,廣泛搜集宋畫和與宋接壤的部分元畫,誠如史學大師傅斯年先生所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 一座博物館,拯救一座城!
    一座博物館的力量能有多大? 這段歷史告訴你, 它可以拯救一座城。 如今,一城一館,幾乎成為城市的基礎配置,藝術文化不再高高在上,永居神壇。逛逛展覽,看看畫作,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 為一塊磚、一片瓦,建一座博物館,這12座專題博物館在收藏什麼?
    宋 《金剛經》,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 金石拓片展廳的一塊完整的牛肩胛骨,記錄了3000多年前,商人連續11天卜雨的情況 每一片瓦當都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信息,三千片瓦當藏品,就是一部完整的秦漢歷史民俗畫。
  • 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一座在美國,一座在加拿大,一座在中國
    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一座在美國,一座在加拿大,一座在中國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雖然電影上映之初,筆者的年齡還很小,但對於電影中的場景,現在依然記憶猶新。但真正的去參觀過大型恐龍遺址博物館的時候,感嘆之餘,才開始對這種生物望而生畏。目前世界各國有三大恐龍博物館並稱於世,其中一座在美國,一座在加拿大,一座在中國。美國國立恐龍公園,主要位於猶他州境內,佔地約318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公園。這裡可以見到侏羅紀晚期的主要恐龍種類,如梁龍、雷龍、劍龍。
  • 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
    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國際博物館日br/>愜/意/在/無/錫br/>你知道國際博物館日嗎?會放假麼?今年博物館日,無錫分會場活動,點擊這裡喲……我市圍繞「5·18國際博物館日」將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正值中國旅遊休閒周,這是探索一座城市最好的五月,而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無錫自古英才輩出,人傑地靈,漫漫歷史長河以藏品為載體,濃縮進博物館中,供大家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