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日 | 劉磊: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營造

2020-12-20 澎湃新聞

導讀

世界兒童日(11月20日)是一個由聯合國發起的紀念日,其目的是為促進兒童保護、福利和教育等事業的發展。旨在就兒童問題促進國際共識,提高全世界兒童的權利意識,改善兒童福祉。

9月24日,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專題會議「營造社區公共空間:從兒童友好開始」以線上方式舉辦。會議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兒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劉磊應邀作了題為《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營造》的報告。

  

劉  磊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兒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劉磊副總規劃師認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價值共識,兒童友好是對兒童天性的尊重。在回顧了深圳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歷程的基礎上,對現狀城市中兒童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進行了闡釋,認為遊戲和自然對於兒童至關重要。兒童遊戲的本質在於潛意識中兒童傾向於在某種活動中獲得主動地位或進行控制、體驗。在潛意識和無意識中,兒童與玩具設施之間建立了遊戲的關係,並進一步形成了兒童與兒童、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交往遊戲。從自然化角度來看,儘管城市給孩子們創造了巴氏消毒的容器並試圖保護孩子不受侵蝕,孩子卻在城市中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身心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為此,兒童遊戲場所不應是景觀的集中和五顏六色的塑料設施堆砌,應倡導自然化、適度冒險性的遊戲空間。他以深圳某兒童遊戲場設計項目為例,闡述了通過設計研究與兒童參與保障兒童遊戲場地空間供給品質的方法路徑。

一、深圳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回顧

從2016年開始,深圳市率先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推動了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各個區政府、婦兒工委辦和各個區的街道等多部門都參與了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2018年的時候,各區在社區、街道、圖書館、兒童遊戲場地等各個方面,按照行動計劃的指引做了大量的實踐。

我們當時在戰略規劃裡提出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價值共識,這幾年雖然到處在宣傳,但我們發現仍然需要有更多的人理解什麼是兒童友好。對兒童天性的尊重,對兒童參與和兒童權利的認識非常關鍵。當時深圳市提出的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九大板塊中,空間是其中之一,這幾年我們在公共空間設計、建設標準和設施的標準上做了相應的探索。

二、現代城市中兒童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

目前,整個深圳和全國大城市都面臨這樣的困擾:城市密度越來越高,孩子面臨自然缺失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兒童對手機、ipad的依賴極大,特別疫情把全家人關在家裡,孩子對手機和電子產品產生更大的依賴性。最近的研究和大家在身邊能發現的,兒童鍛鍊越來越少,肥胖的問題突出。習總書記也提到要「讓孩子們跑起來」。

目前在大城市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面臨的壓力問題,導致的孩子死亡率和自殺的情況特別多。這個問題我們怎麼解決,是兒童友好和兒童友好工作者面對的現實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遊戲」和「自然化」的重要性

01 「遊戲」為什麼重要

大家都認為孩子們就應該是需要遊戲的,但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

遊戲的產生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是人天性的本能和欲望的推動;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來講,包括精神分析學派和認知發展理論學派,作為社會人的遊戲具有主觀能動性和和社會性;從哲學和人類學角度,遊戲是基於人性的解讀,遊戲的過程是基於天性本能的釋放。

弗洛依德當年的研究說遊戲是發洩和補償,特別是兒童已經具有成人基本的欲望,遊戲的衝動是內部和外部客觀環境的矛盾平衡的一種方法。溫尼科特是英國前皇家心理學會的會長,一生致力於兒童心理研究和精神分析,提出了「過渡性客體」理論,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到客觀社會建立聯繫有一個過渡的過程,就像建築中的灰空間,遊戲是人和外部社會建立聯繫的過渡性客體,也是兒童緩解心理壓力,以及攻擊性的表達、焦慮表達的重要途徑。皮亞傑進一步推動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把不同的年齡段做了分析,0-2歲,2-7歲、7-12歲的各個階段,認為遊戲是智力活動的衍生物。從哲學家和心理學工作者的研究給出的結論,兒童遊戲本質在於人的潛意識中傾向於獲得主動地位和對某種活動進行控制和體驗,這個是回到了人的本源,是遊戲的重要意義。

從遊戲類型來看,遊戲包括兒童身體上的遊戲,也可以是孩子和自然之間、孩子與玩具之間、兒童跟周邊大人之間的遊戲,還有社會之間的交往和寵物之間的遊戲。我們發現很多公共空間,特別設施層面,我們無意識中形成了「兒童遊戲是跟玩具、戶外的設施之間的遊戲」這樣的認識,其實「兒童遊戲更多的是跟人和社會交往之間的遊戲」。

02「自然化」為什麼重要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從單細胞開始,人類的發展一直在自然的因素之中。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人類進化的各類生物記憶也留存在基因庫和大腦中,幾萬年之內沒有太多的區別,我們作為高等動物,記憶應該和自然是很親密的。但我們的城市給孩子們創造了巴氏消毒的容器,我們試圖保護孩子不受任何的侵蝕,卻使得孩子獲得了自然缺失症的問題。

據free pik.com圖改繪

從親生命性的假設來看,兒童越多的參與到自然中,他們越能與自己的進化本源建立聯繫,變得更健康和快樂。

從壓力恢復理論來說,自然中包含三種激起人類積極情緒反應的元素,對生理、心理應激有重要的緩解作用。

從醫學的免疫科學視角,通過與自然的接觸,兒童能獲得系統的免疫能力。

從中華文化的角度來看,《黃帝內經》有「恬淡虛無」;《大學》裡有「靜能生慧」,這種靜是在自然中找到一種靜的狀態,所以莊子提到復歸於自然,讓心靈更加的健康。

四、兒童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認識的誤區

深圳很早提出了兒童遊戲場地和公共空間的建設,通過搭接城市公園改造和新建得以迅速見效,獲得市民、領導的關注,進而更有效的推動兒童友好的認知和向前發展。但我們發現從設計和遊戲場地的理解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大家認為遊戲是純景觀的,遊戲場地是五顏六色的,遊戲場地就是一些設施的堆砌,遊戲場地沒有必要有水,或者全是塑膠的,遊戲場地必須是安全的,不能有冒險的行為等等。

項目組自繪

而我們想要倡導的是:

01遊戲場所不是景觀——是具有主體的精神場所

兒童遊戲場所不僅僅是景觀,是讓你視覺看的東西,而是體現兒童遊戲權利、體現社交的最集中區域,涵蓋了場所精神,就像哆啦A夢的劇情場景中,日本很多小尺度的空間環境裡沒有什麼設施,也就幾根管子和一塊小空地,但承載了多少小朋友的夢想,我們一代代人感受到的記憶和場所精神。

02遊戲場所不是設施堆砌——兒童的遊戲行為是靈魂

遊戲場所不應該是設施的堆砌,而是遊戲行為的載體。現在的很多遊戲設施只是規定化的玩法,要提供創造性的遊戲,而是在孩子和孩子之間的社區交往中才有的遊戲。另外,遊戲場地需要留白,給孩子們更多社會交往的機會。

03遊戲場所不是塑料和五顏六色——是自然要素和自然的顏色

遊戲場所不是五顏六色的。五顏六色是成人的概念,現在兒童公園、場地中到處都是這種顏色,其實自然是更好的色彩。另外,我們在實踐中發現要推自然元素的東西很難,場所中的沙和水是基本的東西,沙很容易解決,水很難。在深圳大沙河的遊戲場地,有供水的設施,但是沒有水,因為場地管理者普遍認為水的管理是很麻煩的。但是像新加坡的水樂園,在水的方面做的很好,一般在公共設施邊上都有一個這樣的水樂園,都是免費的。

04遊戲場所不是禁止冒險的——需要冒險和自然懲罰的邊界

兒童遊戲場地應該給孩子冒險的機會,而不是一點挑戰都沒有,我認為應該讓兒童在遊戲場地中可以體驗到自然懲罰的邊界,缺少冒險的兒童遊戲場所就缺失了為孩子提供創造力的機會。

五、應該營造怎樣的兒童友好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

01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對城市很關鍵,不需要過度的設計和建設,應該是像香港那樣,有成熟的營地可以洗澡、露營、租帳篷,可以燒烤,還有更野趣的郊野步徑和營地。此外還可以結合郊野公園做自然教育,像德國弗萊堡的森林學校和森林幼兒園,對於解決大城市給孩子帶來的身體和心靈的問題的緩解很有好處。現在深圳已經開展了自然學校的建設,但覆蓋面不夠大,對全市200多萬個孩子來講,能服務的方向還是比較少的。這種營地,全國各個城市都可以結合各自的自然環境特點去發展。

02社區共建

社區花園特別有意思,既是遊戲的載體,也是公共空間的載體,同時又是自然的載體,是社區共建的載體和城市裡的載體,這個空間體現了一個孩子的溫暖可以凝聚整個社會的力量。 

03街道建設

街道層面倡導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基本的街道安全性,另一個為兒童提供可遊戲、交往的機會。有些街道的綠化帶和公共空間環境比較好,利用富餘的公共空間,在上學路徑安全的情況下提供遊戲的活動。上學的時候孩子們可以自己走,在步行的情況下提供交往的環境。

04兒童遊戲場地

我們希望兒童遊戲場所一個是釋放天性的,自然化的空間。圖片中是澳大利亞的一個遊戲場地,有小的淺水面,沙地和草,棚子下面是全家人可以周末燒烤的地方,孩子們就在旁邊玩,給整個社區帶來凝聚力。新加坡的自然教育基也都是自然元素、簡易的設施。有創造性、自然化的元素,可以給孩子們帶來心理緩解和遊戲樂趣。此外,多人遊戲的設施,例如比較大的鞦韆,也可以給兒童和朋友和家人提供交流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

05室內遊戲場地

社區設施的建設和國家提倡的0-3歲託幼是相符合,但目前社區設施的內容和標準還需要修正。在社區內應該提供0-3歲嬰幼兒的室內空間,可以在天氣不太好的時候,讓家庭遮風避雨,同時提供免費的早教活動,讓媽媽們有一個互相交往的空間。例如大阪的兒童博物館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博物館,更多的是兒童的體驗館,它有幾個特點:第一,內容可體驗;第二,內容比科技館更加豐富,更傾向於孩子的動手、體驗和認知;第三,社區化管理。我們也希望在深圳區級層面、街道層面,通過城市更新形成兒童博物館這種公共設施類型,給孩子們一個交流和直接體驗的空間。

圖片來源於網絡

06兒童參與

兒童參與是保障兒童遊戲場地和兒童空間供給品質的有效方式。孩子們提出的想法得到尊重並落實,就已代表了參與的滿足,也就不一定需要進一步靠規範和標準來完成基本保障。

六、實踐案例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立新湖兒童遊戲場地設計效果圖
(項目組繪製)

在寶安區遊戲場地的實踐中,我們通過兒童參與,引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想法。整個場地劃分不同功能片區,各功能片區存在很多留白的內容。該場地北邊高、南邊低,裡面有很多荔枝林和樹。做遊戲的場地不需要特意尋找,我們可以尋找有樹的空間,在樹下建設場地。其中,0-3歲設置自然的元素,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在努力說服街道的領導來做更自然的空間和元素。4-6歲場地傾向於兒童感知能力和冒險性的提升,我們強調了遮蔭避雨的功能,場地如果暴曬,就沒有人使用了。7-14歲場地有繩索和更多冒險性的元素,可以給孩子們發揮創造力。我們留了空白的空間,把草地留給家庭和孩子們,用於露營、扎帳篷。

我們希望更多的設計界同事們和有識之士能夠提供親近孩子、符合孩子天性的遊戲場所。

供稿單位: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如何構建兒童友好型城市?英國的兒童遊戲環境營造經驗值得學習
    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為兒童營造有益於成長的城市環境已經逐漸成為全世界的共識。遊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方式,保障兒童遊戲的權利、創造自由安全的遊戲環境是整個社會的必要責任。那麼,為兒童建設遊戲友好的城市環境,提供多樣的遊戲空間與豐富的遊戲機會到底應該如何做呢?
  • 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的設計要點
    戶外活動場地作為兒童日常生活最貼近的場所,是讓兒童釋放好玩兒天性、自由玩耍,感受自然,認知自然、接觸社會的社會化空間戶外活動場地作為兒童日常生活最貼近的場所,是讓兒童釋放好玩兒天性、自由玩耍,感受自然,認知自然、接觸社會的社會化空間
  • 廣場對兒童成長不可或缺 專家籲加快「兒童友好型」廣場建設
    中新網杭州1月10日電(記者 謝盼盼 童笑雨)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城市中成長,營造適宜兒童發展的空間對此尤為重要。1月10日,多位教育專家表示,廣場的存在對於兒童的健康身心發展不可或缺,中國國內目前鮮有「兒童友好型」廣場,建議中國廣場建設應增加兒童因素的考慮,加快「兒童友好型」廣場建設。廣場是城市中人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或交通活動的空間,在廣場中或其周圍一般布置著重要建築物,往往能集中表現城市的藝術面貌和特點,是城市規劃布局的重點之一。圖為杭州著名廣場西湖文化廣場。
  • 深圳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關於印發《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四、兒童友好型環境與空間有待優化提升  (一)兒童公共空間有待增加。  高密度建成區下「自然化」公共空間缺乏。現狀深圳的土地開發強度接近50%,高密度建成區下的兒童難以見到開闊的自然空間,商業化的兒童遊戲空間與設施減少了兒童認識自然並從中獲得快樂的機會。  兒童遊戲場地及設施不符合兒童真實天性需求。
  • 營造兒童友好型社區 | 新津區古家社區兒童之家——暑期成長訓練營...
    營造兒童友好型社區 | 新津區古家社區兒童之家——暑期成長訓練營 培訓兒童參與議事會 2020-09-01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築土分享︱營造美好城市︱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
    原創Archiland築土國際全球兒童的未來生活環境一直都是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問題,全球每一名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和未來都受到生態退化、氣候變化和侵略性營銷做法的直接威脅。目前在全球約有3億貧民窟兒童的生活環境中,缺乏公共空間,屬於非健康和非衛生環境,以及存在不均衡的設施等問題。
  • 這個國家的兒童遊戲環境營造值得學習
    19世紀20年代初機動車交通的出現和城市街頭日趨複雜的人群構成使街道不再適合承擔兒童遊戲空間的功能。於是,為了使兒童在相對獨立的隔離區域進行活動,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遊樂場」。1859年英國曼徹斯特的花園中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公共的、可自由出入的遊樂場。此後,作為一項基本的公共設施,遊樂場在其他國家開始陸續被建設起來。
  • 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手冊
    探究如何讓城市更好地服務於兒童的真實需求,並最後形成手冊,將研究經驗更好地與整個世界共享。社區活動中心、社區花園、社區診所成為6~12歲兒童非常依賴的城市空間,在社區維度的兒童友好空間塑造過程中,需要重視以兒童為中心的社區空間布局的可視性(visibility)和可讀性(Readability),社區內兒童經常使用的場所最好可直接連通戶外景觀、綠地或安全的公共戶外場所。
  • 分享| 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手冊中文版
    《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手冊 為孩子營造美好城市》什麼是兒童友好型城市?01本手冊認為,通過採用十項《兒童權利和城市規劃原則》,城市將不僅有助於兒童的成長,其作為子孫後代的家園也將變得更加繁榮。原則3公共服務設施——為兒童和社區提供可用的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基礎設施,讓兒童茁壯成長的同時還能學到生活技能。原則4公共空間——為兒童和社區營造安全、包容的公共空間和綠色空間,讓兒童在戶外聚會和活動。原則5交通系統——發展主動交通和公共運輸系統,確保兒童和社區能獨自出行,讓他們能夠平等、安全地獲得其所在城市的所有服務和機會。
  • 兒童友好型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華漢文旅講鄉村振興
    兒童友好型鄉村的構建,要從鄉村文化、村落空間、鄉村產業、鄉村生態、鄉村經營管理等多個層面進行統籌考慮。(二)兒童友好型村落空間營造村落是民間信仰、鄰裡互助、豐富的民俗、時令與節日、人群關係等集體活動與記憶的空間,更是孩子遊樂、成長的樂園。兒童友好型村落空間的營造要從保證兒童的遊樂空間、教育空間、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幾個層面進行考慮。1.
  • 知識小課堂│這些兒童友好型城區的知識點你get到了嗎?
    兒童友好型城市於1996年聯合國第二屆人類居住會議上提出,指一個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結果。在公共事務中應該給予兒童優先權,將兒童納入決策體系中。據聯合國兒基會文件的定義,兒童友好型城市 (Child Friendly City,以下簡稱"CFC")是指「一個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結果,不論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區,在公共事務中都應該給予兒童政治優先權,將兒童納入決策體系中。
  • 健康中國背景下兒童友好型醫院的初步探索
    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側重通過提高活動空間的可達性、安全性、趣味性,優化社會關係網絡與兒童社會參與及權利保障等多方面,增加兒童在公共空間的體育活動與交往。 另外從社區出發探索建設兒童友好社區的策略與思路,住區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要從相當重視兒童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環境行為。兒童友好型住區公共空間是為了給兒童創造舒適、安全的活動空間,有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 建主題公園 拓展兒童活動空間
    許多大型社區裡的兒童娛樂場所往往空間狹小,無法滿足社區兒童玩樂需求。「許多其他用途的設施或場地就成了兒童活動的空間。開放空間中專為兒童設計的、與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尺度相一致的空間嚴重缺乏。一些場地或設施的尺度往往並不適合兒童身高,表面多稜角,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昨日,在龍華區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區人大代表蒙瑩表示,龍華區當前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兒童活動空間的狀況令人擔憂,她強烈建議,希望龍華加快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區的城市公共空間改造,並建造一個公益兒童主題公園,拓展兒童活動空間。
  • 首屆中國兒童友好行動研討會召開,聚焦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
    「首屆中國兒童友好行動研討會」活動現場。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程婷 圖11月20日,由中國兒童中心、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女規劃師委員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兒童友好行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以「兒童友好,讓中國更美好」為主題。研討會中,與會專家重點討論了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議題,並建議結合我國實際,構建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的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機制。
  • 深圳兒童國際論壇聚焦深圳「兒童友好型城市」如何建
    原標題:深圳兒童國際論壇聚焦深圳「兒童友好型城市」如何建「多元力量參與」保障兒童發展深圳商報2019年05月31日訊 作為全國第一個兒童友好型城市,深圳該如何更好保障兒童發展?
  • 全國婦聯中國兒童中心專家來北侖調研兒童友好型城區創建工作
    關注兒童發展一直是世界、國家發展的共識兒童是城市未來的主體以兒童真實需求為基礎為孩子們營造更加良好的成長氛圍是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2020年12月16日-17日, 全國婦聯中國兒童中心事業發展部負責人宗麗娜一行來北侖,就我區兒童友好型城區創建工作開展實地調研並舉行兒童友好型城區創建工作交流會。
  • 中國-丹麥兒童友好型社區論壇在北京舉行
    論壇由丹麥駐華大使馬磊的致詞拉開了序幕,丹麥科技創業中心科技領事唐瀚申作了關於「兒童友好型社區理念背後——面向未來的社區」的發言。隨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友好型城市倡議全球顧問Louise Thivant向與會者發表了聯合國兒童友好型城市倡議,向廣大民眾、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宣傳推廣兒童友好城市理念,呼籲人們關愛兒童,為兒童營造一個美好的城市環境。
  • 深圳福田首推兒童友好型幼兒園建設指引
    南都訊 記者張馨怡 2016年,深圳提出建設中國第一個「兒童友好型城市」目標。福田作為深圳市中心區,兒童友好型城區的建設更具有現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如何建一座讓兒童能夠自由探索,玩得開心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也讓家長們放心的城市,成為各界關注的話題。8月13日,記者從福田發布獲悉,福田區在全市首推兒童友好型幼兒園建設指引,讓兒童友好幼兒園的建設更具可實施性。
  • 深圳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項目獲首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
    原標題:深圳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項目獲首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深圳特區報2019年6月15日訊 6月14日,首屆(2018-2019)「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選拔大會暨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舉行。
  • 深圳開啟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之「探索植物世界」系列活動
    央廣網深圳16日消息(記者黃倩)昨天,正值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倒計時100天,深圳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之「探索植物世界」系列活動在深圳中心書城啟動。去年六一,深圳市對外宣布開啟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隨後由深圳市婦兒工委辦牽頭,聯合市教育、規劃等相關單位及各區政府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戰略規劃,並將社區、學校、醫院、圖書館列為重點領域積極推進。在「兒童友好型城市」的九大建構板塊中,「兒童社會公共參與」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