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馨怡 2016年,深圳提出建設中國第一個「兒童友好型城市」目標。福田作為深圳市中心區,兒童友好型城區的建設更具有現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如何建一座讓兒童能夠自由探索,玩得開心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也讓家長們放心的城市,成為各界關注的話題。8月13日,記者從福田發布獲悉,福田區在全市首推兒童友好型幼兒園建設指引,讓兒童友好幼兒園的建設更具可實施性。
率先推出新建母嬰室92間,實現了95個社區兒童議事會全覆蓋。
全市率先啟動兒童友好型城區創建工作
95個社區覆蓋兒童議事會
福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兒童友好型城區的建設,將建設工作納入了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福田區婦女聯合會主席、福田區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霍君表示,在2017年的時候,福田區在全市率先啟動了兒童友好型城區的一個創建工作,到現在三年多來在兒童公共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持續發力,從政策、空間、參與、服務四個維度統籌推進,穩步推進兒童友好型學校、社區、醫院、公園、圖書館等七大領域的試點工作,以兒童友好促進中心城區的可持續發展。
兒童事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指引,2019年出臺完善了《福田區兒童友好城區建設行動計劃(2019-2025年)》,推動兒童友好城區體系化建設,完成福田區社區兒童議事會工作手冊,在29試點社區開展兒童議事會工作實踐的基礎上,歸納形成了一整套社區兒童議事會的操作規範性、指引性的文件,同時也指導十個街道出臺了《建設兒童友好型街道實施方案(2018—2020年)》。
在空間友好方面,主要遵循擴容量、提質量的工作理念,重點在閱讀空間、活動空間、公共空間挖掘潛力。福田區通過改造區少兒圖書館、香蜜湖街道、福保街道、益田社區少兒圖書館,以兒童的視角改善館舍的布局,設立演出小舞臺,館藏檢索臺還有數字諮詢一體機,小青蛙自助借還機等智能化的設備,實現少兒自助閱讀。
社區公園是兒童釋放天性的地方。目前,福田區已經完成景田北社區公園群等15個街心公園的改造。
此外,福田區在改善兒童公共空間方面也大有作為。通過開展「步行巴士」和兒童友好路徑建設,提高兒童上下學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標識性和趣味性,優化校內外交通環境、公共空間。白沙嶺、紅荔片區正在建設兒童友好出行系統,蓮花一村已開通3條步行巴士。目前福田區已建母嬰室92間,提前完成市級民生實事建設60間母嬰室任務。
參與友好方面,兒童議事會既是孩子們實踐參與社區建設,社會治理的創新平臺,也是大人們傾聽孩子心聲更好地服務孩子的創新渠道,注重兒童參與權,把兒童優先放到政府決策的重要位置,是福田區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區的重要理念,成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兒童議事會,實現了95個社區議事會的全覆蓋,轄區兒童參與社會管理目前已經成為常態。
目前,福田區各街道各部門創建兒童友好型社區工作態勢好,完成兒童友好型社區11個、醫院2個、公園15個、圖書館4個,學校2、出行系統2個;新建母嬰室92間。
全市首推兒童友好型幼兒園建設指引
兒童也能參與建設
今年也是深圳幼兒園民轉公的提速期,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圍繞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幼兒園的建設品質勢在必行。
為此,福田區在全市率先制定了《福田區兒童友好型幼兒園的建設指引(試行)》,讓兒童友好幼兒園的建設有目標、有要求、可操作,以此進一步推動福田區兒童友好城區的建設。
霍君表示,《指引》結合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發展要求,更加注重幼兒年齡的需求,從關注兒童發展、保障兒童權益,傾聽兒童訴求,重視兒童參與等方面構建兒童友好型幼兒園,建設指引從幼兒園的活動否間標準、內部環境創設、設施設備配置、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了兒童友好型幼兒園建設的基本標準,同時又在服務管理等方面也提供了組織實施的依據,將有效促進福田區幼兒園的辦學質量。
《建設指引》指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幼兒園要充分體現空間的友好、服務友好並實現兒童參與。首先是空間友好,以兒童的需求、視角出發,從活動空間、內部環境、細節設施、交通出行等四個方面,科學規範地提出建設指導意見,為在園的兒童構建安全、舒適、多樣、趣味的空間環境。
同時要兼顧服務友好,以兒童的需求為導向,從安全管理、衛生保健、家幼互動三個方面進一步優化幼兒園的服務內容,尤其是家幼互動聯動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構架深化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共同營造適合兒童健康快樂生活的成長環境。
還要注重兒童參與,《指引》中特別強調幼兒園建設的項目和管理,建立兒童參與機制的方法,除了兒童議事會,幼兒園的幼兒也可以分年齡段來開展豐富多彩兒童易於參與的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