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轉公後,深圳上幼兒園更難了?市教育局回應

2020-12-13 瀟湘晨報

連日來,記者接連收到多個深圳家長的爆料,稱因附近幼兒園由民辦轉為公辦,造成秋季小班學位緊張了些。一些孩子沒有園上學,一些孩子則被迫去遠處上學。

在深圳市教育局諮詢投訴版塊和深圳本地相關論壇上,近期也有不少來自龍崗、龍華、福田、寶安、羅湖等區的家長「吐槽」了今年因「民轉公」導致幼兒入園報名難題。

2019年起,深圳進一步規劃、規範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建設,要求在2020年9月底前,深圳小區配套幼兒園將全部變成公辦園或普惠園。

7月9日下午,深圳市教育局發布消息稱,今年深圳市幼兒園學位較去年新增3.3萬個,「民轉公」幼兒園在原招生規模基礎上新增小班學位9812個。深圳市教育局表示,總體來看,今年全市幼兒園小班學位可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但存在結構性、區域性供需矛盾。

2019年以來,深圳大力發展公辦園,公辦園數量大幅提高,公辦園在園兒童數從原有的4%提高到37.9%。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步伐,確保2020年底實現公辦園在園兒童佔比50%。

(附報導連結: 好消息!深圳今年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個)

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表示,深圳單位面積人口密度已發展到全球前列,人地矛盾空前緊張,民轉公是規範學前教育建設的重要舉措。但政府一方面應尋求教育用地供應數量和教育設施規劃標準的突破,一方面也應該聽取各方聲音,避免在「民轉公」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一些「一刀切」問題。

深圳市教育局發布通知,2020年秋季學期全市幼兒園集中招生時間為6月13日-7月20日,今年秋季入園的小班生為2017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出生的兒童。

進入7月,雖然公布結果還沒出來,但一些學位未確定下來的適齡小班生家長著急起來。

龍華區世紀春城小區業主楊女士介紹,她所購買房產所在小區幼兒園剛完成「民轉公」,秋季有196個適齡生源申請入讀該園小班,但該園「轉公」後每個班僅限名額25人,只招4個班錄100個生源。此前,該小區幼兒園每個小班可招40-45個小孩,眼下合規後卻面臨本小區生源學位緊缺的難題。

2018年龍華區實施了積分入園政策,實行類別優先、同類別比較積分錄取原則,和公辦中小學一致。學位類型分1-5類,1-3類為有房的龍華區戶籍家庭。

楊女士家屬於1類中積分較低家庭。今年進不了世紀春城幼兒園小班,孩子怎麼辦?教育部門的方案是將孩子分流至離小區較遠的民治幼兒園。

但家長介紹,民治幼兒園是一所位於城中村的民辦園,配套不足、交通不便、「轉公」無期。

為此,6月29日,世紀春城幼兒園接受業主意見又擴招了28個小班生名額,但還有70幾個孩子沒解決。教育部門表示,等世紀春城幼兒園一些孩子畢業後,小區學位壓力會減輕。這導致一些「二孩」家長面臨較大壓力。

據家長介紹,花半裡、壹城中心小區也曾向龍華區教育部門反映類似問題。家長預計,2021年一類業主問題更大。

「按照現在的情況,我們都不敢生二胎了。」家住龍崗區坂田街道佳兆業中央廣場三期的業主劉女士反映,小區配套幼兒園在「民轉公」後,受人數限制而學位不足,部分小區孩子就近「入園難」。

佳兆業中央廣場小區大多是89平米(目前單價約6.9萬)的家庭剛需房,每期平均2000戶。而小區內只有兩家幼兒園,分別位於一、三期。「一期幼兒園主要服務一期的7棟住戶,等他們全部入學才能排到我們三期」。

2017年,位於三期的城市廣場第二幼兒園建成後,這個規定讓二期業主「轉戰」三期的第二幼兒園,且按照房產證時間順序排隊入園。這個規定讓孩子明年就要入園的三期業主劉女士坐不住了,「幼兒園在我們樓下,我們卻排在他們後面。」

「民轉公以後,三期幼兒園只設3個班90個生源,學位哪裡夠?」劉女士稱,三期僅1類小班生源就接近200人,「我們是2017年購房合同裡有寫明孩子可以上樓下的幼兒園,想到這麼困難。」

好在後來第二幼兒園擴成4個班,每班人數擴大到40多人,這其實不符合教育部門辦園規定,但暫時紓解了小區入園壓力。

「雖然這一屆孩子都能上幼兒園,但如果按老規定,明年依然會出現名額不足問題。」劉女士稱,「二孩」政策疊加人口淨流入帶來的「入園潮」,將可能進一步引發「入園荒」。

案例1與案例2中的孩子雖然就近入園難,不過上學還有希望,但其中背後折射的教育資源緊缺問題值得關注。

記者從深圳新聞網教育板塊檢索發現,有關幼兒上學的帖子成為近期熱點。涉及龍華、南山、福田、龍崗、寶安、羅湖等區。涉及出現片區或幼兒園招生難的,有安託山片區、人民北路區域、新田社區、坪地中心幼兒園、呈祥花園、振業巒山谷小區、布吉信義假日名城幼兒園、漁業社區、龍崗麓園、桂香社區、龍華愛心家園、西鄉等、寶安西鄉街道,河西社區、河西社區等。

在一個自由流動的社會,城市人口與經濟活力緊密有關。《深圳年鑑2019》顯示,2014-2018年,深圳年末常住人口增加239.8萬人(2019年又增41.22萬)、出生人口增加44.9萬人。

但持續猛增的常住人口所帶來的資源高度緊缺,導致年輕的深圳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學前教育挑戰。在2018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公辦園比例分別是:北京63%、上海62%、廣州30%、深圳僅為3.8%,但深圳在園兒童53.2萬人,居於一線城市之首。2019年初,深圳約有各類幼兒園1771所,其中公辦園68所,約佔全市園總量3.8%。

近年,深圳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規劃建設。按照2020年新政策,深圳嚴格規範辦學規模,要求在本年度9月底前,小區配套幼兒園要全部變成公辦園或普惠園。同時,新型公辦園實施積分入園政策,辦園規模為6至12個班,每班有人數限制,比如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年齡編班30人。

人大代表楊勤介紹,「民轉公」是深圳學前教育規範化的重要舉措,一方面應該看到政府依法規範學前教育辦學和提高學前教育水準的努力,一方面也應該及時重視轉型過程中的不足,比如上述一些原關外新建樓盤小區幼兒就近入園上學難、部分民辦園因被國有產權物業股東停租而不得不換場地漲學費(比如英皇幼兒園)、部分有特色的優質民辦園轉為公辦後師生調整(比如維多利亞幼兒園)等。

楊勤認為,幼兒園建設過程中,既要補充短板、解決痛點,也要鼓勵創新、多元、高質量發展。「幼兒園的建設標準現在很難清晰統一,比如很多民辦園教學水平和配套質量低於公辦園,這些園要收回來公辦;但辦得好的優質園,老百姓其實希望繼續辦下去。實際執行中,哪些是優質園,哪些是劣質園?標準要及時公布,且清晰統一。」

深圳人口密度為6727.9人(2019年末統計數據),名列全球前列,數倍於北上廣。

「深圳人口密度太大,土地高度緊缺,導致多種公共配套用地落地難。」楊勤分析,目前,按照國家及深圳市有關規範和標準規定,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等教育設施應按教育建築相關規定控制,含有嚴格的規劃用地指標、建築高度指標、容積率指標、綠地率指標等,這些屬於強制性規定,雖然深圳規劃部門有些創新,但依然是深圳教育設施「落地難」的核心。

「教科文衛的建設規範是強制性的,而不突破規範,就沒法解決用地難問題。這些深圳問題在全國不具有普遍性,是否可以先行先試?」楊勤呼籲,管理部門應與有關規劃部門協調,因地制宜做一些制度突破,對於一些規定限制背後的難點應以創新思維解決。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深圳幼兒園「民轉公」後學位供需情況如何?市、區教育局詳細解析
    &nbsp&nbsp&nbsp&nbsp7月9日,深圳市教育局就此事回復南都記者表示:深圳市幼兒園學位較去年新增3.3萬個,「民轉公」幼兒園在原招生規模基礎上新增小班學位9812個。總體來看,今年全市幼兒園小班學位可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但存在結構性、區域性供需矛盾。
  • 深圳100+民轉公幼兒園重磅來襲!5區最新名單出爐,租房怎麼上園
    繼上一次南山、龍崗的民轉公名單公布後,各區家長紛紛來問小編其他區民轉公的消息。 最近,龍崗也將新增一批「民轉公」,政府產權公辦幼兒園(簡稱「公辦園」)共25所,全部今年開學。 除此之外,深圳全市還有4個區公布了民轉公名單!
  • 深圳寶安區教育局被指疑拖欠部分民轉公辦幼兒園補償款
    深圳寶安區教育局被指疑拖欠部分民轉公辦幼兒園補償款。  針對此事,9月24日下午,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學前科一名負責「民轉公」幼兒園相關事宜的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並不存在拖欠的情況,最快下周就可以安排街道發賠償款了。
  • 深圳幼兒園「民轉公」之後……
    另一邊,官方卻站出來回復,今年深圳較去年新增3.3萬個幼兒園學位," 民轉公 " 幼兒園在原招生規模基礎上新增小班學位9812個,總體上可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也許大家說的都是對的,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樣而已。
  • 深圳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 「民轉公」幼兒園新增小班...
    7 月 9 日,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深圳通過新建、改擴建、挖潛擴容等多種方式,全力保障學前學位供給。據目前統計數據,深圳市幼兒園學位較去年新增 3.3 萬個," 民轉公 " 幼兒園在原招生規模基礎上新增小班學位 9812 個。
  • 深圳2020年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個 「民轉公」新增幼兒園小班學位...
    深圳2020年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個 「民轉公」新增幼兒園小班學位超9000 2020-07-09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寶安教育局回應「幼兒園民轉公補償款未發放」:最快下周
    深圳寶安區教育局被指疑拖欠部分民轉公辦幼兒園補償款。針對此事,9月24日下午,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學前科一名負責「民轉公」幼兒園相關事宜的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並不存在拖欠的情況,最快下周就可以安排街道發賠償款了。近日,來自深圳市寶安區的尤先生反映稱,他投資舉辦的民辦幼兒園被轉型為公辦幼兒園。
  • 深圳孩子上個幼兒園怎麼這麼難?
    其中一個原因是2020年深圳教育局要完成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50%的目標,於是就推動深圳各區的附屬私立幼兒園加速推進民辦轉公立。也就是最近大家討論的「民轉公」。而這導致原先供給學位的大量減少。因為公立幼兒園規模基本控制在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而民辦幼兒園一個班可以接收45個小孩。
  • 江報直播室:幼兒園「民轉公」能否破解「入園難」
    8月21日,記者在鷹潭市採訪時看到,位於信江新區信江大市場小區的幼兒園正在進行「民轉公」提升改造的收尾工作。今年9月,這所幼兒園將以「鷹潭市第六幼兒園」的名稱開園,目前已經有75名適齡兒童按照公辦園標準報名,入園費用也由每學期3000元左右降為2300元左右。
  • 深圳幼兒園「民轉公」還新增小班學位超9000個!
    下午晚點的時候,我看到有朋友轉發深圳晚報的報導《深圳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民轉公」幼兒園新增小班學位超9000》這篇報導講的是:2020年深圳新增學位2.4萬個,然後民辦幼兒園「私轉公」的413所幼兒園採取了「挖潛增位」,增加了9812個學位,整體上能滿足全市適齡兒童的學位供給。
  • 我縣17家幼兒園擬「民」轉「公」
    >begin--> 8月24日,縣教育局發布公示,擬對縣城17所民辦幼兒園轉為公辦,在社會引起良好反響。為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公辦學前教育發展的優質資源,縣教育局根據邵陽市教育局《關於加快推進全市公辦幼兒園學位建設的指導意見》精神,由民辦幼兒園申請,縣教育局黨組研究決定,將17所民辦幼兒園擬民轉公,持續推進學前教育「兩個比例」提升工作,加大民辦幼兒園轉型力度,增加普惠性。
  • 深圳幼兒園「民轉公」 原教職工會有公辦編制嗎?
    我們知道,深圳是一個公辦幼兒園比例非常低的城市。為了實現「2020年公辦園在園兒童達到50%」的目標,這兩年深圳在加快推進民辦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園。推動「民轉公」的會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群體:民辦幼兒園原來的教職工群體怎麼辦?
  • 深圳幼兒園民轉公導致學位減半?想在深圳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02民轉公,加劇學位「一位難求」?從深圳教育局官網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2642所,比2018年增加91所,增長3.57%。其中:公辦學校(園)637所,比2018年增加58所,增長10.02%。
  • 深圳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民轉公」幼兒園新增小班學位超...
    7 月 9 日,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深圳通過新建、改擴建、挖潛擴容等多種方式,全力保障學前學位供給。據目前統計數據,深圳市幼兒園學位較去年新增 3.3 萬個,"民轉公"幼兒園在原招生規模基礎上新增小班學位 9812 個。
  • 深圳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 「民轉公」幼兒園新增小班學位超...
    7 月 9 日,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深圳通過新建、改擴建、挖潛擴容等多種方式,全力保障學前學位供給。據目前統計數據,深圳市幼兒園學位較去年新增 3.3 萬個,"民轉公"幼兒園在原招生規模基礎上新增小班學位 9812 個。
  • 破解入園貴 蕭山區推進25所幼兒園「民轉公」
    「二孩政策」全面開放的第一個入園年,杭州市蕭山區學前教育傳來了不少利好消息:16所幼兒園已完成「民轉公」改制工作,14所新建幼兒園將在下半年投入使用,還新增4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蕭山學前教育普惠提升最大的願景
  • 海口瓊山區又有7所幼兒園完成「民轉公」
    本報海口7月11日訊(記者計思佳 習霽鴻 實習生王俊樂 通訊員王佐)7月11日上午,海口市瓊山區第二批「民轉公」幼兒園轉型籤約儀式在海口蒙愛特幼兒園舉行,共7所城區民辦幼兒園實現「民轉公」,可提供2770個公辦學位。截至目前,該區共有9所城區幼兒園完成「民轉公」。
  • 東方快評丨「民轉公」解「入園難」值得探索
    海口市中海幼兒園等10家民辦幼兒園與美蘭區教育局籤訂協議,正式轉為公辦園,美蘭區將新增3240個公辦學位。(見8月8日的人民網)10家民辦幼兒園轉為公辦幼兒園,直接增加公辦學前教育學們位3240個,能有效地緩解幼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 全區74所「民轉公」幼兒園開園!新增公辦學位25440個
    全區74所「民轉公」幼兒園開園 新增公辦學位25440個 經過前期充分準備,6月2日,寶安區74所「民轉公 據悉,為進一步推進全區74所「民轉公」幼兒園從「民」到「公」的平穩過渡、無縫銜接,根據區教育局統一部署,5月30日,74所轉型園託管學校校長分別主持召開各轉型園原教職工大會。會議明確了「民轉公」幼兒園過渡期人、財、物等重要事項的相關標準,起到了穩人心、穩隊伍、穩秩序的良好效果。
  • 關於深圳幼兒園「民轉公」後遺症,今天我們來個看圖不說話
    據《中國教育報》6月28日報導,根據深圳市教育局、市財政局答覆市政協委員提案時透露的信息,深圳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從2018年年初的20.79億元,增長至今年年初的72.1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86.28%。今年,深圳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佔全市財政公共預算教育投入的8.57%。根據中教投研的觀察,這個投入力度、增長幅度在全國也沒有幾個地方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