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的四位成員,從樂隊的靈魂約翰·列儂(John Lennon),到樂隊的中堅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喬治·哈裡森(George Harrison)、林格·斯塔爾(Ringo Star),他們的外表看起來都溫文爾雅,稚氣未脫,但內心裡卻蘊藏著西方早期「嬉皮士」運動中反主流的理想主義,以及改變世界的強烈念頭。他們用美妙無比的音樂述說著對於愛情、世界和生命的認知,對古老的東方哲學的嚮往。
上世紀六十年代, 披頭四引領了美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浪潮。然而1967年對披頭四而言,是充滿了危機的低谷期:先是經紀人過世,再來電影失利,幾乎所有人都沉迷於毒品和致幻劑,甚至因為家中藏有大麻被警方指控。
家喻戶曉的披頭四成員們,享受著富裕和盛名的同時,也飽受精神苦悶和壓力,並陷入毒品和致幻劑無法自拔,迷失了方向。
找不到出口的披頭四,在英國倫敦結識了印度教領袖馬哈士(Maharishi Mahesh Yogi)並參加他的「超覺靜坐」冥想講座,瀕臨崩潰邊緣的他們仿佛看到了希望。
1968年,披頭四四位樂隊成員與他們的妻子,女朋友,助理和眾多記者一起遠離美國前往印度瑞詩凱詩,開始他們的靈修之旅,希望藉由靜修尋求指引。
瑞詩凱詩位於印度北阿肯德邦(Uttarakhand),是喜馬拉雅山的門戶,三面環山,距離印度首都德裡大約兩百多公裡,恆河流經這裡,將小鎮一分為二,周圍是原始森林。
樂隊4位成員就這樣在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寧靜小鎮瑞詩凱詩呆了六個月,在一個修道院(又被稱為「精神聖殿」)學習靜坐,進行精神上的修行,度過了一次奇妙的冥想靜修之旅。
▲披頭四樂隊拜訪馬哈士,學習超覺靜坐
遠離了媒體騷擾的披頭四,第一次感到如此平和,尤其是約翰·列儂,在靈修中心裡成功地遠離了毒品。
彼時,他們不再是搖滾青年、時代先鋒或萬人瘋狂迷戀的偶像,只是熱愛生活、每日靜坐、醉心創作的四個年輕人,只是學習如何了解自我,尋找內心平靜的四個年輕人。
冥想給這4個人的情感帶來了成熟和克制,增加了他們的思想空間。他們不再依賴毒品之後,創造的活力得到了刺激。
在這段披頭四最為特殊的時光裡,他們靈感如泉湧,一共創作了40多首歌曲。其中很多都被收錄進了他們的第九章專輯,也就是那張廣為人知的「白色專輯」,專輯的封面只有純白色,也許正是四個年輕人當時的內心寫照,單純而豐富。這張專輯也被公認為是甲殼蟲樂隊的巔峰之作。還有一些被發現收錄進了《Abbey Road》。
▲
White Album & Abbey Road
儘管這次旅行的結局不是那麼歡樂,但樂隊在那個時期進入了一個重要轉折點。有人說,披頭四走紅的原因,是因為朗朗上口的流行曲調;其實他們寫的詞也蘊含著仁慈與溫暖,闡釋了自我探尋和生命覺醒的普世哲理。
1960年-1970年,披頭四樂隊從成立到解散,他們用10年時間,開創了一個時代。
因為他們的影響力,西方世界對印度文化、特別是精神哲學的印象有了根本性的轉變。歐美年輕人對印度和東方神秘冥想文化的熱情再度高漲,前往印度的嬉皮之路從歐洲、從美國經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直延伸向印度。
披頭四不僅成就了馬哈士的名聲,也使原本寂寂無名的小鎮瑞詩凱詩因為披頭四的到來和宣揚而名聲鵲起,激發了全世界對印度哲學、冥想和生活方式的興趣。如今,瑞詩凱詩已成為禪修的聖都,每天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修行者,這也許是披頭四當年所不曾想到的。
快樂密碼,最簡單的專業靜心練習:42天內容設計,每天30分鐘,通過視頻、音頻、靜心練習,和一對一解碼師在線輔導答疑,循序漸進地教導靜心打坐,帶大家體會內在的安寧自在。將靜心習慣鞏固,與生活工作家庭結合運用,讓靜心不只是心中的安寧,還有生活中的寧靜。
不分性別,年齡,宗教,職業,國籍與種族,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定,可以在任何時間或地點進行。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打開網站,輕鬆按照當天的指引,進行學習即可。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靜心,將真正的和平、最終的幸福和內心智慧的路線傳遞給每一個人。
現在通過快樂密碼空間公眾平臺就能立馬開啟靜心之旅!我們憧憬:通過個人內在的安寧而達到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