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面前,不盲目一刀切,既要想辦法,靈活安排主動創新,更要抓落實,盯住每一個細節
21日晚,湖南長沙縣星沙醫院內,一輛警車的警燈緩緩熄滅,緊隨其後的兩輛大巴車穩穩停下。
「大家帶好自身物品,慢點下車。」星沙派出所副所長郭利成嗓音有些沙啞。此前的兩天兩夜內,他和兩名民警從長沙出發前往河南南陽、駐馬店兩地,接回了70多名在長沙縣務工的技術人員。來回2000多公裡,他們吃住都在車裡,全程警燈閃爍,一刻不敢耽擱。
「謝天謝地,終於平安抵達。」等在電話那頭的星沙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宇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
眼下企業要復工復產,工人要返崗務工,然而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張宇說,很多企業苦於工人在四面八方,無法回來。兩天前,一名駐企聯絡員向他反映,受疫情影響,轄區內一家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困難。原來,該企業有70多名技術員工遠在河南,由於擔心交通不暢、中途感染,遲遲未能返崗,企業生產線無法正常運轉。
了解情況後,街道辦事處反覆權衡:企業不復工,整個上下遊產業鏈都會受影響。但疫情防控也不能放鬆大意,那麼多工人輾轉乘車,萬一出現問題,也勢必帶來不利影響。幾番討論,街道辦事處決定包車接回滯留工人。
但路途遙遠,往返多地,張宇還是放心不下。
這時,郭利成主動請纓,「我去吧,有警車領路也方便些。」出發前,張宇和同事們送來水、方便麵、溫度計等,囑咐郭利成照顧好工人們,並開具介紹信以備沿途接洽。
一路上,郭利成定時檢測工人體溫,吃住都在車上,除了在服務區休息,所有人不下車。「看見警燈在前面不停閃爍,我心裡踏實多了。」一名返崗工人感嘆。
眼下疫情防控尚未勝利,又正值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如何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平衡點,考驗著治理者的智慧和擔當。
在困難面前,不盲目一刀切,靈活安排主動創新,做到防疫復工兩不誤。對基層幹部而言,既需要想在前面,提高適應複雜形勢的能力,更需要落在實處,盯住每一個細節,確保良好的預想與初衷能順利實現。
馬上,剛「護航」回來的郭利成又要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了。連日奔波讓他有些疲倦,但每一次接回工人,他都感到值得。
「你們兩位,等一等!口罩要遮住鼻子和嘴巴,不是掛在下巴上,請馬上戴好!」
機器轟鳴,艾英只好扯著嗓子喊。被「點名」的員工有些不好意思,趕緊拉上口罩,把口鼻遮嚴實。
這裡是位於湖南省長沙縣榔梨街道的長沙博能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工商聯黨組書記的艾英是駐企防疫聯絡員。也怪不得他著急,那兩名員工屬於公司質檢部,每天要進行例行質量檢查,一圈走下來,幾乎要接觸車間所有員工,有時候還得聊上幾句。
早在2月10日復工時,公司就明文規定:員工須正確佩戴口罩作業,若不遵守,予以處罰。
擔心他們被處罰,艾英有點心軟。但企業復工復產,防疫絲毫不能馬虎。思考再三,艾英還是決定向公司管理層通報。
事後,艾英又找到這兩名員工,誠懇解釋:「處罰不是目的,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在防疫環節「找茬」,找到整改辦法,這是長沙縣賦予駐企防疫聯絡員的職責之一。
2月11日,湖南省委明確要求各地向復工企業派駐防疫聯絡員。長沙縣迅速集結了472名機關科級幹部,組成18個駐企防疫聯絡組。翌日,分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等,開展「組團式」精準服務。
報到當天,艾英就發現了問題:返崗員工141人,但只有一名保安員負責測量體溫。上下班高峰期,等待測溫的員工常在門口排長隊,造成人員聚集。
隱患反饋後,企業立馬改進,上下班高峰期增設了體溫檢測點。
這些天,艾英每天都在「找茬」,把生產車間、員工宿舍和食堂檢查了個遍,查找漏洞,督促及時消毒、安全就餐。
「搞生產經營,企業在行,但防控疫情經驗不足。多虧了駐企防疫聯絡員,我們心裡才踏實。」博能公司總經理助理陳露說。
今年3月到5月,博能公司有22個項目要交貨,其中還有4個海外項目。受疫情影響,90多名家在外省的技術工人未能到崗,導致產能只有過去的1/3,許多訂單將不能如期交貨。
博能公司提出,能否儘快把40多名骨幹力量接回來,在長沙縣集中隔離無恙後返崗。艾英第一時間對接長沙縣相關部門,上報企業訴求,最終促成這批員工陸續返回湖南。
駐企10多天,艾英不敢懈怠,「值守在企業,既『找茬』,又『添柴』助力。」
長沙發布運營團隊
公布微信號(wecsnews)
來源丨長沙發布綜合人民日報
記者丨何勇 王雲娜
供圖丨長沙縣委網信辦
編輯丨周意順 校對丨羅建勳
審核丨杜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