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17:59:52 來源:花朵財經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2019年12月27日,北京賽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科希德」)公布招股說明書,擬登陸科創板。
據了解,賽科希德成立於2003年,專注於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說到醫藥器械下的體外診斷行業,我們並不陌生。
花朵財經簡單統計了一下,科創板開市僅半年以來,17家成功登陸科創板的醫藥行業公司中就有四家專注於體外診斷行業,分別是:普門科技、東方基因、碩世生物、熱景生物。除此之外,還包括安必平在內的多家體外診斷公司仍舊在科創板排隊。
對正在排隊中的公司,花朵財經在往期的文章中均有分析。
那麼問題來了,體外診斷行業怎麼就一時間成為了科創板的寵兒和投資熱點呢?
1
體外診斷行業-國內資本新寵
據知名投研機構EvaluateMedTech提供數據顯示,就全球而言,體外診斷行業仍屬於一大朝陽產業,增長勢頭穩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規模為526億美元,預計在未來幾年將以6.1%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在2024年達到79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但就EvaluateMedTech的數據不難發現,看似朝陽產業的體外診斷市場,頭部效應明顯,競爭格局已經初步顯現。目前佔據全球體外診斷行業排名前5的公司分別為羅氏、丹納赫、雅培、西門子以及賽默飛,共佔有全球體外診斷產品市場份額的56%。
據了解,較於原研藥等醫藥行業的其他賽道,體外診斷行業的研發周期相對較短,項目落地較快,同時獲取營收的能力相對較強。
回顧花朵財經往期分析體外診斷行業公司的文章不難發現,此類公司大部分選擇的上市標準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一)款的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為什麼都選擇第一條標準?
因為不差錢!
與同門師兄弟一樣,不差錢的賽科希德此次闖關科創板同樣採用了第一套上市標準。公司首次擬募集資金3.71億元,主要用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以及補充營業資金等。
▲數據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相關的投研項目建設都指向賽科希德的主營業務,同樣也是賽科希德賴以謀生的唯一賽道: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相關檢測儀器、試劑和耗材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
2
單一賽道致其身處紅海之中 行業天花板過低
我國的體外診斷行業較於國外起步較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信息披露,從國內整體的體外診斷行業來看,國際知名體外診斷企業佔有國內較為集中的市場份額,而國內的企業則大部分只在中低端市場中較為分散的佔有一定份額。
其中,市場份額超過1%的只有13家,集中度遠低於國外企業。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就拿賽科希德專注的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市場為例,2018年公司佔據的市場份額僅有4%,被外資藥企所掌控的市場份額將近70%,剩下的則被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公司瓜分,競爭可謂非常激烈。
▲數據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據了解,由於體外診斷行業的準入壁壘和技術天花板並不是很高,我國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各種體外診斷企業存在著產品和商業模式同質化等問題。
說這個市場身處紅海,從國內行業龍頭所採取的競爭策略就能略窺一二:
首先,為了提高各自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他們大多採用低價競標策略;
其次,為了能夠賺取超出行業平均標準的利潤,大部分體外診斷行業企業都進行了多細分領域和產業鏈的廣泛布局,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達到「廣撒網,撈大魚」的目的。
例如成功登陸科創板的東方基因,在毒品POCT即時檢測試劑、傳染病POCT即時檢測試劑以及優生優育POCT即時檢測試劑領域多管齊下;
打著「無死角檢測」口號的熱景生物則更是將自己的體外診斷產品的應用延伸到了肝癌肝炎、 腦血管疾病、炎症感染等臨床醫學領域和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控應急等公共安全領域。
就連已經終止科創板審核的浩歐博也依靠其在納米磁微粒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4G)上取得技術成就,逐步實現自身免疫疾病以及過敏疾病診斷等多賽道多維度的檢測。
▲數據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而賽科希德呢?唯獨專注於國內起步較晚,但競爭較為激烈的血栓與止血體外診斷領域。與體外診斷的同門師兄弟相比,賽科希德明顯有些「臉紅」,在招股書風險提示部分主動說明了「產品結構單一導致的風險」、「技術迭代風險」等問題,並特別指出公司所依賴的體外診斷領域在國內臨床應用的普及程度不高。
3
毛利率偏低,主營業務被上遊扼住喉嚨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資料庫
賽科希德雖身處較為激烈的單一市場,但報告期內的盈利能力尚可。據公司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1.57億元、2.00億元以及1.58億元。簡單對比營收數據,可以發現2018年以及2017年更是維持著較高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27.69%以及24.99%。
與之相對應的,賽科希德淨利潤更是突飛猛進,報告期內分別為0.31億元、0.31億元、0.56億元以及0.47億元,僅2018年就實現了淨利潤81.45%的增長。
細細翻閱賽科希德的招股書不難發現,報告期內,雖然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相較於廣泛布局各個賽道和產業鏈的同門師兄弟們而言,公司的毛利率在體外診斷行業真的不算高。公司近年來的毛利率雖略有增高但是也不曾突破60%,與可比公司同期平均值70%仍有十個百分點的差距。
▲數據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據賽科希德所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反映,這主要是由於毛利率較低的儀器類產品佔有銷售額的比重較大所致。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數據
據悉,公司主營業務可以劃分為儀器、試劑以及耗材三大板塊,而儀器類的毛利率只有40%左右,卻佔據公司營收的30%。而毛利率接近70%的試劑類產品,近年來的營收份額雖然不斷增長,但佔據公司營收的比重遠不足50%。
花朵財經翻看賽科希德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營收情況發現,眾多可比公司中,除了普門科技外,其他可比公司的試劑產品銷售收入佔公司總銷售額的比重,均高於80%。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表面上看,是公司的試劑產品毛利率不高,但財務數據背後隱藏的,是對單一原材料的依賴。
2016年-2019年上半年,日企美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會社(以下簡稱「美迪恩斯」)一直位列賽科希德第一大供應商,平均每年向其供應試劑類原材料的金額佔其年度採購金額的比重達到25%。
▲數據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具體供應的是哪些試劑類原材料呢?
花朵財經細翻招股書才發現,報告期內,美迪恩斯一直為賽科希德提供D-Dimer B3 Bulk和FDP Bulk,以便賽科希德能夠生產高毛利率的D-二聚體試劑產品和FDP試劑產品。
再深挖美迪恩斯提供原材料的作用,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原材料」實際上就是成品。只要經過簡單再加工,就可以直接進行血液檢測。
據百度詞條解釋,D-Dimer就是D-二聚體的外文名,FDP則是指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二者在血栓性疾病以及凝血止血等疾病的診斷和檢測等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據來源:百度詞條
▲數據來源:百度詞條
能直接使用的「原材料」。
供應商美迪恩斯和賽科希德的主營業務趨同。
我們不禁疑惑,難道關乎公司主營業務生命線的試劑材料也全是依靠進口?
公司在這方面難道沒有任何創新與發展?
花朵財經好奇地再一次翻看賽科希德招股書發現,公司的大部分千萬以上在研項目均是儀器類,公司現有專利20餘項,涉及檢測試劑的只有一項,其餘均是測試儀器或與之相關的系統等。
花朵財經好奇的想問一句賽科希德,你儀器研發的再多,上遊不給你提供D-Dimer和FDP,你靠什麼採樣檢測呢?
此外,據其招股書披露,公司98%的營收由各地中小型經銷商貢獻。敢問傾盡全力僅僅布局於競爭激烈單一賽道的賽科希德,面對國家「兩票制」等「控費」措施的推行,你有足夠的底氣和眾多競爭對手議價嗎?
4
科創板融資,你的研發是認真的嗎?
花朵財經再一次掃描了賽科希德的招股書後略有驚訝,別的不說,募集資金中的一半,1.8億元主要用於補充公司的營運資金,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數據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據其招股書披露,公司在報告期內流動資產和現金流都很充沛,銀行存款接近3億元,流動負債總額也不及0.5億元,長期負債更是沒有。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是逐年下降,至2018年末已不到20%,速動比率則是持續提高,達到3.8,如此「輕裝上陣」,還需要補充營運資金?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資料庫
募投項目中除了補充營業資金外,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有0.8億元,計劃用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但據賽科希德招股書披露,其主營業務三大塊儀器、試劑以及耗材等,均未實現現有產能的100%利用;
▲資產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其中關乎公司主營業務生命線的儀器類產品的產能在2019年中旬下降至70%左右,試劑類產品的產能則遠不足80%。
產能遠遠未充分利用,著急募資擴產做什麼?
科創科創,注重的是科技與創新。
▲資產來源:賽科希德招股書
據賽科希德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9年中期,公司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分別為0.09億元、0.12億元、0.12億元以及0.06億元。年度數據上略有增長,但是與同行業可比公司而言卻相差甚遠,其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率持續下降,2019年上半年僅有6%,不及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
不差錢,但專注天花板過低的單一賽道,研發費用這麼低,賽科希德,誰給你來科創板融資succeed(成功)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