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嬰幼兒控制大小便能力的生理心理基礎
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要素:
(1) 肛門和膀胱具有了控制能力。
(2) 對排便有了自己的意識
(3) 能夠聽懂成人的口語提示
二. 嬰幼兒排便的生理特點
(1) 新生兒排便的生理特點:新生兒大小便完全是無條件反射,每天大小便次數與餵養有關。配方奶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2~4次,母乳餵養的大便次數明顯增多。甚至每塊大便都有大便。隨著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逐漸減少,小便次數則更多。由於新生兒皮膚防禦功能差、表皮柔嫩、容易感染等,故皮膚護理很重要,尿布溼了要及時更換,大便後要及時清洗,以預防尿布溼疹。
(2) 2~5個月嬰兒排便的生理特點:定時餵養有利於腸道消化吸收,有利於定時大便。該年齡階段嬰幼兒一般在睡眠醒來後、餵奶後0.5~1小時排便。
(3) 6~12個月嬰兒排便的生理特點:該年齡階段嬰兒對大便的自控意識要比小便的自控意識形成早一些,因為肛門括約肌對固態的大便的控制比尿道對液態的尿的控制要容易的多。細心觀察會發現幼兒大小便前的動作和表情,如眼睛瞪大、臉紅、用力屏氣等。
(4) 1歲以後幼兒排便的生理特點:1歲到一歲半幼兒逐漸有小便意識,大多數幼兒還不適應進行上廁所的訓練。1歲半到2歲時可以訓練幼兒控制大小便,很多幼兒要到2歲才樂於接受大小便訓練。3歲到3歲半的幼兒基本具備了大小便的自理的能力。
三. 培養嬰幼兒良好的大小便習慣的訓練方法
(1) 運用嬰幼兒喜歡模仿的特點,父母給嬰幼兒做出示範動作。
(2) 根據氣候的變化,憑藉以往經驗把握嬰幼兒大小便間隔的時間,提前幾分鐘及時提醒。
(3) 使用合適的便盆,並將便盆放在固定位置。不要讓嬰幼兒在坐盆時,邊吃邊拉、邊玩邊拉。給嬰幼兒準備一個合適的坐便器,注意坐便器要安全舒適和容易清潔,款式不要太複雜,否則顏色、圖案和音樂很容易使嬰幼兒分心。
(4) 引導嬰幼兒逐步學習,如會向成人表示便意、自己脫褲子、使用衛生紙、洗手等。只要有點滴進步,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5) 不要對嬰幼兒反覆頻繁的提出大小便的要求,否則會干擾嬰幼兒的情緒,容易造成嬰幼兒緊張、焦躁不安、逆反心理反應,效果適得其反。
適度延長尿布的使用時間。一般在學習使用便盆時,讓嬰幼兒同時使用尿布。嬰幼兒適應便盆、父母掌握規律後,逐步從白天不用尿布過度到晚上也不用尿布。
(6)會解讀嬰幼兒的肢體語言,如眼睛瞪大、臉漲紅、用力屏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