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許多事情都在發生著變化,不管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人到中年,歷經過歲月的洗禮,更加的懂得:很多事情還是不過分糾結,開開心心最好。比如隨禮這件事。
年輕的時候,我們為了建立自己的人脈圈子,確實需要在人際關係維護方面下些功夫,但中年以後,大部分人的圈子已固化,實在沒有必要讓自己的後半場再陷入人情世故的糾結中。
從前隨禮,20、30就行,既相互走動了,也不會有太多負擔,但是現在的隨禮金額卻是一年比一年多,甚至還出現了攀比的現象。親戚朋友家有喜事了,家庭條件一般的,隨200到300。家庭條件好的隨1000、2000都是常態,還有些特別愛面子的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也尾隨人家拿幾千。
這樣的隨禮不但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反而會增加很多人的經濟負擔。試想上班族,一個月的工資也就那麼多,除了水電費、日常開支,還能剩下多少。如果一個月隨上幾個這樣的禮,那真的就成了「罰單」。既然吃不消,既然是力所不能及,那麼人到中年,以下3種禮就不要再隨了,省得給自己心裡添堵:
一、以斂財為目的的收禮
在從前,只有婚喪嫁娶這些事情才隨禮,但是現在隨禮的事情太多了,什麼升學禮、喬遷禮、滿月禮、重獲新生禮等等五花八門,匪夷所思。甚至考個駕照都要請客吃飯,讓人隨禮。雖然都不是多大的事,但是很多人就喜歡樂此不疲。三天兩頭邀請你赴宴,去吧,還真不想去。不去吧,都是身邊熟悉的人,怕傷了和氣,又別人說自己小氣,很多人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的隨了禮,可是心裡總是不舒服。
剛發了工資啊,僅隨禮一項就沒了大半,突然想起郭冬臨的一個經典小品《人到禮到》,小品中的郭子,每逢親朋好友喜事臨門,無論大小,他都會積極「隨禮」,但是隨的禮太多了,自己有些承受不住,怕錢打了「水漂」,就想著舉辦一場假婚禮來收回「份子錢」。這個小品很接地氣,為了收個彩禮,也是拼了!最後科長的一句:現在的人呢,隨禮越來越多,感情卻越來越淡了,不知道會讓多少人沉默……
二、有去無回的隨禮
人有千面,各有不同,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一部分人,自己有事情,千方百計的打電話,送請柬,變著法的讓別人去。但是,當別人有事通知他去的時候,要麼見不著人,要麼找理由搪塞,反正就是不去。這也就算了,等他家再有什麼事的時候,還會繼續厚著臉皮再次邀請你去參加。對於這樣的人,不如趁早拉黑,在他的心裡,你只是隨禮的一部分,卻不是朋友。所以,不能為了面子,為自己添堵,影響心情。
三、算不上朋友的禮不隨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的人,這裡面不乏有感情深厚的,但也有泛泛之交,僅是幾面之緣的那種。平時聯繫,交往都很少,但是隨禮的時候,卻會通知你。這樣的情況,生活中也是經常能遇見的。我就曾遇見過這樣的事情,之前公司聚餐認識的,多年來也基本是互留聯繫方式,但從來不聯繫的那種。上個月突然打電話通知我,說月底結婚,邀請我參加。其實說實話,她具體叫什麼名字,我都不清楚,這禮怎麼隨?
情感寄語:人到中年,我們應該學會淡定與坦然,勇敢對一些不合理的現象說「不」。笑看世事浮華,淡定人生心態,有些人可以一擲千金,但有些人卻不值得破費。不是有句老話嘛,來而不往非禮也。在隨禮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哪些禮可隨,哪些禮不必隨,想必大家心裡都有數了。人的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雖然做不到讓每個人都喜歡,但只要問心無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