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元制」育人破企業困局

2020-08-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職教奮進新時代·經驗篇

經過一年多籌備,不久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省能源集團合作成立的「浙江能源學院」第一屆新型學徒制班正式開班。該班突出「浙能」的用人主體地位,融合「浙能」標準,針對性地制定模塊化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解決學生技術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

「這是學院『雙元制』項目的發展與延伸,我校從2007年起率先在全國試點『雙元制』育人,現已成為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板塊。兩者有一共同邏輯,那就是高職院校如何為企業破人才困局。」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建林說。

如何提高企業員工學歷層次——

企業破局,「雙元」落地

40多歲的蔣衛金有時會想,如果13年前他沒有提出那次申請,如今是否仍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普通技工?

蔣衛金是杭州大和熱磁有限公司的職工,中學畢業後就到企業工作。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他曾想考個大專文憑,再拿個技師資格證,這樣不但工資可以上漲,也能逐漸跟上技術更迭的步伐。然而,事情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工學矛盾難以解決,沒有規範的培訓和學習,參加成人高考勝算很小。

蔣衛金的苦惱,在大和熱磁不在少數。據當時的集團人力資源部調查顯示,大專以下學歷員工佔了企業總人數的40%左右,且多數人對提升學歷需求迫切。「我們將情況反饋到董事會,管理層非常重視,明確提出提升集團員工整體學歷層次,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在存量改革上做文章。」時任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周毅說。

存量改革怎麼改?企業的真問題,傳到了王建林那裡。作為國內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王建林首先想到:大企業的難題,在浙江為數更多的中小企業中會越加突出,必須得破!在國內無經驗可循的背景下,王建林將目光瞄向了德國的「雙元制」。

「雙元制」源於德國,政府主導,企業和中職院校共同培養人才。移植到這裡情況變了,合作方是高職院校,培養對象是企業職工。王建林帶著團隊四處調研,決定採納德國雙元制合作的核心措施,同時強調回歸「成人本質」,提出了「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的設想,並與企業一道尋求政府的支持。

浙江省教育廳很快明確改革試點,實行招生考試傾斜政策:具有3年工齡的企業職工參加全國成人招生考試,中級工加20分、高級工加30分,再降20分錄取。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技師考評政策,允許「雙元制」班學員,突破原有技能年限和逐級晉升考證限制,直接參加國家職業資格二級(技師)等級的職業技能評定。試點班學員的學費由企業支付、畢業學員定職提薪。

「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為企業破解人才困局。所以『雙元制』即便是十幾年前的一次創新,沿用至今依然不過時。」王建林說。

如何為企業培養員工——

「雙元」育人,過五大關

可以報名了!蔣衛金興奮了一整夜。第二天,他就向企業人力資源部提出申請。企業通過後,學校協助學員提交資料,並進行考前文化課輔導。蔣衛金參加了成人高考並通過,正式成為首期試點班的一員。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雙元制」包括雙元招生、雙元培養、雙元師資、雙元管理、雙元評價等五大模式。蔣衛金過的,只是第一關。

進入培養階段,「雙元制」首先打破傳統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固定教學計劃,根據不同企業的生產特點和企業的不同崗位需求,教學模塊分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專項技術和崗位訓練模塊。組建相應教師團隊,逆向定製個性化教學模塊。

比如,大和熱磁是一家日企,校企雙方確定了基於小企業機械產品運作過程的知識排列與教學安排,將英語調整為日語,設置了機械產品設計、機械加工工藝及實施等6個必修模塊,設備管理與維護、質量控制與檢驗等4個選修模塊,售後服務等3個自學模塊。「每個模塊都指向了企業的真實需求,不帶一點水分。」試點班班主任婁嶽海說。

按照規定,「雙元制」採取彈性學制,實行學分制管理,培訓的理論學時不少於100課時,崗位實操不少於200課時。理論提升合班上課、技能提升分方向授課,同一個班級根據學員實際工作分工不同,按技師標準分方向設置不同工種的技能實操培訓,幫助學員順利通過人社部門職業技能鑑定,獲取技師等級職業資格證書。

為滿足企業職工在崗學習的要求,每周五和周六的晚上,理論教學設在專用教室,技能訓練設在車間。蔣衛金對技能訓練印象深刻,一是技能訓練佔的學分多;二是在熟悉的車間和設備上操練,「感覺不慌,遇到問題現場就能解決」。

據了解,「雙元制」培養由校企雙方共同委派教師、工程技術人員、一線指導師傅承擔教學工作。其中,理論教學由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學校教師、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技能訓練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師傅或學校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

學校導師側重理論知識及研發技能培訓,提升學員綜合素質。企業導師注重技能提升和工藝改進,每人帶徒弟不超過5人。企業導師根據教學工作量考核由企業支付企業導師課酬,學校導師則要每周從杭州趕往各地企業進行授課。

「與一般培訓班不同的是,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學校導師會相應地進行調整和組團。可以講,『雙元制』培養是為每個企業量身定製的。」王建林說。

培訓期滿後,企業和學校聯合考核學員,修滿所有理論和實操課程並考核合格的頒發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專成人文憑,並按規定向人社部門提出申請,對培訓的學員進行技能鑑定,鑑定合格的核發職業(工種)資格證書。

28歲那年,蔣衛金成功拿到大學文憑,取得國家職業資格技師等級證書,還獲得「一種用於產品耐水壓檢測的檢驗治具接頭」實用新型專利。按照「雙元制」校企雙方之前的約定,學歷提升與薪資上漲直接掛鈎。當年,蔣衛金月薪就漲了1000元。

「雙元制」首試成功,該模式迅速在浙江推廣。目前,浙江省「雙元制」成人高等職業教育學員近3萬人,合作企業500餘家,成為浙江省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重要板塊。70%的畢業學員之後成長為企業骨幹,更是誕生了一批如開發10餘項新產品的李水軍等明星學員。

如何與時俱進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雙元」先行,「三教」改革

採訪中,王建林向記者道出了10餘年的真實體會:無論經濟如何波動,企業如何換代,優秀技術人員的缺口永遠在。「即便現在高等教育普及率高了,企業員工學歷提升了,但這樣的培養模式不會落伍,而且為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提供了先行先試的思路。」

先說教材。學院與企業共建教材開發工作小組,由專業教研室教師、學院繼續教育分院專家和企業具體工作部門業務骨幹等組成。小組成員全面分析教學模塊中具體知識點的要求,選擇教學案例,結合工作過程進行開發,企業骨幹全程參與。教材必須體現實用性、先進性,反映現時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技術水平。以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為內容,採用「任務驅動」型編寫模式,完成知識點與技能要素的整合。

目前,校企共同開發的「雙元制」《現代工具機設備》《實用檢驗技術》《質量體系培訓》等成為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完成了浙江省「機械製造工藝師」新職業標準與配套鑑定題庫的開發。

再說教師。「三教」改革提出要建設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師隊伍。而在「雙元制」改革中,學校教師重新「排列組合」,以組團的方式對接教學。以「大和熱磁」「雙元制」教學團隊為例,學校按照企業教學要求,從學校基礎部的數學教研室與英語教研室、機械工程系的機械基礎教研室、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教研室、數控教研室、CAD教研室重新組織10餘名教師,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技能實訓等開展相關教學教研工作。雖然是全新的團隊,但在一個共同願景下,每位教師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其間,3名教師晉升教授職稱,兩名教師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教法也在發生著變化。「雙元制」是在企業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進行教學,真正實現了「邊做邊學、邊學邊做」。而因有了企業的「源頭活水」,學院教學自然「常學常新」。比如,學院在其專業群核心課程「智能產線綜合實訓」中,依託法蘭盤產線作為載體開展綜合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了產線太龐大,學生不知如何下手;產線太貴,學生很難有充分上手的機會;產線設備損耗較大,維護成本高;缺乏豐富的教學技術和手段等問題,尋找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選擇新生的數字孿生技術,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方案和信息化技術支持,推進了課程的數位化、信息化教學探索。

「『雙元制』的基本理念就是將學校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為勞動力市場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正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王建林說。

實踐者說

【教師說】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智能製造學院教師葉紅朝:

「雙元制」項目的開展,對於教師來說還是有不小的挑戰,「學生不跑老師跑」,為企業專門編寫教材,根據企業需求安排實踐教學,量身定製人才培養方案。雖然我們辛苦,但企業受益不小,尤其是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方面,從企業出發,從員工出發,受惠的員工是企業穩定的主心骨。

【企業說】

三花集團副總裁張亞波:

浙江省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開展專業化培訓的條件,一般內部培訓只能對新員工的技能熟練起作用,而對老員工的技能提升和知識更新效果甚微,「雙元制」項目正好可以突破這一瓶頸,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途徑。

【學員說】

新昌三花製冷集團有限公司四通部件事業部張雯琪:

高中畢業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非常遺憾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現在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讓我們能夠在工作崗位上繼續求學,這是以前不敢想的。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11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任聰敏

相關焦點

  • ...雙元制育人助力校企融合 打造出職業教育發展的「濟南模式」
    ……自年初,市教育局印發了《濟南市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工作方案》,「雙元制」成為了高頻詞彙,越來越多的學校、企業、學生得益於這一模式更好的找到適合的路子,得到全面發展。據悉,目前濟南已初步形成了政府、行業、學校、企業「四方聯動」,教學、科研、生產、管理「四環融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初步形成了具有濟南特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本土化範例。
  • 德國雙元制教育本土化的「太倉樣板」
    1998年,克恩—裡伯斯公司總裁斯坦姆向太倉市領導提出共建培訓中心、聯合開展學徒培養的動議,得到市政府部門和職業學校的積極響應,以此為發端,雙元制培訓中心如雨後春筍紛紛建立,德國雙元制教育在太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太倉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
  • 一場企業員工進職校的「雙元班」逆向探索
    高職院校為企業破人才困局,開辦「雙元制」企業班,提升企業員工學歷層次與技能水平。不少公司樂意出錢合作,這不僅有利於「孵化」大批技能人才,也有利於提高員工隊伍對公司的忠誠度。「我們是真的很珍惜這次機會,所以再忙也覺得特別值得。」已經在浙江新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了近4年的李翔翔毫不掩飾自己重返校園的興奮之情。中專畢業後她一直想著再考個大專文憑。
  • 德國雙元制教育如何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技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 濟南職業學院:打造雙元制職業教育示範樣板
    近年來,學校的「雙元育人、工學交替、課崗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雙軌同步、四級遞進、五步提高」的實踐教學體系和1+X證書試點成效彰顯,學生在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200餘項,就業率達到98%以上。「雙元育人」 促進提質培優2019年6月26日,教育部與山東省政府籤署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備忘錄,要求高職院校實施與德國職業教育高水平深層次合作計劃,推動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至少與一家德資企業、德國「雙元制」教育機構或行業協會建設深度合作項目。
  • 德國雙元制教育制度
    雙元制(dual education)是德語系國家特有的一種教育制度,所謂雙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才培養模式的雙元,即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條培養路線平行前進;二是指實踐型人才的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高等院校或職業院校+企業或
  • 雙元制的優點和缺點
    雙元制的核心是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緊密結合,學校和培養企業共同打造和定製實踐型人才,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那麼雙元制教育與傳統教育有什麼區別呢?它的優點和缺點又體現在哪裡呢?培訓師在教授學員實習雙元制教育的優點:在雙元制大學教育模式中,企業和市場起著重要引導作用,真正體現了「學有所用」的思想。
  • 企業創新困局如何破?
    創新對企業往往是一種兩難選擇: 一方面,創新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必要性,企業如果不投入創新,其產品和服務就存在被取代的風險 中國企業的創新還面臨一些共性問題。
  • 德國「雙元制」的成功之道
    能讓一國外長關注的「雙元制」有何特殊之處?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受訓者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其中,一元是指職業學校,主要向學生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主要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模式在德國的企業中應用很廣,近幾年也被中國的一些企業借鑑採用。
  • 什麼是雙元制(duales studium)大學生?
    ,學校和培養企業共同打造和定製技術人才(工匠),是德國享譽世界的教育「神器」,被稱為德國「國寶」。由於入學前已經與企業建立密切合作夥伴的關係,學習內容圍繞企業實際生產和研發項目,畢業後無需過渡直接進入實際工作,得到用人企業的一致好評,近年來發展十分迅猛。
  • 淺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的職業教育形式和學制多種多樣,其中「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最主要、最有特色的形式。多數中學畢業生要接受為期3年或3年半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這種培訓由學校和企業合作開展,學生在學校學習文化課和理論課的同時,要到一家企業接受實訓教師(師傅)的實踐技能指導。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兩者的教學比例為30%和70%。「雙元制」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主體中學和實科中學。
  • 聯邦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所謂「雙元制」,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的職業教育形式。「雙元制」職業培訓分別是在企業和學校裡進行的,通常在企業裡進行3—4天的實踐培訓,在學校裡進行1—2天的理論培訓。「企業與學校」這一培訓比例始終貫穿「雙元制」職業培訓。除了這一「分散」培訓模式外,還有一種「集中」培訓形式,即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在某一段時間進行集中培訓。「雙元制」職業培訓通常為3年。
  • 青島工貿職業學校教師參加「雙元制」智能製造項目企業實踐培訓
    講述人:數控教研組 鄧月8月4日上午,2020年度青島市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國家級培訓——「雙元制」智能製造項目企業實踐培訓班開班儀式在萊茵科斯特青島平臺舉行。萊茵科斯特青島公司副總經理高萍、公司教育部事業總監胡鵬昌及教師代表秦德林在開班儀式上發言。
  • 二次轉型再出發,合肥學院探索國際雙元制高等教育——培養善創新的...
    從那時起,三方組成了一個育人「共同體」,為了達到校企無縫銜接,教學樓裡建設了仿真車間,大陸集團合肥工廠在車間裡建設了工廠教室,實踐與理論在一線最前沿相互驗證;在畢業設計環節,大陸集團合肥工廠針對企業日常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或公司未來發展規劃提供畢業設計題目,並採用企業、學校「雙導師」制協同規範和評定學生畢業設計……目前,赴德國埃姆登/裡爾應用科學大學交換學習的大陸班學生所學課程會得到合肥學院的承認
  •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分布介紹
    德國職業教育包括雙元制教育,還有不是雙元制的,有點像我們的職業高中,也有全日制學校體制的職業教育。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分布jies2008年,德國職業教育的50%屬於雙元制教育,18%左右是一種全日制學校教育,但跟中國全日制不一樣,德國很注意學生的實踐環節。
  • 土田國際教育:德國雙元制的介紹
    德國雙元制中的雙元簡單說就是一元是指大學,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雙元制教育出來的學生,畢業之後不僅具備充足知識儲備,還擁有3到4年的工作實踐經驗,能迅速適應社會,必定能成為商業界、工程界、資訊科技界等各大領域的佼佼者。相比較中國大學畢業生都抱怨工作難找,起步工資低;企業都抱怨員工難找,畢業生缺乏實戰經驗,企業還要耗時耗力從頭開始教。
  • 你可能對德國雙元制教育有什麼誤解
    什麼是雙元制職業教育?我相信很多家長或者童鞋就會這麼說:「雙元制職業教育」(Die duale Ausbildung)就是整個培訓過程是在工廠企業和國家的職業學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簡稱 BBS)進行的一種教育方式。
  • 德翼計劃:AzuB雙元制碩士(FH)招生簡章
    安拙留學推出德國雙元制研究生項目,給有夢想的你,第三條你沒想過的路。德翼計劃:德國雙元制研究生項目2020年正式開始招生了!受千家德企委託、德國人力資源協會授權,安拙留學在全國範圍內招收赴德雙元制研究生,無需考研成績,擁有學士學位即可申請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雙元制研究生。
  • 缺失「成長土壤」的中國式「雙元制」,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
    近幾年來,逐漸地被我國企業借鑑或採用,其「雙元制」教學模式精髓就是校企雙方進行深度的合作,讓學生一入學就成長在企業的氛圍當中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近幾年來,逐漸地被我國的一些企業借鑑或者採用,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精髓就是校企雙方進行深度的合作,讓學生以入學就成長在企業的氛圍當中,畢業一上崗就可以成為真正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和真實環境一致。
  • 德國的「雙元制教育」:——助力中華學子的歐洲留學夢
    雙元制教育的學費是多少?零學費。雙元制大學學生上大學期間,學費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主要由企業承擔。並且畢業之後,可以直接入職德國企業,很多雙元制的學生在就業的頭幾年收入已經比同企業裡其他本科畢業生高,因為他們已經早就對工作崗位熟悉了。所以上大學可以說基本是零投入,而畢業後的薪金待遇又普遍高於一般應用科技大學和綜合大學的畢業生,投入產出比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