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最怕什麼?跑題!語句通順,內容完整,作文得分卻不高,原因是什麼?立意太低。
作為一名教了十幾年畢業班、多次參加中考閱卷的語文老師,看到孩子們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基礎知識和閱讀理解,最後卻因為這兩個原因與語文尖子生失之交臂。
立意不高分數差別不過在10分以內,跑題卻是致命的,被減去一半作文分,甚至更多,都是常態。
雖然每次考前都會反覆強調,但總有些孩子不可避免地在此栽跟頭。
如期中考試前的這次模擬,作文是一篇半命題作文"我終於學會了 "。
就有好幾個知識題做得不錯孩子,在作文上出現了大的失誤,得分較低,讓人極為遺憾,表現在幾個方面:
在內容上,選取了小學生經常寫的騎自行車、炒菜、洗衣服這類生活小事,立意淺顯;明顯的記敘文標題,事件卻僅佔內容的三分之一,剩下都是議論說教,文體不清;運用大量篇幅寫別人的事,完全脫離了題目中的"我"……
評講試卷時問其原因,孩子們說跑題是不知從何入手,議論多是字數不夠拼湊的。
怎樣才能寫好佔據語文半壁江山的作文,避免出現跑題、作文立意不高、拼湊這些問題呢?
我認為可以要從3個步驟做起:
1 拆分題目
古代科舉考試講究"破題",題破得好,角度新穎,文章才能寫得好。
不會分析題目,不去理解題目背後的內容,盲目動筆,就像射箭沒有靶子,漫天亂射,射中的機率能有多大?
所以,不管是寫命題作文,還是半命題作文,首先就要學會分析題目,怎麼做呢?
把題目拆分成詞語,再逐詞分析,明確其中的潛臺詞。
不忽略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就以"我終於學會了 "這個半命題作文為例,可以拆分為我、終於、學、會了4個詞語。
"我"是文章的寫作視角,明確必須是第一人稱,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終於"是一個副詞,意思是到底,最終,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終發生。它告訴我們所寫的事件,過程是艱難的,要有波折,但結果卻要令人滿意的;
"學"意味著要通過練習、強化,也預示著文中要有一個對立的比自己優秀的人物,或者有一個未達成的目標、夢想;
"會了"是結果,從中可以看出由此產生的心情的喜悅、滿足、激動。
通過拆分,這篇作文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敘述方式、情節設計已經清晰起來。
題目是方向,分析題目,一是為了保證在寫作時不跑題,二是為確定文章的主題立意服務。
2 確定主題立意
從"我終於學會了 "這個題目來看,很明顯寫的是成長中的故事,其主題立意應從成長中的煩惱和收穫進步入手,作文的重點部分應該是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具體可從被動和主動兩個方面分析,也就是客觀的外部因素和主觀的內驅力。
先說客觀因素,如外部環境的刺激,別人的鼓勵等等。
既然是"學會了",肯定是對自己有所裨益,立意就從感謝、感恩入手。
主觀因素則是自我成長進步的需要,主要表現在品質方面,如堅持、毅力、執著等等,立意可從一件事升華到對人生的長遠影響,成長的快樂等。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的立意要積極向上,有教育意義。
而騎自行車、炒菜這樣的事情,不是不能寫,但對於初三孩子來說,最好能從行為上升到精神、品質,以獲得閱卷老師青睞。
重點是事件、行為背後的意義,如自信、樂觀、謙虛等品質的培養等。
素材最好從讀書,與同學交流,對待事物的態度上入手,還要從就事論事,上升到品質情感,且最好還能帶給別人啟迪和借鑑。
3 尋找合適素材,擬定大綱
很多孩子寫作文時,總覺得寫大綱太浪費時間,但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有了大綱,不但能避免天馬行空,胡亂拼湊,導致文章跑偏,而且思路清晰明,寫作時才能一氣呵成,內容流暢。
寫的舒服,看的人才能舒服。
你是抓耳撓腮,生拼硬湊還是行雲流水,閱卷老師一看即知。
況且一篇600字左右的考場作文,大綱也不需太複雜,設定下主要的故事框架,如事件背景,對立雙方,立意關鍵詞即可。
如題目補充為"我終於學會了低頭",其大綱可以是這樣的:
事件背景:學校操場、教室
對立雙方:我、同桌
立意關鍵詞:成長、接納、謙虛
人物設定:我,驕傲,學習好,但體育非常差;同桌,熱情,寬容,無私
事件:看不起成績差的同桌的我,卻獲得了同桌不計前嫌的在體育上的幫助,明白了人無完人,要謙虛,學會體諒別人
簡單來說就是:目標——行為——轉變——收穫——升華。
具體來說,先確定一個立意,然後尋找合適的事件,具體的行為,再找到轉變的契機,矛盾衝突,接著談自己的收穫,最後進行主題的升華。
對題目分析的角度越多,主題挖掘得越深刻,作文立意越高,越能勝人一籌。
而分析好題目,確定好立意,整理好思路,題文相得益彰,高分自然手到擒來。
成功雖不是偶然的,但努力卻會讓偶然變成必然。
最後,願你的努力配得上夢想,用好的學習方法,成為尖子生,成就未來的無限可能。
文/龍飛老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更多學習方法課:家長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語文如何複習和提分呢?試試這個方法考上一本、211、985大學的難度有多大?比大部分人想像的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