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醫生進基層,深圳真是拼了!
2015年底,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年薪30萬起招聘優秀全科醫生"曾經轟動全國。
現在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又出"攬才"新招從2017年起,對通過公開招聘到社康中心工作、取得規培合格證的醫學畢業生,給予一次性的生活補助,本科25萬元、碩士30萬元、博士35萬元。(分五年發放,具體辦法將由深圳市衛計委、財政委牽頭制定。)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圳衛計委」全科醫師可以"超崗"聘副高以上職稱,即不受所在單位的職數限制。
將社康中心的門診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人次以上並實行動態調整。
自2017年起三年內,家庭醫生團隊可按每一籤約參保人每年120元的標準獲得補助。
以上"新招",都來自一份8月13日發布的新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羅湖醫改經驗推進基層醫療集團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
基層醫療集團是什麼?為什麼要想方設法吸引優秀的醫生進基層、進社康中心?
成立基層醫療集團就是要做強社康中心!"深圳模式"將向全國推廣2015年8月,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在羅湖啟動試點,如今在"強基層、促健康"方面已初顯成效,並於今年6月入選國家"深化醫改重大典型經驗"。
2017年9月1日,國務院醫改辦將在深圳召開全國醫聯體建設現場工作會,推介全國多個地方的醫聯體建設經驗,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亦在其中。
在此前夕,深圳發布上述《通知》,以政府規範性文件形式,對基層醫療集團的功能定位、治理機制、考核制度,以及人事薪酬改革等事項給出了具體的"路徑圖",將為全國同行提供一份更清晰的"範本"。
今年深圳已開始全面推廣羅湖模式,明確提出在全市各區(新區)至少建立一家基層醫療集團,目前已有8個區共建立了11家。
目前已成立11家基層醫療集團為啥要辦?將為老百姓帶來10大實惠
實惠 1:看病近了目前深圳已有630家社康中心,覆蓋每個社區,在此基礎上,計劃在商業區、工業區、企業總部再增加600家便民社康中心。2016年,全市15分鐘內可到達醫療機構住戶佔比已達到95%以上。
實惠 2:好醫生更多了各區基層醫療集團相繼開出30萬元、40萬元的年薪"搶"高水平全科醫生;
紛紛請國外的全科專家開展業務培訓;成立專科醫生工作室,讓大醫院具有副高以上的專科醫生固定在社區"駐點";
實行首席專家制,聘請專家專職負責轄區內慢病居民的健康管理等等。
實惠 3:藥品有了"長處方"深圳市社保局以羅湖區為試點,允許為慢性病患者單次開具1-3個月的治療性用藥。社康藥品目錄與集團內各醫院藥品目錄一致,達到1350種。針對缺藥品種,羅湖醫院集團24小時內配送到家。"網絡藥師"通過移動審方APP,指導患者用藥,解決社康中心用藥不全和用藥水平不高等問題。
實惠 4:檢查方便了各區基層醫療集團相繼組建檢驗檢查等資源共享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社康檢查、醫院診斷"。居民到社康中心檢查拍片,通過遠程系統即時傳送至集團影像診斷中心,由集團專家集中看片診斷,居民在社康中心等候便可獲取診斷報告。
實惠 5:轉診便捷了基層醫療集團內各醫院將專科號源優先配給社康中心,對社康中心上轉的病人實行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
實惠 6:花錢少了基層醫療集團將疾病防線前移,主動做好預防保健,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今年上半年,全市公立醫院次均門診、次均住院費用分別為216.9元、10019.5元,維持在國內同級城市的較低水平。
實惠 7:居民壽命更長了基層醫療集團成立後,積極主動協同公共衛生機構開展學校衛生、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癌症基因早期篩查項目等工作,提高了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努力"防大病、延壽命"。2016年,市民人均期望壽命80.86歲,孕產婦死亡率為8.46/10萬、嬰兒死亡率為1.64‰,主要健康指標持續向好。
實惠 8:一生的健康有人管了基層醫療集團成立後,主動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讓一個人健康地出生、從小擁有各種健康的常識、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成年以後,有專業的家庭醫生幫助管理好你的健康,得了慢性病,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在步入老年後,給你提供最便捷的醫療和養老服務。
實惠 9:家庭醫生服務更實了由於"預防為主"的利益導向,醫院集團一改過去"只籤不管"的狀況,主動做實家庭醫生服務,為籤約居民提供動態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慢病管理、用藥指導、健康促進、網絡藥師、社區臨床藥師、預防保健、家庭病床、社區康復、醫養融合等優質服務。
實惠 10:社區能養老了羅湖、光明等區(新區)的基層醫療集團在社康中心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長期託老等服務,做強社區養老;通過開設醫療型、康復型、護理型家庭病床,做實居家養老,去年以來,全市累計建家庭病床4540餘張。
基層醫療集團怎麼"辦"?深圳叫你往這看《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羅湖醫改經驗推進基層醫療集團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給出了清晰的"路徑圖"--
01目標是什麼?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基層醫療集團的功能定位是"強基層、促健康",目標很清晰,推動醫療衛生服務--
由"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 轉變
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比方說,以前我們只把病人的病治好、讓他康復出院,現在我們得千方百計給居民做好預防保健,做好健康科普,讓他儘可能不要得病、不要住院,最終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02集團長啥樣?醫院-社康中心一體化在組織形式上,基層醫療集團由三級綜合醫院牽頭,整合社康中心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推行醫院-社康中心一體化運作。這些醫療衛生機構在功能上差異化配置,分工合作。
比如羅湖醫院集團,就是由羅湖區人民醫院牽頭,一共5家區屬公立醫院+23家社康中心整合而成。
羅湖醫院集團在治理機制上,政府對基層醫療集團要"管辦分開",組建基層醫療集團理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代表區政府履行舉辦基層醫療集團的職能,理事長由同級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
04具體如何管理?政事分開,給予自主權在管理機制上,理事會與基層醫療集團要"政事分開",政府加強方向、政策等宏觀管理和醫療行為、費用的監管,減少對基層醫療集團內部微觀事務的管理。基層醫療集團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內部人事管理、機構和崗位設置、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副職推薦、中層幹部任免、年度預算執行等方面享有自主權。
05怎麼考核?社康診療量、居民健康水平是重要指標理事會負責每年對基層醫療集團運營情況進行考核,社康中心診療量佔比、雙向轉診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列為重要考核指標,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並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以及院長的薪酬待遇、職務任免掛鈎。
06拿什麼激勵?醫保基金"總額管理、結餘留用"在醫保基金方面推廣"總額管理、結餘留用"。即以上一年度家庭醫生籤約參保人醫保基金記帳總額,加上約定年度根據全市人均醫保基金增長率計算的醫保基金增量支出為基數,年度清算時,若籤約參保人本年度實際發生的醫保基金記帳總額小於上一年度基數,結餘部分由基層醫療集團留用。
居民越健康,基層醫療集團和醫務人員越受益。
比如說,你通過家庭醫生服務籤約管理了一百個人,這一百個人,按照去年的水平,醫保要支付1萬塊錢,今年如果你讓居民更健康,節約了醫療費用,只用了9千,那麼剩餘的1千塊錢,基層醫療集團可以留著用。
在收費制度方面逐步推廣"打包收費",按人次、按床日和按病種收費,促進基層醫療集團主動控制醫療服務成本。
在基本醫療服務財政補助方面逐步降低或取消三級醫院門診補助標準,提高其住院補助標準,同步將社康中心的門診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人次以上並實行動態調整。
07薪酬怎麼定?向基層醫務人員傾斜
在人事編制上基層醫療集團要逐步轉變"按人點數"的編制管理方式,實行人員總量管理,建立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全員聘用制度,實現"以事定費、以事定崗、按崗聘用"。
在薪酬分配上要建立有利於引導醫務人員向基層流動、向基層醫務人員傾斜的薪酬分配製度。在績效工資分配上,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關鍵崗位、作出突出成績的人員傾斜,向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全科醫生和進駐社康中心專家等基層醫務人員傾斜。
08怎麼做強社康中心?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重點在"基層",讓集團內離居民最近的社康中心變得更強,真正"接得住"集團內逐步下沉的醫療資源和診療量。
為此,深圳將大力提高社康中心的硬體和軟體標準,成立基層醫療集團層面的各類技術和資源中心,為社康中心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通知》要求--
深圳要提高政府辦社康中心建設標準,各區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社康中心,具備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組織管理、普通門診、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家庭醫生服務、集中審方、合理用藥諮詢、全科醫學培訓等綜合服務功能;
允許符合條件的社康中心開設康復護理等床位、開展門診手術;
2018年底前,市屬醫院舉辦的社康中心將全部移交給轄區,納入所在轄區基層醫療集團統一管理;
基層醫療集團將建立醫學影像、醫學檢驗、藥事服務等資源配置中心,開展遠程醫療、"基層檢查+集團診斷"、藥品集中配送、網上集中審方等服務,實現健康檔案、病歷等互聯互通,實行檢查結果互認、處方流動、藥品共享。
(原標題:規培畢業生進社康,最高補助35萬!深圳基層醫療集團「好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