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醫生進基層,深圳真是拼了:最高補助35萬元

2020-12-13 澎湃新聞

為了吸引醫生進基層,深圳真是拼了!

2015年底,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年薪30萬起招聘優秀全科醫生"曾經轟動全國。

現在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又出"攬才"新招

從2017年起,對通過公開招聘到社康中心工作、取得規培合格證的醫學畢業生,給予一次性的生活補助,本科25萬元、碩士30萬元、博士35萬元。(分五年發放,具體辦法將由深圳市衛計委、財政委牽頭制定。)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圳衛計委」

全科醫師可以"超崗"聘副高以上職稱,即不受所在單位的職數限制。

將社康中心的門診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人次以上並實行動態調整。

自2017年起三年內,家庭醫生團隊可按每一籤約參保人每年120元的標準獲得補助。

以上"新招",都來自一份8月13日發布的新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羅湖醫改經驗推進基層醫療集團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

基層醫療集團是什麼?為什麼要想方設法吸引優秀的醫生進基層、進社康中心?

成立基層醫療集團就是要做強社康中心!"深圳模式"將向全國推廣

2015年8月,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在羅湖啟動試點,如今在"強基層、促健康"方面已初顯成效,並於今年6月入選國家"深化醫改重大典型經驗"。

2017年9月1日,國務院醫改辦將在深圳召開全國醫聯體建設現場工作會,推介全國多個地方的醫聯體建設經驗,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亦在其中。

在此前夕,深圳發布上述《通知》,以政府規範性文件形式,對基層醫療集團的功能定位、治理機制、考核制度,以及人事薪酬改革等事項給出了具體的"路徑圖",將為全國同行提供一份更清晰的"範本"。

今年深圳已開始全面推廣羅湖模式,明確提出在全市各區(新區)至少建立一家基層醫療集團,目前已有8個區共建立了11家。

目前已成立11家

基層醫療集團為啥要辦?將為老百姓帶來10大實惠

實惠 1:看病近了

目前深圳已有630家社康中心,覆蓋每個社區,在此基礎上,計劃在商業區、工業區、企業總部再增加600家便民社康中心。2016年,全市15分鐘內可到達醫療機構住戶佔比已達到95%以上。

實惠 2:好醫生更多了

各區基層醫療集團相繼開出30萬元、40萬元的年薪"搶"高水平全科醫生;

紛紛請國外的全科專家開展業務培訓;成立專科醫生工作室,讓大醫院具有副高以上的專科醫生固定在社區"駐點";

實行首席專家制,聘請專家專職負責轄區內慢病居民的健康管理等等。

實惠 3:藥品有了"長處方"

深圳市社保局以羅湖區為試點,允許為慢性病患者單次開具1-3個月的治療性用藥。社康藥品目錄與集團內各醫院藥品目錄一致,達到1350種。針對缺藥品種,羅湖醫院集團24小時內配送到家。"網絡藥師"通過移動審方APP,指導患者用藥,解決社康中心用藥不全和用藥水平不高等問題。

實惠 4:檢查方便了

各區基層醫療集團相繼組建檢驗檢查等資源共享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社康檢查、醫院診斷"。居民到社康中心檢查拍片,通過遠程系統即時傳送至集團影像診斷中心,由集團專家集中看片診斷,居民在社康中心等候便可獲取診斷報告。

實惠 5:轉診便捷了

基層醫療集團內各醫院將專科號源優先配給社康中心,對社康中心上轉的病人實行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

實惠 6:花錢少了

基層醫療集團將疾病防線前移,主動做好預防保健,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今年上半年,全市公立醫院次均門診、次均住院費用分別為216.9元、10019.5元,維持在國內同級城市的較低水平。

實惠 7:居民壽命更長了

基層醫療集團成立後,積極主動協同公共衛生機構開展學校衛生、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癌症基因早期篩查項目等工作,提高了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努力"防大病、延壽命"。2016年,市民人均期望壽命80.86歲,孕產婦死亡率為8.46/10萬、嬰兒死亡率為1.64‰,主要健康指標持續向好。

實惠 8:一生的健康有人管了

基層醫療集團成立後,主動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讓一個人健康地出生、從小擁有各種健康的常識、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成年以後,有專業的家庭醫生幫助管理好你的健康,得了慢性病,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在步入老年後,給你提供最便捷的醫療和養老服務。

實惠 9:家庭醫生服務更實了

由於"預防為主"的利益導向,醫院集團一改過去"只籤不管"的狀況,主動做實家庭醫生服務,為籤約居民提供動態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慢病管理、用藥指導、健康促進、網絡藥師、社區臨床藥師、預防保健、家庭病床、社區康復、醫養融合等優質服務。

實惠 10:社區能養老了

羅湖、光明等區(新區)的基層醫療集團在社康中心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長期託老等服務,做強社區養老;通過開設醫療型、康復型、護理型家庭病床,做實居家養老,去年以來,全市累計建家庭病床4540餘張。

基層醫療集團怎麼"辦"?深圳叫你往這看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羅湖醫改經驗推進基層醫療集團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給出了清晰的"路徑圖"--

01目標是什麼?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基層醫療集團的功能定位是"強基層、促健康",目標很清晰,推動醫療衛生服務--

由"以醫院為重點"向"以基層為重點" 轉變

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比方說,以前我們只把病人的病治好、讓他康復出院,現在我們得千方百計給居民做好預防保健,做好健康科普,讓他儘可能不要得病、不要住院,最終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02集團長啥樣?醫院-社康中心一體化

在組織形式上,基層醫療集團由三級綜合醫院牽頭,整合社康中心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推行醫院-社康中心一體化運作。這些醫療衛生機構在功能上差異化配置,分工合作。

比如羅湖醫院集團,就是由羅湖區人民醫院牽頭,一共5家區屬公立醫院+23家社康中心整合而成。

羅湖醫院集團

03整體怎麼治理?管辦分開,成立理事會

在治理機制上,政府對基層醫療集團要"管辦分開",組建基層醫療集團理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代表區政府履行舉辦基層醫療集團的職能,理事長由同級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

04具體如何管理?政事分開,給予自主權

在管理機制上,理事會與基層醫療集團要"政事分開",政府加強方向、政策等宏觀管理和醫療行為、費用的監管,減少對基層醫療集團內部微觀事務的管理。基層醫療集團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內部人事管理、機構和崗位設置、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副職推薦、中層幹部任免、年度預算執行等方面享有自主權。

05怎麼考核?社康診療量、居民健康水平是重要指標

理事會負責每年對基層醫療集團運營情況進行考核,社康中心診療量佔比、雙向轉診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列為重要考核指標,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並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以及院長的薪酬待遇、職務任免掛鈎。

06拿什麼激勵?醫保基金"總額管理、結餘留用"

在醫保基金方面

推廣"總額管理、結餘留用"。即以上一年度家庭醫生籤約參保人醫保基金記帳總額,加上約定年度根據全市人均醫保基金增長率計算的醫保基金增量支出為基數,年度清算時,若籤約參保人本年度實際發生的醫保基金記帳總額小於上一年度基數,結餘部分由基層醫療集團留用。

居民越健康,基層醫療集團和醫務人員越受益。

比如說,你通過家庭醫生服務籤約管理了一百個人,這一百個人,按照去年的水平,醫保要支付1萬塊錢,今年如果你讓居民更健康,節約了醫療費用,只用了9千,那麼剩餘的1千塊錢,基層醫療集團可以留著用。

在收費制度方面

逐步推廣"打包收費",按人次、按床日和按病種收費,促進基層醫療集團主動控制醫療服務成本。

在基本醫療服務財政補助方面

逐步降低或取消三級醫院門診補助標準,提高其住院補助標準,同步將社康中心的門診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人次以上並實行動態調整。

07薪酬怎麼定?

向基層醫務人員傾斜

在人事編制上

基層醫療集團要逐步轉變"按人點數"的編制管理方式,實行人員總量管理,建立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全員聘用制度,實現"以事定費、以事定崗、按崗聘用"。

在薪酬分配上

要建立有利於引導醫務人員向基層流動、向基層醫務人員傾斜的薪酬分配製度。在績效工資分配上,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關鍵崗位、作出突出成績的人員傾斜,向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全科醫生和進駐社康中心專家等基層醫務人員傾斜。

08怎麼做強社康中心?

深圳的基層醫療集團模式,重點在"基層",讓集團內離居民最近的社康中心變得更強,真正"接得住"集團內逐步下沉的醫療資源和診療量。

為此,深圳將大力提高社康中心的硬體和軟體標準,成立基層醫療集團層面的各類技術和資源中心,為社康中心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通知》要求--

深圳要提高政府辦社康中心建設標準,各區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社康中心,具備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組織管理、普通門診、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家庭醫生服務、集中審方、合理用藥諮詢、全科醫學培訓等綜合服務功能;

允許符合條件的社康中心開設康復護理等床位、開展門診手術;

2018年底前,市屬醫院舉辦的社康中心將全部移交給轄區,納入所在轄區基層醫療集團統一管理;

基層醫療集團將建立醫學影像、醫學檢驗、藥事服務等資源配置中心,開展遠程醫療、"基層檢查+集團診斷"、藥品集中配送、網上集中審方等服務,實現健康檔案、病歷等互聯互通,實行檢查結果互認、處方流動、藥品共享。

(原標題:規培畢業生進社康,最高補助35萬!深圳基層醫療集團「好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繼30萬年薪招老師後,深圳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醫生招聘!醫學生最高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自2017年起,深圳對通過公開招聘到社康中心工作、取得國家認可的住院醫師或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的畢業生,按照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由社康中心同級財政分別給予25萬元、30萬元、35萬元的一次性生活補助。
  • 首次被列入深圳「緊缺崗位」 全科醫生更有「含金量」
    專科醫生轉全科可補助兩萬元到202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2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25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3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6名以上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深圳建設需求……對於全科醫生的發展,深圳定下了「三步走」的目標。
  • 基層全科醫生每年補助3萬/2.5萬/2萬不等
    年全市累計為基層招引衛生人才800名左右; 實施農村醫學生定向培養,到2023年累計培養定向醫學生800名左右,市財政對村醫培養經費缺口部分全額補助; 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到2023年累計為基層培養增加全科醫生400名以上。
  • 專科醫生轉全科 給2萬
    點擊查看 來源:深圳衛健委整理:基層醫師公社 於小漁今日,深圳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一系列加強關於全科醫生待遇保障的措施。
  • 深圳有醫生年薪達到200萬
    近日,網上一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取消事業編制,醫生年薪可達百萬」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醫生年薪百萬不是夢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去編制化」最徹底的醫院之一。在2012年開始投入使用的這家公立醫院,沒有行政級別,所有員工不具有事業編制。    說起當年放棄原編制來到這家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內科的張醫生說:「我當時也有過猶豫。
  • 30萬招中小學老師35萬補助醫學生,深圳為何頻頻「大手筆」招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記 者丨王帆編 輯丨李博近30萬年薪招聘中小學老師;全市啟動最大規模醫生招聘,醫學生最高可獲35萬補助……最近一段時間,深圳頻頻因為「大手筆」的招聘啟事引發關注。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9月以來,深圳多個區發布了公立中小學教師招聘通知,需求人數共計2000多人。10月27日,深圳組織的全市醫療衛生單位招聘開始報名,擬招聘5873人。為何招聘人數創新高?又為何以頗具競爭力的高薪、高補貼吸引人才?這背後是深圳重點發展教育、醫療的決心。
  • 在瀋陽,這些人最高可得補助2萬元!還有一大波政策!
    對於殘疾兒童(學生)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特殊教育學校等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的,每人年補助康復經費500元。對其他成年殘疾人在社區進行康復的按殘疾類別進行救助,救助標準為:重度肢體殘疾人經康復醫生評估後,需要設立家庭康復點的,每戶一次性補助200元簡易康復器材費,每人年補助300元康復經費,康復醫生每年不低於3次上門指導康復訓練;輕度肢體殘疾人可以在康復場所進行康復訓練,每人年補助100元康復經費。
  • 福建最高700萬元補助高層次人才 58同城名企優崗助力優秀人才就業
    為了鼓勵特級人才入駐,福建省還給予特級人才最高700萬元安家補助,還設置了晉級獎勵和榮譽獎勵,給予最高300萬元晉級獎勵和最高80萬元榮譽獎勵。人才分級與補助獎勵有利於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並促進人才集聚發展,而為人才提供合適的崗位,則便於其最大限度發揮潛力,釋放更大的職場價值。
  • 廣東:產科與兒科醫生緊缺 基層醫院吸引力提高
    兩場招聘會吸引了近3000名求職者入場,1620人初步達成工作意向。   產科與兒科醫生緊缺   20日,2018年春季廣東省粵東西北地區醫技護類人才專場招聘會在廣東藥科大學赤崗校區舉行,47家粵東西北地區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提供了超過2400個崗位。
  • 安家費3萬,5年共補助15萬,西安吸引集聚碩博研究生人才政策發布
    登記進入「就業儲備池」的應屆碩博研究生,在西安實現就業和創業的博士每人發放1萬元,碩士每人發放5千元。針對企事業單位設立碩博人才獎。企業引進博士的和西安6561現代產業急需緊缺目錄人才需求的急需緊缺碩士博士,分別獎勵企業每人一萬元,每人五千元,每家企業最高獎項10萬元。
  • 深圳市全力培養全科醫生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提高全科醫學培養能力上,未來深圳全市高等醫學院校要積極設立全科醫學學院或全科醫學系,開設全科醫學概論等必修課程。此外,深圳也將推動高職類院校開展康復治療、營養師、醫務社工、老年照護、舒緩醫療、心理諮詢等新興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適應家庭醫生服務發展需求。
  • 港大深圳醫院醫生年薪最低56萬元最高91萬
    今年一季度,港大深圳醫院的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日均費用都低於深圳市11家市屬公立醫院的平均水平。手術費用總體維持在較低水平,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約為6000元~8000元,微創胸腺切除術平均費用約為1.3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3%。
  • 國家衛計委:對規培醫生3萬元/人/年進行補貼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被看做培養全科醫生的重要途徑。「中央財政將會每年每人3萬元對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進行補貼」,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金生國透露,未來補助機制將成為經常性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實施已經2年。1月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建設的進展情況,會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 這些畢業生有補助!最高每人4萬元
    通知稱,就業補貼標準與各地經濟發展相結合,既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又能夠調整人才流向結構,彌補基層人才短板。對昆明市按照每人0.5萬元標準補助;對曲靖、楚雄、玉溪、大理、紅河等5個州市按照每人2萬元標準補助;對昭通、文山、普洱、西雙版納、保山、德宏、麗江、臨滄等8個州市按照每人3萬元標準補助;對怒江、迪慶按照每人4萬元標準補助。
  • 安置三類殘疾人 每年最高補助5萬元
    符合條件且安置這三類殘疾人的機構,每年最高可獲人員扶持補助5萬元。符合條件的機構請儘快到當地縣級殘聯諮詢和申報補助。輔助性就業,是指組織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但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從事相對穩定的勞動生產的一種集中就業形式,輔助性就業機構同時具有庇護性、非營利性、社會福利性等特點。
  • 政府發文:公衛補助再提高|公衛|政府|補助|醫共體|基層|村醫|...
    同時,要求各地按規定落實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基本藥物制度專項補助。雖然村醫的公衛任務量有所增加,但是相應的補助經費也會隨之增加。據基層醫師公社統計,2015-2019年這5年的國家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分別為40元、45元、50元、55元、69元,期待今年在這上面還會有所提高。
  • 為了養生大媽鮮榨果汁輸入靜脈 這大媽為了養生真是拼了
    為了養生大媽鮮榨果汁輸入靜脈 這大媽為了養生真是拼了時間:2019-03-19 10: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了養生大媽鮮榨果汁輸入靜脈 這大媽為了養生真是拼了 3 月 17 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接診了一例讓醫生大吃一驚的病例。
  • 深圳戶口辦理:應屆畢業生落戶深圳哪個區補助比較多
    補貼標準我是《思賢教育-深圳點點通》,今天分享:「思賢點點通:深圳戶口辦理:應屆畢業生落戶深圳哪個區補助比較多」深圳點點通——專注入戶、貸款融資專業服務深圳市人才引進補貼只要你的學歷達到本科及以上並通過深圳人才引進方法落戶深圳的,就能申請深圳市的補貼,具體金額如下: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補貼標準:
  • 深圳衛計委官方回復:中央補助已撥給規培醫院
    根據深圳市衛計委官方聲明,目前,深圳規範化培訓學員生活補助標準高於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在全國已經居於較高水平。按照深圳財政補助使用原則,地方財政補助高於中央或省補助標準的情況下,補助資金可以統籌使用。二、深圳市規範化培訓學員生活補助發放情況深圳市於2008年啟動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2012年啟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新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為了保障培訓工作順利開展,深圳建立並完善了規範化培訓財政投入機制。市、區財政除投入經費保障培訓基地建設、師資建設、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等,還投入專項資金用於學員生活補助。
  • 民辦學校改擴建校舍最高補助100萬元
    這兩份徵求意見稿,對扶持民辦學校發展提出許多利好政策,包括安排一定比例的教育用地,依法依規用於舉辦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在改擴建校舍最高給予100萬元補助等。同時還明確表示積極維護民辦學校教師的合法權益,保證民辦學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審、評先評優等方面享受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教師同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