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的祾恩殿,位於北京昌平縣天壽山南麓,是十三陵中的首陵,也是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這個宮殿當時建造時那是相當的豪華了,祾恩殿向人們展示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無窮智慧。為後人研究古代建築史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歷史和文物的雙重價值,可謂建築史上的豐碑了。
長陵祾恩殿建於明宣德二年仿明代皇宮金鑾殿所建,上的丹陛,前面是一塊平坦的月臺,襯得大殿更加雄偉。 這種形式的殿頂叫"重簷廡殿式".在古建中等級最高,比較少見。此殿脊至臺基地面高25.1米, 殿頂全部黃色琉璃瓦覆蓋,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使大殿更加金碧輝煌。
祾恩殿前面的階梯是三層,而整個十三祾也只有長祾的是三層,而祾恩殿為什麼是三層呢?三層是代表著天地人,當然人肯定就是代表著皇帝了,三層殿基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老子的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們都知道故宮下雨天能看到千龍吐水在太和殿,而在長祾的祾恩殿能看到百龍吐水,這也是非常令人震撼了,在靠近地面的一層外面有許多的小龍頭,流水就是從這些個地方出來的。據文獻記載用來建造階梯的這些漢白玉石,運送過來的時候運用的方法是旱船拽運,也就是說,在冬天的時候把路上撒上水,等待水結成了冰,再依靠人力一點一點的拖拽,用人或者畜牲。
走上臺階當你站在祾恩殿的前面,你就會發現它也是非常的大,只是門面就會給人一種壓迫感,而整個長陵的精華所在也就是這了,因為長陵最出名的就是祾恩殿,這個宮殿有多豪華呢,整座祾恩殿都是由金絲楠木來建造的,十三陵的陵寢也幾乎全部是由金絲楠木所建造的。
整個長陵中祾恩殿是最大的一個了,內部整座大殿有60根金絲楠木柱子,其中中間的四根,是最高的了,它們的成材已經有三五百年了,為什麼他們都是由金絲楠木建造的呢?因為楠木最大的特點就是耐腐蝕,並且會自然散發出香氣,在古代這屬於優質材木了。
金絲楠木主要生長在一些偏僻的深山老林裡,所以每當去採伐運輸時都十分的困難,據文獻記載當時去深山老林裡採伐楠木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得到,有一句流傳的話: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並且當你伐倒了之後,要等到雨季來臨才能把楠木衝下來。
祾恩殿進深五間,面闊九間,所謂面闊就是左右了,而當時建造成這樣的目的時九五至尊,皇權至上,其實你會發現祾恩殿的地面都是覆蓋毛毯的,如果你想要摸摸金磚的話,你可以去祾恩殿的後面,那裡有個角,可以用手去摸一摸金磚啦(不要告訴別人哦)。
總之祾恩殿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至少你可以看看金絲楠木,摸摸古代的金磚,體驗一下古代人的建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