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摘錄自福建美術出版社《中國畫技法 牛》,蔣為民著繪,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一、牛的骨骼、肌肉與形體結構
了解牛全身主要骨骼及關節的組成、表層肌肉的分布,是畫好牛的基礎,突兀於外形的骨點、肌肉的體塊,是造型與用筆的重要依據。↓↓↓
二、 牛的運動規律
1、行走:若右前腿先向前開步,左後腿則跟著向前,接著左前腿抬起,右後腿跟著向前。四腿兩分、兩合,左右交替,繼續循環形成一個行走的運動。身體重心在三腿穩定落地構成的三角形內。↓↓↓
2、奔跑:兩前腿和兩後腿交換,即左右前腿、左右後腿交換的步伐。速度越快,前後腿屈得越緊、提得越高,步伐就開得越大,常有一腿著地,甚至全部騰空,每個循環步伐間落地點的距離可達身長的兩倍左右。↓↓↓
三、頭部畫法
1.頭部畫法步驟
①大筆浸水,吸至半乾後筆尖蘸濃墨,略調,中鋒畫額,順勢帶出鼻梁。往右勾出上眼帘,再畫側眼。↓↓↓
②按結構畫出眼輪、顴、面頰、下顎的基本體積。↓↓↓
③蘸濃墨,中鋒勾眼、鼻、額、上下唇。↓↓↓
④散鋒畫耳毛、中鋒勾耳輪。↓↓↓
⑤筆尖蘸濃墨,中鋒勾頭角,行筆連貫有頓挫。角面凹凸紋按弧狀排列,注意疏密長短,用筆要松。趁溼用濃墨幹筆調整各部位結構,力求整體。↓↓↓
2.頭部的各種動態↓↓↓
四、軀體畫法
1.軀幹畫法
調中墨筆尖調濃墨,先畫肩、胸腹,再蘸水略調濃墨,畫尾、臀,另起筆從腰至骨盆畫至後腿前側,用剩餘墨補臀部另一側和腹背部,換長鋒蘸濃墨,勾肩、背、腹、尾。↓↓↓
2.尾部畫法
溼筆蘸墨,中鋒雙鉤,先勾上側再勾下側。線條既有弧度又不能太滑溜,畫尾椎的骨節,體積要上粗下細。再蘸濃墨順勢寫出尾毛。↓↓↓
3.前、後肢畫法
牛的前後肢畫法大體相同,先大筆調墨,側鋒畫肢體上部結構體塊。換長鋒蘸濃墨,趁溼中鋒勾出肢體結構,線條要有頓挫、虛實。蹄可線勾,也可沒骨寫就,或勾線後以墨色皴擦。↓↓↓
五、不同動態的牛↓↓↓
六、範圖畫法
1.《晨曦》畫法步驟
步驟一:以中鋒勾勒頭、脖、肩、前腿、背、尾、後腿、腹、乳,再大筆蘸中灰墨點出大小塊黑花,趁溼用幹濃墨勾出肩脖處皺褶,筆上剩餘墨乾擦黑花點。↓↓↓
步驟二:調較淡的墨色畫另一頭牛,與之顧盼,方法同上,注意保留筆觸和空白。↓↓↓
步驟三:以幹灰墨勾畫牛欄。調胭脂點染乳、耳、鼻,赭石勾牛角、牛蹄及形體結構。淡墨點垛地面,稍幹後錯落地畫些草叢。↓↓↓
步驟四:調赭石與三綠染草地,保留筆觸和空白。統一畫面,最後題款、鈐印。↓↓↓
2.《春消息》畫法步驟
步驟一:以小寫意筆法依次勾勒犛牛的鼻梁、頜部、鼻孔、眼、角,並分組勾出額頭和頸部的捲毛。↓↓↓
步驟二:依次勾出肩、背、尾、前後腿,調中灰墨,用散鋒按結構從溼至幹畫全身體毛,注意結構和留白,再以濃破淡多次畫體毛,直到厚實。↓↓↓
步驟三:在畫面左邊畫藏女。依次畫五官、頭髮、上衣、手、水桶、衣袍,並著色。注意表現人物內在的喜悅。↓↓↓
步驟四:在已完成牛的後方補畫正面牛,以取動勢的變化,形成三角形構圖。↓↓↓
步驟五:在人物的後側勾皴一組橫臥石頭,用淡墨畫草地,趁溼畫草,調赭石與三綠點染,再以赭石復勾人物與牛邊緣,用胭脂點染牛鼻,增加暖色感,最後調整畫面虛實濃淡,取橫勢題款、鈐印,與臥石形成呼應。↓↓↓
3.《暖春》畫法步驟
步驟一:調中墨筆尖蘸濃墨,從左骨盆上緣中鋒起筆,順勢轉側鋒畫出臀部、大腿、小腿肌肉體塊,再蘸濃墨勾勒後肢、足蹄,略蘸濃墨中鋒畫尾。↓↓↓
步驟二:溼筆蘸濃墨從肩峰落筆,順勢畫出軀幹,再蘸濃墨畫左右前腿,中灰墨側鋒畫額、,鼻梁、臉,濃墨中鋒勾眼、鼻、角。畫小牛從背部起筆到肩、脖、雙耳、額、鼻、臉。↓↓↓
步驟三:畫小牛的軀幹、腿足、尾,趁溼勾脖子的皺褶。↓↓↓
步驟四:畫桃花枝幹,白粉調胭脂點花,赭石點蕊,調三綠筆尖蘸赭石畫葉。調赭綠掃筆畫草地,蘸赭石勾點牛角、眼、鼻、耳、蹄、尾,最後題款、鈐印。↓↓↓
畫牛教程回顧,請點擊: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