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女博士教你1分鐘讀懂「血常規」?

2020-12-15 騰訊網

這個季節發燒的孩子特別多,血常規的檢查也特別多。這兩天,網絡上熱傳了下面這段《復旦女博士教你一分鐘讀懂「血常規」》視頻。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視頻來源網絡)

視頻裡提到的「淋巴細胞增高是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高提示是細菌感染」,大家可能聽著不陌生,因為很多醫生的確是這麼給家長解讀的。那真的是這麼回事嗎?並不是。除了這個誤區,現實中還有不少對血常規的誤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血常規5大誤區

誤區一

白細胞高、中性粒細胞高就是細菌感染,淋巴細胞高就是病毒感染

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系統裡的重要一環,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五大類。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每一類白細胞都有各自的生理作用,在此不一一展開敘述。不過,我們需要了解的是:

所以,並不能單憑一張血常規報告單就能得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相比血常規報告單上的數字,孩子的臨床表現和症狀,才是更重要的參考依據。

誤區二

孩子發燒,就要做血常規

在我們國家,血常規似乎成為了發熱孩子的「標配」。在某些醫院,甚至是在就診前,讓孩子提前做好血常規,拿著到結果後再看醫生。這樣的做法,美其名曰「節省時間」。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醫生評估和分析孩子的發熱原因,並不需要血常規或其他輔助檢查。孩子的一般狀態,既往情況,症狀變化以及詳細的體格檢查,這些信息就可以協助醫生做出基本的判斷。比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病毒性胃腸炎等常見的孩子感染性問題,都不需要通過血常規來幫助判斷的。

誤區三

C反應蛋白升高就是細菌感染

談到血常規,不得不說一下C反應蛋白(CRP)。很多醫生都會將二者同時檢測,尤其是發熱的孩子。CRP,是人體有炎症和組織損傷時(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由肝臟細胞產生的急性期反應物。病毒,細菌等引起感染時,都可以導致CRP的升高。

那是不是CRP一點意義都沒有呢?那倒也不是。研究發現,當CRP超過100mg/L時,大約80%的可能性是細菌引起的感染。當然,CRP跟血常規一樣,不是所有發熱的孩子都要檢查的。

誤區四

發熱12-24小時內查血常規不準

血常規任何時候檢測,都是準確的,而它只反映檢測當時的體內各項指標的實時數據。對於部分症狀嚴重,整體狀況不好的孩子,血常規可以隨時查,隨時都有意義。而且,多次檢測看變化趨勢,更有指導意義。

不過,大部分引起急性發熱的疾病,很少需要在疾病早期就化驗血常規,因為疾病狀態變化,可隨時影響血常規各項結果,而就算是健康的孩子,一天中白細胞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可以相差一倍。

誤區五

孩子體檢查了血常規,有箭頭出現,說明孩子有問題

當有數值異常時,也就是檢測數值高於或者低於參考區間。參考區間,以前常常叫做「正常值」,但是大家發現這個叫法並不正確,也容易引起誤解。因為參考區間的設定,是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將部分地區、部分健康人群的檢驗數據,作為更大人群的參考數據(以小見大)。即使收集到的檢驗數據,也並不是百分之百都在參考區間內,而只是選擇其中的95%,有5%的(正常的)數據未被統計在內。這也是統計學的方法。

另外,兒童和成人的參考範圍也有不同。隨著年齡變化,血常規的參考指標也是在變化的 。直到孩子達到一定年齡,才會與成人的數值接近。比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紅細胞等。

目前並不是所有醫院都按照年齡來制定參考區間的,很多仍然使用成人標準。因此,孩子體檢血常規發現有上下箭頭時,先不用驚慌,因為並不一定是孩子有問題,而一次檢查的數值高低,尤其是略高於或者略低於,也不能完全代表真實情況。

以上便是今天要聊的血常規5大經典誤區。了解這些內容,對於家長來講,並不是為了讓自己替代醫生去看病,而是至少能知道哪些說法是錯誤的。對於醫生來講,則是儘量避免讓誤區是在臨床實踐中被不斷傳播和強化。

(全文完)

發燒、感冒、咳嗽、腹瀉等兒童常見病;皮膚問題;疫苗接種;安全用藥;過敏;餵養;睡眠;行為發育;兒保;婦產科;乳腺科;眼科;口腔科等相關問題。

相關焦點

  •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一圖讀懂:3分鐘教你看懂血常規 導語 血常規報告單不會看?
  • 復旦女博士,劈腿四名男博士,現在女博士怎麼樣了?
    復旦一女博士,同時劈腿四名男博士,其中的一名男博士,為了追求這名女博士,買車買房給他,並且送給了她5篇SCI和一篇Nature論文。而這些論文,都是這名男博士,為了追求這名女博士,獲取她的芳心,親自動筆寫的。
  • 一圖讀懂血常規,門診坐班有訣竅
    血常規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血常規結果可以反映出人體許多的變化,但眾多的檢查結果你真的都完全掌握了嗎?這項基本功你是否夯實了呢? 接下來看一下,你對血常規的解讀到了哪個階段吧。
  • 「超實用」3秒鐘,教你如何讀懂血常規
    體檢報告中,最燒腦殼的就屬血常規了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血常規檢查結果到底咋子才能讀懂!血常規三個指標血小板血小板在常規化驗中的縮寫是PLT,它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補破損的血管,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10^9個/L。
  • 教你讀懂化驗單之血液分析(血常規)
    本文繼續前期的內容,教您讀懂血液分析化驗報告單。血液分析通俗的叫法是血常規。雖然血常規是一項很便宜、很常見、很普通的化驗項目,但是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是醫生臨床診斷不可或缺的利器。包括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淋巴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嗜鹼性粒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單核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嗜鹼性粒細胞計數(1-11)
  • 復旦女博士,當代學術圈妲己
    ​前段時間鬧得轟轟烈烈的翟博士的論文是抄的,但你知道嗎,這位復旦女博士的論文是別人送的!!一大早看到某條新聞,復旦大學的某科研天才,昨天為愛吞藥自殺了...這是被曝出來的朋友圈截圖所以到底經歷了什麼?
  • 教你讀懂血常規檢查報告
    血常規檢查主要是查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同樣生活糜爛,復旦女博士事件不了了之,北大渣男博導下場如何?
    看到這裡,不禁令人聯想起前段時間發生的復旦女博士「劈腿」事件。復旦女博士李某在讀博期間,同時與四位男博士交往,目的是完成論文順利畢業。她利用各種手段將四位男博士玩弄於鼓掌之間,不費吹灰之力達成目的。事情敗露於一位名叫陸炎的男博士,這位痴情的男博士為了討好李某,曾一口氣為她送上了5篇SCI論文!
  • 復旦劈腿女博士,SCI論文為碩導代寫,學術造假為何如此猖狂?
    我們先不說早期翟天臨學術風波,就說說最近這件「復旦大學女博士一人劈腿四男博士」的醜聞吧!很多人在討論這位女博士的個人修養問題,可是令小編震驚的卻是這位女博士的畢業論文是她的一情郎男博士給她碼出來的。如果,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那麼,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真實性與含金量就有待考證了。
  • 復旦劈腿女博士最終結果如何?你可能想不到,有這五種可能結局
    這幾天,復旦大學碩士生導師陸某火了。他辛辛苦苦泡的妞跑了,不要他了!陸碩導為了這位復旦大學的女博士生,棄妻離子。為這位女博士生買包包、買汽車、買房子、寫論文!可謂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愛」!然而,這位女博士卻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在享受陸碩導「全方位愛」的同時,劈腿其他男子,連同陸碩導,她竟然同時與四位男子有染!可恨的是,女博士在陸碩導的傾情奉獻後,卻提出分手,這讓陸碩導非常難以接受!傷心之下,吞食安眠藥自殺。被搶救回來後,他決定「揭露」女博士!於是,此事鬧得全網皆知!
  • 復旦女博士同時劈腿四人,致男醫生自殺
    這幾天,網上最火的事情莫過於復旦大學女博士李敏同時劈腿四個博士,最終導致碩士醫生選擇服用安眠藥自殺。現在人搶救過來了。事情的經過究竟怎麼樣?據網上信息透露,女博士利用其四個男朋友發表論文,並且每個「男朋友」都被蒙在鼓裡,不知其他男友的存在。
  • 復旦大學女博士腳踏4條船,現實版「妲己」結局如何?
    近來復旦大學的一位女博士因腳踏4條船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本來在情感上有糾葛再正常不過,但女博士李某卻遊走於4位男博士之間,其中有一碩導用情至深,送房送車送SCI論文,甚至為愛殉情,自殺未遂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女博士的這種劈腿行為受到了輿論的強烈譴責。
  • 出軌創新高:復旦1女博士劈腿4男博士,名醫送她5篇SCI
    油然而生:有家有室的碩導名醫,對在讀女博士獻殷勤不僅送房送車送珠寶,還能送5篇SCI!這樣的事件在網絡媒體曝光後,迅速點燃公眾狗血熱情,各種評論滿天飛。果真如此,加上此前一些名校發生的各種聳人聽聞的醜聞,不得不讓人對學生成長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反思一下。
  • 復旦女博士劈腿四男博士成焦點,簡直就是現代加強版的「妲己」!
    這個高智商人之間的閒情趣事總是能夠被更多人所議論,就比如這復旦女博士一人劈腿四男博士的消息就能夠吸引大眾的注意,成為我們議論的對象。關鍵是這個瓜後面牽扯到的線索還不知劈腿這一點啊!不過,因為劈腿了四個男博士,也有人把這位女主角復旦女博士稱為現代的加強版妲己,能夠騙到四個男博士,還真不是只有一點優秀啊!陸某是這件事情爆出的男主人公,他為了這位復旦女博士拋棄了自己的原配妻子,令人氣憤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還有孩子。這件事情爆出之後,如果有一天被我們的孩子看到了,內心是何等感受呢?這能說復旦女博士李某的魅力真是不得了啊!
  • 一圖讀懂,原來解讀血常規可以這麼簡單
    在醫院,醫生常開的血液化驗項目裡,血常規大概最常見了。感冒,發燒,拉肚子,頭暈,頭痛等等常見小毛病去醫院做檢查,也是從血常規開始的。化驗單上那麼多項目,是怎麼看的?別急,我們先來看如何讀懂血常規。
  • 復旦大學已啟動調查,劈腿女博士的學術水平能經得住考驗嗎?
    近日,復旦大學女博士李某因為情感糾葛牽扯出學術問題,一時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大家除了關心這位女博士同時與4個男生的情感問題,貌似更關注事件中提到的「5篇SCI論文」一事。復旦大學在前兩天發布公告稱,已經啟動對這位女博士的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調查,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最新的信息發布。在這裡,簡單的給大家再次說明一下事情發展的大概歷程。早些時候,一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男醫生因為與復旦大學某位女博士的個人情感糾葛而一時想不開(自殺未遂),在自己所發的朋友圈中,這位男醫生聲稱自己為女博士寫了5篇SCI,並為她拋棄自己原有的家庭。
  • 教你看懂血常規!
    只要看準四點,那麼基本上你也就知道這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了。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血常規中的白細胞數(WBC)在血常規化驗單中,有一項血常規指標為WBC,就是指白細胞數量。我們在小學就學過,白細胞具有吞噬和殺滅細菌的功能。因此,這項血常規指標,反映了我們體內抵禦和殺滅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強弱。普通成年人的白細胞數量應當在:4.0~10.0X109/L。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下)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課程直達】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心電圖
    圖源:丁香公開課課程診斷必備: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心電圖1、主導心律是什麼:竇性還是非竇性?2、有沒有激動起源異常:比如是否有早搏,哪裡來的早搏?那讓主任醫師手把手教你怎麼用 5 步法讀一張心電圖:視頻來源:丁香公開課課程「診斷必備:手把手教你快速讀懂心電圖」👇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觀看精彩免費試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