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把過去心靈上受過的傷害叫做心理創傷。你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嗎?
父母吵架或者家庭不和造成極端性格,因而人際相處困難;因為另一半的背叛變得不再相信愛情,因而敏感多疑;因為小時候不幸的遭遇難以忘記,因而變得孤僻……
深夜裡,你是否每每想到某件往事就會難過得流下淚水? 你是否因為以往自己長期的不自律而有了自卑情結?
心理創傷讓你難過了嗎?
最早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創傷學說,他認為心靈過去所受的傷害(心理創傷)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
很多人都認可這個觀點,認為凡是有果必有因,遇到事情要去找原因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
但是對於心理創傷,當你找到了原因(過去所受到的傷害)時,你會更難過。往事在腦海中浮現,而你卻什麼也不能改變,什麼也做不了,無措感更湧上心頭。
很多人一有問題就會被歸於原生家庭,童年時的陰影等某次經歷,然後被安慰到:「別難過,錯不在你」。既然錯不在你,你又會覺得是命運對你不公。
隨著你一次次重溫過往,你會陷入過往越來越深,感受到更加刻骨銘心的傷害 ,卻一點辦法都沒有,甚至有些人因此變得越來越悲觀。
經曆本身並不能決定什麼,重要的是你賦予經歷的意義。
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其實,並不需要辦法,因為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可能你會說:「不可能,我確實受到了心理創傷的傷害!」但是,別忘了,人是會思考、有情感的動物 。過去的經歷只是一個客觀的冷冰冰的事實,你之所以受其影響是因為你賦予了它情感。同一件事情被不同的人經歷,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人有自由意識,是可以被改變的,而不是機器一樣的存在。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 。對待同樣一次挫折,有的人認為我太不幸了,有的人認為我又接近成功了,從此各自人生大不相同。
過往經歷對你來說或許真的殘酷,但是殘酷這個詞是對你而言,是你賦予那次經歷的情感。而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你心中的殘酷對別人而言可能並不嚴重,某種程度上說,你的世界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
你要有勇氣做出改變,把握好以後的人生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改變很難。但是,這個「難」也是你賦予過往「改變」歷程的意義。
不管你是想走出陰影還是要做成一件事,如果你一直無法做出改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你內心並不想改變,你沒有走出舒適圈的勇氣,你不想面對改變給你帶來的挑戰,你不想失去維持現狀的舒適感,儘管你很渴望改變和成功。
周而復始下去你只會越來越自卑,看著別人越過越好。
不要停留在原地,沒有人會等你。
如果你還是做不到賦予過往積極的意義,做不到拿出改變的勇氣,也不要責怪自己,那是因為你經歷的還不夠多。
你內心享受現在的安於現狀,你甚至從所謂的"不幸"中能得到安慰,比如說能得到他人的關心,以及沒能做成一件事的藉口。
然而,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人生,不被過往束縛。請記住:不存在所謂的心理創傷,過去如何並不能束縛你,要去賦予過去積極的意義。
無論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
說起不幸,2020年12月12日,素媛案犯罪趙鬥淳刑滿釋放,人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憤怒與恐懼。對於終身依靠人工尿袋和GM生活的素媛來說,12年前的遭遇更是對她的身心造成了莫大的傷害。過去已成過去,更希望素媛可以積極地把握以後的人生,未來的生活擁有更多的愛和快樂。
每個人都有獲得幸福的權利,不要讓一次不幸的遭遇灰暗了自己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