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善良的人:屢屢被傷害,還要選擇善良嗎?

2021-01-08 愛生活的西茜

1

善良的人,總是心不設防,總是為別人考慮,總容易把每一個人都想像成好人。

善良的人,會活得很累,也很容易受到傷害。

相信每個善良的人,肯定都在行善的這條路上,吃過不少苦頭,受過不少委屈吧。

被欺騙,被傷害,被道德綁架……這年代,做一個好人難,一直做一個好人更難。

大冰說,善良是一種天性,善意是一種選擇。

世界上大多數人天性善良。如佛陀所言:人都有善根。只是有些人善根微細,可能終其一生連他自己都不會發現。也有些人因為遭遇過不好的事情,被不好的周遭環境所影響,良知漸漸被泯滅。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向人展示善意。因為曾經我們也對人友善,卻多次遭受冷冰冰的傷害,傷怕了,心寒了。

我們從來沒想過傷害任何人,但是也不想被別人傷害。

傷害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傷害之後的後遺症。我們下次還要不要再相信別人,還要不要再對別人友善?如果他是一個好人,我如此懷疑他,豈不是也傷了他的心?但是如果他是壞人,我豈不是會再次遭到傷害?

一次次被傷害之後,內心變得惶恐不安,我們不知道還有誰值得相信?一個冷漠的表情背後可能是一顆善良的心,一張燦爛的笑臉下也可能藏著蛇蠍心腸。

於是我們只能選擇冷漠,隱藏自己的善良。其實冷漠只是保護色,善良才是底色。

就像《聖經》上說的:只因不法事情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

善良很脆弱,很珍貴,請小心翼翼地保護好它。一旦錯施善良,受到傷害,有些人很可能會永遠關閉善良之門。

2

昨天晚上,看到一個視頻,在一個下雨天,一個女孩給了一個乞討的老人一把傘。

下面有一個人評論道,只要看到乞討的人,她都會給錢,哪怕是一塊錢。也許那個人是騙子,但萬一不是呢,哪怕是為了那極小的可能。她這麼做,最主要的是尋求良心的安慰。如果自己就那麼眼睜睜地走掉,而那個人確實有困難,那麼,她會感到良心不安。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想,讓一個善良的人違背自己的天性,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她幫的那個人也許是一個騙子,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她,但是她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她不會討厭這樣的自己。

幫助別人,對人善良,它不是一項責任,它更應該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讓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讓你更快樂,更喜歡自己。

人性在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都只是剎那,但就是因為那一剎那,人類才因此永恆和偉大。所以,哪怕我們屢屢遭受傷害,依舊會堅定地選擇善良。

願我們終其一生,善良不會遭遇險惡,真誠不會遭遇欺騙,幸福不會遭遇厄運。

願天下所有善良的人一生都有好運氣,如果沒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學會堅強,學會保護自己,依舊擁有選擇善良的勇氣。

相關焦點

  • 不會感激那些傷害我的人,善良是一種選擇
    許多的心靈雞湯中不停地傳播「感謝傷害自己的人」。諷刺的是,深信這句話的人,大都是心地善良但對人性了解不足的人。而那些施害的人依然不會收斂,該傷人的時候還是繼續傷。曾經,我也把這句話當作我人生的半個座右銘相信「那些傷害你的人終將會讓我強大」,可直到我們一步一步後退,傷害者一步一步前進,才知道這根本就不成立。傷害終究是傷害,惡意無法感謝。可以的話,任何人都不想受到傷害,傷害之所以叫傷害,是因為它已經危害到你的生理和心理,給予你某些痛苦。如果你被最好的朋友背叛過、被家人冷嘲熱諷過、被同事朋友孤立。
  • 現實中,善良的人傷害了自己,冷漠的人傷害了別人
    看上去好像還挺熟的,可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沒人施以援手,他們就眼睜睜地看著你的笑話。從小到大,你能感受到這種無力嗎?就好像歌曲《海底》裡說的那樣,你一個人久溺深海,不停地揮舞手臂,一直扯著笑臉,但是岸上人的臉上都掛著諷刺的無關。於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 善良的你,被傷害過嗎
    你是否曾經傷害過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如果你傷害過,是否現在心裡有內疚呢,善良的人會用他的善良幫助更多的人,當你的行為傷害了一個善良的人,就會產生蝴蝶效應,因此傷害到更多的人。當你幫助一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繼續幫助更多人,你也會因此種下更多的善因,相反你的一個行為就會種下多個惡因。
  • 善良的人,學會把握度,才不會被傷害
    在我看來,太多的人在人生的半路上,就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也改變了自己不同的處世方法,其中的原因,只是因為沒有度而已。因此我才說,善良的人,學會把握度,才不會被傷害。之前聽老人說起,有個老太太叫芳嬸,老實了一輩子,好心了一輩子,卻在最後變成了人人躲著的老人。年輕時候的芳嬸,一直喜歡幫別人,只是這種幫,沒有度,害了自己。
  • 當善良透支,人就會變得理性
    被傷害過的人,才會知道痛的滋味,失敗過的人,才會懂得吸取經驗。想要保護好自己,就要學會拒絕別人,要有善心,要做善事,但是,善良也要看對誰,否則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帶著一顆善良的心,對這個世界有著美好的嚮往。
  • 孩子:缺少鋒芒保護的善良,是無底線的,也容易被傷害,咱得避開
    孩子不懂得區分什麼是真正的需要幫助,是指在那些人說自己困難時,無差別進行幫助,當有一天樂樂選擇不幫助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多人的指責,孩子不明白明明是做好事的幫助,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多責罵。一昧的教導孩子善良,會讓孩子變成一個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人,聽信別人的話語,沒有自己的判斷,甚至被善良這兩個字所束縛,不敢反抗。家長只有教會孩子有底線的善良,才能避免孩子被這些惡意傷害。
  • 「人太善良,做什麼都是錯」:在這4件事上,讓善良有些「鋒芒」
    善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美德,更是讓自己活得通透的重點。但往往善良的人,卻很不受待見,似乎在如今這個時代,「善良」成了一個「貶義詞」。正如那句話說的:「當渾濁成為常態,清白反而成了一種罪」,也許在某些人眼裡看來,善良的人,其實就是「傻子」,總是備受欺負,總是被當成冤大頭。
  •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而一旦聰明的天賦被當成是傲慢自大的資本,那它會成為無明我執的幫手,會成為不幸生活的開始,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娛樂自我、逃避真相、藐視他人——但這是懦夫的表現。 而善良,是一種高貴品質,是一種最具價值的選擇。 選擇了善良,你就選擇了做真實的自己。真實超越痛苦和快樂的感受,它是自尊自愛的最高表現。
  • 生而為人,請你選擇善良
    但是經歷了這麼多,我已經不需要這樣的人來玷汙我的世界,我所主張的是「寧可錯殺一萬,也絕不給任何人一絲一毫傷害我的機會,一段關係裡,如果我覺得不快樂,覺得委屈,那我就會離開,並且絕不留戀,寧願痛苦一陣子,也絕不會讓自己委屈一輩子,記住,在意你的人,不會讓你受委屈。」
  • 餘生,做個善良的人
    做個善良的人,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要傷害到自己,這樣剛剛好。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汙濁了,在我看來,善良是那些心裡乾淨的人讓這世界保留的最後一絲溫暖和尊嚴。我曾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寧可做個善良的人,坦蕩一輩子,也不做個虛偽的人,算計一輩子,因為人活著,比的不是誰高誰低、誰上誰下、誰有錢誰沒錢,比的是睡能睡得舒坦、笑能笑得燦爛」。餘生,我也想做個善良的人,輕鬆坦蕩。
  • 你的善良,人不知,天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巴爾扎克說過:「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絕不矜持。」但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計較得失,惦念仇恨。只有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才會明白,計較得失並不能改變什麼,選擇善良是為了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加自由。
  • 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你理解善良的含義嗎?
    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你理解善良的含義嗎?心懷善良,便擁有不老音容,芳齡永駐。水流不爭先,滋潤根本,何妨零落成塵。悄然做真誠好人,細行實在好事,歡度平凡的好日子,以善良之心對待所經歷的一切,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以善良之心對待身邊的人,不妒忌怨恨,不嘲笑排擠……善良可以讓坎坷變成前行的墊腳石,也能使疏離結為兄弟。把善良栽種在心裡,即便時間在我們額上犁滿輒痕,也會獲得生命的繁榮與蓬勃,宛若永恆的春光、不落的星辰。
  • 致自己:別太心軟,別太善良
    不是所有的退讓都會換來安分守己,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讓對方心懷感恩。有時候你的柔軟善良,反成了別人變本加厲的理由,心疼的還是自己。後半生致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別太心軟,別太善良。 卑微到塵埃裡從來不會開出花,只會萎謝罷了,做人不要太心軟,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別總是不好意思拒絕,你的寬容在某些人眼裡就是無私,他們不會因為你某一次的主動而感激你,反而會把它當成理所當然。
  • 人是善良的,奈何不得不裝狠的星座
    儘管他們骨子裡也是心地善良之人,可當對一段感情完全失去期待,以至於讓自己愛得傷痕累累,那麼他們寧可強迫自己變得狠心也不願意再繼續傻傻愛下去。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十二星座中那些人是善良的,奈何不得不裝狠的幾個星座吧,你上榜了嗎?
  • 當「善良」變得越來越沉重時,我們該如何在孩子面前詮釋「善良」
    「農夫與蛇」的故事在現實中不斷上演,使得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變得敏感而糾結,到底還要不要教孩子善良呢?什麼是善良呢?《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 馬克•吐溫 說過:「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人聽到」。
  •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你可以選擇善良,但不要懦弱
    因此,我從小被人誇獎「這孩子性格好、沒脾氣、文靜」,至今清晰地記得老師最愛在我的評語上記錄「誠實謙虛」的字樣。現在想來,這也許就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大人們說的話不會有錯,我應該這樣做。也許,正是基於這種心理,我漸漸習慣了在人前表現自已善良懂禮貌的一面,慢慢地不爭、不搶、不會生氣、也沒有原則了,哪怕被騙也不會去拆穿人家。
  • 願每個善良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這個世界上有善良的人,也有自私的人,有時常給予別人溫暖的人,也有總是忽視和傷害別人的人,而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受到別人的傷害,越容易不被善待,因為很多時候善良會被辜負。如果一個人的善良總是被辜負,受到過各種冷漠對待,或者是傷害,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善良,變成一個冷漠的人,甚至會因此滋生惡意,變得有點自私,或者選擇報復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
  • 女生商場遭襲胸,18歲男生踹猥褻男被拘,請給善良的人一條生路
    還記得叢飛嗎?幫了那麼多人,自己生病了,幫不了那些人了,卻被他們指責:是你當初承諾要幫我們的,你怎么半途而廢說話不算數,讓我們怎麼辦?還記得那個老爺爺嗎?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了三個男青年,自己卻不幸身亡,而被救的三個人卻態度冷漠,讓人心寒,引發當地群眾的強烈不滿!
  • 善良的三個層次——是非分明,是高階的善良
    對於「善良」,我的理解共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字面意思「善良」在《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心地純潔,沒有惡意」,也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出自《禮記.學記》。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善良,對人存有善意。見到弱者要去幫助,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應該無條件原諒。更有甚者,甚至宣揚「以德報怨」,當別人打你左臉時,應該同時送上右臉,以便感化別人:我這麼善良,你有沒有自慚形穢,展開深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從此洗心革面做一個好人?相信周圍的人都一樣。我抱著這種相當變態的「善良」觀,竟然也順利度過人生的前二十年。
  • 你的善良,需要一點鋒芒!
    過度善良是一種弱點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東郭先生與狼」還有「農夫與蛇」這兩個小寓言故事。兩則寓言中,東郭先生和農夫面對求救的狼和虛弱的蛇都選擇了出手相救,換來的下場卻是一個要吃他另一個用毒牙咬了他。其實那些被「借」走東西,倒也不是真的有多麼貴重,只是那對夫妻的態度著實令人感到憤怒:對於幫助自己的人,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抱有那麼一點感激,但當他們發現夏東海夫婦不好意思開口後,就果斷選擇利用他們的善良,開始無底線地提要求。比夏東海夫婦遭遇更常見的,應該是現實生活中的「借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