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體型偏胖她每次體育課跑步都要面臨同學的嘲諷和擠兌,喝剩半杯的可樂裡會被人惡意的倒進抹布水、拖把水、粉筆灰。
被欺負的馬思純也曾向父母求助過,可父母最後還是選擇以學業為重,息事寧人。
無限制的忍耐、承受,讓她學生時代孤立無援,動蕩不安。
01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我應該怎麼做呢?
再強大的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被霸凌的時候,也充滿著心酸與無力。
息事寧人,不斷忍受,無奈轉學,這是大多數父母在面臨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時最常做的舉動,不是不愛孩子,是沒有其他辦法。
前段時間,演員秦昊在綜藝節目中提到女兒在幼兒園中被同學欺負,崩潰到哭,並訴說了自己的無力:
「如果你有一個女兒在學校總被欺負,第二天你跟老師說完女兒還被欺負,第三天家長找了老師回來還被欺負,你能怎麼辦?難道只能轉學麼?」
我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難道只能轉學麼?
剛做媽媽沒多久的我在屏幕前禁不住和秦昊一起發出質問,到底應該怎樣處理校園霸凌,怎樣對待被欺負的孩子和施暴的孩子。
02
必須要知道的第一點:孩子也會迫害孩子
孩子向孩子釋放出來的惡意有多可怕呢?
小說《醜八怪》講述了一個12歲的小女孩被同學霸凌的故事。小女孩名叫蓮卡,因家庭變故不得不離開自己居住的城市,轉學到了爺爺所在城鎮。
初入小鎮的蓮卡對於鎮上的其他孩子來說,是特殊的,格格不入的。她純真善良,真誠熱枕,小心翼翼的嘗試去融入新環境、新集體,卻被當做幼稚古怪、與眾不同的外來者一再排擠。
小鎮的孩子們紛紛捉弄嘲笑蓮卡,叫她「醜八怪」,儘管,蓮卡的相貌並不醜陋。只有男生季瑪向她釋放善意,天性真誠的蓮卡迅速把季瑪視為自己無條件崇拜信任的朋友。
一次,孩子們逃課事件被人洩露,古怪不合群的「醜八怪」蓮卡為保護季瑪站了出來,她被打上「叛徒」的標籤,開始無休止的被霸凌欺辱的生活。
而蓮卡信任的季瑪卻拋棄了自己,選擇站在霸凌自己的人群中。
在小說《醜八怪》中,孩子們對叛徒「醜八怪」蓮卡的霸凌像是一場集體圍獵。他們在蓮卡的身後不停的追趕她,從學校、到樹林、再到田野。
把蓮卡推到在泥地裡,用皮鞋踢打她,脫掉她的裙子套在稻草人身上,甚至殘忍的燒掉了這個「醜八怪」身上唯一美麗的——金色的頭髮。
總有人會因為施暴者的孩子身份,把校園霸凌看作是孩子間無心的玩笑和打鬧。
然而,這些施暴的孩子,其實才是最接近惡、最會使用惡意的人。
03
每個孩子,都是校園霸凌的參與者
年幼的孩子缺少道德意識,卻擁有與成人世界的一致的規則意識。
3人以上的團體便擁有孩子們中間的話語權,而落單,則就會被群體驅逐。
小說《醜八怪》中,季瑪選擇和其他人一起欺辱蓮卡,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同伴的重視,通過暴力手段得到受害者的屈服,以證明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
故事的最後,真相大白,孩子們知道了真正告密者不是蓮卡而是季瑪,蓮卡終於從這場圍獵中解脫出來,而吉季瑪則又淪為新一輪的圍獵對象。
在純粹的暴力面前,施暴者的討厭並不具備排他性,一個受害者的解脫往往最有可能是因為新的受害者被發現了。
施暴後很難得到懲罰,會讓這群道德感缺失的孩子漸漸的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徹底走上惡魔之路。
施暴的孩子、被霸凌的孩子、甚至是被迫沉默的大多數,每個孩子都曾經歷或正在經歷著校園霸凌,無一倖免。
04
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報告披露,全球每年約有2.46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佔全球總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在中國,僅2017年至2019年間,就有88.74%的校園暴力案件導致受害人傷亡。然而,當暴力事件發生後,80%的情況是沒有人出面阻止的。
弗拉基米爾•熱列茲尼科夫的這本《醜八怪》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孩子世界的惡意、真實的人性,全部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多次再版長銷100多萬冊,並在1984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醜八怪》,至今豆瓣評分仍高居8.4,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家長與孩子。
被燒掉的綠色新裙子,成人世界裡同樣被人欺負嘲笑的「老好人」爺爺,決絕的剃光自己漂亮長發大聲斥責施暴的孩子的蓮卡.
年幼時不懂,尚且會在蓮卡被燒掉新裙子時難過的哭了許久。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從懵懂的孩子變成努力為兒女遮蔽風雨的父母,而被掩藏在時光下的來自孩童時期的嘲笑、嬉弄,卻再次被記起。
每個深愛著兒女的父母都會跟我一樣,害怕孩子會被欺負,害怕自己保護不了他,害怕他被迫割裂天真,捨棄真誠,早早的在無望中變成不自信的大人。
而最讓我們恐懼的,是不能第一時間發現他的委屈,不能第一時間在他哭泣難過的時候擁抱他。
而,這一切一起的恐懼,或許就是從第一聲玩笑嘲弄中開始的。
05
校園霸凌,本可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得到阻止
多數校園霸凌,都是一點點慢慢累加的。
施暴的孩子會從言語嘲諷捉弄開始,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受害者的容忍度,試探圍觀者的反應,圍觀者的默認或者參與便是他們下一次施暴的驅動力。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在回答某位家長「孩子被欺負的時候,該怎麼做」的提問時,直言如果是自己,她會告訴孩子:打回去。
12歲的蓮卡,枕在爺爺的膝頭委屈哭泣,而那個做了一輩子「老好人」的爺爺,他給不了蓮卡支持,也無法震懾那些壞孩子,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迫害者。
所以,蓮卡只能讓自己渾身長滿尖刺,變得勇敢、冷漠,剃光了自己最漂亮頭髮,她目光凌厲,言辭變得極具攻擊性,不再真誠的信任朋友,她的天真終結於12歲的校園。
每當我看的校園霸凌相關的新聞時,憤怒心痛之餘,總是忍不住去想:如果圍觀的孩子能停止附和起鬨,如果老師和家長能及時重視孩子之間的欺辱,那些被傷害的孩子可能就不會走上絕路?
然而,《醜八怪》這本書徹底的打醒我,把所有希望放在圍觀者挺身而出之上,其實是在賭,我們都知道:十賭九輸。
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怎樣識別惡,面對惡,在被惡意攻擊的時候像剃光頭髮的蓮卡一樣,勇敢的,打回去!
校園暴力就像過境颱風,童年猝然消逝,孩童的世界開始為了那虛無的社會規則彼此爭鬥。成長開始於天真世界的崩塌。
《醜八怪》裡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孩童世界的黑暗與殘忍,同時也照出來成人世界的冷漠與無力。
如何保護孩子的善,並教會其在惡面前保護自己,是每個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
俄羅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蘇聯國家獎獲得者弗熱列茲尼科夫代表作之一。榮獲蓋達爾兒童文學獎+歐洲兒童文學獎+雅努什·科爾恰克獎,全球暢銷100萬冊。
一部講述校園霸凌的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勇於直面校園霸凌這一普遍存在的現象,並將真實的人性撕裂並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著名導演羅蘭貝科夫將其搬上銀幕,電影《醜八怪》榮獲第32屆國際電影節大獎蘇聯國家獎。
女報會選出一位
綜合走心留言和轉發點讚數較高的讀者
送出一本《醜八怪》
@倚窗觀細雨:我曾經暗戀的人,後來請我看電影的時候趁機跟我表白了,記得當時借著影廳裡微弱的燈光,我好像看見了他泛紅的臉,那是我頭一次看這個大男孩臉紅。還記得在他表白的兩年前,我曾因為他和另一個女生在一起偷偷的把自己關在漆黑的小房間裡哭過,那時候的喜歡和暗戀,好像傾注了一個少女的全部。暗戀著他,總覺得自己和他心有靈犀,能看懂他眼睛裡所傳達出的想法。那時候以為,我喜歡他,與他無關。後來他表白,我答應了,他卻早已不是那個曾經我暗戀的那個少年了。
請以上獲獎讀者三日內
以如下格式發送個人信息至後臺:
《嘿,反常的我》+姓名+聯繫電話+地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你也喜歡這段短文
何不轉發給喜歡的人
道一聲晚安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醜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