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八怪究竟是哪八怪?原來都是著名大畫家,其中一位是鄭板橋

2020-12-22 動次打次玩

大家在平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醜八怪這個詞,醜八怪代表著長相奇醜的人,是個貶義詞,那麼大家肯定會有疑問,為何叫做醜八怪呢?是從哪流傳下來的說法?醜八怪究竟是哪八怪呢?

醜八怪

醜八怪這個詞來源於「揚州八怪」,分別是:楊法、金農、鄭板橋、汪士慎、李蟮、高翔、黃慎、李方膺、羅聘、高鳳翰、華巖、閔貞等,有人發現並不是八個人,其實這裡的「八」是虛數詞,指的是數量很多的意思,並不是指揚州八怪只有八個人。

揚州八怪

這些人都是當時著名的畫家,比如鄭板橋就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他也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大家也許好奇,這些人應該在當時是才高八鬥之人,為什麼會被形容成「八怪」呢?

鄭板橋

因為「揚州八怪」在當時的做事風格自由不羈,我行我素,而且畫風推陳出新,趣味怪異,那時候的正統畫派非常不屑他們的作畫風格,所以被蔑稱為「醜八怪」,自然有貶義的意思,雖然揚州八怪當時行事怪異,但是做事從不越規,而且有情有理,反而很是受當時百姓們的喜愛,後人甚至還為他們修建了揚州八怪紀念館。

揚州八怪紀念館

其實「揚州八怪」是當時社會的醜陋縮影,反應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的頑固迂腐,對於一些敢於創新之人的壓制和攻擊,這種陋習也是流行到如今,對當今社會生活行事怪異的人,有些人依舊對此那種嘲笑和諷刺,豈不知這也是他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相關焦點

  • 歷史那些事,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在書法、繪畫、詩文、印石等方面均有建樹,其中成就最高的當數他的書法和繪畫藝術。他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就跟他認真地學習書法、繪畫和填詞。在名師的指點下,鄭板橋很快在書法、繪畫、填詞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成為當地有名的秀才。 鄭板橋自26歲開始,在真州設私塾教書。為謀生計,他不得不變賣書畫。1723年,鄭板橋的父親去世,他卻已窮困落魄,無法厚葬自己的慈父,於是,鄭板橋產生了求取功名的意圖。
  • 清代畫家 鄭板橋
    清代畫家 鄭板橋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
  • 鄭板橋如此任性?「揚州八怪」不止八人?這些你都不知道!
    提起他,書畫愛好者大多會立刻想到他畫竹一絕,而更多人則會想起那句著名的「難得糊塗」;今年一月,高中語文新課標中的建議背誦篇目還選入了鄭板橋的《畫竹題記》一則。可以說,鄭板橋是一位受眾廣泛的古代藝術明星,把他的側面拼在一起便可以勾勒出一個至情至性的鄭板橋。
  • 畫家鄭板橋才華橫溢,與一個女人有很大的關係
    畫家鄭板橋才華橫溢,與一個女人有很大的關係說到清代的大才子不得不提的就是畫家鄭板橋了,原名一個燮字,十分硬氣,穩重的感覺,其實人如其名,鄭板橋就是這樣一人。鄭板橋的乳母給他一生的影響十分之大,乳母家中其實是有個兒子的,鄭家家道中落,本身就沒有錢來僱傭一個乳母了,但是她還是留下來照顧當時還是年幼的鄭板橋。在最艱難的那段時間裡,家裡面只有一塊餅,一半給自己的兒子一半就給鄭板橋吃,早上餓著肚子,還要頂著寒風到市場去撿菜葉子吃,要是去晚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竟是著名詩書畫家鄭板橋先生的詩句!
    眾所周知,鄭板橋系清朝時期的著名詩書畫家,詩書畫藝術被世人譽為「三絕」,亦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官至縣令。他不僅飽學多才,滿腹經綸,而且行俠仗義,剛正不阿,是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所以,他畫的竹在當時也曾轟動一時,竹韻清風,氣節浩然,佳話諸多,也為一些詩書畫家做出了榜樣。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鄭板橋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母親在他四歲時便離世了,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自幼聰穎過人,勤讀詩書。康熙五十二年,二十歲的鄭板橋考中秀才;雍正十三年,時年三十九歲的鄭板橋考中舉人;乾隆元年,四十四歲的他考中進士。乾隆七年,五十歲的鄭板橋開始出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來又調到濰縣當知縣。用鄭板橋自己的話來說,做官主要是想:「得志加澤於民」。
  • 第一個提出藝術為勞動人民服務的畫家,是鄭板橋?有詩為證!
    在我國繪畫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藝術為勞動人民服務的畫家,似乎是鄭板橋。他是浙江興華人是揚州畫派的首領,以畫竹最為著名。現在,蘇州、杭州的許多名勝、古蹟、園林中都還有他的畫和字的石刻、木刻和手跡陳列。名氣大,找他畫畫的人就多,楊州是個「鹽商」聚薈之區,有錢的人多,但越是有錢的人就越想揩油,揩油者即剝削也,養成了剝削習慣的人,往往以不花錢而得到名畫家的畫為樂。1754年春,正是就乾隆皇帝遊罷江南之後,鄭板橋的名氣更大了,向他索畫的人也更多。他有一個要好的朋友靳秋田,請他作畫,藉此機會,他就發起牢騷來了。
  • 正直畫家鄭板橋,一心為民善良做官,他做過什麼讓百姓如此敬佩?
    鄭板橋不僅僅是一位正直、清廉,百姓非常愛戴的官,還是一位著名的大畫家,尤其擅長畫竹子和畫蘭花。不論是在他做官期間還是辭掉官職回家之後,他都留下了許許多多讓人記憶深刻的故事,被後人所銘記。他曾經在一次科舉考試之中中了進士,因此他做了官,在一個地方擔任縣令。
  • 原來你是這樣的鄭板橋|「宰客」趣事
    說到這兒,您可能得撇嘴了:「為啥要知道他長啥樣,我認識不就行了......」可您想啊,自古以來風流才子數不勝數,您都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怎麼能在芸芸人海中認出他來呢?不知道,也沒關係,下面我就和您一起,穿過這厚厚的故紙堆,去見一見這位才華橫溢的老爺子......
  • 有人說鄭板橋的書法很古怪,但是怪在哪呢?
    有人說鄭板橋的書法很古怪,但是怪在哪呢?大家都知道,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一提到鄭板橋就讓人想起他畫的竹子,他畫的竹子富有特色,亦頗具清廉高尚的節氣。所以一想到鄭板橋就自然地想到了他筆下的竹子。
  • 醜八怪、不三不四是怎麼成為髒話的?那些數字髒話背後的二三事②
    那些數字髒話背後的二三事①今天我們再來分享一下「醜八怪」、「不三不四」這兩個詞的歷史追溯醜八怪=揚州八怪醜八怪咦耶咦耶咦耶~別把燈打開~「醜八怪」 用以形容外貌醜陋的人。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有:博學多才,嗜奇好古的金農、只畫竹子的鄭板橋,胸有成竹說的就是這位仁兄沒錯了、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至於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阮元、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併入。他們大多出身貧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書畫往往成為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的媒介。
  • 鐵骨錚錚的鄭板橋,親自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鄭板橋,相信每個人都應該聽說過,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畫家,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變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不過,鄭板橋並不是這個人的名字,板橋也不是他的字,他真正的名字是鄭燮,板橋是他的號。因為他在所做書畫的下面都題板橋鄭燮的字樣,後來人們就逐漸稱它為鄭板橋。他同時也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 鄭板橋吃狗肉輸畫,袁枚求教豆腐菜,你都喜歡吃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當這種東西吃到口以後,往往會興高採烈 有一種滿足感,有時甚至忘乎所以.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清代著名畫家、 文學家鄭板橋,最愛吃狗肉,每當聞到狗肉香,便會嘴饞,大有「狗肉滾三滾, 神仙企唔(站不)穩」之態。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鄭燮(1693—1765),號板橋,興化人,以詩、書、畫聞名於世,是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和藝術家。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這句話是清代大畫家、書法家鄭板橋的名言。短短的四個字充滿了人生哲理,常被後人當作座右銘。5、君有奇才我不貧。——清·鄭板橋《贈袁枚》朋友有奇才,我就不會處於困境。真摯的友誼是人生的巨大財富,可靠的朋友可以與之患難與共。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著名的物理學家盤點,你了解其中哪一位?
    著名的物理學家盤點,你了解其中哪一位?極客盤點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看看這些為人類發展做出極大的物理學家中,有哪一位是你所熟知的物理學家。他不僅要忙於教學工作,而且圖書資料和儀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業餘時間,自己動手設計和製造儀器來進行有關的實驗。1826年,歐姆發現了電學上的一個重要定律——歐姆定律,這是他最大的貢獻。這個定律在我們今天看來很簡單,然而它的發現過程卻並非如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歐姆為此付出了十分艱巨的勞動。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原:本來,原本,原來。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鄭板橋集畫家、書法家和文學家於一身,因名言「難得糊塗」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真實、生動地「還原」鄭板橋的形象,榮宏君先後搜集了數十本研究他的專著,比如著名學者卞孝萱的 《鄭板橋叢考》、周積寅的《鄭板橋》、丁家桐的《絕世風流》等專著。這些著作有的注重學術性,有的注重文學性,非常全面地解讀了鄭板橋傳奇的一生。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7月10日至25日,菏澤學者、北京城市學院教授榮宏君繼2017年之後,再度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為我們解讀鄭板橋的「翰墨風骨」。二登講壇的幕後故事「鄭板橋是一個奇人,是一個怪人,更是一位偉人,是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作為鄭板橋的『粉絲』,我一直在關注、研讀他。」
  • 說「走狗」,看齊白石、鄭板橋究竟是什麼樣的狗
    說「走狗」,看齊白石、鄭板橋究竟是什麼樣的狗 現在是敬畏之心匱乏的時代。有奶便是娘,只認錢認奶,連老祖宗也可不要,談何敬畏?趙本山宋丹丹的小品有「心中偶像」和「夢中情人」的調侃,惹觀眾一樂而已。年輕人也多追星族,或粉絲了,也有偶像的意思,但都是偶像的偶爾皈依,難得持久,遑論敬畏?敬畏是心靈深處的敬仰和畏懼,是持久的,是攝魂納魄般的追尋,是真敬、大敬、真畏、大畏,敬畏到可以為之捨去生命,可以「士為知己者死」。前人對此有「走狗」一喻,倒是真切到位,鄭板橋說自己是「徐渭門下走狗」,齊白石也說自己是「青藤門下走狗」,這便是真正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