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 鄭板橋

2020-12-20 騰訊網

清代畫家 鄭板橋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於1693年11月22日,卒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歲。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他的先祖於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鄭板橋故居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二十六歲至真州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官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京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於通州。三十六歲,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四十八歲,為董偉業>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範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範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範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勳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禹王臺勘災。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深得百姓擁戴。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遊郭氏園。重訂>、>、>,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1751年,五十九歲,作>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在>和>裡,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閒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遊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遊蘭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極多,流傳極廣。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畫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鄭板橋的畫給當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勞動人民視為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為流傳。鄭板橋畫扇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臺,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相關焦點

  • 歷史那些事,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在書法、繪畫、詩文、印石等方面均有建樹,其中成就最高的當數他的書法和繪畫藝術。他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就跟他認真地學習書法、繪畫和填詞。在名師的指點下,鄭板橋很快在書法、繪畫、填詞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成為當地有名的秀才。 鄭板橋自26歲開始,在真州設私塾教書。為謀生計,他不得不變賣書畫。1723年,鄭板橋的父親去世,他卻已窮困落魄,無法厚葬自己的慈父,於是,鄭板橋產生了求取功名的意圖。
  • 穀雨時節,賞析清代鄭板橋的《七言詩》
    《七言詩》清代·鄭板橋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有的畫家為了簡單,把披麻皴、荷葉皴、亂麻皴等中鋒用筆的皴法叫豎皴;把斧劈皴、折帶皴、馬牙皴等側鋒用筆的叫橫皴。10. 香茗:香茶。賞析談到鄭板橋,就繞不開一個「竹」。鄭板橋的畫,鄭板橋的字,鄭板橋的詩,都離不開「竹」。就連寫穀雨,也要扯上心愛的「竹」,才好下筆。
  • 畫家鄭板橋才華橫溢,與一個女人有很大的關係
    畫家鄭板橋才華橫溢,與一個女人有很大的關係說到清代的大才子不得不提的就是畫家鄭板橋了,原名一個燮字,十分硬氣,穩重的感覺,其實人如其名,鄭板橋就是這樣一人。鄭板橋十分聰明,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識字了,8歲左右就可以寫對聯,早些年間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人,祖輩之中也有出過教書先生這樣的職業,於是清出茅廬的鄭板橋也開始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教書時光。出生的時候已經是家道中落了,家中沒有存款日子過得十分艱苦,十四歲的時候家裡的親人又陸續的去世,這樣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年幼的鄭板橋十分痛心。
  • 古詩詞賞析 |《竹石》鄭燮(鄭板橋) |【清代】
    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2)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3)立根:紮根,生根。(4)原:本來,原本,原來。(5)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6)磨:折磨,挫折,磨鍊。(7)擊:打擊。(8)堅勁:堅強有力。(9)任:任憑,無論,不管。
  • 原來都是著名大畫家,其中一位是鄭板橋
    醜八怪醜八怪這個詞來源於「揚州八怪」,分別是:楊法、金農、鄭板橋、汪士慎、李蟮、高翔、黃慎、李方膺、羅聘、高鳳翰、華巖、閔貞等,有人發現並不是八個人,其實這裡的「八」是虛數詞,指的是數量很多的意思 揚州八怪這些人都是當時著名的畫家,比如鄭板橋就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他也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大家也許好奇,這些人應該在當時是才高八鬥之人,為什麼會被形容成「八怪」呢?
  • 他是莆田名醫,可鄭板橋卻與之齊名,後人稱他為清代隸書第一人
    ,少時立志習隸,三十年始終如一,對漢碑大器如痴如醉,終開創崇尚碑學法門,被世人稱為清代隸書第一人。2、跟隨莆田老師學書,鄭板橋與之齊名宋珏鄭簠少時便立志習隸,最初的老師是宋珏,宋珏也是莆田人,號荔枝仙、莆陽老人,明萬曆年間畫家,離開家鄉後主要在金陵居住,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 清代詩畫家鄭燮的《墨竹圖題詩》,一枝一葉總關情!
    作者簡介:鄭板橋(1693—1765)清代畫家、文學家。名燮(xiè),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鄭燮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是「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逾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 鄭板橋(1693-1765),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清代江蘇興化縣人。 作為清代中期頗具影響的著名的書法家,鄭板橋在藝術上反對墨守成規,刻意創新,敢於衝破「館閣體」的藩籬,領異標新以「怪」獨步書壇,學古而不泥古,在繼承的基礎上,獨闢蹊徑自樹一幟,形成了「隸、楷參半,有時雜以行草,亦間以畫法行之」。在章法上大小相間,濃淡並用,「亂石鋪街」般錯落有致。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號名世,世人多稱之為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金農、黃慎、高翔等人並稱為「揚州八怪」。
  • 鄭板橋藝術節走過24年,呈現鄭板橋及當代興化藉名家書畫
    以詩書畫三絕名世的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僅在中國書畫史上影響極大,在民間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為紀念鄭板橋,自1993年開始,興化市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興化鄭板橋藝術節」,至今已經走過24個年頭。10月18日,恰逢興化撤縣建市三十周年,第十三屆「中國·興化鄭板橋藝術節」在興化市博物館舉辦。
  • 清代畫家鄭燮茶聯的審美韻味
    鄭燮,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均工。 鄭燮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他一生命運多舛,居官10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 「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
  • 小央美美術品牌加盟: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鄭板橋的一生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
  • 第31課:關情民間疾苦聲的鄭板橋
    ,鄭板橋的愛民情懷從此詩中已得到充分體現,他的愛民之心和護民之行,將與他的詩畫一起被永遠銘記。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難得糊塗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詩文、書法、繪畫等造詣很高,為人也好,做官也好,都很正直,甚至可以說是狂狷,名垂後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漢族知識分子是沒有多少出路的,尤其象鄭板橋這樣正直的知識分子,更是如此,在歷經社會的沉浮洗禮之後,其處世名言——難得糊塗,也就問世了,雖然不見得驚天動地,但也是影響深遠。正所謂,渡盡劫波生命在,人世如夢糊塗過!
  • 第一個提出藝術為勞動人民服務的畫家,是鄭板橋?有詩為證!
    在我國繪畫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藝術為勞動人民服務的畫家,似乎是鄭板橋。他是浙江興華人是揚州畫派的首領,以畫竹最為著名。現在,蘇州、杭州的許多名勝、古蹟、園林中都還有他的畫和字的石刻、木刻和手跡陳列。鄭板橋是一個「怪人」,也會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和範縣做了十二年「七品芝麻官」,因維護勞動人民披罷官,寓居揚州。二十年前就在揚州賣過畫的鄭板橋,這時已六十歲了,「告老」回鄉,名氣更大。他刻了三個印章,一曰:「二十年前舊板橋」,一曰:「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一曰「七品官耳」。
  • 盜賊猖狂半夜行竊鄭板橋居所,鄭板橋不動聲色以兩副對聯嚇退盜賊
    鄭板橋,清代的書畫家、文學家,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鄭板橋是清朝之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圖》《甘谷菊泉圖》《修竹新篁圖》《蘭竹芳馨圖》等,著有《鄭板橋集》。如此有名人物,關於其掌故自然民間流傳不少。
  • 「創作開運禮」無畏風雨,傲然獨立,鄭板橋繪《滿袖春風》
    古人喜歡把自然界的事物賦予人的品德,在傳統畫家筆下,山水不是單純的風景,承載了文人對天地溝通的嚮往;翠竹也不是單純的植物,寄託了文人對自身道德標準的審視。藝術創作的魅力就是要有強烈的感染力,通過作品帶給世人享受,提升大家的精神境界。早在宋代畫竹的技法就相當成熟了,文同、蘇東坡等人以擅長畫竹而名留畫史。此後歷朝歷代畫竹名家輩出,到了清代最著名的畫竹名家非鄭板橋莫屬。
  • 鄭板橋的這首七言絕句,託物言志字字珠璣,最後7字難以超越
    天才畫家往往是孤獨的,生前很難大紅大紫,死後才華才被世人發現,從而名滿天下,其作品價值也會隨之飆升,國外頂級畫家梵谷是這樣,清代的鄭板橋也是如此。鄭板橋出生於江蘇興化,正兒八經的江南才子,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歌功底深厚,書法造詣極高,可以說獨樹一幟,同時也是清代少有的畫家,故世人稱他為詩書畫「三絕」。康熙三十二年,鄭板橋呱呱墜地,祖上家境還算不錯,可惜此時已經中落,日子過得相當拮据。
  • 《書法問集》727、寫鄭板橋書法用什麼毛筆?
    鄭板橋的字一向有爭議。【如果按照鄭板橋喜歡畫竹子,那麼最有可能是兼毫。但是鄭板橋的字,我們真的需要學嗎?】鄭板橋是非常著名的畫家,尤其擅長畫竹。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上面這幅畫還是挺符合鄭板橋的感覺的,鄭板橋特別擅長畫竹,而且他的故事被當代很多人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