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這首七言絕句,託物言志字字珠璣,最後7字難以超越

2020-12-17 諸葛品歷史

天才畫家往往是孤獨的,生前很難大紅大紫,死後才華才被世人發現,從而名滿天下,其作品價值也會隨之飆升,國外頂級畫家梵谷是這樣,清代的鄭板橋也是如此。鄭板橋出生於江蘇興化,正兒八經的江南才子,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歌功底深厚,書法造詣極高,可以說獨樹一幟,同時也是清代少有的畫家,故世人稱他為詩書畫「三絕」。

康熙三十二年,鄭板橋呱呱墜地,祖上家境還算不錯,可惜此時已經中落,日子過得相當拮据。鄭板橋小時候,是個苦命的孩子,母親在他三歲時因病去世,幾年後父親續弦,給他娶了繼母,幸虧繼母心腸不錯,對年幼的鄭板橋挺照顧,父親教他詩文對聯,希望他以後能夠有所成就,光宗耀祖更好不過了。

凡青史留名之人,大多都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鄭板橋太不容易了。家庭方面,幼年喪母,少年又失去繼母,好不容易熬到中年,伉儷情深的妻子撒手人寰,怎一個慘字了得。不僅如此,其仕途功名之路也走得非常艱難,歷經三朝才考上進士。

二十歲中秀才,此時康熙還在位,之後多次鄉試落榜,直至雍正五年,才取得舉人的身份,乾隆年間進士及第,他已經年過四十。此後十餘年間,鄭板橋基本上都是縣令、知縣這種小官,他體察民情、重視農桑,為官清廉生活簡樸,出行不坐轎子。

鄭板橋想要有一番作為,想要為民請命,卻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鬱郁不得志,最後因請求朝廷放糧賑災得罪上司,進而心灰意冷,選擇辭官歸隱,投入到繪畫創作之中。在藝術上特立獨行,鄭板橋只畫三種東西,即蘭花、竹子和石頭,蘭花象徵著高雅、自信,骨子裡充滿不服輸的氣質;竹子代表堅韌不屈。

只畫蘭、竹、石的原因,鄭板橋如此解釋:「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鄭板橋喜歡在自己的畫上題詩,他曾經寫下一首七言絕句,託物言志字字珠璣,表現了正直無私、不屈不撓之高尚品格,最後7個字難以超越。

《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自古以來,竹子備受文人的推崇,它寓意著自強不息、清雅脫俗,不同流合汙,大文豪蘇東坡對竹子也非常喜愛,他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一二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描繪了竹子把根扎進巖石裡,一個「咬」字畫龍點睛,那種堅韌的品質,一般植物比不了。

接下來的「千磨萬擊還堅勁」,石頭堅硬無比,看似脆弱的竹根,卻經歷千萬次的打擊與磨練,那股衝勁絲毫不減,不達目的不罷休,一定要扎進巖石中。表面上讚美竹子,實則是詩人自己的品格,宦海沉浮,儘管鄭板橋逐漸看淡,還寫下「難得糊塗」提醒自己,頑強的內心卻從未改變。

最後一句「任爾東西南北風」,短短7個字,瀟灑中略顯狂妄,大風大雨也好,嚴冬酷暑也罷,絕對不低頭,無畏無懼之精神,鐵骨錚錚之品格,是鄭板橋一生最好的寫照。

相關焦點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六言絕句,短短24字,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且佳作不多。其中,王維的六言組詩作品《田園樂七首》,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了。而在王維的《田園樂七首》中,又以《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最為著名,尤其是深受宋人所稱道。
  • 高考修辭運用淺析——象徵、借物喻人和託物言志的區別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
  • 怎麼讀古詩 | 讀詩法之六: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託物言志在我國古典詩歌創作中有著悠久的傳統,它濫觴於屈原《離騷》借美人香草而言忠貞高潔,借惡獸臭而言奸佞狡獪。這一表現手法所以能夠受到歷代詩人的普遍重視和繼承,在於它最能體現「詩言志」及「比興」的要求。以陳子昂《感遇》第二首為例: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 鄭板橋冷門的一首詠梅詩,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今天我們就再來讀一首清代詩人鄭板橋的詠梅詩——《山中雪後》,結尾7個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堪稱神來之筆。《山中雪後》清·鄭燮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傷,所以他經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後》就是詩人在大雪之後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山中雪後」表明這梅花是開在深山之中,大雪之後,言明地理環境和天氣,暗合詩文末句「清孤」。
  • 經典的7首七言絕句,每首隻有二十八字,卻令人嘆為觀止!
    經典的7首七言絕句,每首隻有二十八字,卻令人嘆為觀止。1、《將赴衡州酬別江華毛令》呂溫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識信每先期。明朝別後無他囑,雖是蒲鞭也莫施。此呂溫將去道州,臨別戒江華毛縣令之詩也。詩中表現一片愷悌君子之心。
  • 初中生如何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作文
    初中生如何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作文同學們在平常寫作文的時候,總會感覺自己的作文不夠有深度,不夠生動,不夠有吸引力,其實是我們在寫作文時,大多數是拋開了平時在我們課文範文當中所學到的很好的寫作手法,今天,我們來分析如何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作文
  • 唐朝7首七言絕句,均是經典之作,一定要知道
    唐朝7首七言絕句,均是經典之作,一定要知道!1、《座上獻元相公》趙嘏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去作不歸雲。7、《李衛公》李商隱絛紗弟子音塵絕,鸞鏡佳人舊會稀。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鷓鴣飛。「致身」猶言歸身、收身。「致身歌舞地」,言今日收身於紛華之地,並無不合。紀氏乃因「致身」二字未明,故有此疑。
  • 王勃絕句律詩8首,首首精彩,千古傳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一首經典五言律詩。這不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詩中的佳作。此詩採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以風喻人,借風詠懷,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抒寫了詩人普濟天下蒼生的情懷。全詩立意新穎,構思奇巧,抓住了秋風涼爽、令人愉悅、無所不在的特點,以擬人化的手法,把風寫得慷慨無私,獨具性靈。
  • 讀詠物抒懷詩的時候不要忘了主體形象
    詠物言志詩 主要通過細緻描摹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明代文學家于謙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上是詠石灰,用凝鍊的語言描寫了石灰經歷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甚至粉骨碎身的磨難過程,尤其是最後一句,寫出了石灰潔白的外在特性和內在品質。實際上是託物言志,借物喻人,採用象徵手法,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以及高潔純淨的理想。語言質樸自然,感染力很強,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 蘇軾因後悔而寫下一首詞,託物言志生動傳神,最後5個字千古流傳
    另外,蘇軾做了一件極為後悔之事,並因後悔寫下一首詞,託物言志生動傳神,最後5個字流傳千古。《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接下來所說的這首《竹石》,其作者是鄭板橋,一位清朝詩人。這首詩其實是一首題畫詩,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竹石畫創作出來的。在這首詩中,鄭板橋著力表現竹子堅韌的品質,並將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態度注入其中,使堅韌的竹子逐漸轉變為作者的人格追求和對世界的態度。
  • 古詩詞賞析 |《竹石》鄭燮(鄭板橋) |【清代】
    (10)爾:你品鑑鑑賞: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勁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詩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鬆」,首先把一個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著青山巖縫的翠竹形象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
  • 幾首絕句和五七律 10分鐘看明白舊體詩的各種詩體
    一、絕句絕句就是四句一首的詩,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古人也有很少的六言絕句。根據是否符合格律,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之分。下面老街就列出各體不同的絕句。3、七言古體絕句下面這一組七言絕句是古體詩,詩中有拗句又沒有救拗的話,都是古體詩,這是老街很久以前寫的《端午時節詠屈原 》三首:汨羅江畔粽葉香,端午時節楚人傷。 屈子遭逐懷王死,空留離騷吟斷腸。
  • 中考語文 現代文閱讀理解第九講:如何區分象徵和託物言志
    在第八講中,留了一個疑問:就是如何區分象徵、託物言志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象徵、託物言志的區別與聯繫。首先,這幾種說法都可以叫表現手法,或者寫作手法,他們之間有區分點,特別是象徵和託物言志,不論在散文閱讀,還是古詩文,或是詩歌閱讀中,都非常常見。要區分,首先就要知道這幾種手法的概念。
  • 小竅門輕鬆掌握,學寫託物言志類作文
    在初中七下課本中,第五單元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託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學習完了這幾篇課文,可以發現寫託物言志類的文章是有竅門的。1、巧妙引出對象託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所以,這個物就要有所選擇。可以是動物昆蟲,也可以是樹木花朵。設置恰當的情境,引出要描寫的「物」例如: 已經10點多了。 窗外,月亮沉睡在雲做成的搖籃裡,對面高樓還有零星幾個房間執著的亮著燈光。
  •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3首詠竹詩,寫竹更寫人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3首詠竹詩,寫竹更寫人「梅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自古以來就得古文人偏愛,特別是清代文人畫家鄭板橋,作畫只畫蘭、竹、石,曾自陳其中原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杜牧最著名的7首七言絕句,讀來朗朗上口!
    杜牧最著名的7首七言絕句,讀來朗朗上口!1、《華清宮》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閒蕊暖泉香。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7、《贈漁父》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此借漁父以譏世無賢才如屈子者。言外蓋有眾人皆醉之意。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這就不得不說道竹子頑強而執著的品質了,他常常在畫完竹子後,在上邊題詩,所以鄭板橋不僅畫竹,還寫竹。從鄭板橋的題畫詩《竹石》中,可看出竹子的品質,也能看出詩人的品質,託物言志,託的是竹子的頑強和堅韌,言的是自己的剛正不阿和鐵骨錚錚。
  • 鄭板橋: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二十歲左右得鄭板橋考取了秀才,之後便在真州之江村設塾教書,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直到他四十四歲那年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賜進士出身,得了功名,仕途卻未開始,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又過了十年之久,在五十四歲這一年,入京,候補官缺,成為範縣令兼署小縣朝城。
  • 高中語文常用表現手法(2):抑揚、比興、象徵、白描、託物言志等
    初高中語文最常用的10種表現手法:對比、烘託、鋪墊、揚抑、暗示、比興、象徵、白描、夾敘央議、託物言志。上篇文章「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通俗地講,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比興手法最早出現於《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