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賊猖狂半夜行竊鄭板橋居所,鄭板橋不動聲色以兩副對聯嚇退盜賊

2020-12-24 悔昔道來

提到繪畫就不得不提及揚州八怪,而提及揚州八怪咱們就不得不講到鄭板橋。鄭板橋是揚州八怪最具代表性人物,其詩、書、畫,無一不精通,無一不絕,故而世人將其詩書畫之能謂之「三絕。」

鄭板橋,清代的書畫家、文學家,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鄭板橋是清朝之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圖》《甘谷菊泉圖》《修竹新篁圖》《蘭竹芳馨圖》等,著有《鄭板橋集》。如此有名人物,關於其掌故自然民間流傳不少。

鄭板橋影視形象劇照(圖)文:悔昔道來

鄭板橋年幼時,家道便已經中落,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鄭板橋年幼聰慧,八、九歲時在其父指導教育之下便已能吟詩作對,不過他於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他二十歲時才考取了秀才,雍正十年即鄭板橋四十歲中舉人,乾隆元年也就是四十四歲時中了貢士,同年五月參加殿試賜進士出生。鄭板橋的仕途並非平坦,於乾隆七年被任命為範縣知縣令兼署小縣朝城。

到了乾隆十八年即鄭板橋六十一歲,此時的鄭板橋早已看透官場,對官場黑暗十分鄙視與厭惡,故而辭官引退,鄭板橋做官比較清廉,辭官時,可謂「一肩明月,兩袖清風」身邊僅有一條黃狗、一盆蘭花,再無他物,如此,其生活過得十分清貧,以賣字畫為生,居於揚州。

鄭板橋影視形象劇照(圖)文:悔昔道來

都說賊偷富有,可是鄭板橋如此清貧,也遭其惦記,聽起來倒也可笑。某年的冬天,鄭板橋收好字畫回到家。此時,天色已晚,鄭板橋下廚房,做好晚飯,正準備吃,突見窗外人影閃動,鄭板橋悄悄走到窗臺前,通過縫隙往外看去,只見一個小偷翻進院子,躲在一處暗角準備伺機而動。鄭板橋不以為然,回到飯桌前吃起飯來。完事後,鄭板橋拿來筆墨,在紙上寫了一些字,貼在床沿邊上,然後就躺下睡覺了。

外面的小偷聽屋內已經沒有了響聲,悄悄打開了門,摸進了鄭板橋屋內。來到鄭板橋床前,借著月光,小偷清晰看見床前貼的一張紙上寫著一副對子:「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分」。這小偷也是個聰明人,吃過些墨水,知曉那紙上的意思,是在告訴他:這家屋子的主人除了肚子有文化外,其他的金銀一點都沒有,所以就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了。

盜賊影視形象劇照(圖)文:悔昔道來

這小偷失望的轉身離開,剛來到院子大門處時,忽聞屋內主人(鄭板橋)吟誦一副對聯道:「出門休驚黃尾犬,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心想:「這是在提醒我呀?」往那門口看去,果然有一條大黃狗躺在門檻下呼呼大睡,為了不驚動大黃狗,小偷又來到牆邊,果見一盆蘭花放置於牆下。小偷回頭看看了屋內,搖了搖頭,輕手輕腳,小心謹慎地翻過了牆,逃跑了。

後來,也不知道這個事情是如何傳出去的,鄭板橋以對聯驅逐小偷的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談,為世人所傳唱!(文:悔昔道來)

相關焦點

  • 鄭板橋在濰縣談防盜與治盜
    清乾隆年間(1746-1753年),鄭板橋在濰縣當知縣時,有一天忽然接到在江蘇興化老家讀書的獨子麟兒的來信說:「老家在五月二十一日晚間失竊了,盜賊並未進入母親的臥室,四叔要報官追緝」。乾隆十三、十四(1748、1749年)年濰縣自然災害頻發,這時,鄭板橋曾連續三次倡眾大修了濰縣的城牆。這件事,可以看做是他未雨綢繆防治盜竊的策略和行動。他在當時寫下的《修城記》石碑中,把海外異族的入侵與民間盜賊相提並論,比喻為「張牙利吻之徒」,並提出在人們生活安定時,修築城池,未雨綢繆,以防患於未然。
  • 清代怪才鄭板橋的十二字對聯,道儘先被冷落再被尊重的世態炎涼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也是著名的怪才,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在民間流傳著很多鄭板橋的故事,這大概不僅僅是因為鄭板橋有才,更因為鄭板橋心懷百姓、憤世嫉俗、孤芳自賞的藝術型人格吧。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鄭板橋是怎樣對待那些」冷眼待人「的趨炎附勢之徒。
  • 揚州八怪鄭板橋詩書畫三絕之外的又一絕——對聯
    其實多才多藝的板橋居士除了詩書畫,他還有創作對聯的頂尖技藝。鄭板橋由於有詩書畫「三絕」,所以他創作的對聯也經常與其他「三絕」交叉配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比如有書法對聯,就是把對聯書寫在條幅上;又比如書畫對聯,就是題在畫上的對聯,俗稱題畫聯。
  • 鄭板橋奉勸梁上君子:我沒錢 你趁夜色去有錢人家
    詩中體現了鄭板橋對「梁上君子」的某種同情心和對豪門的憎恨。如此認真的叮嚀,言辭之諄諄,也的確讓小偷感到了一絲溫暖。「趁著月色趕豪門」一天深夜,一個小偷鑽進了清代名人鄭板橋家的院子。鄭板橋為官清廉並不怕偷,只是擔心小偷碰翻了他的蘭花,更擔心小偷被小黃狗咬傷,於是在黑暗中「獻」詩一首:「細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小偷聽到嚇了一跳,正欲躲藏,但聽得鄭板橋吟道:「腹內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
  • 鄭板橋遭遇人生冷暖,寫下一副對聯,老和尚沒敢懸掛悄悄賣掉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品味把玩,樂在其中。對聯文化傳承悠久,最早對聯又叫桃符和楹聯,後來慢慢被紙張墨寶取代。可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 怪人鄭板橋,既幽默又奸詐,還被稱為痴人!
    關於鄭板橋的很多奇聞軼事,都是通過他的對聯流傳下來的。這就是說,鄭板橋那他還是一個對對聯的高手。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土豪是一個大鹽商,因為他知道鄭板橋的字畫名氣都特別的大。就想著在他的辦公室鑰匙掛上一幅鄭板橋的親筆對聯,他也能蹭個熱度,裝個文化人。這其實跟現在很多企業家一樣,書櫃裡裝滿了未開封的四書,五經國內外的經典名著,因為這個才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揚州八怪之鄭板橋,他做的對聯惟妙惟肖,真令人回味無窮
    話說鄭板橋剛去濰縣赴任時,當地人民為了歡迎父母官到任,只見全城鑼鼓喧鳴,熱鬧非凡,可鄭板橋到達之後並沒有進衙門,而是令人在牆上鑿孔,轉眼之間便在牆上鑿出了十多個臉盆大小的孔洞,旁人見此狀況,大為疑惑便問道:「縣令大人,您把這牆上鑿出這麼多孔洞,是有何用啊?」
  • 鄭板橋巧計避禍(民間故事)
    鄭板橋想,既然王文華說見到了董貴的同夥,問王文華不就行了。巡按大人怎麼就這麼把他給放了呢?真是極大的疏漏。想到這兒,他派人出衙去捉王文華。在城西酒館裡,王文華正向一群酒客吹噓,說他早就當了巡按大人的暗探,這次受巡按大人差遣協查銀庫失竊案。鄭板橋衝進去,問他見到的盜賊除了董貴還有誰。王文華張嘴正要說,卻忽然翻了個白眼,口水溢流,暈了過去。鄭板橋忙喊店家找郎中。
  • 鄭板橋罵和尚為「禿驢」,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下聯更是絕配
    鄭板橋冷眼觀瞧老和尚,隨即寫出了下聯「馬到蘆邊草不生」,這副下聯更是絕配,老和尚欣喜若狂,高高興興地請人裝裱好,還懸掛在禪堂之上,以示炫耀。後來文人墨客打此處經過,看到這副對聯無不暗笑。原來這副對聯是個拆字聯,上聯「鳳」的繁體字為「鳳」,裡面是一隻鳥,而鳥飛去就是一個「幾」字,「幾」和「禾」組成了一個「禿」字。
  • 鄭板橋送給老和尚一副對聯,老和尚看完,沒敢懸掛悄悄賣掉了
    然而,鄭板橋送給老和尚一副對聯,老和尚看完,沒敢懸掛悄悄賣掉了。 為何他人求鄭板橋賜字而不得,這個老和尚卻要將鄭板橋送的對聯賣掉呢? 勢利和尚招待鄭板橋,鄭板橋留下對聯令其羞愧不已 由於鄭板橋的名聲遠揚,並且想要得到他的書畫是非常的困難的,因此很多人便想要通過招待他的方式,博得他的歡心,從而得到他答謝的書畫。而這一切實際上鄭板橋瞭然於胸,因此,他經常藉此譏諷那些勢利者,有一次,便有一名和尚因此而遭到了鄭板橋的譏諷。
  • 鄭板橋的茶緣豔遇你知道嗎?鄭板橋的茶詩與《揚州雜記》品讀
    女曰:「已與鄭公約,背之不義,七百兩亦有了時耳。不過一年,彼必歸,請待之。」江西蓼洲人程羽宸,過真州江上茶肆,見一對聯云:「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傍寫板橋鄭燮題。甚驚異,問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揚州,問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揚州,問板橋在京,且知饒氏事,即以五百金為鄭板橋聘資授饒氏。
  • 個性名人,鄭板橋
    如今,提起鄭板橋,可謂家喻戶曉了。鄭板橋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但逢家道漸漸落魄,生活也是捉襟見肘。幼年喪母,但幸運的是他有一位乳母,費氏。費氏費氏對鄭板橋十分疼愛,用心照料其成長,彌補了他缺失的母愛。加上費氏為人勤勞善良而又真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鄭板橋人格的塑造。
  • 鄭板橋對聯考先生,這個對聯你能對出來嗎?
    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做知縣時,有一天,遇見一位老先生前來告狀。說,他在一家財主家教書,一年到頭了,財主竟然賴帳,說好的八吊錢,結果一分未給,於是只好來求知縣大老爺給做主。這八吊錢也不多,按理來說財主沒必要扣先生的學費。
  • 鄭板橋「書似安石大哥」對聯考略
    對聯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們得到啟示,具有欣賞價值和教化作用。清代「揚州八怪」領銜人物鄭板橋是我國楹聯史上著名的撰聯大家,與明代徐渭(文長)和清代孫髯翁、紀曉嵐、曾國藩、王闓運、俞樾(曲園)等並駕齊驅,所撰對聯不僅數量很多,而且門類較全,富有鮮明特色和個性。但是,由於對聯「在駢儷文中,原不過是附庸之附庸」,是一種「苦痛中的小玩意兒」(梁啓超語),故未曾收入《鄭板橋集》,也很少有人做輯錄工作。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鄭板橋是個很糾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鄭板橋是一個自認為很有道德情操的一個人,但是卻總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在此間醉生夢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說對鄭板橋進行強大的包裝和宣揚,讓他的作品聞名全國,當時人們都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意識,都以我家裡有鄭板橋的畫而炫耀。畢竟當過縣長一級別的人,為了方便買畫,乾脆對自己的畫作進行明碼標價,美曰其名《板橋潤格》:「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鬥方5錢。」後期鄭板橋沒了工作也是由此為生,畢竟沒了收入來源,畢竟需要生活嗎。
  • 鄭板橋偶得佳聯
    【聯語】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砂萬斛珠鄭板橋,名燮,江蘇興化人,以「詩書畫」三絕聞名。秋天的一個傍晚,鄭板橋乘船去興化。小船行到中堡灘東岸的灣子裡,皎潔的月光照著湖水,好似滿灘碎銀熠熠閃光。眼前的良辰美景不禁使他興致勃發,脫口吟出一句上聯:半灣活水千江月鄭板橋沉思良久,一時竟想不出恰當的下聯。他抬頭一看,巖上有個村莊,便叫船夫將船靠岸。
  • 一和尚向鄭板橋求對聯,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看完下聯尷尬了
    而曾經有一個和尚便向大名鼎鼎的鄭板橋求對聯,上聯是鳳來禾下鳥飛去,而為何看完下聯為何尷尬了呢?這就於禿驢一詞有關了。「怪人」鄭板橋鄭板橋作為一個文學家、藝術家的同時,在中國思想史上也應佔有一席之位。然而,在鄭板橋抄寫完畢之後,那和尚見鄭板橋字跡非普通人所寫,因此詢問其名號,得知是大名鼎鼎的鄭板橋,便百般求他送一副對聯,晚上才可供應一床棉被,而鄭板橋無奈的寫下了:鳳在禾下飛去鳥,馬到蘆邊草不生的一副對聯。
  • 鄭板橋去茶館喝茶,留下一副對聯,老闆立馬臉紅,此聯至今好用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畫家,他出身書香門第,年少成才,也有過大好仕途,卻因在官時侵犯了鄉紳和其他官員的利益,而被害貶官,從此便靠賣畫生活,他的一生有過很多坎坷和困難,所以更能體會底層百姓生活的疾苦和為官作惡,難能可貴的是他敢於與惡鬥爭,並直白地將這些世態炎涼訴諸於他的作品中。鄭板橋雖心繫百姓,但對於趨炎附勢的小市民,依舊心生厭惡,並極盡其毒舌之功。接下來我們就來講個小故事。
  • 「三絕碑」,鄭板橋的傳奇
    如今,石碑安身於一個巨大的玻璃罩子中,被保護了起來,雖然稍有殘破,但碑上字跡非常清晰,260前鄭板橋的書法風度撲面而來。  孫敬明告訴記者,鄭板橋當濰縣令的時間是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十七年,也就是鄭板橋在濰縣當縣令的最後一年,鄭板橋倡議捐修建城隍廟。城隍廟竣工之後,他親自撰寫了《新修城隍廟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