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2021-02-07 菏澤資訊大雜燴

在中國歷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重要的人文「符號」。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為我們總結了「難得糊塗」的處世之道;他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飽含為民深情。

鮮為人知的是,鄭板橋曾結緣曹州府,在曹州府下轄的範縣做過五年的知縣,並留下了「乙驚」四座的歷史故事。7月10日至25日,菏澤學者、北京城市學院教授榮宏君繼2017年之後,再度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為我們解讀鄭板橋的「翰墨風骨」。

二登講壇的幕後故事

「鄭板橋是一個奇人,是一個怪人,更是一位偉人,是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作為鄭板橋的『粉絲』,我一直在關注、研讀他。」近日,《翰墨風骨鄭板橋》新書發布暨開播儀式在北京杏壇美術館舉行,榮宏君講述了鄭板橋的傳奇經歷及二度登上《百家講壇》的幕後故事。

鄭板橋集畫家、書法家和文學家於一身,因名言「難得糊塗」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真實、生動地「還原」鄭板橋的形象,榮宏君先後搜集了數十本研究他的專著,比如著名學者卞孝萱的《鄭板橋叢考》、周積寅的《鄭板橋》、丁家桐的《絕世風流》等專著。這些著作有的注重學術性,有的注重文學性,非常全面地解讀了鄭板橋傳奇的一生。「站在這些前輩學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我有足夠的信心來解讀鄭板橋。」榮宏君說,「後來《百家講壇》確定了《翰墨風骨鄭板橋》的選題,但等到真正要下筆的時候,眼前卻一片茫然,為什麼呢?因為有關鄭板橋的史料非常豐富,其中有大量嚴肅的文獻資料,也有許多幽默風趣的民間傳說,如何取捨利用這些資料,將決定講稿的風格甚至講座的成敗。我一度陷入矛盾之中,之後與編導李鋒老師商量,暫停寫作,決定追尋鄭板橋的足跡,重新搜集史料,尋找靈感。」

於是,榮宏君便從鄭板橋的出生地江蘇興化開始,到他安身立命的揚州城,再到他度過十二年宦海生涯的河南範縣和山東濰坊,踏訪尋蹤。這些地方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百姓,談起鄭板橋來,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這個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古人,仿佛並沒有遠去,而是一直生活在老百姓身邊。通過這次踏訪,鄭板橋的形象逐漸在榮宏君的心裡立體、鮮活起來,創作的方向也逐漸明晰,那就是以正史為基礎,再輔以民間傳說,兼顧學術性和藝術性,儘量做到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統一,把一個有血有肉、亦莊亦諧的鄭板橋真實地奉獻給觀眾,奉獻給讀者。

在創作過程中,榮宏君發現歷史上著名的「譚木匠為鄭板橋代筆說」有很大疑點,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件證據就是收藏在青島市博物館的譚雲龍真跡《竹石圖》。為了弄清真相,榮宏君親自到青島查看了這件原作,證實所謂譚雲龍為鄭板橋代筆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本著對歷史負責、對觀眾負責的態度,我曾經十八易其稿。」榮宏君說。有別於一些文化類電視節目過度的娛樂化、獵奇化傾向,榮宏君通過專業、嚴謹的學術研究,致力於探尋文化、科學、社會等知識,在通俗化的講述中注重文化和學術的傳遞。他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考據」功夫,使得《翰墨風骨鄭板橋》既具有嚴肅的學術性,又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得到了中國詩詞大會總顧問、中華詩詞學會原副會長周篤文,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汪惠仁,著名作家、《南渡北歸》作者嶽南等人的大力稱讚。

鄭板橋曹州府「破舊立新」

鄭板橋四十四歲考中進士後,就一直在等待朝廷分配工作,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五年多。直到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鄭板橋在清廷慎郡王的舉薦下,到山東曹州府所管轄的範縣當知縣。

據史料記載,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為府,管轄菏澤、單縣、範縣、朝城等十縣一州。這些縣中,因為朝城縣轄地小,人口又少,所以朝廷就不再設置縣令,讓鄭板橋兼署管理。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鄭板橋也不例外,那麼他的三把火又是怎樣燒的呢?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三個「開」字:開門辦公、開啟民智、開荒興農。俗話說,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鄭板橋出身社會底層,深知改變當時官民嚴重對立的社會狀況,必須破舊立新、割除弊政。那麼鄭板橋是怎麼做的呢?據清代《小豆棚》一書記載:「蒞任之初,署中牆壁悉令人挖孔百十,以通於街。」這個破牆砸洞的舉動,不少人都大惑不解,鄭板橋卻說這是要出一出前任縣太爺的惡俗習氣。

據《曹州府志》載,當時的範縣是一個全縣人口不足兩萬人的小縣,縣城規模很小。鄭板橋破牆砸洞的消息很快由販夫走卒傳遍整個範縣。

秉公斷案是老百姓苦苦追求的法治理想,也是鄭板橋堅守不渝的為官之道。一天,兩個農民到縣衙打官司。原來這兩個農民家的耕牛相鬥,一頭牛被活活頂死了。鄭板橋認為兩牛相鬥,兩家主人都沒有過錯。經過調解,他判下了八個字:「活牛共使,死牛共剝。」 面對這個人性化的判決,兩個農民滿意而歸。

首吃螃蟹,「乙驚」四座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醜陋兇橫,不明之人吃螃蟹確實需要勇氣。那麼,誰是範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答案是鄭板橋,時至今日,範縣還流傳著鄭板橋引領當地百姓吃螃蟹的故事。

一年秋天,範縣莊稼長勢喜人,即將迎來一場大豐收。沒想到,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還引起了全縣農民的恐慌。原來,當地農田裡突然出現了一種怪蟲,蟲子八條腿、青外殼,還長兩個大鉗子。鄭板橋看到老百姓拿著的怪蟲,不由得大笑起來。原來,這種怪蟲就是螃蟹。

螃蟹在鄭板橋的老家揚州、興化是美味,在當時的範縣卻是怪蟲。因為當地百姓沒有見到過螃蟹,所以難免大驚小怪。鄭板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讓衙役請來當地名廚,傳授他們加工螃蟹的方法,然後請廣大農民將螃蟹洗淨上鍋蒸煮。一會的功夫,螃蟹蒸熟了,鄭板橋挽起袖子拿起一隻,蘸著香醋麻油當堂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在鄭板橋的示範下,螃蟹逐漸走上範縣百姓的餐桌。

當時曹州府下轄一州十縣,在州縣官員中,鄭板橋是名聲最高也是個性最鮮明的一位。曹州牡丹名聞天下,每年牡丹花開時節,各縣知縣都會到曹州府駐地菏澤城,一是賞花,二是聯絡感情。可是鄭板橋到任後,卻很少參加這樣的活動,顯得有點不合群,惹得同僚們不滿。

一年穀雨前後,曹州知府姚興滇舉行雅集,親自邀請鄭板橋來菏澤賞花。有些官員暗自商量:他鄭板橋不是有才嗎?咱們今天就給他出個難題,殺一殺他的威風,讓他當眾出醜。一個官員不懷好意地說道,鄭大人書藝超群,您今天能不能一筆下去寫一個字,而且這個字可以寫滿宣紙四角呢?這個難題有些刁鑽,大家在等著看鄭板橋出醜。只見鄭板橋不慌不忙,稍作思考,便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乙」字,這個「乙」字正好寫滿了宣紙的四角。鄭板橋的敏捷才思引來在座官員暗暗稱讚。

一枝一葉總關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春,五十四歲的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任知縣,當時正趕上濰縣鬧災荒,鄭板橋一到任就投身到抗災之中。

一天,他忙完政務回到縣衙休息,突然窗外起風,把翠竹吹得沙沙作響。鄭板橋想到濰縣百姓缺衣少食,在他聽來,這竹葉作響聲就好像百姓在饑寒交迫中的哀號。於是,他畫了一幅風竹圖,並題下這首詩。鄭板橋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他心中始終想著百姓,把百姓的冷暖記掛在心。

當天,出席《翰墨風骨鄭板橋》新書發布暨開播儀式的嘉賓,分別來自江蘇興化、泰州、揚州,山東濰坊、菏澤,河南範縣。上述市縣都是鄭板橋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榮宏君介紹,目前有關鄭板橋的研究方興未艾,他的家鄉興化、揚州建有故居和揚州八怪紀念館,他曾經工作過的範縣和濰坊也都相繼建立了紀念館。從事有關鄭板橋藝術和思想的研究,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鄭板橋的故事還將繼續精彩地傳講下去。(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

相關焦點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鮮為人知的是,鄭板橋曾結緣曹州府,在曹州府下轄的範縣做過五年的知縣,並留下了「乙驚」四座的歷史故事。7月10日至25日,菏澤學者、北京城市學院教授榮宏君繼2017年之後,再度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為我們解讀鄭板橋的「翰墨風骨」。
  • 錢文忠重返百家講壇解讀百家姓 初定明年春節播
    錢文忠重返百家講壇解讀百家姓 初定明年春節播   錢文忠  記者 陳青 奉化記者站 徐猛挺 吳培維  2008年首屆彌勒文化節,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曾在奉化舉辦《布袋和尚與彌勒文化》講座,今年他擔任了即將於
  • 二百多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揚州八怪」鄭板橋為何經久不衰?
    提起鄭板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會想到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其實鄭板橋也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間有關他「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的傳奇故事,長久以來廣為傳頌。7月10日,央視「百家講壇」將播出學者、畫家、作家榮宏君先生主講的十六集《翰墨風骨鄭板橋》。
  • 成語變形記,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密中華成語的「成長」日記
    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中華成語博大精深,在我們琳琅滿目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表現歷史典故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有表現神話故事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有表現民族文化的精忠報國、鞠躬盡瘁;還有表現注重禮教的見賢思義、尊師重道等等。
  • 廈大教授傅小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解讀明史
    晨報記者 陳巧恩  電視上的傅小凡,年過半百,還挺帥;解讀明史,很精彩!他是繼易中天之後,第二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廈大教授,主講《崇禎那些年》。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基本面」並不能滿足所有追看「崇禎」的人們,否則,「傅小凡」這個名字怎能迅速成為熱門搜索詞。
  • 《百家講壇》變味 插播廣告讓觀眾不滿度達88%
    從選擇主講人、內容、包裝以及播出時間上,《百家講壇》這幾年來不斷變化,摸索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模式。對於這種變化,記者調查了百位觀眾,觀眾認為《百家講壇》變味了,總體不滿意者居多。《百家講壇》選擇講師把個人魅力和口才作為重要考核標準很好,否則講師學術底蘊再厚,不能引起觀眾注意,也是白搭。  不滿意理由  《百家講壇》這種選人標準確實捧紅了幾位明星學者,帶來了高收視率。可以,除了閻崇年、劉心武、易中天外,曾上過《百家講壇》的大批學者並未走紅,這種現象只是個例。
  • 中山大學博導百家講壇走紅
    詩詞叢中這種獨出機杼又能說出點故事來的「奇葩」,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納入其近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的「詩歌裡的春天」。就在他開講前一周,被網友喻為綜藝「清流」並迅速批量盛產「網紅」的《中國詩詞大會》帷幕剛合,餘音繞梁。  在詩的國度寂寞許久的詩詞,無疑也行準了眼下的春令,正如詩人筆下般「兩翅駕東風」。
  • 《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卻因賞析一句詩被質疑,王立群如何回應?
    登上《百家講壇》,成為著名學術主持人王立群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現在是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除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身份和地位。作為全國有名的教育人物和文學家,他在2006年受邀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被網友們評價為百家講壇的最佳學術主講人。
  • <百家講壇>主講人馬瑞芳:學者最重要品質是正直
    在馬瑞芳的新書《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裡,有易中天這樣一句話:「直,爽,又好玩的馬瑞芳,是《百家講壇》裡最有人緣的一個,所以她能寫這本書。」  教師節前夕,《解放周末》專訪桃李滿園、著作等身的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品味她的「直,爽,又好玩」,傾聽她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 《百家講壇》學者為孩子們講「開學第一課」
    學校特意邀請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為孩子們講「開學第一課」。鮑鵬山為同學們講課。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新說水滸》以及《孔子是怎樣煉成的》。他的文章《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給許多青年學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在開學典禮上。
  • 美女教授走紅百家講壇 講詩詞比於丹更動人
    楊雨在百家講壇的「正裝」照  近日,由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主講的「納蘭心事有誰知」在央視百家講壇全部播完。此前,楊雨曾登陸百家講壇主講過「俠骨柔腸陸放翁」。從詩詞出發,投入地闡釋情感,她的講述迥異於之前諸多的百家講壇「故事體」,「以情動人」成為她打動觀眾的「殺手鐧」。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洋芋」。5月6日,楊雨攜家人來北京籤售,本報記者專訪了她,談到她的「美女教授」頭銜,以及她對百家講壇和詩詞人物的認識。
  • 作家張大春: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來滬講「俠義」,教人「認點字」,臺灣作家張大春——  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昨天,臺灣作家張大春來滬在「經典3.0名家」系列演講中,為讀者講解《七俠五義》,贏得滿堂彩,其新作《認得幾個字》也在書展上舉行首發式。
  • 《百家講壇》念白字 復旦教授錢文忠公開認錯
    本報訊 昨日,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出席新書《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發布會時稱近日收到一封讀者來信,指出他在《百家講壇》播出的《弟子規》第十集中,將「勿踐閾」念成了「勿踐閥」。對此,錢文忠公開向觀眾表示抱歉。
  • 《百家講壇》一夜間跌落神壇,孔慶東一針見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百家講壇》一夜間跌落神壇,孔慶東一針見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一些個提升,我們就能夠發現人們對於社會的追求是更加廣泛,中國也早已經不再吃飽穿暖這樣的一個基本需求情景當中。除卻了更多的一些個經濟消費,在文化領域更是有著很多的一些個需求,在基礎的一些個典籍學習上,一些個更多的電視節目等等也是出現了,而之前《百家講壇》憑藉深厚的學術知識受到了很多人關注。
  • 《翰墨汲古韻 , 撇捺述人生》新華講壇又開課啦
    《翰墨汲古韻 , 撇捺述人生》新華講壇又開課啦 2020-12-03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廈大教授傅小凡本周六將做客齊魯大講壇
    齊魯大講壇又將迎來一位重量級嘉賓!11月16日上午9:30,央視《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傅小凡將登陸濟南,做客齊魯大講壇。傅小凡教授2014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崇禎那些年》受到觀眾熱捧後,又先後在2015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2015年10月主講《走近朱熹》,2016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下部,2017年8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一部,2019年1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二部。他淵博深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語言,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風格深受大家喜歡。
  •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提起曾仕強,大家不會陌生,他曾多次主講《百家講壇》,為我們普及了一代人的國學。他無愧於「國學大師」,一生為普及傳統文化而奔波。曾仕強走進國人的視野,還是因為此前曾在《百家講壇》中多次主講。尤其是他的《易經》,讓中國人的古老智慧,通過他平易近人的口吻生動的講述了下來。曾仕強能夠將生澀難懂的《易經》,講得惟妙惟肖,其實與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是在書香中成長起來的。童年獨特的經歷,為他淵博的才學知識奠定了基礎。
  • 蒙曼:32歲成百家講壇最年輕學者,因45歲未嫁,父母為其四處徵婚
    從那個時候開始,蒙曼名氣也一點點的上升,除了有學生聽課之外,還吸引了《百家講壇》編導的注意。當時蒙曼在課堂上講了關於武則天的事跡之後,沒過幾天便受到了《百家講壇》邀約。從那個時候開始,蒙曼不僅僅只是一個大學老師,32歲的她更是百家講壇上最年輕的學者,在《百家講壇》上她以一個第三人的角度去剖析武則天,介紹她的一生。很多觀眾聽完之後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從那之後,很多人看百家講壇都是衝著蒙曼去的。2016年登上詩詞大會的時候,蒙曼是有爭議的。
  • 《百家講壇》一周節目預告(2月16日-2月22日)
    《百家講壇》一周節目預告(2月16日-2月22日) 科教名欄 央視網 2015年02月12日 14:13 A-A+
  •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9月9日9時整,戴著墨鏡,身著白色短袖襯衫的《百家講壇》年度主講王立群走進本報會客廳,在讀者熱烈的掌聲中,王立群揮灑其特有的儒雅風度打開話匣子,現場開講《史記》。  我的大課堂和小課堂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為《百家講壇》2007年度主講,王立群儒雅謙和的風度早已為沈城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王立群稱這是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