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卻因賞析一句詩被質疑,王立群如何回應?

2020-09-16 葉沁雪

人紅是非多,當一個人有了知名度,隨之而來的會有財富、關注度和各種名譽,但是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所有的行為、語言都會被別人進行放大、琢磨,稍有不慎就會遭到質疑,甚至謾罵。

一位文學家王立群,紅了14年,卻因在節目中對「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詞的賞析被質疑,後來有其他學者進行解釋,王立群其實很冤枉。

高中直升研究生,考入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王立群是1945年生人,他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王立群最開始的高考志願報的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但是由於政審的原因,他沒有等到發榜,就在開封市的一家小學當代課教師,此後在小學教書七年,教過各個科目,甚至還教過音樂,後來又在中學教書七年。

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深造,直到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他立即下定決心考研,報考了河南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

一個高中生直接考研究生困難重重。沒有教材,沒有本科學歷,沒有學過大學課程,再加上繁忙的工作,但他沒有放棄,找同事借教材,每天苦讀一天看一本,最終順利考上研究生。

登上《百家講壇》,成為著名學術主持人

王立群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現在是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除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身份和地位。

作為全國有名的教育人物和文學家,他在2006年受邀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被網友們評價為百家講壇的最佳學術主講人

王立群一直想辦法把學術的嚴肅和觀眾想要的輕鬆娛樂的效果相協調。他平時外出時,經常注意旁邊人看到的書,並且記錄下來。

慢慢地他發現大家讀的那些書都是具有一定思想性,但是同時又有閱讀性的作品,所以王立群覺得他在寫歷史內容的時候要嚴肅,但不能降低品味,同時也要保證語言的輕鬆,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

在這樣的基礎下,王立群完成了對歷史人物劉邦的解讀。在此之前,他已經講過漢武帝項羽、呂后和秦始皇,劉邦是他所講解的第五位。

王立群評價項羽是軍事家,劉邦管理很像是企業老總,他事業成功,但是他花心,一輩子也沒有認清自己的妻子呂后。

歷史有四張面孔,真實的歷史;史學家記錄的歷史;傳播的歷史;最後一張面孔是觀眾接受的歷史,也就是觀眾通過電視劇、書籍等,在自己心中形成的歷史人物的形象。

王立群認為自己在《百家講壇》就是要根據他所閱讀的歷史文獻和他對歷史背景的了解與研究,向觀眾們展示一個比較符合真實歷史的東西,這才是他作為一個主講人的意義。

其實在《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上,除了享受風光外,王立群承受著壓力與痛苦。最令王立群痛苦的是,對他而言有三種觀眾,第一個就是他的老闆央視;第二是百姓;第三是同行

首先要保證節目是央視許可的,而觀眾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喜歡這個節目,才能保證收視率;而同行雖然人數少,但是他們有著專業的話語權,可以對王立群的行為言論發表評論。

他很難做到讓這三種觀眾都滿意,但他只好想盡辦法把握好度。而後來,王立群遭受質疑,就是來源於同行對他的評價。

紅了14年,卻因一句賞析被質疑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王立群賞析杜牧的《山行》,其中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王立群表示,古代詩歌中的關於節序的分兩類,即傷春和悲秋。

王立群賞析這首詩,他覺得作者看到秋天,特別是晚秋產生了悲傷的情緒,詩人本人對生命這個過程而產生觸動,春夏秋冬是必然的。

就是這樣一份賞析給王立群帶來質疑,一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孫紹振教師教授表示,王立群理解錯了。

他說,這不是一首悲秋的詩,詩人寫「霜葉紅於二月花」,描述秋天比二月的景象還要美,他是喜愛楓林之美才會停下馬車來看,最終忘記歸期。

這樣看來杜牧的這首詩確實不是悲秋,所以得到了網友的支持,大家一致認為,王立群的解讀有問題。一位紅了14年的文學學者,就這樣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過好在王立群並不過分在意這些。

王立群儒雅、謙和回應記者

王立群遭到了很多的質疑,有很多的電話採訪和當記者當面採訪,但是王立群永遠保持著儒雅和親和的狀態。

年近古稀之年的他,也仍舊耐心地為每一位粉絲籤名、合影留念。北京大學的教授張頤武評價他,帶著難得的中國文人風採。

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地說王立群對於詩詞的理解有誤,王立群的觀點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是,王立群的本意是一般寫秋天的詩多為悲秋,沒有給《山行》下悲秋詩的定義,第二是詩人這首詩中充滿了對人生的觸動,由悲秋轉變為勸大家熱愛生命的過程。

他並不是說這首詩通篇都是悲秋,而是解讀出了作者心境的變化。如果斷章取義的說,王立群評價這首詩是悲秋,顯然是不合適的。

人紅是非多,後來王立群被邀請作為青歌賽評委,在這個節目想王立群也成為了爭議的焦點。有網友質疑他在點評過程中喧賓奪主,顯示自己的博學,評價過於囉嗦,沒有綜藝節目的幽默感。

但是也有很多觀眾表示喜愛他的點評風格,王立群面對這些質疑,他表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認為當評委就是要說話,這是他的責任,他的點評風格也不會因此而改變,該說的話他就一定會說。

的確,王立群作為一個學者被邀請到節目中,我們很難要求他像一位綜藝人帶著幽默和娛樂感,綜藝節目邀請他,原本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這個節目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如果不讓王立群做出這些評價,反而違背了初衷。

王立群出名時已經六十歲,他這一生經歷了許多,也體會到了自強不息是人格的核心。他是在逆境中成長的人物,早已對外界無謂的評價與質疑免疫了,因為他已經足夠強大。

人只要足夠強大,就能夠做到無畏那些冤枉與質疑。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9月9日9時整,戴著墨鏡,身著白色短袖襯衫的《百家講壇》年度主講王立群走進本報會客廳,在讀者熱烈的掌聲中,王立群揮灑其特有的儒雅風度打開話匣子,現場開講《史記》。  我的大課堂和小課堂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為《百家講壇》2007年度主講,王立群儒雅謙和的風度早已為沈城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王立群稱這是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結果。
  • 「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來《贛圖大講堂》講述「孔子的智慧」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導:12月20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做客《贛圖大講堂》,以「孔子的智慧」為題,圍繞孔子和《論語》論述什麼是智慧,並引申著名的智仁之辨、智義之辨、智直之辨,對如何獲得智慧進行解析,用故事展現孔子的智慧
  • 《咬文嚼字》挑錯 王立群一一作答
    近日,上海《咬文嚼字》雜誌邀請全國文字監督員,對電視欄目《百家講壇》及其出版物進行挑錯。繼今年第一期公布《於丹〈論語〉心得》中的8處錯誤後,在剛剛出版的第二期上,又刊出了《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一書的8處文史知識和語言文字差錯。王立群日前對《咬文嚼字》所指出的8處錯誤一一作了解答。
  •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提起曾仕強,大家不會陌生,他曾多次主講《百家講壇》,為我們普及了一代人的國學。他無愧於「國學大師」,一生為普及傳統文化而奔波。曾仕強走進國人的視野,還是因為此前曾在《百家講壇》中多次主講。尤其是他的《易經》,讓中國人的古老智慧,通過他平易近人的口吻生動的講述了下來。曾仕強能夠將生澀難懂的《易經》,講得惟妙惟肖,其實與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是在書香中成長起來的。童年獨特的經歷,為他淵博的才學知識奠定了基礎。
  •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我國兵家智慧集大成者,歷朝歷代的軍事家使用軍事謀略,基本上都能從三十六計中找到源頭。長久以來,人們對於三十六計認識不夠深刻,一直到喬良在《百家講壇》上露面後,才真正見識到了三十六計的魅力。喬良是誰?
  • <百家講壇>主講人馬瑞芳:學者最重要品質是正直
    在馬瑞芳的新書《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裡,有易中天這樣一句話:「直,爽,又好玩的馬瑞芳,是《百家講壇》裡最有人緣的一個,所以她能寫這本書。」  教師節前夕,《解放周末》專訪桃李滿園、著作等身的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品味她的「直,爽,又好玩」,傾聽她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 王立群智解成語
    原標題:王立群智解成語 二十一、鮑叔牙的胸懷  鮑叔牙侍奉齊桓公左右,對齊桓公的宏偉志向很了解,齊桓公不是池中之物,他立志騰空躍起當上諸侯霸主,而要實現霸業,必須要舍掉私怨。這事要是放在別人身上,早和管仲絕交了,但是鮑叔牙沒有,不僅沒有,而且對管仲還很照顧,之所以如此,來源於鮑叔牙對管仲的了解,他知道管仲看似貪心的舉動,背後隱情是因為家境的窮困,其實,管仲並不是貪心之人,更不是慾壑難填之人。  第二,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管仲曾經有一次替鮑叔牙出謀劃策,結果鮑叔牙按照管仲的建議行事,最後幾乎傾家蕩產,陷入絕境。
  • 三月三上巳節逢中國華服日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上線《中國衣裳》
    今年「中國華服日」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推出系列節目《中國衣裳》,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節日、了解傳統服飾。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衣食住行,而衣又被人們習慣性地排在第一位。可以說,中華文化的發展始終與服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源遠流長的服裝文化,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人的審美趣味和聰明智慧,更見證著一個個大時代的政治改革和經濟變化。
  • 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帶你窺見成語中的家風家訓
    站在2017中國首屆家長節講壇上的王立群,溫文爾雅,妙語連珠。剛剛結束了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錄製,中午才趕到會場的他,儘管風塵僕僕,但一站上講壇就立馬神採飛揚。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連續十年《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這些稱謂和電視螢屏呈現的大家風範,都讓王立群在全國聚集了海量人氣,他可以說是本屆中國家長節上當之無愧的「大腕兒」、「網紅」。11月26日,王立群作為「壓軸」的主講嘉賓登場,以《成語中的家風家訓》為題,為近千名觀眾帶來一場精彩演講。
  • 王立群話家風:牢記母親教誨 名利面前自帶免疫
    中新網鄭州2月5日電 題:名家王立群話家風:牢記少時母親教誨 名利面前自帶免疫  作者:門傑丹 胡鏡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自2006年在電視節目《百家講壇》講述《史記》以來,從默默無聞的學者華麗變身為學術界名人。但成名後的他,始終堅持一個學者的本分,依然是那個蝸居一寓白首窮經的知識分子。
  • 中國古代是如何應對瘟疫的?王立群教授這樣講~
    中學習與思考一期一會 一課一識今天推出科學認識、同心戰「疫」第三期來聆聽著名文化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文學院王立群教授帶來的↓↓↓《歷史視角看瘟疫》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
  • 講述成語的「前世今生」——讀《王立群智解成語》
    □張光恆    王立群,知名學者、教授,通古博今,睿智博學,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今年6月,他的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上市。正如王立群所說的:「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對於成語,我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而這本書的出版,卻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歷史之門,使我們看到了成語的「前世今生」——它的誕生,它的演變,它的發展。在王立群教授的筆下,每一個成語,都蘊含著閃光的智慧,提醒人們銘記做人的根本,知曉做事的道理。
  • 王立群濮陽講學:沒有自傲的本錢,也無須有自卑的心理
    王立群說。「沒有自傲的本錢,也無須有自卑的心理」王立群說,河南大學濮陽工學院,目前還算不上全國名校,這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但是,既然能夠來這裡學習,就一定要珍惜,我們沒有自傲的本錢,也無須有自卑的心理。王立群向大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參加央視「百家講壇」欄目的經歷。
  • 王立群濮陽講學:沒有自傲的本錢,也無須有自卑的心理
    yuanbingjie2003@126.com;電話:1372173740810月26日上午,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王立群首先建議大家,一定要加強鍛鍊,爭取有一個好身體。王立群把自己比為「前浪」,而大學生們當然是「後浪」。他說,人的一生中,青年時期是最珍貴的,一生中最好的年華能夠在校讀書,非常幸運,希望大學生們一定要珍惜。王立群對大學生們說,因為年輕,可能很多大學生目前還體會不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而到了像自己一樣快要「奔八」的年齡,對健康體會得尤為深刻。
  •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廈大教授傅小凡本周六將做客齊魯大講壇
    齊魯大講壇又將迎來一位重量級嘉賓!11月16日上午9:30,央視《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傅小凡將登陸濟南,做客齊魯大講壇。傅小凡教授2014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崇禎那些年》受到觀眾熱捧後,又先後在2015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2015年10月主講《走近朱熹》,2016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下部,2017年8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一部,2019年1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二部。他淵博深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語言,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風格深受大家喜歡。
  • 《百家講壇》變味 插播廣告讓觀眾不滿度達88%
    清史專家閻崇年主講《清十二帝疑案》,讓他們一下子紅了起來。  從選擇主講人、內容、包裝以及播出時間上,《百家講壇》這幾年來不斷變化,摸索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模式。對於這種變化,記者調查了百位觀眾,觀眾認為《百家講壇》變味了,總體不滿意者居多。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2007年以來,曾教授受中央電視臺10套《百家講壇》欄目邀請,主講了《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道德經的玄妙》等系列講座。《易經的奧秘》成為60年來,《易經》在央視平臺的首次全景展示。據《人民文摘》2010年文章透露,曾仕強是第一位登上「百家講壇」的臺灣學者。2014年,曾教授開辦了中華道統文化傳承班,以遊學的方式,向全國幾十位實業家精英人士授課。
  • 趙林稱《百家講壇》已成作秀講座 今後絕不再講
    趙林:絕不再上《百家講壇》  昨日推出新書,稱該欄目已成為作秀講座  本報記者楊雅蓮報導 昨日,《百家講壇》主講趙林攜新書《趙林談文明衝突與文化演進》,現身中關村圖書大廈。這位《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明確表示自己和欄目風格並不相符:「欄目要求多講故事,但我不想放棄學術性,而且這是一個很作秀的講座,我並不感興趣,以後再也不想上《百家講壇》了!」
  • 美女教授走紅百家講壇 講詩詞比於丹更動人
    楊雨在百家講壇的「正裝」照  近日,由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主講的「納蘭心事有誰知」在央視百家講壇全部播完。此前,楊雨曾登陸百家講壇主講過「俠骨柔腸陸放翁」。從詩詞出發,投入地闡釋情感,她的講述迥異於之前諸多的百家講壇「故事體」,「以情動人」成為她打動觀眾的「殺手鐧」。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洋芋」。5月6日,楊雨攜家人來北京籤售,本報記者專訪了她,談到她的「美女教授」頭銜,以及她對百家講壇和詩詞人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