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咬文嚼字》雜誌邀請全國文字監督員,對電視欄目《百家講壇》及其出版物進行挑錯。繼今年第一期公布《於丹〈論語〉心得》中的8處錯誤後,在剛剛出版的第二期上,又刊出了《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一書的8處文史知識和語言文字差錯。王立群日前對《咬文嚼字》所指出的8處錯誤一一作了解答。
《咬文嚼字》指出8處錯誤第一處錯誤是書中說漢武帝晚年燒香拜佛。事實上,佛教當時還未傳入中國。
關於佛教傳入我國的具體時間,《辭海》記錄了兩種說法:一說為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一說為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而漢武帝是公元前140年登基,公元前87年駕崩的。也就是說,漢武帝身後至少有85年,佛教才傳入中國。
第二處錯誤是書中將發生在北宋的「靖康之役」與明朝的「靖難之役」混淆。「靖難」是「平定變亂」的意思。1399年,明朝燕王朱棣以遵祖訓、誅奸臣為藉口,公然奪自己侄兒的皇位,這次內戰史稱「靖難之役」。而「靖康」是北宋欽宗的年號。
第三處錯誤是書中說張騫出使西域非常艱苦,因為當時是公元前2世紀,連指南針也沒有。而公元前3世紀的著作《韓非子》中,就已經有了對指南針的記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第四處錯誤是書中拿貂蟬和西漢衡山王劉賜的王后徐來對比,證明中國歷史上常用女人挑撥父子關係。專家指出,徐來實有其人,而貂蟬卻是小說《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一個虛構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
第五處差錯是書中引用《紅樓夢》人物焦大的話「大觀園裡,除了石獅子,有幾個人是乾淨的?」其實,焦大並沒說過這話。在《紅樓夢》一書裡,「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這句話,是柳湘蓮對賈寶玉說的。
除了這些文史知識方面的錯誤之外,還有三處語言文字理解、使用不當。
一是將「逆龍鱗」解釋為「拔掉龍鱗」,很不準確。逆鱗,原來的意思是「倒生的鱗片」,後來衍生出「逆龍鱗」一詞,指忤逆、觸犯皇帝(君主)的尊嚴和旨意。
二是將「不齒」誤用為「不恥」。「不恥」要帶賓語,意思是不覺得這是讓人羞愧的事,常見於「不恥下問」「不恥相師」。而「不齒」用於表示鄙視,如「不齒於人類」。
三是將山西的「洪洞縣」誤寫成「洪桐縣」。「洪洞縣」的「洞」字的讀音在一般詞典裡查不到,《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裡有明確的標註,念(同)而不念,宋朝的《廣韻》中就已有記載。
王立群:6條系他人誤增或編校錯誤
王立群說,將「靖康之役」與「靖難之役」混淆等4條錯誤不是出自他的筆下,可能是出版社修改原稿時誤增之錯。還有些錯誤是編校之誤。
關於被指弄錯指南針發明時間,王立群稱「關於指南針,比較複雜。司南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還不是指南針。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製造的,在礦石來源、磨製工藝和指向精度上都受到較多限制。到了北宋時代,由於軍事和航海等需要以及材料與工藝技術的發展,先後利用人造的磁鐵片和磁鐵針以及人工磁化方法製成了比司南先進的指南魚和指南針。」
至於歷史人物貂蟬,王力群稱,貂蟬之名確實不見於正史,從《後漢書・呂布傳》的記載裡,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但也有學者認為貂蟬實有其人,梁章鉅在《歸田瑣記》中說:「貂蟬事,隱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在《小棲霞說稗》中,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所以,文中之言,亦有根據。
希望再對《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糾錯
對於為何出現這些錯誤,王立群說問題出在出版社和作者身上。首先,有的錯誤在原稿中並沒有,為出版社修改時誤增所致。另外出版方改定的稿子,他用了三天時間校改其原來指出來的錯誤,但其他新添的錯誤顧不上看了,是他的失誤。
對於為了增加可讀性而改動原稿產生錯誤的問題,王立群表示,為了增加可讀性,出版方可以適當改動原稿,但是不能改動太多。所以對於新出版的《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一書他就要求出版社儘量少改,如有改動他一定要親自過目。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讀者和媒體熱衷於查證百家講壇圖書中的錯誤這個現象時,王立群表示,指出錯誤,糾正錯誤,是一件好事。這是對「百家講壇」主講人的一種關心。人非聖賢,孰能無誤?有錯不怕,改了就好。希望《咬文嚼字》再對近日出版的《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進行這類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