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智解成語

2020-12-25 東方網

原標題:王立群智解成語

二十一、鮑叔牙的胸懷

  鮑叔牙侍奉齊桓公左右,對齊桓公的宏偉志向很了解,齊桓公不是池中之物,他立志騰空躍起當上諸侯霸主,而要實現霸業,必須要舍掉私怨。就這樣,在鮑叔牙的勸說之下,齊桓公擯棄前嫌,用計將管仲從魯國贖回,對管仲禮遇有加,管仲亦忠心相報,鮑叔牙甘居其下。從此,齊桓公與管仲這對完美君臣組合,各盡其能,終於實現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大業。

  鮑叔牙的讓賢之舉,是大公無私的表現,更是出於對朋友的信任與認同。對此,管仲深有感慨,感嘆鮑叔牙是他的知己。管仲的這種感概,不是應時之語,也不單單來源於鮑叔牙的舉薦,這是二人多年交往的總結,其依據主要有五點:第一,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當初管仲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管仲都要比鮑叔牙多拿一些錢財。合夥做生意,最忌諱的便是分配不均,多少合伙人就毀在這一個「不均」上,而且管仲的「不均」不是一次兩次,每一次都是這樣。這事要是放在別人身上,早和管仲絕交了,但是鮑叔牙沒有,不僅沒有,而且對管仲還很照顧,之所以如此,來源於鮑叔牙對管仲的了解,他知道管仲看似貪心的舉動,背後隱情是因為家境的窮困,其實,管仲並不是貪心之人,更不是慾壑難填之人。

  第二,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管仲曾經有一次替鮑叔牙出謀劃策,結果鮑叔牙按照管仲的建議行事,最後幾乎傾家蕩產,陷入絕境。因為管仲的一個計謀,鮑叔牙幾乎破產,這要放在別人身上,即使不罵娘,心裡也會有怨言。但是鮑叔牙沒有責怪管仲,也沒有認為管仲愚蠢,之所以如此,在於他知道管仲的才學,他知道管仲的計謀大方向沒有錯,但是事情的成敗,有時也要看時運,他們這次行事的失敗源於時運不濟。

  第三,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管仲在侍奉公子糾之前,曾經多次做官,可是每次都是被國君辭退。不了解管仲的人單從事情的表面來看,他們看到的只是管仲的失敗,如果說一次是偶然,那麼次次如此便是必然了,這必然之中隱藏的便是管仲的無能。在投以鄙視眼光的眾人中,鮑叔牙是個例外,他一直認為管仲是有識之士,知道管仲是有用之才,之所以沒有成功,是管仲沒有遇到好的時機,一旦時機來臨,他必定會騰空而起,開創一番大事業。

  第四,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之前多次參戰,多次逃跑,成了戰場上的「常態逃兵」,人家上戰場是奮勇殺敵,管仲上戰場總是「逃之夭夭」;人家上戰場增加了實戰經驗,管仲上戰場練就了一身逃跑本領。齊國是尚勇之國,對於逃兵是非常瞧不起的,管仲在當時很多人眼中成為怯懦的代名詞,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唯獨鮑叔牙不作此想,他知道管仲之所以逃跑,不是他膽怯,不是他不想奮勇殺敵,而是因為他家中尚有老母健在,他需要給老母親養老送終。

  第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恥名不顯於天下也。在公子糾與齊桓公的角逐之中,公子糾敗北,最後被殺,管仲作為公子糾最得力、最忠心的大臣,不僅沒有盡臣子之誼,隨公子糾而去,而且還被囚於牢中,忍受牢獄之辱,這在常人看來,管仲一為不忠,二為無恥,口水髒話紛至沓來。這一次又是鮑叔牙,也只有鮑叔牙知道他、了解他,知道管仲不拘小節忍辱負重,只是因為沒以立大功業於天下,這才是管仲深感恥辱的事情。

  正是憑著對管仲的了解,鮑叔牙自己主動放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位,成就了管仲的凌雲壯志。這是何等的情懷呀!

  鮑叔牙對管仲的友情,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經受住了名利的考驗,經受住了他人的影響,經受住了空間距離的考驗,友誼之樹依然常青。所以,管仲對此動情地說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的話語。

  王立群智解成語

  社科

  人文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新著。

  結合時政和當前社會現象,用耳熟能詳的漢語成語鉤沉歷史,以古喻今。

  王立群 著 大象出版社

  下期提示:人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典故為何?又揭示了怎樣的交友原則?請看下期。

  ·歡迎推薦新書佳作 一經採用即付獎金·

  連

  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王立群智解成語》講述近300個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下》,說的是齊國的一個人一面乞討人家的殘羹冷炙,一面還洋洋自得、虛偽驕傲。在日前舉辦的一個關於「成語中的傳統與現代」的講座中,我省著名學者王立群曾講述過這個故事。諸如此類的成語講解,被收入大象出版社新出版的《王立群智解成語》一書中。(記者程梁)  這本書以成語說故事、以故事論時下,講述了近300個令人難忘的成語故事。
  • 講述成語的「前世今生」——讀《王立群智解成語》
    □張光恆    王立群,知名學者、教授,通古博今,睿智博學,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今年6月,他的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上市。整本書講述了近300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語故事,在這些成語中,有的我們能脫口而出,卻不知它出自何處;有些我們經常引用,卻不明白它的演變;還有的成語我們行走在大街小巷隨時都能看到,卻不清楚它背後隱藏的感人故事。正如王立群所說的:「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對於成語,我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
  • 王立群《智解成語》,一個笑話引發的血案
    但這只是王立群老師的一面,他除了在電視節目裡的睿智和明達,他這些年也是很寫了一些關於我們傳統經典的書籍的,如《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系列3本》,《王立群帝王系列9本》,《王立群文史名著書系17冊》,以及《王立群智解成語系列4本》等等。
  • 千萬別惹吃貨,王立群《智解成語》,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
    上篇文章,寫了王立群老師《智解成語》裡的,一碗老鱉湯導致一個國君一命嗚呼。這篇文,我寫他《舌尖上的成語》章節的第二個故事,那就是「千萬別惹吃貨!一碗羊肉湯扭轉戰爭走向。」王立群老師這套書,好就好在這裡,把同類的成語和故事,歸納總結在了一起,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給講解了出來。他也讓我們今人,不但知道這些成語的今天,還相當明晰了它們的過去,以及它們之所以演變成今天的過程。
  • 王立群:成語類節目尚缺乏對成語內涵深入挖掘
    幾天前的書博會上,知名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攜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2》和貴州讀者見面——  在第二十四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讀者見面會上,王立群和他在電視上一樣,妙語連珠,經典成語脫口而出,展現著睿智博學的風採。
  • 王立群:成語已成為漢語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自年初推出《宋太宗》與《無冕女皇呂后》 兩部著作之後,王立群推出最新作品《王立群智解成語》,以成語說故事,以故事論時下,講述了近300個令人難忘的成語故事。他不僅僅是講成語,更多的是在說誠信,說感恩,說勵志,說圓夢。
  • 疫情下的國際關係,外交部連用10個成語!你還不好好學成語嗎?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歷史故事或者典故。成語的構成相對固定,一般不能隨意更變或增減語素。
  • 重拾成語這座「語言博物館」
    《王立群智解成語》著名學者王立群再登百家講壇,不講歷史講成語,再掀傳統文化熱日前,著名學者王立群推出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伴隨該書的出版,王立群將在7月再度登陸百家講壇解讀成語故事。王立群在本書中著重於講解300餘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對於當今讀者的生活、學習、家庭、創業、工作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啟迪意義。王立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句話,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它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
  • 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帶你窺見成語中的家風家訓
    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連續十年《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這些稱謂和電視螢屏呈現的大家風範,都讓王立群在全國聚集了海量人氣,他可以說是本屆中國家長節上當之無愧的「大腕兒」、「網紅」。11月26日,王立群作為「壓軸」的主講嘉賓登場,以《成語中的家風家訓》為題,為近千名觀眾帶來一場精彩演講。
  • 三個成語反駁「讀書無用」!王立群教授的這篇文章引人深思
    成語裡的好讀精神王立群先前有人統計,中國人的年均讀書量與韓國人、日本人、俄羅斯人的年均讀書量相比,是比較少的。中國人真的不讀書嗎?由此看來,中國人是有閱讀習慣的,關於這一點,從一些成語典故中就能略知一二。第一個成語:懸梁刺股。《三字經》中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句子,所以,古今對這個成語的意義都很熟悉,即使有人將「股」理解成「屁股」,在具體使用時一般也不會出錯。這個成語是由兩部分構成的——懸梁、刺股,涉及兩個人,而且是不同時代的。先說「刺股」。
  • 《咬文嚼字》挑錯 王立群一一作答
    繼今年第一期公布《於丹〈論語〉心得》中的8處錯誤後,在剛剛出版的第二期上,又刊出了《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一書的8處文史知識和語言文字差錯。王立群日前對《咬文嚼字》所指出的8處錯誤一一作了解答。《咬文嚼字》指出8處錯誤第一處錯誤是書中說漢武帝晚年燒香拜佛。事實上,佛教當時還未傳入中國。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六場王立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杜甫寫的最早的詩,寫得很好。我們一直把它作為杜甫名作,道理在哪?每次讀到這首詩都想到兩個成語,第一個成語叫鍾靈毓秀,另一個成語叫登峰造極。鍾靈毓秀,這個成語是說天地把自己所有的精華都給了泰山,所以泰山才能成為五嶽之首,這是其一;另一方面,杜甫在那麼年輕的時候,登泰山就想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峰造極的志向就立下了,這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非常不容易。這麼一座鐘靈毓秀的山,他都想登峰造極,這是一種年輕人的意願還是一個歷史的偶然,咱們也說不清。
  • 文字是根 成語是枝 詩詞是樹
    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 著名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王立群,是《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上特別受觀眾喜歡和信任的點評嘉賓。在此之前,他在《百家講壇》《青歌賽》《中華百家姓》等電視節目中,也幾乎是「零差評」,這對於一位涉足電視圈的學者而言難能可貴。
  • 王立群:人文學科才能讓人才成為健全的人才
    1月23日,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說。  2007年,《百家講壇》播出《王立群讀史記》系列,讓風趣儒雅、侃侃而談的王立群一舉成名,成為了全民偶像。上午10時許,大河網記者來到黃河迎賓館,走進王立群的房間,就今年他的提案,進行了採訪。
  • 王立群話家風:牢記母親教誨 名利面前自帶免疫
    中新網鄭州2月5日電 題:名家王立群話家風:牢記少時母親教誨 名利面前自帶免疫  作者:門傑丹 胡鏡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自2006年在電視節目《百家講壇》講述《史記》以來,從默默無聞的學者華麗變身為學術界名人。但成名後的他,始終堅持一個學者的本分,依然是那個蝸居一寓白首窮經的知識分子。
  • 《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卻因賞析一句詩被質疑,王立群如何回應?
    一位文學家王立群,紅了14年,卻因在節目中對「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詞的賞析被質疑,後來有其他學者進行解釋,王立群其實很冤枉。王立群是1945年生人,他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王立群最開始的高考志願報的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 王立群濮陽講學:沒有自傲的本錢,也無須有自卑的心理
    王立群把自己比為「前浪」,而大學生們當然是「後浪」。他說,人的一生中,青年時期是最珍貴的,一生中最好的年華能夠在校讀書,非常幸運,希望大學生們一定要珍惜。王立群對大學生們說,因為年輕,可能很多大學生目前還體會不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而到了像自己一樣快要「奔八」的年齡,對健康體會得尤為深刻。
  • 王立群濮陽講學:沒有自傲的本錢,也無須有自卑的心理
    王立群首先建議大家,一定要加強鍛鍊,爭取有一個好身體。王立群把自己比為「前浪」,而大學生們當然是「後浪」。他說,人的一生中,青年時期是最珍貴的,一生中最好的年華能夠在校讀書,非常幸運,希望大學生們一定要珍惜。王立群對大學生們說,因為年輕,可能很多大學生目前還體會不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而到了像自己一樣快要「奔八」的年齡,對健康體會得尤為深刻。
  • 中國詩詞大會:董卿秀成語、飛花令,即興發揮展現知性
    嶽雲鵬和孫越的相聲大家都喜歡聽吧,他們有一段《成語新說》,逗得人捧腹大笑,嶽雲鵬從四個字成語,連胡帶蒙一直說到十四個字成語。嶽雲鵬和孫越那是舞臺表演,提前有本子。場上題目選手答完題後,董卿老師說,「無可奈何花落去」這句詞已經是成語了。董卿老師還說,可不光四個字的才叫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