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教授走紅百家講壇 講詩詞比於丹更動人

2020-12-12 搜狐網
楊雨,1974年出生,湖南長沙人,文學博士,現為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已經出版《宋詞的女性意識》《傳播學視野下的宋詞生態》《俠骨柔腸陸放翁——楊雨講述傳奇陸遊》等著作。
楊雨在百家講壇的「正裝」照



  近日,由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主講的「納蘭心事有誰知」在央視百家講壇全部播完。以講稿為基礎出版的《我是人間惆悵客:聽楊雨講納蘭》一書也在近期出版。此前,楊雨曾登陸百家講壇主講過「俠骨柔腸陸放翁」。從詩詞出發,投入地闡釋情感,她的講述迥異於之前諸多的百家講壇「故事體」,「以情動人」成為她打動觀眾的「殺手鐧」。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洋芋」。5月6日,楊雨攜家人來北京籤售,本報記者專訪了她,談到她的「美女教授」頭銜,以及她對百家講壇和詩詞人物的認識。

  關於頭銜 「美女教授」由不得我

  新京報:我覺得,你把頭髮披著比較好看,在百家講壇時,為什麼要把頭髮盤起來?

  楊雨:所有見到我的人都覺得不應該把它盤起來。欄目組認為,盤起來比較切合學者的身份,我現在的這個樣子缺乏公信力。

  新京報:你看,你書上的腰封,之前的媒體都稱你為美女教授。

  楊雨:對,那天陳虎(本書責編),把這個書稿給我,我就說「美女教授」能不能改成「知性」,或者是「人氣」這類的詞都可以,我說這個詞我不喜歡,他說這個由不得你,這是我們開會決定的,而且關鍵他說已經付印了。

  如果我把這本書送給圈內人,我肯定去掉腰封。

  新京報:教授是要教書講學的,你的「美女」身份,對於你的職業來說有沒有什麼影響?

  楊雨:我承認有很多女教授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女教授,比如說我們詞學界,我們最推崇的前輩葉嘉瑩先生,還有我的學姐趙曉蘭教授(從她的年齡上來說是我的媽媽級的人物),她們是我的前輩,也是名正言順的美女教授。要達到她們那個境界,我覺得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希望若干年之後,雖然我可能老了,但是我能夠稱得上是正面意義上的美女教授。

  關於講述 講故事,他們覺得很平淡

  新京報:原來的百家講壇從年齡資歷來說都是比較老的學者。這些年來,除了你之外,還有酈波、袁騰飛、蒙曼等70後的學者陸續登陸百家講壇。在你看來,你和老一輩學者的區別在哪裡?

  楊雨:我基本不看電視,但是老一撥學者,比如說閻崇年先生的講稿,好幾本書我都是仔細看過的。我講納蘭之前,我把閻崇年老師關於清初的一些講稿也非常細緻通讀了一遍。我覺得,我跟他們不太一樣的是,從講述的內容上來說,他們是講歷史,我是講文學,所以我可能更加傾向於文本的詮釋,而不是歷史故事的演繹,歷史結論的得出。

  其次,從講述風格的區別來說,我自己,包括欄目編導以及他們欄目的人對我的評價,感覺我對於情感這一塊的詮釋,相對投入會更加深。我更加注重一個作品當中所包含,以及我所體驗到的一種情感的力量。編導說,我看別人的講座,就特別喜歡聽他們講歷史的故事,但是聽你的講座,不希望你講故事,就希望你解詩詞,就覺得你解詩詞時,感情特別到位,把握得很好。

  新京報:你不善於講故事嗎?

  楊雨:是,百家(講壇)上上下下都覺得我不善於講故事,我一講故事,他們覺得很平淡,編導都說,我看到你分析詞,我覺得我的情感都跟著你在波動;你一講故事,我覺得沒勁。編導最開始跟我接觸,特別想調動我講故事的能力,現在他基本已經放棄這個希望了。編導說,覺得我還是比較適合講抒情文學,我不善於那種抑揚頓挫,關鍵時候甩個包袱出來——我不會。

  我之前也看了一下蒙曼的講座,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波瀾壯闊的,我覺得特別帶勁。他們開始特別想培養我丟包袱的能力,但我覺得我這方面特別差勁。

  關於人物 沒有過度闡釋納蘭性德

  新京報:你講納蘭性德,主要是通過他的詩詞作品,並配合現在流傳下來,所能掌握到的相關文獻,來剖析他的情感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及人生境遇。他的文學表述和真實情感之間會不會有一定的落差?

  楊雨:除去我們現有能夠掌握的歷史文獻之外,我們是沒有辦法走進一個完全真實的納蘭的——因為他已經逝去300多年了。我們所能夠掌握的只有他自己的文字,以及旁人研究他的文字。所以我們的一切都必須從文獻出發,從文字出發。至於它是否誇張,或者誇張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無法把握的。所以,我強調的是讀詩詞除了掌握已有的文獻之外,還有一種以心會心的情感體驗。

  我之前的書名,就是包括在百家講壇的片名是「納蘭心事有誰知」,我們儘可能想去「知」,但是沒有誰可以說納蘭心事我知道。

  新京報:你寫到他跟盧氏的情感,婚後生活,我看到這些細節就想,這些是你根據詩詞來做的推測。那麼,你的講解會不會有過度闡釋的地方?

  楊雨:我理解的過度闡釋,是在一首詩詞作品裡面賦予它更多更深的文學之外的含義。比如說一首愛情詞,你偏偏說他是有政治抱負,當然這是我們的一個闡釋傳統。

  我覺得,如果僅僅還原一個場景,那不叫過度闡釋。而且這種還原也比較適合電視講座,因為電視講座是強調畫面感的,如果我們通過他的詞能夠還原一個場景,我覺得也是走進這首詞的一個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因為詩詞都講意境,意,但是也還有一個境,比如說微博裡面有人給我留言,就是質疑,還挺犀利的,我覺得提得很好,你憑什麼說盧氏看到納蘭在月光底下發呆,就是想念他的初戀情人,哪個文獻這麼說了?但是我回了他一句,沒有人這麼說,沒有文獻這麼說,我只是說應該是很可能,這是合理的推測,至於盧氏看沒看到,這已經不重要了。這種情感的流露,只要納蘭不是刻意隱瞞,他身邊最親的人難道會沒有感覺嗎?就像你說的,我覺得這確實是我的主觀揣測,但是它不在情理之外。

  ■ 網友留言

  楚溪J:看楊老師百家講壇納蘭的最後一集的而今才道當時錯,我哭了,我哭他的純情!他走了,留給後人無盡的感嘆,我真性情!男子為文壇偶像落淚也值得!

  斯人威武:剛看到楊老師分享蝶戀花,被一句:不辭冰雪為卿熱,徹底打動了。

  super大元:五一睡到自然醒,本來輕鬆愉悅的心情,在剛剛看完這期的百家講壇後,被納蘭痛徹心扉的悲傷所感染,變得沉重。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楊老師你講得太感人了,我被納蘭和盧氏的愛情深深地感動著,久久不能釋懷,特別是今天講到盧氏停靈的那一段,好傷感。

  文濤HD:看了一期講納蘭,總感覺不如之前的陸遊更加能夠吸引觀眾。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弘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變味 插播廣告讓觀眾不滿度達88%
    於是,在兩年前清宮戲最走紅的時候,他們選擇了變。清史專家閻崇年主講《清十二帝疑案》,讓他們一下子紅了起來。  從選擇主講人、內容、包裝以及播出時間上,《百家講壇》這幾年來不斷變化,摸索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模式。對於這種變化,記者調查了百位觀眾,觀眾認為《百家講壇》變味了,總體不滿意者居多。
  • 《中國詩詞大會》選手、79歲老人來聽「封面開講了」感悟於丹教授...
    6月13日,由封面新聞主辦、成都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全新文化品牌「封面開講了」再次亮相成都博物館,邀請到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於丹,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感悟杜子美》為主題,與觀眾分享了從杜甫詩歌中獲取的人生啟迪。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於丹教授今年第三次走進成都開展講座了。
  • 莫言見了都虛心的才女,卻因低調當年還沒於丹紅,寫的詞夠有水平
    提起因《百家講壇》而走紅的文化名人,男的大家一般都會想到易中天、劉心武、紀連海、王立群,而女的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於丹了。我們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在於丹最紅的時候,其它才女如隋麗娟、趙曉嵐等人,都是被集體忽視的。
  •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我國兵家智慧集大成者,歷朝歷代的軍事家使用軍事謀略,基本上都能從三十六計中找到源頭。長久以來,人們對於三十六計認識不夠深刻,一直到喬良在《百家講壇》上露面後,才真正見識到了三十六計的魅力。喬良是誰?
  • 《詩詞大會》康震教授:書畫、學問都一流?老教授:平仄都搞不清
    《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大家一品古代文化的芬芳,有許多教授也因這些節目而迅速走紅,但同時又遭到了不少質疑,這不禁讓筆者想到魯迅曾說過的那句:
  • 於丹作為國學大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於丹是因為一欄節目而突然走進觀眾的視野,這欄節目就是在零幾年時大火的《百家講壇》。節目主要是普及歷史知識,多層次分析史實事件,並對古代政治、經濟、思想、著作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於丹作為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也被《百家講壇》所邀請,她在節目上為觀眾講解《論語》。當年她在《百家講壇》主講《於丹說論語》而出名,而後在國內掀起了一陣「國學熱」。可以說,於丹對於國學的推動作用,那還是有的。於丹在節目上的表現非常受觀眾的喜愛,她講述的《論語》也深受好評,人們便記住了這位學識淵博的女性。
  • 中山大學博導百家講壇走紅
    詩詞叢中這種獨出機杼又能說出點故事來的「奇葩」,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納入其近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的「詩歌裡的春天」。就在他開講前一周,被網友喻為綜藝「清流」並迅速批量盛產「網紅」的《中國詩詞大會》帷幕剛合,餘音繞梁。  在詩的國度寂寞許久的詩詞,無疑也行準了眼下的春令,正如詩人筆下般「兩翅駕東風」。
  • 於丹海外講《論語》 「百家講壇」受留學生追捧
    「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在海外很受留學生的歡迎,中國經典名著猶如寶藏沉香歷史長河,從小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如今雖然身在遠方,卻依然心系華夏。這是文化的傳承,它超越時間、跨越空間,將我們的心靈帶到更高更亮的境界。
  • 老梁評價於丹:講的是《論語》,細想是雞湯!毫無價值可言
    說到於丹,相信很多人是不陌生的,憑藉著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一旦迅速的走紅,在觀眾面前他的人生是一位文化學者,在各大文化類節目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於丹身影,溫文爾雅,談吐非常的自然。在我們看來,他是一位非常有學識有涵養的文化學者,關於論語,他講得也非常的通透,從中國傳統國學基礎開始講起,再講關於論語的解讀,我們喜歡她,是因為她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解讀,可後來於丹跌落了神壇。
  • 「名人大講堂」周一再開講 聽《百家講壇》名家孟憲實教授講述...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央視《百家講壇》名家孟憲實將做客講座現場,在四川省圖書館星光廳為大家解讀武則天的傳奇經歷,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秘史」。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名人大講堂」繼酈波、於丹、梅錚錚和王啟濤之後迎來的又一位《百家講壇》的名家,屆時將會為觀眾們帶來極其精彩的講座。看過《百家講壇》的觀眾,一定不會對孟憲實教授感到陌生。
  • 從國學大師到被轟下臺,55歲無人問津的於丹,到底做錯了什麼?
    《百家講壇》被時代淘汰,從這上面爆紅的人也免不了這樣的命運。同向對比,看看當初在《百家講壇》爆紅的講師,閆崇年、紀連海、王立群等人,現在還有多少人關注呢?於丹的走紅,是順應市場的需要《百家講壇》的出現,是順應時代而生。在那個電腦尚不普及,手機上網還沒出生的年代,電視是人們娛樂的主要方式。
  • 讓孩子愛上詩詞!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詩歌故人心》正在熱播
    近日,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為大家帶來最新節目《詩歌故人心》(第二部),在酷我音樂與您領略詩詞之美,傾聽詩歌故事,讓孩子從此愛上愛上詩詞、愛上語文,傳承中華古典文化,發揚中華詩詞之光。
  • 從國學大師到被轟下臺,如今無人問津的於丹,到底做錯了什麼?
    於丹,北京生人,現為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分黨委書記。身為一名高校學術教授,其為公眾所周知開始於06年、07年央視的《百家講壇》欄目,她通過對《論語》《莊子》的新穎解讀,從而贏得了無數觀眾的讚譽,進而收穫了大量的粉絲。
  • 1月14日晚著名教授於丹講述李白的詩酒人生
    名人大講堂迎來「李白月」 1月14日晚著名教授於丹講述李白的詩酒人生 即日起,登錄封面新聞APP報名搶票(限200名)和爭當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習志願者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是,我們就見到了從《百家講壇》裡走出來的各位教授:王立群、易中天、於丹等。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除了他們,其實還有一位,被稱為「《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教授。 「有關武則天這個女人,有許許多多的謎團,需要我們來一一揭開。」
  • 於丹教授被北師大免職,跌落神壇全因這兩件事!
    因為在《百家講壇》上一部《論語》的解說而爆紅的於丹教授,於2018年11月被免職。於丹曾經是許多人的偶像,她深入淺出的解說,讓老百姓對《論語》的認識和理解邁入了一個新臺階。然而紅了之後的於丹卻跟她講的不太吻合,她作為一名資深的著名網紅教授,如果說的和做的不能統一,勢必會令人反感,跌落神壇全因這兩件事。
  • 妙語連珠的於丹曾經萬人追捧,一句古詩詞讓她跌落神壇,可惜啊
    但是唯獨看「百家講壇」父母還是比較支持一些的,因為那個可以學知識。為了不寫作業,我也就本著一個有比沒有強的心態去耐著心思的去看看。那時候的於丹老師真的是秀,講壇上說古道今,我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之後也是聽得津津有味,時間長了感覺比看那些電視劇簡直強太多了。
  • 同是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陳果卻獲復旦堅決維護?
    2006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在《百家講壇》上連續7天解讀國學經典《論語》,憑藉通俗易懂的講述以及新穎獨到的見解,於丹「一炮而紅」,迅速成為現象級網紅教授,被無數人追捧喜愛。
  • 於丹一代「牛人」,為何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
    北師大中文系教授於丹至2006年推出了在百家講壇講論語講莊子的節目,深受大眾喜愛,可以說紅透了半邊天。一度躋身為全國作家榜前列,靠賣自己的書賺得盆滿缽滿。我也是於丹老師的粉絲,其話語確實如同心靈按摩一般,雖然一再受到各路磚家的詬病,但她對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這是不容否認的 。那為什麼她跑到北大百年講壇要演講,卻被北大學子轟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