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中山大學博導百家講壇走紅

2020-12-16 央廣網

  據廣州日報報導,元散曲家王和卿曾在春日裡描繪過「兩翅駕東風」的大蝴蝶,多少讓人有點錯愕——文人墨客慣常寄予纏綿悱惻意象的蝴蝶居然走下夢幻的神壇,以帶點誇張詼諧的世俗之氣舞起了虎虎生風的雙翅。

  詩詞叢中這種獨出機杼又能說出點故事來的「奇葩」,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納入其近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的「詩歌裡的春天」。就在他開講前一周,被網友喻為綜藝「清流」並迅速批量盛產「網紅」的《中國詩詞大會》帷幕剛合,餘音繞梁。

  在詩的國度寂寞許久的詩詞,無疑也行準了眼下的春令,正如詩人筆下般「兩翅駕東風」。

  而在詩詞中「沉潛數十載」的彭玉平則瞬間忙碌了起來,他一次次地面向話筒說起以為在網絡時代已經沉睡的「詩心」;他一度意外於使其沉醉書齋的人生樂事,原來並未被急促繁忙的當代腳步所遺忘。

 

彭玉平


  人物簡介

  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上、下)《詩文評的體性》《人間詞話疏證》《中國分體文學學史·詞學卷》(上、下)《唐宋詞舉要》著作多部。研究專業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向為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目前側重詞學研究。

  2月14日,彭玉平以李清照的「聞說雙溪春尚好」上線百家講壇之旅後,在朋友圈勇於「自黑」:「塗脂抹粉,看著陌生,甚至駭人,慎入。」結果引得中大學生興奮莫名,轉發範圍遠涉畢業多年的校友群。

 

 出現在百家講壇上的彭玉平。


  臨時錄製趕上本行

  最在乎老父是否滿意

  「詩歌裡的春天」選在春節長假後播出,看起來既切景又入時——春令正行,「詩詞熱」又因一檔綜藝正紅。只是鮮有人知道,這其實是編導臨時加塞的插曲,彭玉平在另一個棚裡被拉過來——他正在講自己苦心研究了十年的王國維《人間詞話》。

  「臨時讓我講,我就想,詩歌也是我的本行啊。」詩歌講完六集,彭玉平又回頭續錄《人間詞話》,「主角未上場配角已上場」。

  但這「配角」一炮而紅。採訪時辦公室的電話一再響起,全國各地想找彭玉平去做講座的邀約不斷。他基本推說「忙不過來」。

  「學術研究才是我的本分,但我也認為,一個學者有向社會普及文化的使命。因為對經典的理解更深刻,解讀可以避免許多誤解和曲折。」????之所以對央視不拒絕,彭玉平私下還有小心思——遠在江蘇溧陽老家的父親90歲了,臥床的時間比較多,「我去錄百家講壇,他就能在電視上看到我,這也是我們見面的方式。」

  節目一播,彭玉平第一個電話就打給父親,「您覺得怎麼樣啊?」

  「他說可以的。」彭玉平不甘心,追問「您能打多少分啊,滿分一百」。老父親說,「那就一百吧。」

  他便備感滿足。「我知道這肯定有感情分,我能講到70分就不錯了,但父親的分數無比珍貴,他滿意是我感到成功的標誌之一。」

  今年大年初四適逢父親九十大壽,席上他給在老家照顧父親的哥哥姐姐嫂子姐夫一一敬酒。喝多了,事後哥哥姐姐說平素性格溫和的他淚流滿面。「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我一年卻只能回去看父親兩三次。」他到了能理解「父親」二字分量的年紀。

 

  講課全校得分最高

  求深不易 淺出更難


  與駕輕就熟的講課相比,彭玉平形容「上百家講壇實在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比如王國維的「三種境界論」,他跟學生上課可以生動地講學術,電視上不行,要從故事切入。

  但彭玉平也很快感受到這種洗腦式轉型的好處——「做學術問題,能深入不算本事,深入淺出才更難。沒有理由去輕視這種傳播方式。」

  據說最早給百家講壇編導寫推薦信的,是他的學生。彭玉平主講的《中國文學批評史》,曾在全校2400多門本科課程中名列第一。作為「學術味」挺重的課目,這是個連他自己都被「驚到」的排名。

  「我一定是碰到了特別善良的一屆學生。」他說沒啥秘訣,「我主張文學的課堂應是鮮活、靈動、有溫度的。所以我上課,更多的是以我心去感受作者之心。」

  一次學術座談會上,彭玉平說做一個有溫度的中大人很幸福。一位物理教授會後挑戰:「根據我們物理的理解,所有的物體都是有溫度的,比如說這個沙發,現在是5℃,一杯水是100℃。你說你做一個有溫度的中大人那是做5℃還是100℃?」

  「文學只考慮一個感覺,我只能說想做一個25℃的人,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在彭玉平看來,文學課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和鑑賞力。他的課從不點名,但他欣慰地發現「人還挺滿,現在的學生可聰明了,老師不要僥倖,要認真對待教學。」

  

  讀詩到底有什麼用

  「無用之用」是大用

  春節期間,彭玉平的哥哥整理在老家的書,發現他讀初一時的語文書,封面歪歪斜斜地寫滿了李煜的《虞美人》,「字跡還很造作」;就連數學書上也有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天知道數學課上怎麼走神走到那裡去了。」

  溧陽曾被稱為「詩歌之鄉」,李白三次到訪並寫下12首詩。尤其是瀨江邊的溧陽酒樓,他和張旭暢飲,詩仙草聖並留詩書佳作。也許從小時候跑到溧陽酒樓玩開始,彭玉平就和詩詞是「一見鍾情」。

  然而,曾在書齋中坐了多年冷板凳的他顯然沒料到,與當代社會「脫節」的詩詞,在這個春天火了起來。

  彭玉平認為,民間因為一檔綜藝節目被激發的廣泛「詩心」,引發了平時只研究「陽春白雪」學界的反思。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詩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詩心。」

  受過教育的都市白領和完全沒受教育的鄉村女子,收花都會很高興,這花從實用角度而言可有可無,但在講究精神的場合就很重要——彭玉平認為,這就是「詩心」。

  在當今社會的高頻率快節奏之下,真的人人能有詩心?「就像開車經過美景不能停下來,但你對風景的關注和留戀在心中,還是想去的。詩詞大會讓人有了『想去』的心態。只是平常大家忙忙碌碌,可能會忽略內心本能對於優雅、高貴、從容的追求。」

  正如那束求婚的花可能沒啥實用,彭玉平也被問過——在這個看手機多於看書、網絡語言比詩句盛行、智慧機器人開始應用的時代,研究古典文學還有什麼用?

  「莊子說過無用之用。你要問有什麼用的時候,這個問題已呈現你對文學的無知。文學之用是其他之用替代不了的——孔子說:溫柔敦厚,詩教也。涵養一個人的性情、氣質,培養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文學對一個人的氣質精神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文學到底有什麼用?」如今面對這個問題,彭玉平會先反問對方——「你如果本身沒學多少,你這是偽問題;你如果學了不少還在問,說明你白學了。文學是無用之用,是大用。」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變味 插播廣告讓觀眾不滿度達88%
    5年前開播 收視率慘澹 為提高收視率 《百家講壇》求變 記者調查百位觀眾 不滿意者居多     迎合收視率 《百家講壇》變味  講師、內容、廣告等五大變化中 講師變化觀眾最滿意 而插播廣告不滿意度最高 超過八成  2001年7月9日《百家講壇
  • 美女教授走紅百家講壇 講詩詞比於丹更動人
    楊雨在百家講壇的「正裝」照  近日,由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主講的「納蘭心事有誰知」在央視百家講壇全部播完。此前,楊雨曾登陸百家講壇主講過「俠骨柔腸陸放翁」。從詩詞出發,投入地闡釋情感,她的講述迥異於之前諸多的百家講壇「故事體」,「以情動人」成為她打動觀眾的「殺手鐧」。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洋芋」。5月6日,楊雨攜家人來北京籤售,本報記者專訪了她,談到她的「美女教授」頭銜,以及她對百家講壇和詩詞人物的認識。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詩歌故人心》正在熱播
    近日,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為大家帶來最新節目《詩歌故人心》(第二部),在酷我音樂與您領略詩詞之美,傾聽詩歌故事,讓孩子從此愛上愛上詩詞、愛上語文,傳承中華古典文化,發揚中華詩詞之光。
  • 歌唱家郭淑珍做客胡同裡的百家講壇
    日前,「胡同裡的百家講壇」第四十二期在北下關街道大鐘寺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本期嘉賓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教授。郭淑珍先生現場為觀眾們講述了她從貧寒丫頭到國際名人的傳奇經歷。參加完活動,一位百家講壇的資深觀眾感慨地說道:「每次來胡同裡的百家講壇,我都是提前做足了功課的,郭淑珍老師那真的是走出國門,走到國際了。郭老師獲過很多國際大獎,還多次擔任國內、國際重大的聲樂比賽評委,可以稱得上是國際名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方初善、孟玲、鄧韻、溫燕青、宋祖英等等,好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是她的學生,那是真正地桃李滿天下。
  • 作家張大春: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來滬講「俠義」,教人「認點字」,臺灣作家張大春——  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昨天,臺灣作家張大春來滬在「經典3.0名家」系列演講中,為讀者講解《七俠五義》,贏得滿堂彩,其新作《認得幾個字》也在書展上舉行首發式。
  • 做文化傳承護航者 酷我音樂上線《百家講壇》為成語而戰
    做文化傳承護航者 酷我音樂上線《百家講壇》為成語而戰 2020-04-23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百家講壇>主講人馬瑞芳:學者最重要品質是正直
    在馬瑞芳的新書《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裡,有易中天這樣一句話:「直,爽,又好玩的馬瑞芳,是《百家講壇》裡最有人緣的一個,所以她能寫這本書。」  教師節前夕,《解放周末》專訪桃李滿園、著作等身的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品味她的「直,爽,又好玩」,傾聽她對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 2020年焦作市「小小百家講壇」活動落下帷幕
    小小百家講壇,傳承中華美德。9月14日,2020年全市「小小百家講壇」選手展示在教育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據了解,「小小百家講壇」是「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中的一項內容
  • 趙林稱《百家講壇》已成作秀講座 今後絕不再講
    趙林:絕不再上《百家講壇》  昨日推出新書,稱該欄目已成為作秀講座  本報記者楊雅蓮報導 昨日,《百家講壇》主講趙林攜新書《趙林談文明衝突與文化演進》,現身中關村圖書大廈。這位《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明確表示自己和欄目風格並不相符:「欄目要求多講故事,但我不想放棄學術性,而且這是一個很作秀的講座,我並不感興趣,以後再也不想上《百家講壇》了!」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鎖中華成語 get文化新潮流
    時代的演變使得成語的發展愈發多姿多彩,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就以新奇獨到的方式讓成語佔領C位,在本周播出的節目中,再次讓大家新get了一波來自成語的魅力!成語文化的發展之路,在無形之中使得追捧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一種新潮流。
  • 自傳體「揭秘」人生歷程 劉心武將重返《百家講壇》(圖)
    就在易中天備受大眾關注的時候,同樣因在《百家講壇《我是劉心武》封面  新作分四章「揭秘」自己  因為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揭秘紅樓夢」,2005年的劉心武成為內地最受關注的熱點人物之一。
  • 成語變形記,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密中華成語的「成長」日記
    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中華成語博大精深,在我們琳琅滿目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表現歷史典故的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有表現神話故事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有表現民族文化的精忠報國、鞠躬盡瘁;還有表現注重禮教的見賢思義、尊師重道等等。
  • 錢文忠重返百家講壇解讀百家姓 初定明年春節播
    錢文忠重返百家講壇解讀百家姓 初定明年春節播   錢文忠曾經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弟子規》等。《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對於作者是否為寧波大學者王應麟,錢文忠說:「我知道,有些朋友特別是寧波一帶的朋友認為,《三字經》的作者是王應麟,其實,這個問題恐怕還有爭議,也沒有定論,假如沒有決定性的新材料出現,可能還會爭論下去。
  •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9月9日9時整,戴著墨鏡,身著白色短袖襯衫的《百家講壇》年度主講王立群走進本報會客廳,在讀者熱烈的掌聲中,王立群揮灑其特有的儒雅風度打開話匣子,現場開講《史記》。  百家講壇&大學課堂  我的大課堂和小課堂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為《百家講壇》2007年度主講,王立群儒雅謙和的風度早已為沈城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王立群稱這是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結果。
  •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第九講——嚴潔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是由中國針灸學會與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辦的全新系列在線學術講座。關注中國針灸學會、世界針聯公眾號,聽大師授課,精彩不容錯過!     「名老中醫百家講壇」在線平臺,傳承國粹經典,齊聚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非遺傳承人,親傳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特色技法,盡享大師風採。
  •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廈大教授傅小凡本周六將做客齊魯大講壇
    齊魯大講壇又將迎來一位重量級嘉賓!11月16日上午9:30,央視《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傅小凡將登陸濟南,做客齊魯大講壇。傅小凡教授2014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崇禎那些年》受到觀眾熱捧後,又先後在2015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2015年10月主講《走近朱熹》,2016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下部,2017年8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一部,2019年1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二部。他淵博深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語言,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風格深受大家喜歡。
  • 周日午後赴橘洲講壇之約 與彭玉平教授一起走進唐代詩人的朋友圈
    (7月19日下午,長沙圖書館特邀《百家講壇》名師、中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做客橘洲講壇,為大家開講《唐詩與故人》。)7月19日下午,長沙圖書館特邀《百家講壇》名師、中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做客橘洲講壇,為大家開講《唐詩與故人》,將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唐詩背後的友情故事娓娓道來。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故人多指舊友、老朋友。」談及此次話題的背景,彭玉平教授表示,在唐詩中,故人是一個重要的書寫對象,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 廈大教授傅小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解讀明史
    他是繼易中天之後,第二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廈大教授,主講《崇禎那些年》。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基本面」並不能滿足所有追看「崇禎」的人們,否則,「傅小凡」這個名字怎能迅速成為熱門搜索詞。所以,本報於近日專訪傅小凡,為讀者們展現一位「您所不知道的傅小凡」。  比如,除了主講明史,他與歷史學科似無交集。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去世,曾多次登《百家講壇》演講
    而最讓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講課生動有趣,讓人受益匪淺。曾仕強曾在一檔節目中談生死:「人從哪裡來,死後到哪裡去,中國人想的最清楚。」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遼寧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高等學府,為在校學生進行演講。
  • 《百家講壇》一夜間跌落神壇,孔慶東一針見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百家講壇》一夜間跌落神壇,孔慶東一針見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一些個提升,我們就能夠發現人們對於社會的追求是更加廣泛,中國也早已經不再吃飽穿暖這樣的一個基本需求情景當中。除卻了更多的一些個經濟消費,在文化領域更是有著很多的一些個需求,在基礎的一些個典籍學習上,一些個更多的電視節目等等也是出現了,而之前《百家講壇》憑藉深厚的學術知識受到了很多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