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陳巧恩
電視上的傅小凡,年過半百,還挺帥;解讀明史,很精彩!他是繼易中天之後,第二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廈大教授,主講《崇禎那些年》。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基本面」並不能滿足所有追看「崇禎」的人們,否則,「傅小凡」這個名字怎能迅速成為熱門搜索詞。所以,本報於近日專訪傅小凡,為讀者們展現一位「您所不知道的傅小凡」。
比如,除了主講明史,他與歷史學科似無交集。他是廈大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中國哲學、倫理學、美學與中國文化等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是的,從中我們找不到任何「歷史」。
再比如,對於廣大觀眾熱情加封的稱號,不管是「最牛表情帝」還是「光頭帥哥」,他都談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別奇怪,人家早已心有所屬—他告訴記者:「如果問喜歡什麼稱呼的話,我最喜歡我的學生叫我『小凡老師』。」
這位小凡老師演講起來超有激情,原因並不是那麼容易被猜中—他說:「我曾經當過演員,這些經歷對今天的上課無疑有很大幫助!」
40多年前,傅小凡在甘肅省天水市歌舞團工作,既跳芭蕾,也演話劇。當然,演員傅小凡歌唱得也很棒。有學生向我們爆料:「我聽過傅老師唱《我心中的太陽》,簡直盪氣迴腸!」
可這位學生也許不知道,小凡老師為什麼唱《我心中的太陽》。據說,這歌寫的是西北高原的生活,而傅小凡就出生在那裡,並度過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30年,他為無法割捨的痛苦回憶而唱,也為心底揮之不去的悲涼而歌。
還有,教哲學的傅小凡為何有大明情結?當然,少不了您所關心的這一問—他怎麼評價廈大同事易中天?
更多的「傅小凡」,請聽小凡老師娓娓道來。
[談登百家講壇]
不知易中天看沒看節目
記者:央視是怎麼發現您的?還有,《崇禎那些年》這個題是如何產生的?
傅小凡:央視發現我是因為我先在廈門衛視上錄製了四集講座節目《說李贄》,後來經朋友推薦,將光碟帶到央視,央視編導看了光碟之後,覺得效果還好,就主動與我聯繫。
《崇禎那些年》本來叫《大明悲歌》,現在出版的講稿依然保存了這個名字。我很感激出版社的同仁,懂我,支持我的想法。這個題目,是我深入思考了很多年,大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寫博士論文開始有的吧。
記者:很高興咱們廈大又有教授上《百家講壇》了。請問,您之前看過易中天老師上《百家講壇》的節目嗎?另外,易中天老師看過您的節目嗎?他如何評價?
傅小凡:易老師曾經三度登陸《百家講壇》,第一次講《西漢風雲人物》,第二次講《品三國》,第三次講《諸子百家》,三次我都看了,講得都很好。他是我的前輩,我尊敬他,並且努力向他學習。
我在《百家講壇》錄製的節目播出的消息我曾經通知易老師,至於他看沒看我就不知道了。
[談明朝歷史]
我們這一代人有大明情結
記者:我們應該從明王朝的滅亡中吸取哪些教訓?您曾說過,您有明代情結,可否就此詳談?
傅小凡:明代滅亡的教訓很複雜,大致可以歸結為四個要點:其一,自然災害,財政困難;其二,政府腐敗,民心喪失;其三,競爭對手過於強大;其四,崇禎皇帝的自身缺點,包括生性多疑、優柔寡斷、不敢負責等等。這些內容在《崇禎那些年》中都有詳細講述,在此不重複。
至於大明情結,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中很多人都有。中國的歷史陷入幾千年來的王朝更迭「怪圈」,而西方這個時候卻在進行資本主義革命和工業革命,我們從此落後於世界先進民族。由此註定了200年之後,中華民族被動挨打、割地賠款的屈辱命運。
[談人生理念]
痛苦恰恰是做人的感覺
記者:在網上流傳著一份您的精彩語錄,應該是您學生整理的。其中有這麼一段:「苦難本身並非悲劇,只有對苦難一無所知才是悲劇。」請問,作為當下浮躁社會的芸芸眾生,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傅小凡:我記不得這句話是我自己說的了。不過,我曾經這樣說過:「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痛苦,而痛苦恰恰是做人的感覺;當一個人生活在非人的環境中時,卻不感覺痛苦,那他就不再是人的存在。」
記者:「喝水就能解渴了,這是天理,你非得喝可樂,那是人慾。男人娶一個老婆,是天理,有老婆還包二奶,那就是人慾。所以要存天理滅人慾。」據說,這也是您在學生中流傳甚廣的話。請問,「滅人慾」與「人生就該有追求」這兩者矛盾嗎?怎麼理解?
傅小凡:這句話不是我原創,是明代思想家王艮說的。大致意思是,飢食渴飲是天理,求美味是人慾;男女之情是天理,求美色是人慾。至於「存天理,滅人慾」,我的解釋是,天理是信仰,一個民族、一個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失去了精神的追求,只一味貪婪地佔有財富,這是政治腐敗、貧富懸殊的根源。一個民族沒有信仰,就會人慾橫流、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沒有原則和底線,後果不堪設想。
[談過往經歷]
在西北度過人生最艱難30年
記者:我們接觸過一些廈大學生,其中一人在說起您時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小經歷—他說,他曾聽過您高歌《我心中的太陽》。請問,這是您最喜愛的歌嗎?喜愛的原因是什麼?除了《我心中的太陽》,您平時還愛唱哪些(類)歌曲?
傅小凡:《我心中的太陽》唱的是西北高原的生活與感悟,我出生在那裡,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裡度過了30年,那是我一生最艱難的30年,雖然有著極其痛苦的回憶,卻依然無法割捨,此歌唱出了我心底的悲涼。我平時很少唱歌,因為我更喜歡聽,聽交響樂和鋼琴曲。
(記者 陳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