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教授傅小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解讀明史

2020-12-25 搜狐福建

      晨報記者 陳巧恩

  電視上的傅小凡,年過半百,還挺帥;解讀明史,很精彩!他是繼易中天之後,第二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廈大教授,主講《崇禎那些年》。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基本面」並不能滿足所有追看「崇禎」的人們,否則,「傅小凡」這個名字怎能迅速成為熱門搜索詞。所以,本報於近日專訪傅小凡,為讀者們展現一位「您所不知道的傅小凡」。

  比如,除了主講明史,他與歷史學科似無交集。他是廈大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擔任中國哲學、倫理學、美學與中國文化等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是的,從中我們找不到任何「歷史」。

  再比如,對於廣大觀眾熱情加封的稱號,不管是「最牛表情帝」還是「光頭帥哥」,他都談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別奇怪,人家早已心有所屬—他告訴記者:「如果問喜歡什麼稱呼的話,我最喜歡我的學生叫我『小凡老師』。」

  這位小凡老師演講起來超有激情,原因並不是那麼容易被猜中—他說:「我曾經當過演員,這些經歷對今天的上課無疑有很大幫助!」

  40多年前,傅小凡在甘肅省天水市歌舞團工作,既跳芭蕾,也演話劇。當然,演員傅小凡歌唱得也很棒。有學生向我們爆料:「我聽過傅老師唱《我心中的太陽》,簡直盪氣迴腸!」

  可這位學生也許不知道,小凡老師為什麼唱《我心中的太陽》。據說,這歌寫的是西北高原的生活,而傅小凡就出生在那裡,並度過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30年,他為無法割捨的痛苦回憶而唱,也為心底揮之不去的悲涼而歌。

  還有,教哲學的傅小凡為何有大明情結?當然,少不了您所關心的這一問—他怎麼評價廈大同事易中天?

  更多的「傅小凡」,請聽小凡老師娓娓道來。

  [談登百家講壇]

  不知易中天看沒看節目

  記者:央視是怎麼發現您的?還有,《崇禎那些年》這個題是如何產生的?

  傅小凡:央視發現我是因為我先在廈門衛視上錄製了四集講座節目《說李贄》,後來經朋友推薦,將光碟帶到央視,央視編導看了光碟之後,覺得效果還好,就主動與我聯繫。

  《崇禎那些年》本來叫《大明悲歌》,現在出版的講稿依然保存了這個名字。我很感激出版社的同仁,懂我,支持我的想法。這個題目,是我深入思考了很多年,大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寫博士論文開始有的吧。

  記者:很高興咱們廈大又有教授上《百家講壇》了。請問,您之前看過易中天老師上《百家講壇》的節目嗎?另外,易中天老師看過您的節目嗎?他如何評價?

  傅小凡:易老師曾經三度登陸《百家講壇》,第一次講《西漢風雲人物》,第二次講《品三國》,第三次講《諸子百家》,三次我都看了,講得都很好。他是我的前輩,我尊敬他,並且努力向他學習。

  我在《百家講壇》錄製的節目播出的消息我曾經通知易老師,至於他看沒看我就不知道了。

  [談明朝歷史]

  我們這一代人有大明情結

  記者:我們應該從明王朝的滅亡中吸取哪些教訓?您曾說過,您有明代情結,可否就此詳談?

  傅小凡:明代滅亡的教訓很複雜,大致可以歸結為四個要點:其一,自然災害,財政困難;其二,政府腐敗,民心喪失;其三,競爭對手過於強大;其四,崇禎皇帝的自身缺點,包括生性多疑、優柔寡斷、不敢負責等等。這些內容在《崇禎那些年》中都有詳細講述,在此不重複。

  至於大明情結,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中很多人都有。中國的歷史陷入幾千年來的王朝更迭「怪圈」,而西方這個時候卻在進行資本主義革命和工業革命,我們從此落後於世界先進民族。由此註定了200年之後,中華民族被動挨打、割地賠款的屈辱命運。

  [談人生理念]

  痛苦恰恰是做人的感覺

  記者:在網上流傳著一份您的精彩語錄,應該是您學生整理的。其中有這麼一段:「苦難本身並非悲劇,只有對苦難一無所知才是悲劇。」請問,作為當下浮躁社會的芸芸眾生,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傅小凡:我記不得這句話是我自己說的了。不過,我曾經這樣說過:「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痛苦,而痛苦恰恰是做人的感覺;當一個人生活在非人的環境中時,卻不感覺痛苦,那他就不再是人的存在。」

  記者:「喝水就能解渴了,這是天理,你非得喝可樂,那是人慾。男人娶一個老婆,是天理,有老婆還包二奶,那就是人慾。所以要存天理滅人慾。」據說,這也是您在學生中流傳甚廣的話。請問,「滅人慾」與「人生就該有追求」這兩者矛盾嗎?怎麼理解?

  傅小凡:這句話不是我原創,是明代思想家王艮說的。大致意思是,飢食渴飲是天理,求美味是人慾;男女之情是天理,求美色是人慾。至於「存天理,滅人慾」,我的解釋是,天理是信仰,一個民族、一個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失去了精神的追求,只一味貪婪地佔有財富,這是政治腐敗、貧富懸殊的根源。一個民族沒有信仰,就會人慾橫流、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沒有原則和底線,後果不堪設想。

  [談過往經歷]

  在西北度過人生最艱難30年

  記者:我們接觸過一些廈大學生,其中一人在說起您時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小經歷—他說,他曾聽過您高歌《我心中的太陽》。請問,這是您最喜愛的歌嗎?喜愛的原因是什麼?除了《我心中的太陽》,您平時還愛唱哪些(類)歌曲?

  傅小凡:《我心中的太陽》唱的是西北高原的生活與感悟,我出生在那裡,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裡度過了30年,那是我一生最艱難的30年,雖然有著極其痛苦的回憶,卻依然無法割捨,此歌唱出了我心底的悲涼。我平時很少唱歌,因為我更喜歡聽,聽交響樂和鋼琴曲。

  (記者 陳巧恩)

相關焦點

  •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廈大教授傅小凡本周六將做客齊魯大講壇
    齊魯大講壇又將迎來一位重量級嘉賓!11月16日上午9:30,央視《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傅小凡將登陸濟南,做客齊魯大講壇。傅小凡教授2014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崇禎那些年》受到觀眾熱捧後,又先後在2015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2015年10月主講《走近朱熹》,2016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下部,2017年8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一部,2019年1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二部。他淵博深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語言,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風格深受大家喜歡。
  • 媽祖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啦!
    央視科教頻道《百家講壇》 《海上傳奇——媽祖之拜》我國的海岸線曲折綿長,勤勞的沿海人民向海而生。海洋哺育了眾多生靈,它的隱秘和深邃也令人心生敬仰。來源 | 央視百家責任編輯 | 煎包俠▼莆田旅遊網ID:ptlywcomcn
  • 錢文忠重返百家講壇解讀百家姓 初定明年春節播
    錢文忠重返百家講壇解讀百家姓 初定明年春節播 通過電子郵件等的方式,記者採訪了錢文忠教授。  多次到過奉化的錢文忠說:「我很喜歡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尤其是奉化雪竇寺,更是我研究多年的一個課題。我一直很關注奉化佛教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很願意有機會略效綿薄之力。」  錢文忠認為,優秀的佛教文化當然包括彌勒文化,彌勒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可以用『包容』、『喜樂』來概括彌勒文化。
  • 「名人大講堂」周一再開講 聽《百家講壇》名家孟憲實教授講述...
    她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的最高峰?在本次「名人大講堂」中,人們也許能夠找到答案。8月19日19:30,「名人大講堂」迎來「武則天月」。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央視《百家講壇》名家孟憲實將做客講座現場,在四川省圖書館星光廳為大家解讀武則天的傳奇經歷,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秘史」。
  • 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孫立群病逝 曾多次登百家講壇
    (原標題:著名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逝世,多次登上百家講壇)
  • 《百家講壇》念白字 復旦教授錢文忠公開認錯
    本報訊 昨日,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出席新書《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發布會時稱近日收到一封讀者來信,指出他在《百家講壇》播出的《弟子規》第十集中,將「勿踐閾」念成了「勿踐閥」。對此,錢文忠公開向觀眾表示抱歉。
  • 《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卻因賞析一句詩被質疑,王立群如何回應?
    登上《百家講壇》,成為著名學術主持人王立群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現在是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除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在文學方面的重要身份和地位。作為全國有名的教育人物和文學家,他在2006年受邀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被網友們評價為百家講壇的最佳學術主講人。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7月10日至25日,菏澤學者、北京城市學院教授榮宏君繼2017年之後,再度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為我們解讀鄭板橋的「翰墨風骨」。   再登講壇的幕後故事   「鄭板橋是一個奇人,是一個怪人,更是一位偉人,是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作為鄭板橋的『粉絲』,我一直在關注、研讀他。」
  • 美女教授走紅百家講壇 講詩詞比於丹更動人
    楊雨在百家講壇的「正裝」照  近日,由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主講的「納蘭心事有誰知」在央視百家講壇全部播完。此前,楊雨曾登陸百家講壇主講過「俠骨柔腸陸放翁」。從詩詞出發,投入地闡釋情感,她的講述迥異於之前諸多的百家講壇「故事體」,「以情動人」成為她打動觀眾的「殺手鐧」。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洋芋」。5月6日,楊雨攜家人來北京籤售,本報記者專訪了她,談到她的「美女教授」頭銜,以及她對百家講壇和詩詞人物的認識。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7月10日至25日,菏澤學者、北京城市學院教授榮宏君繼2017年之後,再度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為我們解讀鄭板橋的「翰墨風骨」。二登講壇的幕後故事「鄭板橋是一個奇人,是一個怪人,更是一位偉人,是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作為鄭板橋的『粉絲』,我一直在關注、研讀他。」
  • 中山大學博導百家講壇走紅
    詩詞叢中這種獨出機杼又能說出點故事來的「奇葩」,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納入其近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的「詩歌裡的春天」。就在他開講前一周,被網友喻為綜藝「清流」並迅速批量盛產「網紅」的《中國詩詞大會》帷幕剛合,餘音繞梁。  在詩的國度寂寞許久的詩詞,無疑也行準了眼下的春令,正如詩人筆下般「兩翅駕東風」。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12日,曾仕強個人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並回顧了曾仕強的生平事跡。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祖籍漳州,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並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
  • 「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來《贛圖大講堂》講述「孔子的智慧」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導:12月20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做客《贛圖大講堂》,以「孔子的智慧」為題,圍繞孔子和《論語》論述什麼是智慧,並引申著名的智仁之辨、智義之辨、智直之辨,對如何獲得智慧進行解析,用故事展現孔子的智慧
  • 《百家講壇》學者為孩子們講「開學第一課」
    學校特意邀請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為孩子們講「開學第一課」。鮑鵬山為同學們講課。鮑鵬山是著名文化學者與作家,上海開放大學教授。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新說水滸》以及《孔子是怎樣煉成的》。他的文章《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給許多青年學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作家張大春: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來滬講「俠義」,教人「認點字」,臺灣作家張大春——  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昨天,臺灣作家張大春來滬在「經典3.0名家」系列演講中,為讀者講解《七俠五義》,贏得滿堂彩,其新作《認得幾個字》也在書展上舉行首發式。
  • 趙林稱《百家講壇》已成作秀講座 今後絕不再講
    趙林:絕不再上《百家講壇》  昨日推出新書,稱該欄目已成為作秀講座  本報記者楊雅蓮報導 昨日,《百家講壇》主講趙林攜新書《趙林談文明衝突與文化演進》,現身中關村圖書大廈。這位《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明確表示自己和欄目風格並不相符:「欄目要求多講故事,但我不想放棄學術性,而且這是一個很作秀的講座,我並不感興趣,以後再也不想上《百家講壇》了!」
  •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
    喬良:空軍少將,原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我國兵家智慧集大成者,歷朝歷代的軍事家使用軍事謀略,基本上都能從三十六計中找到源頭。長久以來,人們對於三十六計認識不夠深刻,一直到喬良在《百家講壇》上露面後,才真正見識到了三十六計的魅力。喬良是誰?
  • 《百家講壇》一周節目預告(2月16日-2月22日)
    《百家講壇》一周節目預告(2月16日-2月22日) 科教名欄 央視網 2015年02月12日 14:13 A-A+
  • 歌唱家郭淑珍做客胡同裡的百家講壇
    日前,「胡同裡的百家講壇」第四十二期在北下關街道大鐘寺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本期嘉賓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教授。郭淑珍先生現場為觀眾們講述了她從貧寒丫頭到國際名人的傳奇經歷。參加完活動,一位百家講壇的資深觀眾感慨地說道:「每次來胡同裡的百家講壇,我都是提前做足了功課的,郭淑珍老師那真的是走出國門,走到國際了。郭老師獲過很多國際大獎,還多次擔任國內、國際重大的聲樂比賽評委,可以稱得上是國際名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方初善、孟玲、鄧韻、溫燕青、宋祖英等等,好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是她的學生,那是真正地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