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無障礙通道坡度有點陡,應該再平緩一些。」「這個看臺的圍欄太高了,正好擋住了我的視線。」在西湖區黃龍體育中心跳水館,殘疾人代表吳堅,和區政協委員葛高強分別乘坐輪椅,體驗黃龍體育中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並現場提出建議。
2022年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將在杭州舉行,其中多項賽事將在黃龍體育中心進行,屆時殘疾人等行動不便者前來觀看賽事是否便利?目前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如何?
今天(8月31日)上午,由西湖區政協組織的「我當半天殘疾人」體驗活動第6場,也是最後一場,來到黃龍體育中心,一共邀請了4名殘疾人代表和政協委員現場體驗場館內外無障礙環境建設,包括盲道、無障礙通道、臺階緩坡、無障礙公廁、看臺等設施,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體驗,聽取改進建議。
戴上盲人鏡,沈劍開始體驗盲人走路,體驗線路是沿著西溪路行走大約200米進入體育館中心。按照建設標準,盲道一般由兩類磚鋪就,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礙,該轉彎了,稱為提示盲道。
循著盲道,沈劍在無人攙扶的情況下走完全程,但偶爾會被旁邊過於茂盛的綠化植物碰到,還是有些不太順暢。西湖區殘疾人無障礙環境促進會成員盛軍告訴記者,按規定盲道兩邊25釐米範圍內不應該有障礙物,另外,盲道磚的顏色要與旁邊人行道地磚有區分,最好選用顯眼的顏色。
另一邊,在跳水館,吳堅搖著輪椅剛進入場館就遇到了一些「小挫折」,從無障礙通道上坡時,剛到半坡位置就有些吃力。
「坡度是有點陡,輪椅容易後退,這裡的空間有限,改造起來可能很麻煩,最好有根繩子可以給殘疾人拉一下,借個力。」和吳堅一起體驗無障礙通道的葛高強說。
乘坐無障礙電梯到達跳水看臺後,兩位體驗者來到為殘疾人預留的位置體驗賽事觀看。這裡視野開闊,為輪椅預留的空間也足夠。不過,這一排欄杆最高處正好和兩位體驗者的頭頂大致齊平,橫杆容易擋住兩人的視線,「欄杆要是能再低點就好了。」吳堅說道。
針對以上問題,黃龍體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黃龍體育中心亞運會場館改造項目部已經成立了無障礙改造項目組,儘管在設施已經建設完畢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比較困難,但仍將儘可能根據意見作出改進,滿足群眾的需求。
據介紹,目前場館內無障礙設施改造包括無障礙座席、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出入口通道等。其中,改造前,主體育場觀眾區無障礙座席共有56個,改造後增至112個,已經滿足不少於總數千分之二的設置要求。
西湖區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5月份以來,圍繞無障礙環境建設議題,西湖區政協辦已組織區政協委員開展了11場次調研活動,深入鎮、街道、村(社)及轄區單位,全面了解我區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聽取廣大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意見需求。
6月份以來,特別開展了「我當半天殘疾人」系列體驗活動,針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重點場所,如行政服務中心、醫院、盲道、綠道、汽車西站、商場、公共廁所、停車、過馬路、亞殘運場館和景點等,分別開展了看病就醫、行政辦事服務、購物娛樂、外出乘車、休閒旅遊等六場體驗活動,真實體驗殘疾人的出行感受,理解殘疾人的所思所想所需。
下一步,西湖區將充分採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積極配合黃龍體育中心亞運會、亞殘會場館改造工作,加快推進高標準無障礙環境建設,為辦好亞運會、亞殘會作出西湖應有的貢獻。